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产后血晕病专家

简介: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暨南昌市骨伤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也是南昌市市属唯一一所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在半个多世纪发展历程中,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医院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规划协调发展,从弱到强、从小到大规模发展,中西并重中医突出特色发展,大专科小综合优势发展,硬件建设与人文素质共同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实施骨伤优势发展、中医内科特色发展、中西结合综合发展,使医院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1年被省卫生厅评定为江西省中医骨伤医疗中心,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制剂能力建设单位、江西省特色中医院建设单位、江西省骨伤临床建设基地。医院骨伤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并被评定为全国中医骨伤名科、南昌市名科。骨伤康复科、中风病科、不孕不育症专病、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专病被确定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建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医院现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设有急诊科、ICU、内科、外科、针灸科、眼耳鼻喉科、妇科、骨伤科等临床医技科室20个、中医专病门诊30个,拥有万元以上设备90多台件,连续十年,医院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分别以年增长9%、12%和18%的速度递增。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我院迅速发展的需要,2009年,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我院确定为国家地市级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南昌市政府为加强南昌市中医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决定在南昌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新兴的红谷滩新区中央商务区异地兴建南昌市中医医院,并将其作为南昌市重点建设工程,纳入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配套建设项目。新院规划占地76.77亩、总投资2.6亿元、编制床位600张。新院建设分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56亿元,开设床位250张。随着新院建设完成,将形成以江西母亲河赣江为界的一江两院发展格局,医院总占地面积达86亩,编制床位达900张。。

魏明 副主任医师

四肢骨折的手法整复,对桡骨远端骨折,手、足部骨折的治疗及常见关节脱位的整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颈肩腰腿痛及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较高水平。

好评 99%
接诊量 184
平均等待 -
擅长:四肢骨折的手法整复,对桡骨远端骨折,手、足部骨折的治疗及常见关节脱位的整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颈肩腰腿痛及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较高水平。
更多服务
程凌 住院医师

中医骨伤,骨质疏松的中医调理,骨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中医骨伤,骨质疏松的中医调理,骨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
更多服务
谌建平 副主任医师

擅长用中西医各种微创技术治疗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血、肠炎等多种肛肠疾病,对肛门瘙痒、肛门疼痛、肛门肿物效果良好。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感染、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疮疡疖肿、丹毒、乳腺炎、乳腺包块、甲状腺结节、糖尿病足、褥疮(压疮)、臁疮、脱疽、皮肤包块、烧烫伤,运用中医中药调理亚健康体质。

好评 100%
接诊量 253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用中西医各种微创技术治疗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血、肠炎等多种肛肠疾病,对肛门瘙痒、肛门疼痛、肛门肿物效果良好。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感染、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疮疡疖肿、丹毒、乳腺炎、乳腺包块、甲状腺结节、糖尿病足、褥疮(压疮)、臁疮、脱疽、皮肤包块、烧烫伤,运用中医中药调理亚健康体质。
更多服务
李川 副主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曾兴 住院医师

颈肩腰腿疼、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折创伤、骨科外科术后康复、筋伤扭挫伤、失眠、焦虑、更年期综合征、消化道胃肠疾病、疲劳综合征等中医中药调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
擅长:颈肩腰腿疼、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折创伤、骨科外科术后康复、筋伤扭挫伤、失眠、焦虑、更年期综合征、消化道胃肠疾病、疲劳综合征等中医中药调理
更多服务
彭皇青 主治医师

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妇科、内科、儿科疾病。比如咳嗽、发热、失眠、焦虑、月经病、不孕不育、先兆流产、试管调理、小儿积食、体弱易感等疾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妇科、内科、儿科疾病。比如咳嗽、发热、失眠、焦虑、月经病、不孕不育、先兆流产、试管调理、小儿积食、体弱易感等疾病。
更多服务
夏启水 主治医师

