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1989年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兴建,是一所省属公立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救灾防病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称号。2014年成为荣获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的三甲医院,在2013年医院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价中名列省属医院第二位。在2018-2022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列第6位,2018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9家重点建设医院之一。2020年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单位”称号。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级。2022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首批9家重点建设医院之一,也是粤东首家通过新标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复审的医院。医院占地60亩,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现开放病床1616张;设59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和6个实验室;医院现有职工2966人,其中高级职称559人,博士及博士后147人(其中在站博士后27人)、硕士674人,硕士/博士生导师135人;配套设备总价值超过8.5亿元,其中包括国内首台GE动态500排宝石螺旋CT、粤东首台西门子3.0T磁共振等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端医疗设备;拥有全国最大的宁养院,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先进的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科、新生儿科和生殖医学科等。医院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首批呼吸医学中心协同医院、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医院、国家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中国房颤中心认证单位、国家冠脉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单位、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等。2017年,医院设立粤东首个国际医疗部,致力于为外籍人士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开放套房、单人房共6张病床,拥有一批具有海外教育背景、丰富医疗经验的专家团队,提供24小时电话预约服务。医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全科医师临床(粤东)培训基地,普外科专业基地是首批国家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单位,获准设立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承担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体系的医学人才培养任务。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23个省级二级和三级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全院省级临床学科重点单元覆盖率100%。其中心血管内科是广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和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临床护理、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检验科、儿科、胸外科、肾内科、医学影像科、眼科、血液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运动医学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分子心脏病实验室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生殖医学科是粤东地区首家获准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不孕不育诊疗机构。医院同时是广东省儿童白血病、先心病定点救治医院。2017年,医院成立临床医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专家团队建立精准医学研究所与Ⅰ期药物试验病房;2018年,医院引进中国工程院杨胜利院士专家团队开展医学大数据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2019年,医院引进加拿大皇家医学院和加拿大皇家学会张明瑞院士,推动开展人工细胞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工作;2020年,医院引进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蔡志明院士,开展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床应用研究。2020年医院成为广东省34家获准保留“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建站资格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之一。近年来,医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2项、省部级课题274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31项,发表SCI/EI/ISTP/SSCI收录论文732篇。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冠心病心导管介入治疗技术)、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关节镜诊疗技术、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等6项获批为广东省“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培训基地。1998年,医院设立全国首家免费为贫困晚期癌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宁养院,成为打造奉献文化的重要窗口,其服务模式被推广到全国32家著名医院。2010年,中国心律学会和中国心电学会联合启动“中国遗传性心律失常救助工程”,医院作为此救助工程的南方中心,为贫困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救助。2015年,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助广东省鸿光心脏医疗救助基金会50万元,用于实施中国遗传性心律失常救助工程公益活动。此外,医院还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锐珂慈善基金联合开展“奔跑的明天”贫困残疾儿童医疗救助项目;与汕头市妇联、广东锦峰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汕头市贫困妇女“两癌”救助•锦峰公益行动。2018年组团式帮扶南澳县人民医院,2019年组团式帮扶普宁市人民医院。2020年主动请缨,独立承担中国(广东)第10批援加纳医疗任务。2006年,医院创造性托管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取得了四赢效果:群众赢、政府赢、投资方赢、托管方赢,成功探索出一条可行并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支农新模式。汕头潮南民生医院于2013年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在“2017中国非公立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列第20名。2015年,医院与武汉亚洲实业有限公司、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合作共建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开展各种常规和疑难复杂心脏手术。2016年,医院整合心血管内、外科医疗资源,成立心血管病医院。目前,医院已组建了粤东地区首个医联体,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汕大附一院)、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汕大附一院濠江医院(含河浦医院)、汕大附一院全科医学分院、汕大附一院心血管病医院、汕头国瑞医院、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及揭阳浩泽医院以及汕头市龙湖区、濠江区以及潮南区共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成,形成以院本部为核心、涵盖一级到三级医疗机构的大型紧密型医联体,涵盖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远程医疗协助网、托管等多种模式。韦格内肉芽肿是以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和广泛的小血管炎为基本特征,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肾脏、皮肤等脏器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男女均可发生,男女比例为3:2,半数以上发病年龄为30~50岁。多数病人有发热、体重减轻、乏力、关节痛、肌痛等,典型表现为上呼吸道、肺及肾脏病变三联症状。,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多数患者先有上呼吸道症状,继有肾小球肾炎,因此有人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被分离的缓释蛋白可成为致敏原,导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发生疾病。 有报道用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及碘胺甲基异恶唑(SMZ)治疗获得长期存活,提示本病与微生物感染有关。半数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具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并有细胞免疫介入。 许多资料发现,活动期韦格内肉芽肿患者具有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有抗SSA及抗SSB抗体阳性,经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缓解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消失,病情复发时可再次出现,表明ANCA与本病发病机制有关。,口腔,局限型可行X线治疗,选用单一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即可有效。系统型未予治疗者则预后差。80%患者一年内常死于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肾功能损害前予以积极治疗,使本病预后大为改观,93%患者可达到完全缓解。目前多主张尽早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病情好转后减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蝶呤等。环磷酰胺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待病情稳定、缓解后持续用药1年以上,逐渐减量至终止治疗,停药后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 对于已发生肾功能衰竭者,疗效一般不满意,除应用强有力的联合治疗外,有报告采用血液透析及肾移植而获得成功者。最近有报告用复方新诺明作为治疗本病的辅助药物。,无,无,1.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常有小细胞性贫血,血沉增高,特别当系统受累时更为明显。尿液检查,出现蛋白、红白细胞提示肾脏受累,肾功能与肾受损的病变一致。部分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γ球蛋白增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血清补体正常或轻度增高,抗SSA、SSB抗体,抗平滑肌抗体阳性。 近年许多文献报告,用嗜中性粒细胞作为抗原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人的血清抗嗜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是本病的特异性抗体。呈亮、粗颗粒的胞浆型,活动期的敏感性为70%~100%,特异性为86%,可作为诊断本病和监测活动性的指标。 2.X线检查 胸片示两肺多发性病变,早期多为非特异性间质浸润,继而出现浸润性、结节性、甚或空洞性病灶、孤立性肿块等,类似肺炎、结核、肺癌等。少数病人可因肉芽肿阻塞气道形成肺不张。支气管体层显相示气管或支气管狭窄。上呼吸道X线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甚至鼻及鼻窦骨质破坏。 3.病理检查 上呼吸道病变活检可显示血管炎或坏死性肉芽肿。反复检查可提高阳性率。肾活检在部分病例可见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