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系国家卫生健康委预算管理单位、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教、研、防、管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985”和“双一流”工程建设单位,最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儿科)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和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临床学科排行榜,我院儿科学均位居前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上海市第十届儿童工作白玉兰奖。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连续十一次荣膺上海市文明单位,连续两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宗旨:一切为了孩子。医院使命:建树医学典范,呵护儿童健康。医院定位: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亚洲、放眼全球。医院愿景:国际一流的儿童医学中心。医院院训:团结、奋进、严谨、创新。医院理念:尊重、平等、热情、关爱。经过70年的发展,医院学科综合实力领先,临床专科优势突出。拥有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平台,包括: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小儿消化科、中医儿科、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小儿外科、临床护理);4个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国家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国家儿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高通量基因临床诊断基地;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儿科协同中心;国家卫健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儿科);国家新生儿特色保健专科基地。省部级级重点学科和平台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中心(儿科);上海市儿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儿科、儿外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新生儿):上海市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治中心、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治中心、听力筛查诊治中心;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呼吸急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发展专业(小儿传染病);上海市儿科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新生儿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质控指导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医院科研实力雄厚,近10年来,承担712项科研课题,经费5.9亿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在Nature,TheLancet,NatGenet、CancerCell,Circulation,CellRes,CellStemCell,JAMAPediatrics,Pediatrics,JournalofPediatrics,PediatricResearch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影响力论文18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30余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儿科学》、《小儿外科学》以及重要专著《实用新生儿学》、《实用新生儿外科学》、《实用新生儿护理学》、《小儿感染病学》、《现代实用儿科学》等百余部。主办《中国循证儿科杂志》、PediatricMedicine等学术期刊,与美国儿科学会协作主办《Pediatrics.中文版》。医院是教育部儿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设在儿科医院,每年承担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以及预防、公共卫生等专业1000余名医学生的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拥有7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每年在读研究生250余名。拥有国家儿科和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围产新生儿和小儿麻醉专科基地,13个上海市儿科亚专科和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在培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210余人;每年培养长期进修学员350余名,短期进修学员400余名。每年举办60余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形成了“全链条式教育”的儿科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有机衔接和螺旋式能力提升。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建设项目。2021年,《儿科学)获首届国家精品教材奖。医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26家国际上知名的医学机构和国内82家省级单位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开展广泛交流。多次举办大型儿科国际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儿童医院院长论坛、太平洋小儿外科年会、国际儿科肾脏病大会、IMFAR亚太区孤独症论坛、上海新生儿论坛、儿科心血管国际研讨会、国际儿科肾脏病论坛、亚洲新生儿医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国际儿童重症医学论坛、儿童炎症性肠病国际高峰论坛、上海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国际论坛等。七十年来,儿科人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以“团结、奋进、严谨、创新”的院训勉励自己,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医院文化,为成千成万的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出现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年期,关节,1.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冲击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关节受累的部位和性质,选用合适的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关节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急性关节炎期,使用紫外线照射可减轻关节炎症,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温热疗法为主。 2.药物治疗选择治疗药物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节炎的种类、症状的特点; 2)患者年龄、是否伴发其他疾病、是否并用其他药物、是否妊娠; 3)药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剂量、依从性; 4)药物的价格及患者的承担能力。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药、生物制剂等。非甾类抗炎药物为一线抗风湿药物,能迅速缓解关节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需酌情联用其他药物合用。Gs是最强的抗炎药物,如果正确使用,能迅速缓解患者炎症,控制病情,但不能滥用,适用于存在关节外表现、过渡治疗及局部应用。2010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提出类风湿关节炎使用Gs的原则为短期、小剂量、联合维生素D3和钙剂、关节腔注射。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联合、个体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变,明显减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来氟米特(LEF)、硫酸羟氯喹(HCQ)等。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关节腔穿刺、滑膜切除、关节置换、关节矫形、关节融合。并非每个患者均需进行关节腔穿刺,要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已经确诊的关节炎,但个别关节持久不愈的关节腔较多积液,影响患者关节功能时可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并给予腔内注射药物。关节腔注射常使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及透明质酸。前二者多用与类风湿关节炎。其中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同一关节穿刺频率无限制,但若注射1-2次后效果差不应继续注射。骨关节炎患者首选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后避免关节过度活动,以免药物渗出引起局部肿胀。关节滑膜切除术适用于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药物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时。,无,无,1.关节炎的X线检查X线检查对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晚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伴滑膜炎时髌下脂肪垫模糊或消失。近年来应用的计算机处理影像技术(computedradiography,CR)使X线片质量进一步提高,图像更清晰。 2.关节炎的CT和MRI检查虽然大部分关节炎通过X线摄片即可明确诊断,但早期关节炎依靠普通X线片难以确诊。CT检查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显出优势。MRI对比明显、层次分明,对明确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等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普通X线片及CT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对骨关节炎早期进行综合考虑是否行CT和/或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