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砺洗,文脉流传。武汉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880年,其前身为汉口天主堂医院;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4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南京路院区、后湖院区、杨春湖院区(洪山区人民医院),为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医院开放床位3961张,年门急诊量3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7.5万人次。主要业务指标多年位居湖北省大型医院前列,跻身中国顶级医院100强。其中,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洪山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8月全面开放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新院区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数智医院,打造数字化就医管家,为患者提供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全流程就医智能导航服务;设立数智化运营管理中心,开设全省首个“库发一体”智慧药房、智慧病房、智慧物流,将数字化、智慧化融入服务全流程,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医院人才辈出,医院现有职工4800余人,中高级职称2500余人,博士、硕士14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市各级专项津贴专家15人,一大批专家在各专业学会担任要职。拥有中部医疗服务中心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7个,5个学科入围STEM全国百强榜,形成了以“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妇科疾病诊疗中心、糖尿病诊疗中心”四大中心为龙头的重点专学科群,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医院不断推进医学技术创新,加速向国内一流医学中心迈进。拥有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创伤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绿色通道。率先开展“舒适化医疗”,成立全省首家“无痛诊疗中心”;以疾病为链条,打造专病中心,推行多学科MDT诊疗,获批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肠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武汉市慢性意识障碍诊疗中心,打造睡眠医学中心、放射介入中心、日间诊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充分满足患者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医院技术精湛、设备先进。入选国家级首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实现全国市级医院开展TAVI手术零的突破;“一站式”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心脏介入手术、多瓣膜置换术、大血管复合手术,血管介入技术、精细化放疗、3D腔镜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等各类技术与国际同步。医院拥有武汉市属医院首家复合手术室、PET-CT、256排CT、双源炫速CT、生命感知矩阵3.0T磁共振、全幅DR成像系统、高端落地式血管造影系统等大型设备,装备水平位居华中地区前列。为促进医防融合,医院在全省首推智慧化全程血糖管理、血压管理等慢病管理新模式,探索“医院-社区-家庭-个人”闭环管理,助力全省“323”攻坚行动。成立武汉首个数字化医联体,助力建设区域慢病防治网络体系,打造医防融合连续性医疗服务标杆医院,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医教研全面快速发展。医院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江汉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住培专业基地27个,是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技能结业考核基地。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入选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获批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研究基地”,宫颈癌精准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挂牌“武汉市休克诊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分子诊断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医学成果转化中心。多次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获批专利1130个,发表学术论文10000余篇,2000余篇被SCI收录。深耕细节,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近年来,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是国家首批、省内首家达到智慧服务三级水平的医院,在湖北省率先通过互联互通五级乙等测评,武汉市率先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智能管理和服务水平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首家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品牌“e护到家”,已陆续推出慢病管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专项护理、中医适宜技术、安宁疗护等近40项服务,获评2023年度“特色护理品牌”。近年来,医院砥砺奋进,不断书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100家最具公信力三甲医院、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十大知名综合医院等荣誉称号。胸主动脉瘤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一处或多处向外膨出,出现的像“瘤子一样”的改变。胸主动脉瘤指的是发生在主动脉窦、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的动脉瘤,是退行性变,胸部主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形,呈瘤样突出。,约80%的胸主动脉瘤是继发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14%是由于梅毒引起,其他的原因包括先天新因素、马方综合征及胸部顿挫伤。大多发生于6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10:2。胸主动脉瘤的患病率占主动脉瘤的20.3%~37%。,胸主动脉,1.外科治疗 胸主动脉瘤的手术疗法在时间的选择上仍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认为,当动脉瘤直径达6~7cm以上者,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外科指征包括动脉瘤迅速的扩大、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或伴有相关症状的患者。Marfan综合征者,常有较高的夹层分离和破裂的危险,当动脉瘤直径达5.5cm时,即应选择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手术,通常是切除动脉瘤并用适当大小的人造血管修复替换。全心肺转流术对升主动脉瘤切除是必要的,部分心肺转流术以支持动脉瘤远端的血液循环对降主动脉瘤切除来说是合理的。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也可成功地切除,但该手术过程较复杂,而且危险性很高,不仅要切除动脉瘤,有些患者还要再植所有的头臂血管。约有半数以上的胸主动脉瘤及3/4的降主动脉瘤患者,可行动脉瘤包裹术。囊性动脉瘤有时能在不切除主动脉的情况下直接切除。治疗累及主动脉瓣环伴主动脉瓣反流的升主动脉瘤,可采用带人造主动脉瓣的涤纶血管置换术,并将冠状动脉再植入涤纶血管。近年来,外科治疗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大多数治疗中心报道,选择性胸主动脉瘤切除术的早期存活率在90%~95%。 在胸降主动脉瘤治疗中,采用经皮血管内安置stent移植片固定,这项技术远比外科手术创伤性小,并且可减少外科手术治疗中脊髓动脉供血中断导致的截瘫的可能性。尽管目前这项技术还在试验阶段,但预期不久将来在那些不能手术治疗且有主动脉瘤破裂危险的患者中,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在手术的强烈生理应激状态下,常会引发所伴有的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肾功能衰竭。术后早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心肌梗死、出血、呼吸衰竭和感染。高龄、急诊手术、主动脉钳夹时间过长、动脉瘤的扩展和术中低血压等是决定围术期病死率的最重要因素。术后晚期死亡率,常与心脏并发症和移植边缘或主动脉其他部位形成的动脉瘤破裂有关。 2.内科治疗 药物治疗对那些动脉瘤扩展和伴显著动脉粥样硬化幸存者的长期疗效尚未肯定,但有报告认为,β-阻滞药对成年Marfan综合征患者有确切的疗效,可使主动脉扩张的速度减慢,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减少;在对随访中的小胸主动脉瘤和已经手术治疗的胸主动脉瘤患者也可减少心脏等容收缩dp/dt和控制血压。,主动脉夹层,减少肥肉、油炸食品、零食的摄入,1.X线表现 (l)纵隔阴影增宽或形成局限性块影,至少在某一个体位上,与胸主动脉某部相连而不能分开。一般升主动脉瘤位于纵隔的右前方,弓降部和降主动脉动脉瘤多位于左后方。 (2)包块或纵隔增宽阴影可见扩张性搏动。 (3)瘤壁有时可有钙化。 (4)瘤体(尤其囊状)可压迫侵蚀周围器官,例如压迫脊椎或胸骨的侵蚀性骨缺损,有助于动脉瘤的诊断。 2.超声心动图 可显示主动脉某段的梭形和囊状扩张,并可直接测量其径线,还可显示动脉瘤内附壁血栓的情况。 3.CT表现 不仅可显示动脉瘤的存在和瘤壁的钙化,还可测量其宽径。对比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附壁血栓及其范围。主动脉弓部连续扫描,对明确该部动脉瘤与头臂动脉的关系也有一定帮助。 4.MRI表现 不用对比剂可显示主动脉内脏、管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直接摄取横断、冠状、矢状等任何层面图像,对立体地把握动脉瘤的形态、大小、范围以及与主要动脉分支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5.血管造影 以胸主动脉造影为宜,可直接显示梭形或(和)囊状动脉瘤及其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动脉分支受累情况。 6.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大多数患者血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如合并夹层动脉瘤,急性期可出现轻度贫血,发病数小时内白细胞计数升高,大于10×109/L。感染性主动脉瘤,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2)尿常规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如合并夹层动脉瘤,尿中可出现尿蛋白阳性、管型和大量红细胞。 (3)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多表现为血脂和血黏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