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郑州市红十字医院专家

简介:

郑州市中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爱婴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中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共建单位,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郑州基地,国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医院现开放文化宫路总院、汝河路院区、中原路院区等3个院区,编制床位1500张,有50个临床科室及14个医技科室。在建“宜健院区”位于荥阳市宜居健康城,规划床位1200张,一期建设600张,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医院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心血管科、儿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心血管科、肾病科。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心病科、老年病科。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单位:脾胃肝病科。郑州市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脾胃科、肺病科。郑州市中医特色专科:肿瘤血液科、肝病科。郑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糖尿病科、妇产科、疼痛科。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7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657人,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162人。享受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省、市名中医10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拔尖人才20人。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省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25人,市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4人。医院拥有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河南省心血管病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1个,河南省慢性病中医药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郑州市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1个,郑州市传统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五年来,医院获批省市级科研立项8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6项,出版论著31部,发表论文1054篇。医院始终坚持秉承中医传统,弘扬中医特色,实施建名院、创名科、育名医、制名药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管理科学精细,人文气息浓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中医院。”。

杨亚峰 主治医师

小儿湿疹、荨麻疹、尿布性皮炎等皮肤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气管支气管炎、腺样体肥大等呼吸系统疾病,顽固性便秘、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尿频、遗尿、反复性尿路感染泌尿系疾病,多动症、抽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夜啼、多汗症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以及食疗方调理。

好评 99%
接诊量 2327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小儿湿疹、荨麻疹、尿布性皮炎等皮肤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气管支气管炎、腺样体肥大等呼吸系统疾病,顽固性便秘、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尿频、遗尿、反复性尿路感染泌尿系疾病,多动症、抽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夜啼、多汗症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以及食疗方调理。
更多服务
苏晓明 主治医师

擅长小儿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小儿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咳嗽,鼻-鼻窦炎,腹泻,便秘,营养不良,婴儿湿疹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17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擅长小儿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小儿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咳嗽,鼻-鼻窦炎,腹泻,便秘,营养不良,婴儿湿疹等。
更多服务
丁沛 主治医师

擅长诊治流感、甲流、新冠病毒感染、新冠肺炎、新冠感染后味觉减退、食欲减退、乏力,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行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腹泻、乙肝、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其他常见内科疾病如咳嗽、咽痛、干咳、发热、眩晕、失眠、头痛、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对便秘、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胃、烧心反酸、口干口苦口臭、嗳气呃逆、脾虚证、脾虚湿蕴、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湿证、湿热、胃火、肝火旺盛、肝气郁结、湿热下注、上火、虚热、肺热、肾阴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湿热、寒湿、风寒痰湿、湿气、气虚、血虚、气血不足(气血两虚、气血亏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肝郁脾虚、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虚寒、寒热错杂、肝胆湿热、肝血不足、肝肾阴虚、肝肾亏虚、肾精亏虚、肾虚证、肾阳虚、下焦湿热、肾气虚、脾肾阳虚、肾阳虚证、心脾两虚、体虚、虚汗、怕冷、乏力、手脚凉、手足心热、舌苔黄厚、苔白、舌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擅长使用补脾、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养血、补气养血(补血益气)、通宣理肺、清肺化痰、养阴清肺、消食、祛痰、祛湿、疏肝、清泻肝火、滋阴降火、清热降火、清肝明目、养肝明目、滋补肝肾(养肝补肾)、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常见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591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擅长诊治流感、甲流、新冠病毒感染、新冠肺炎、新冠感染后味觉减退、食欲减退、乏力,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行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腹泻、乙肝、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其他常见内科疾病如咳嗽、咽痛、干咳、发热、眩晕、失眠、头痛、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对便秘、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胃、烧心反酸、口干口苦口臭、嗳气呃逆、脾虚证、脾虚湿蕴、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湿证、湿热、胃火、肝火旺盛、肝气郁结、湿热下注、上火、虚热、肺热、肾阴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湿热、寒湿、风寒痰湿、湿气、气虚、血虚、气血不足(气血两虚、气血亏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肝郁脾虚、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虚寒、寒热错杂、肝胆湿热、肝血不足、肝肾阴虚、肝肾亏虚、肾精亏虚、肾虚证、肾阳虚、下焦湿热、肾气虚、脾肾阳虚、肾阳虚证、心脾两虚、体虚、虚汗、怕冷、乏力、手脚凉、手足心热、舌苔黄厚、苔白、舌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擅长使用补脾、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养血、补气养血(补血益气)、通宣理肺、清肺化痰、养阴清肺、消食、祛痰、祛湿、疏肝、清泻肝火、滋阴降火、清热降火、清肝明目、养肝明目、滋补肝肾(养肝补肾)、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常见疾病。
更多服务
李晶 主治医师

