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医院之一,最初由刘云鹏等荆沙八大名医,在四大诊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时光荏苒,弹指挥间,六十余载风雨兼程,铸就医院华丽蜕变。甲子回眸,医院已成为全国首批示范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优秀中医医院、湖北省知名中医医院、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江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是荆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单位、荆州市中医药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开放床位637张,设置临床、医技科室34个,每年提供门诊服务40余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近3万人次。全院在职职工7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6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8人,高级职称专家183人,拥有国家二级教授3名,三级教授9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全国中药传承人才2名,湖北中医大师2名,湖北中医名师1名,省市知名中医14名,博士、硕士生导师8名。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荆州市突出贡献人才(金凤奖)、“荆楚名医”人才培养工程等一批优秀人才。 医院拥有1.5T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800mA大型C臂等一批先进现代诊疗设备;建有总面积5500平方米,符合国家制剂生产标准(GPP)的制剂中心,具备全院64个获批制剂,以及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制剂研发生产能力,全年产能可达5000余万元;建有总面积450平方米,符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行业标准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品调配间洁净度达到万级(局部百级),流程布局合理,设备设施先进;建有总面积300平方米智能化煎药中心,能容纳50台煎药设备同时煎煮,采用智能煎药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确保药品煎煮质量;拥有HIS、LIS、RIS等临床信息系统,及医疗智能监管、OA办公系统等系列电子信息平台。 近年来,医院科研成果丰硕,60多项科研成果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1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近10年承担国家级中医科研项目4项。医院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9个,以首任院长刘云鹏先生创立的刘氏妇科已成为全国十大妇科流派之一,该科是国家卫健委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是全国盆腔炎攻关协作组副组长单位,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单位、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患方面独树一帜。 脾胃病科是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是全国食管裂孔疝攻关协作组组长单位,溃疡性结肠炎攻关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在全国中医界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声誉。 儿科是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擅长采用特色纯中药制剂及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呼吸、消化、肾病等小儿疑难疾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中医医院全面发展为主体,辅以中医药医联体发展和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为两翼,构架了以中医药诊疗为主体,西医检查治疗手段为辅助的专业发展格局,以“绿色医疗,原装生活”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享受中医药,绿色更健康”服务理念,以“膏方节”、“冬病夏治”等特色项目为代表,广泛开展治未病工作,研究开发了中药茶饮、药酒、药枕、香佩等食药同源系列中药保健产品,不断加强健康管理,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多种模式并存的中医药医疗联合体,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长期以来,医院秉承首任院长刘云鹏先生的“仁德、研学、践行、育人、阐扬”品德和精神,本着“中医领先,西为中用”的办院方针,传播“享受中医药,绿色大健康”的中医健康新理念,彰显“团结奉献、弘扬国粹、务实诚信、开拓创新”的医院精神,全力为广大人民人群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中医医院、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消费者满意单位、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着力打造江汉平原深受患者信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淋巴管炎是由致病原(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经皮肤黏膜裂伤、手术切口或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疖、手部感染及足癣等),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所致,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为淋巴系统常见疾病,多见于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局部硬肿并有压痛,伴有发热、恶寒、乏力等全身临床表现。,淋巴管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此外,在丝虫病流行的地区可见到由丝虫引起的淋巴管炎,在炎性乳腺癌时也可广泛累及皮下淋巴管。此外,也有被猫咬伤感染败血症性巴斯德式菌及在孢子丝菌病时由孢子丝菌造成淋巴管炎的报道。 致病原常沿淋巴管向近心端蔓延到该区淋巴结群,造成淋巴结炎,感染不能控制时,会进一步发展为菌血症甚至败血症,有的还会表现为脓毒血症。,淋巴管,1.治疗原发病灶 若有原发感染,比如疖、急性蜂窝织炎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未形成脓肿时,先行抗生素治疗,一般疗效较明显,可应用β-内酰胺类(常用的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如已形成脓肿,除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外还应行手术切开引流。丝虫病应根据丝虫的分类及疾病分期采取相应治疗。 2.局部治疗 局部可用硫酸镁湿敷或热敷及理疗等。 3.并发症治疗 患者可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有脓肿形成者也可发展为脓毒血症。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达到较好的疗效,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发生深部淋巴管炎时需与静脉炎相鉴别。静脉炎多表现为一侧下肢疼痛性肿胀,行走时加剧,周围皮肤可有发热、红肿的表现。与深部淋巴管炎不同的是,静脉炎沿静脉走行分布,可予以鉴别。,无,1.血常规 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2.脓液细菌培养 形成脓肿时,穿刺抽得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其他 如果需要排除丝虫感染,可做病原学及血清学抗体检测。前者包括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后者为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