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创院于1951年,位于沁源县地理中心位置,服务于北半县两镇七乡及企业事业单位,承担着北部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等业务技术,是一所综合性的医疗机构,是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工伤保险、职业病健康体检定点医院。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与县人民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新机制,并投资三千余万元新建门诊楼、住院楼,配置先进医疗设备四十余台,进一步改善了医院医疗环境,提高了医疗服务条件,进一步满足了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2015年医院依托综合学科的优势,向特色专科——血液透析建设方向重点发展。血液净化室由县财政投入200余万元在我院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该项特色专科填补了我县医疗技术的空白,切实缓解了终末期肾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成为全县的一项民生工程。2017年医院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加强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内涵建设为突破,以“三好一满意”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强化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医院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医院现有职工122人,医疗科室13个,行政科室15个,编制床位100张,2017年全院门急诊人数达到4216余人,增长8.6%,病人满意率更是达95%以上。1951-2017年,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走过66载春华秋实。66年风雨砥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健康扶贫”攻坚战为契机,秉承“自强,敬业,关爱,包容”的医院精神,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导向,以创办“综合+特色”医院为路径,围绕“三个中心,凝心聚力,继往开来,为沁源早日脱贫、建设“健康沁源”而努力奋斗!肛门区的瘙痒不适、肛门区隐痛不适感等,随着肿瘤病变的增大出现大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带血,血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肛管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肛门周围的慢性疾病、局部刺激和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肛门周围或肛管和直肠相连接处以下,肛管恶性肿瘤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时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大剂量化疗可清除手术或放疗无法清除的亚临床转移灶,同时增加组织对放疗的敏感性,常用的化疗方案有顺铂+5-氟尿嘧啶或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MMc)。局部切除术,经会阴或骶尾部切口行直肠、肛管切除+结肠造瘘术,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放射治疗,,肛门腺肿瘤患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良性恶性,忌食辛辣剌激食品,忌油腻,忌饮酒,忌海鲜等等,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大便潜血检查,直肠指检,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淋巴结活检、阴道前壁检查及双合诊检查、膀胱镜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