小儿感冒,小儿咳喘,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多动症,小儿肺炎,疳证,小儿厌食,抽动症,手足口病,腮腺炎,小儿妇科,小儿呼吸道感染,小儿脾虚,小儿腹泻,小儿遗尿,注意力缺陷。

好评 100%
接诊量 105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感冒,小儿咳喘,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多动症,小儿肺炎,疳证,小儿厌食,抽动症,手足口病,腮腺炎,小儿妇科,小儿呼吸道感染,小儿脾虚,小儿腹泻,小儿遗尿,注意力缺陷。
更多服务
张艳梅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喘,鼻炎,腺样体肥大,厌食,腹痛,腹泻,生长发育缓慢,抽动,多动症,儿童亚健康的调理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中西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喘,鼻炎,腺样体肥大,厌食,腹痛,腹泻,生长发育缓慢,抽动,多动症,儿童亚健康的调理
更多服务
汤瑞莲 主治医师

擅长于治疗儿童发热、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消化道疾病及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以及新生儿黄疸、脐炎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223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于治疗儿童发热、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消化道疾病及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以及新生儿黄疸、脐炎等。
更多服务
李莹 主治医师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99%
接诊量 970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何森辉 副主任医师

擅长:1.中医药治疗小儿久咳、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小儿亚健康、抽动症等;2.个性化设计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方案;3.免疫功能紊乱及胃肠功能异常的中医调理。

好评 -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1.中医药治疗小儿久咳、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小儿亚健康、抽动症等;2.个性化设计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方案;3.免疫功能紊乱及胃肠功能异常的中医调理。
更多服务
梁巧瑾 副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更多服务
王亚丽 主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小儿内科、新生儿疾病及小儿亚健康状态调理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2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小儿内科、新生儿疾病及小儿亚健康状态调理等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颈椎间盘突出#肌肉痉挛
121

颈部一侧一跳一跳痛可能是肌肉痉挛、颈部外伤、神经根受压等原因导致。

1.肌肉痉挛: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低头看手机、电脑,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出现一跳一跳的疼痛。在使用手机电脑时,避免长时间低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一段时间活动一下脖子,用以缓解不适。

2.颈部外伤:在运动中快速的转动颈部,造成颈部损伤,出现局部肌肉紧张、无法活动并伴有一跳一跳的痛感。可以进行热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及疼痛。

3.神经根受压:若是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部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引起一跳一跳的疼痛。可以通过定期按摩,有利于颈椎间盘复位,减轻神经根受压的情况,进而缓解疾病。如果颈部一侧一跳一跳的疼痛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小腿肌肉出现结块的现象,考虑为肌肉痉挛、肌肉劳损、肌肉炎症等因素导致。需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1.肌肉痉挛:

是指肌肉在不自主收缩的情况下产生紧张和硬化,痉挛也可导致肌肉收缩不均匀或者过度,进而形成结块的症状。首先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伸展运动,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减少结块的出现,其次可以适当进行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舒缓疼痛。

2.肌肉劳损:

如果患者过度使用或者过度活动都可导致小腿部位的肌肉出现劳损的现象,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肌肉收缩过度,或进行重复性动作造成肌肉的损伤,进而导致结块现象的出现。首先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或者过度运动,减少肌肉的压力和疲劳。同时可以根据情况,尝试采用热敷或热敷的方法缓解肌肉结块。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而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和肌肉疼痛。

3.肌肉炎症:

是指肌肉组织出现炎症性反应,考虑为感染、创伤或其他的炎症性疾病因素导致,如多发性肌炎等,可导致局部肌肉出现红肿、疼痛、肿胀等不适,所以摸起来就像结块一样。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缓解,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如果疼痛明显,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缓解,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导致小腿肌肉结块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睡觉起床后脖子不能动以及痛,有可能是肌肉的痉挛,肌肉痉挛会这样。所以肌肉局部用些药物,用的比较多的像扶他林软膏,实在不行可以到医院或者去药店买西乐葆和迈之灵,也是一吃就见效。基本上可以解决90%的肌肉的疼痛或椎间盘的疼痛,还有一些外伤,包括肿瘤轻微的疼痛,都能解决。