手外科及足踝外科诊治的疾病: 1.手及足、踝关节周围部位的外伤及后遗症 上下肢发生肌腱、神经、血管、骨骼的损伤。 2. 手及足踝麻木 手或下肢出现麻木,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包括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等。 3.手及足踝部的感染 手及踝关节、足部出现红、肿、热、痛,如手指及足趾的甲沟炎,具体表现为手指及足趾甲沟及根部的红肿和脓肿形成,以及手指及足趾的化脓性指头炎,手掌部及足部的感染,及前臂、小腿的筋膜炎等。 4.手及足部畸形 手及足出生即出现的形状异常,多由发育障碍引起,常见的有多指(趾)畸形、并指(趾)畸形,缺指(趾)畸形。 5.手及足部肿瘤 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软组织的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巨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起源于骨关节的有软骨瘤,骨软骨瘤;以及在手(足)部常见的假性肿瘤有腱鞘囊肿等。 6.运动损伤引起的腕肘踝关节疼痛 随着健康被重视,运动被大众认可和重视。随之出现,在运动意外引起的腕、肘、踝关节疼痛,可有韧带损伤、骨软骨损伤等,目前微创技术在腕、肘关节广泛应用。也包括腱鞘炎、网球肘。 7.足踝部畸形:拇外翻,拇内翻,锤状趾,交叉趾,类风湿性关节炎、平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等。 8.足踝部骨关节炎: 跖趾关节骨关节炎、中足骨关节炎、距下关节炎、踝骨关节炎。 9.足踝部慢性疼痛损伤: Lisfranc损伤、踝关节扭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距骨软骨损伤、跖痛症、跟痛症、跖腱膜炎、慢性跟腱炎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6小时
擅长:手外科及足踝外科诊治的疾病: 1.手及足、踝关节周围部位的外伤及后遗症 上下肢发生肌腱、神经、血管、骨骼的损伤。 2. 手及足踝麻木 手或下肢出现麻木,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包括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等。 3.手及足踝部的感染 手及踝关节、足部出现红、肿、热、痛,如手指及足趾的甲沟炎,具体表现为手指及足趾甲沟及根部的红肿和脓肿形成,以及手指及足趾的化脓性指头炎,手掌部及足部的感染,及前臂、小腿的筋膜炎等。 4.手及足部畸形 手及足出生即出现的形状异常,多由发育障碍引起,常见的有多指(趾)畸形、并指(趾)畸形,缺指(趾)畸形。 5.手及足部肿瘤 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软组织的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巨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起源于骨关节的有软骨瘤,骨软骨瘤;以及在手(足)部常见的假性肿瘤有腱鞘囊肿等。 6.运动损伤引起的腕肘踝关节疼痛 随着健康被重视,运动被大众认可和重视。随之出现,在运动意外引起的腕、肘、踝关节疼痛,可有韧带损伤、骨软骨损伤等,目前微创技术在腕、肘关节广泛应用。也包括腱鞘炎、网球肘。 7.足踝部畸形:拇外翻,拇内翻,锤状趾,交叉趾,类风湿性关节炎、平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等。 8.足踝部骨关节炎: 跖趾关节骨关节炎、中足骨关节炎、距下关节炎、踝骨关节炎。 9.足踝部慢性疼痛损伤: Lisfranc损伤、踝关节扭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距骨软骨损伤、跖痛症、跟痛症、跖腱膜炎、慢性跟腱炎等。
更多服务
黄希 住院医师

擅长关节疾病、运动损伤及康复保健。(例如:拇外翻、髋膝关节炎、膝关节保膝矫形、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游离体、髌骨脱位、滑膜炎、腱鞘炎、颈椎腰椎病、间盘突出症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关节疾病、运动损伤及康复保健。(例如:拇外翻、髋膝关节炎、膝关节保膝矫形、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游离体、髌骨脱位、滑膜炎、腱鞘炎、颈椎腰椎病、间盘突出症等)
更多服务
张一沛 主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100%
接诊量 377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吴英萍 主治医师

