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始建于1953年,称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1993年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更名为一汽总医院,同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作为吉林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经中共吉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为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4.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数1230张,临床科室33个,医技科室9个,职能科室29个。医疗服务辐射汽开区及长春市西部区域,近年来医院年均门诊量70余万人次,出院4万余人次,年均体检7万余人次。现有职工1404人,其中医生396人,护士639人。正高级职称217人,副高级职称284人,中级职称388人,初级职称411人。现有国家级副主任委员2人、各级学会任职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55人。医疗设备2386台套,其中大型设备9台套,100万元以上设备113台套。医院老年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同时为吉林省重点专科。妇产科为市州医学特色专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骨科、麻醉科、烧伤手足整形外科、血液肿瘤科、肝胆外科、中医科10个长春市“十四五”重点(特色)专科。设有国家药物/器械临床实验机构(药物临床试验专业14个,器械临床试验专业16个),全国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地/县域医院肿瘤微创技术推广项目分中心单位,吉林省骨质疏松临床诊疗中心,吉林省中医康复诊疗中心创建基地,吉林省新生儿听力障碍市(州)级核查定点医疗机构,吉林省内镜微创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技术培训基地,长春市肾脏病血液净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国外科糖尿病手术大数据中心,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带教基地等多个机构。医院现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教研室19个,聘任兼职教师154人,智慧教室1间。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优秀单位、“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及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突出贡献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吉林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优秀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医疗综合楼于2011年由一汽集团投资建设,通过连廊与现有院区连为一体。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280平方米,其中地上十层建筑面积104680平方米,地下二层建筑面积31600平方米。设计床位数1322张(含透析床位120张)。医疗综合楼是一所建筑理念先进、拥有国际一流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医院整体功能和患者需求的的现代化综合医疗楼。设有国际医疗服务诊疗中心、急救中心、影像中心、手术中心、医技中心、内镜中心、血液透析中心、重症病房、中心供应室、营养厨房等多个功能单位。配备有3.0T磁共振、IQon Spectral CT、GE Optima 33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先进医用设备。23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在医疗综合楼开展工作。我院国际医疗部成立于2015年2月,成立后在德国大众和我院的通力合作下,建立了完备的服务于外籍患者的就医体系,出诊的医生来自多个专业领域,可满足患者绝大部分的就医需求。国际医疗部的助理不仅帮助外籍患者与中国医生沟通,还会全程陪同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提供清晰准确的检查报告翻译。诊疗采取直付模式,患者先诊疗,无需付费,后续医院与国际保险公司直接结算。2015年成立以来,国际医疗部接待门诊患者共计16705人次,住院患者75人次,进行外科手术50余例,组织紧急运送回德国就医3例,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诊疗效果得到了广大外籍患者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医疗楼在1层规划了独立的国际门诊,10楼东南侧疗区规划为国际病房,环境优异,设备先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的具备国际医疗服务能力的专业科室。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血液,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血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性贫血混淆,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