关于那个响声,第一,不用担心,那个用力气,觉得后侧按风池穴这个地方前后上下扯,也不用担心,更不用说那个头晕。简单的办法有几条:第一个办法就是在课时之间,下课之后,第一个要参加活动,到外面走一走、 看一看。第二个做缩脖子训练,在上课的时候累了,缩缩脖子。还有一个动作叫对抗性训练,就是把头尽力地往后仰,两个手放在头后边,它俩对抗,即手往前拉头往后仰,两个对抗。还有一个静态的东西,晚上睡觉的时候把枕头放低。如果有条件,打打球、游游泳,对你是最好的。

小腿突然疼主要有三种原因:1、小腿肌肉痉挛:如果经常吹空调,特别是有抽筋的表现,要考虑是不是受凉引起的小腿肌肉痉挛。2、乳酸堆积:考虑是不是走路多或活动多引起的乳酸堆积。因为小腿的乳酸堆积也会造成小腿的疼痛。3、下肢静脉回流:长时间不活动出现下肢静脉回流导致出现小腿胀痛的现象。

#胫前肌痉挛#肾透析#肌肉痉挛
57
肌肉痉挛多出现在每次透析的中后期。一旦出现应首先寻找诱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并在以后的透析中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作。
1、寻找诱因是处理的关键。透析中低血压、低血容量、超滤速度过快及应用低钠透析液治疗等导致肌肉血流灌注降低是引起透析中肌肉痉挛最常见的原因;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也可引起肌肉痉挛,如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等。
2、治疗根据诱发原因酌情采取措施,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也有一定疗效。
3、预防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措施。
(1) 防止透析低血压发生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2) 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采用高钠透析或序贯钠浓度透析。但应注意患者血压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3) 积极纠正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4) 鼓励患者加强肌肉锻炼。
#肾透析#肌肉痉挛
58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在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屡见不鲜,有人统计过,该并发症发生率达20%-30%。而且发生的时间基本是血液透析的后半程,尤其是最后一个小时。发生部位大多数位于下肢、腹部、双手、双足以及胸部等部位。有的肌肉痉挛较为轻微,但个别情况下肌肉痉挛就比较严重,表现为患者不能忍受,需要提前下机方可缓解。
那么,发生肌肉痉而影响患者透析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查阅资料以及作者工作体会,大概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还是和脱水有较大的关系;这个应该是每一名血透医生每一天都要和患者说的一句话:控制好水,少喝点水。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许多患者透析间隔期内体重增加还是较多,为了不使患者发生钠水潴留而导致其他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不得已加大超滤量。但是在透析过程中,由于脱水过多,导致脱水过快,超滤率明显增加,短时间内快速脱水会导致血压下降,当血压下降至一定程度后,机体为了维持血压,四肢血管会代偿性收缩,导致肌肉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造成抽筋。
2、肉毒碱的缺乏;肉碱是肌肉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个别透析患者由于透析不充分,胃肠瘀血,饮食差,肉毒碱摄入不足。还有的患者为了避免高磷血症,特意减少了对肉食等的摄入,从而也导致了该成分的缺乏。同时血液透析患者合成减少,在透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肉毒碱的丢失,从而体内造成肉碱缺乏。所以会出现出现食欲减退、乏力、低血压、抽筋等症状。
3.低钙血症
钙磷代谢异常时,血液中游离钙浓度降低,可发生低血钙诱发抽筋。此外,甲状旁腺激素过高也会共同引发肌肉痉挛。
4、低钠血症;有部分患者为了加强控制,进行了过于严格的食盐摄入量,从而导致了低钠的产生。同时低钠血症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而低血浆渗透压是诱发肌肉痉挛的重要因素。当透析液钠浓度低135mmol/l时,血浆中的钠会顺浓度梯度进入透析液导致血浆钠浓度下降,水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肌肉组织的血液减少,引发抽筋。
透析中抽筋如何处理呢?
首先,透析患者应该减少超滤量,降低超滤率,控制好饮食和水的摄入。当痉挛发生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立即暂停或减慢超滤脱水,调低血流量,避免体内血容量进一步下降。同时应该补充高糖或静注补液,同时按摩痉挛肌肉,必要时予以下机。如果患者脱水量较大,或者血压偏低,可以进行血液滤过治疗,以及可调钠曲线和脱水曲线联合应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防止低血钠导致的抽筋。 

这方子很小,只有两味药,芍药与甘草。它最早的出处是《伤寒论》,这本书是疾医的作品,是临床实践的产物,所以它虚饰,推理的成分很少,其中的方子用药指针明确,切合临床实际。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中用来治疗什么呢?治疗“脚挛急”。