呼吸内科,传染病学

好评 -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呼吸内科,传染病学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产后出现头晕和四肢麻木,想了解是否适合用生脉饮调理。患者女性
18
2024-10-17 19:31:33
产后头晕,轻微贫血,哺乳期用药咨询。患者女性
38
2024-10-17 19:31:33
产后六个月,头晕乏力,无口干舌燥。患者女性
47
2024-10-17 19:31:33
产后一年,经常头晕,脸色发黄。患者女性
54
2024-10-17 19:31:33
产后9个月,感觉虚弱,蹲起头晕,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女性
19
2024-10-17 19:31:33
产后半个月,出现头晕脑胀,想了解产后补铁调理方法。患者女性
4
2024-10-17 19:31:33
产后头晕出汗多,恶露干净,55岁妈妈脸色黄。患者女性
43
2024-10-17 19:31:33
哺乳期头晕,两个月后掉头发严重,疑似气血不足。患者女性
13
2024-10-17 19:31:33
产后头晕,服用补气养血药后症状加剧患者女性
22
2024-10-17 19:31:33
宝宝九个月,产后一年多,头晕乏力,询问用药。患者女性
63
2024-10-17 19:31:33

科普文章

窦性心律不齐,会导致心率快吗?

心衰病人到后期怎么走的?病程发展与关怀建议心衰

室间隔增厚是什么意思?病理解释与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超过多少危险?了解危险值,预防风险

三尖瓣关闭不全,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糖尿病患者若能学会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清楚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对病情的控制大有裨益。

 

第一步:确定每日总热量

1. 计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 判断体型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的重要指标。BMI=现有体重(kg)÷[身高(m 2 )]。

根据“BMI评定标准表”可以了解自身的体重状况,确定是否超重或肥胖。

3. 确定日常活动强度

日常活动强度可分为以下四类:

卧床休息:长期卧床的状态。

轻体力劳动:如教师、售票员、办公室职员等,以站立或少量走动为主的工作。

中等体力劳动:如学生的日常活动。

重体力劳动:如体育运动、非机械化的装卸、伐木、采矿等。

4. 查找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

参考成人糖尿病热量供给标准表,可以找到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的热量。

5. 计算每日总热量

每天所需总热量=标准体重(千克)×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的热量(千卡)

举例说明:张先生,男性,56岁,身高170厘米,体重85千克,职业为会计。患糖尿病4年,采用单纯饮食治疗,无明显并发症。

计算标准体重:170-105=65千克

实际体重:85千克 ,BMI=85÷(1.7)²=29.4,属于肥胖。会计为轻体力劳动。

计算每日总热量:参考热量供给标准表,65千克×20~25千卡/千克=1300~1625千卡。

 

第二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1. 确定热量分配比例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每日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热量,以定时、定量的方式进食:

每日可安排3~6餐,少食多餐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单纯饮食控制的患者,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1/5、2/5、2/5的比例,或1/3、1/3、1/3的比例进行热量分配。

2. 确定主食量

确定每日总热量后,应先计算主食量。主食如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等含碳水化合物约80%,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主食并非吃得越少越好,因为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血糖稳定,每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不应低于50%。

3. 确定副食量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每日副食摄入量可参考如下:

肉类50~100克,鱼类50~100克,蛋类1个,牛奶250毫升,豆制品50~100克,蔬菜300~500克。

 

第三步:学会食品交换份,成为自己的营养师

食品交换份法是一种根据食物的热量和营养成分等效替换食物的方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灵活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食品交换份示例:

每1份主食(相当于约50千卡)可为1两米饭、2片面包、1/2个馒头。

每1份蔬菜为1碗生菜或1/2碗熟蔬菜。

每1份蛋白质类食物可为1个鸡蛋、50克豆腐、25克瘦肉。

学会利用食品交换份,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饮食计划。每顿饭中主食、副食、蔬菜等都可以灵活搭配,使营养摄入均衡又符合个人口味。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及促胰岛素分泌剂等。那这些药物在服用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服用建议:

1. 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监测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

2. 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佳。

3. 日用剂量不宜过大,如优降糖不应超过15毫克,达美康不应超过240毫克,美吡哒不应超过30毫克。

4. 若血糖得到控制,应及时调整剂量以避免低血糖。

5. 运动量过大时,尤其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

6.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二、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通过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糖原异生,并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常用的有二甲双胍。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二甲双胍是肥胖且胰岛素水平高患者的首选,不增加体重,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的作用。

2. 可降低血脂,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3. 单独使用时通常不会引起低血糖。

4. 与其他降糖药如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5. 日常用药剂量应在0.5克至2.5克之间。

服用建议:

1.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尤其在进餐时服用可减少消化道不适。

2. 肝肾功能不全、心衰、严重贫血等患者禁用。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肠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及老年患者。

2. 单独使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

3. 可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使用。

服用建议:

1. 主要副作用包括腹胀、腹痛和腹泻。

2. 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若发生低血糖,需服用葡萄糖进行缓解,其他糖类或食物无效。

四、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此类药物是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能够增强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改善血脂代谢,降低甘油三酯和LDL水平,增加HDL。

2. 有抗氧化作用,保护肾脏,并能降低舒张压。

3. 单独使用时不易引起低血糖。

4. 联合磺脲类药物使用时,可增强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

服用建议:

1. 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2. 肝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五、促胰岛素分泌剂

此类药物也称为餐时胰岛素分泌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它们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帮助降低餐后血糖。

特点及注意事项:

1. 起效快、代谢快,不易引起低血糖。

2. 可在餐前服用,不进餐时无需用药。

3. 适合老年人和轻度肾病患者使用。

服用建议:

1. 可能引起轻度胃肠不适。

2.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强化治疗,才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那糖尿病患者如何强化治疗呢?

什么是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是指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糖尿病相关病因的针对性治疗。

一、消除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疾病常被比作同一“藤”上的“苦瓜”,其共同的根源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持续高负荷运作,逐渐导致其功能衰退,并引发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衡,最终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二、严格控制血压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症,这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痛风、肝胆疾病及胰腺疾病的风险,并与糖尿病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复杂且难以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结合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控制血脂。

四、降低血液黏稠度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高黏滞血症,这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多吃一些如黑木耳、鱼类、大豆制品、大蒜、生姜等低糖食物,同时坚持有氧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

通过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有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一切都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继发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0

糖尿病可引发多种眼部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等。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根据眼底视网膜病变的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中,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分为三期:

Ⅰ期:眼底出现微小的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眼底变化,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可据此诊断糖尿病。

Ⅱ期:眼底出现边缘清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与视网膜神经组织病变导致脂肪沉积有关。

Ⅲ期:出现棉絮状白斑,是神经组织局灶性缺血坏死的结果。

如果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加重,则可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眼底纤维组织增生、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

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如何治疗呢?

一、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管理可显著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确保血糖控制达标。

二、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眼底出血并直接损害视网膜。因此,控制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三、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物。但一些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对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 胰激肽原酶:具有扩张微血管、激活纤溶酶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推荐剂量为每次10个单位,每日3次。患有肿瘤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使用。

2. 羟苯磺酸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建议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每日2~3次。

3. 潘生丁与阿司匹林:均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日可服用50毫克潘生丁和300毫克阿司匹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四、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外,还应尽早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 激光治疗:通过氩激光阻塞微血管瘤的血液供应,使之萎缩。激光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预防眼底出血的发生。

2. 冷冻治疗:适用于因白内障或玻璃体出血无法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原理与激光类似,通过低温冻凝视网膜病变区域。

3. 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玻璃体大量出血导致失明的患者。若患者经过眼电图(EOG)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证实视觉功能良好,可考虑此项手术,以清除玻璃体中的积血,改善视力。

但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结合药物和适当的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延缓或防止视力损伤的进展。糖尿病患者也应定期接受眼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因为肥胖和糖尿病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二者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前期病变。如果不及时控制体重和积极治疗很可能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在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降糖药物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降糖药物主要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类。通常,对于发病早期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就能有效控制血糖,而无需立即使用胰岛素。那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体该如何选药呢?

1. 双胍类: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其特点是:能够有效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并帮助控制血压,从而具有多重作用,如降糖、降脂、减重和降压。它尤其适合肥胖并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2.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可以联合使用罗格列酮,以提高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降糖效果。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α-葡萄糖苷酶,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特别适用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若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后,餐后血糖仍较高,可考虑联合使用阿卡波糖。需要注意的是,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可能会加重胃肠不适反应,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以减少不良反应。

4.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药物是常用的降糖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糖,效果可靠。尽管磺脲类药物通常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但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如果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或者与其他药物联合后仍无法有效控制血糖,也可考虑联合使用磺脲类药物。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选用药物,并根据血糖变化进行调整。科学、合理的用药,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