 

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意思是说,患者汗多,小便多,脚痉挛,身体消耗大量水分。小便多说明患者正在“失津液”,这种情况就不能再发汗。桂枝也是发汗药,只是力量比麻黄弱些。如继续发汗,患者失津液的症状会更重,血液津液就达不到四肢了,手足就会冰冷,这便是“厥”。此时,患者如果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呕吐,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患者喝了这个药,手足暖了,也不呕吐了,可脚还在抽筋怎么办呢?可以用芍药甘草汤,用后脚就能舒缓了。

 

分析下来,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失津液”引起的腿抽筋。后世发现,它的作用不仅仅于此。

 

 

南宋有一个医家叫朱佐,他的生平事迹现已无考,但是他留下了一本很管用的书叫《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上面把芍药甘草汤叫“去杖方”,意思是说这个方子不仅仅可以用来治疗下肢肌肉痉挛,还可以用来治疗脚弱无力,行走困难,这类患者服用了这剂中药后,甚至可以达到去除拐杖的效果。

 

大概在17世纪初,以日本古方派医学家吉益东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崇尚“伤寒论”的运动。他们本来就难以理解中国古典医书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看到《伤寒杂病论》这种基本没有阴阳五行,特别重视临床观察与实践,重视方证对应的著作,就特别喜欢。

 

他们对《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它可以治疗急剧发生的肌肉痉挛伴随的疼痛,包括腹痛、腰痛、下肢痛等等。近代以来,“芍药甘草汤”的运用更广泛了。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用它来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导致的手足颤抖,取得良效。曹颖甫用它来治疗足痛不能行走,屡试屡效。江苏名医陶君仁先生用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来治疗胃痛,肝病。

 

总的来说,这个方子主要用来舒缓挛急。各种肌肉痉挛,脚挛急为特征的疾病均可辩证使用,比如,胃痉挛,肠痉挛,腓肠肌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痛经等等。最后,我把芍药甘草汤”用法写在下面,给大家参考。

 

 

日本用法:

 

和中国的中成药相比,日本的汉方制剂“芍药甘草汤”说明极其详尽。

 

成分:每袋中药,含芍药3克 白芍3克(中药热水提取颗粒)。


用法:1日3次,饭前或饭间,温开水冲服。成人(15岁以上):每日3次,每次1袋。15岁以下7岁以上:每日3次,每次2 / 3袋。7岁以下4岁以上:每日3次,每次1/ 2袋。4岁以下2岁以上:每日3次,每次1/ 3袋。2岁以下:每日3次,每次1/ 4袋。

 

禁忌: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妊娠期妇女,醛固酮增多者,低血钾患者禁止服用。

 


特别提醒:

 

如下人员服用时需与医师药剂师商量

 

1、血压高的人或高龄者。

 

2、心脏或肾脏功能有障碍者。

 

3、有浮肿者。

 

4、正在接受医师治疗的病人。

 

以下症状极其罕见,如出现请停止服用,并立即就医:间质性肺炎:爬楼梯时呼吸急促,胸闷,干咳,发热,这些症状突然出现,或持续出现。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头痛,肌肉无力及软瘫多尿、烦渴抽搐、感觉异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和乏力,胸部不适,下肢水肿,心痛,头晕,晕厥。

 

肝功能障碍:发热,发痒,发疹,黄疸,黄疸,黑尿,褐色尿,全身疲惫,食欲不振。

 

若服药6次,症状没有好转,需与接诊自己的医师、药剂师商量。

 

中国用法:

 

日本用药极其死板,但是比较安全,中国中医用药则要灵活得多,不过风险亦大。黄煌教授认为,芍药甘草汤的基本用量是芍药,炙甘草各12克。用法则依照伤寒论的古法,盛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分三次服用。如果大腿疼痛剧烈,应适当增加芍药的用量,减少甘草的用量。

 

中医医师使用这个药,药量差异很大,有的芍药仅用12克,有的可以达到30克,甚至100克;芍药与甘草的比例,则在12:1~6:1~3:1~1:1之间浮动。

 

从中我们可以窥两国中医的不同,中国中医秉持辩证论证的理念,用药灵活,大胆,屡出奇效,也导致某些医师用药草率;日本汉方医用药谨慎小心,认真严谨,但也不免过于固执。

探索猫界中的巨无霸!缅因猫、挪威森林猫和西伯利亚森林猫,这些猫咪不仅体型庞大,毛茸茸的外表下更藏着温顺的性格。它们不仅是家中的守护者,更是忠诚的伙伴。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