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广州脑科医院,广州脑科,广医脑科,广州市惠爱医院专家

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坐落于珠江南岸,白鹅潭畔,由美国医生嘉·约翰(JohnKerr)于1898年创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脑科医院。医院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分设芳村总院、江村院区和荔湾门诊部,担负着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的精神心理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重任,是华南地区精神、神经疾病疑难重症诊疗中心。    医院现有职工140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200余人,中级技术职称约550人,医学博士、硕士约3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博士后导师13人,现有编制床位数1920张。医疗服务上,医院以“大专科、精综合”为特色,设置涵盖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及重症监护科(ICU)在内的14个临床科室和6个医技科室。精神科包括心身医学科、早期干预科、儿少精神科、中医科(神志病科)、成人精神科、情感障碍科、老年精神科、物质依赖科、司法鉴定所、慢性病科、康复科、社区精神科、老年神经科学中心;神经科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ICU、脑血管病区,心理科包括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医技科室包括物理治疗科(MECT、rTMS),检验科、影像科、药学部等。医院拥有三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精神医学、中医神志病专科、急诊医学科;物理治疗科每年安全、高效地完成两万多例改良电抽搐治疗及经颅磁刺激治疗,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全国示范基地;药学部可检测40多种精神、神经科药物的血药浓度及药物代谢P450酶基因检测,为临床医生精准治疗提供了参考,服务范围涵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神经内科收治了大量脑炎、神经梅毒、神经系统变性病、癫痫、脑血管病、谵妄等器质性脑病患者,为各大综合医院提供联络会诊,每年收治大量疑难杂症,获得较好口碑;脑血管病区主要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以疾病为核心,融合内科、介入、外科的多种诊疗手段,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个体化、最优化的诊疗方案;神经外科主要处理各种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出血、三叉神经痛及脑外伤等,还建立了特色功能神经外科,针对帕金森病、强迫症、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癫痫、药物成瘾开展深部脑刺激(DBS)及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为难治性精神、神经疾病带来希望。康复医学中心,由多学科组成:包括精神心理康复科、神经康复科、康复治疗部,正在打造国际一流的神经精神康复中心,采用以患者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导向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可满足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慢性病健康问题和精神心理疾患多层次多周期的康复需求。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医院位列全国第六。    在教学方面,建立了精神医学人才从本科到博士的全系列培养体系,2016年医院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开始招收第一届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生,学生完成五年的本科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后可进入到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行三年的规范化培训,经全国统考顺利拿到“四证”方可成为合格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学生若对医学研究有兴趣,还想进一步深造,可继续攻读医院导师的硕士、博士学位。医院是国家五大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每年可容纳100名精神医学专业、12名神经内科专业的规培医生;此外,医院还承担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硕、博士学位培养点和实习基地,每年招收硕士60余名,博士5-6人,博士后6-10人;    在科研方面,医院拥有广东省精神疾病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精神疾病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心理研究中心,聘请了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特聘教授,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PI),挂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研究所占地面积2000平米,拥有价值4000多万的科研设备,可进行神经科学的动物、细胞基础研究,医院作为老牌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每年完成十几项一期及二、三期药物临床研究;过去三年,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科技部精准医学等重大研发项目3项,还有一批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药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大奖,在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医院科技量值中,精神医学专科位列全国第六名。    2017年,医院牵头成立“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为联盟单位提供医、教、研、管理等全方位的合作及帮扶,获得联盟单位的认可及好评;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上,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举办湘雅-惠爱精神医学高峰论坛,并开展全面合作;与多伦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2018.2—2022.2),开展临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一系列合作项目;举办了两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医学高峰论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成果。作为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较好的完成了政府交给的各项公共卫生任务,包括对广州市各个社区的精防医生进行培训、督导,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宣教、筛查,对突发事件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突显了重要的责任和担当,承担广州市精神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广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在走过的125年,取得了成绩,收获了认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院将一如既往秉承医院宗旨,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神、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佘生林 主任医师

成人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孕产妇精神心理障碍咨询与诊疗、失眠症、疼痛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创伤 以及青少年期情绪和问题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精神疾病管理与康复工作。

好评 100%
接诊量 242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成人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孕产妇精神心理障碍咨询与诊疗、失眠症、疼痛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创伤 以及青少年期情绪和问题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精神疾病管理与康复工作。
更多服务
肖攀攀 主任医师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失眠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强迫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好评 99%
接诊量 4408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失眠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强迫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更多服务
李海静 主治医师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

好评 99%
接诊量 1105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
更多服务
郑英君 主任医师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失眠症、躁狂症、社交恐惧症;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各心理障碍诊治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尤其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疑难精神障碍的诊疗

好评 98%
接诊量 3051
平均等待 -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失眠症、躁狂症、社交恐惧症;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各心理障碍诊治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尤其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疑难精神障碍的诊疗
更多服务
贺丽花 主治医师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治,熟悉睡眠呼吸监测。

好评 100%
接诊量 30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治,熟悉睡眠呼吸监测。
更多服务
黄泽滨 主治医师

接受精神科各亚专科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治,主张联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的综合治疗理念。

好评 100%
接诊量 35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接受精神科各亚专科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治,主张联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的综合治疗理念。
更多服务
陈晓东 副主任医师

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情感障碍(包括产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等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好评 98%
接诊量 296
平均等待 4小时
擅长: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情感障碍(包括产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等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更多服务
周超 主治医师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成瘾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431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成瘾等
更多服务
钟华清 副主任医师

1、儿童及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2、妇女围产期精神问题和用药指导;3、各类人群失眠障碍、头痛、抑郁焦虑等身心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1901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1、儿童及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2、妇女围产期精神问题和用药指导;3、各类人群失眠障碍、头痛、抑郁焦虑等身心疾病。
更多服务
张晓菲 主治医师

擅长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以及成人常见精神疾病,如童年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强迫等疾病。研究方向是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好评 99%
接诊量 181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擅长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以及成人常见精神疾病,如童年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强迫等疾病。研究方向是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脑梗的饮食注意事项

#脑梗#急性心梗
1

这个谚语来自古代,确实有一定道理:古人生活在一个没有空调、暖气和羽绒服的时代。在天气转凉的时候少穿点衣服,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会让人适应这种温度,也会让人在更冷的冬天好受一些。

但是,少穿点衣服的作用很有限,更不会提高你对疾病的抵抗力。反而,季节交替的时候病原体很容易滋生,这时候衣衫单薄地暴露在冷空气里可不是什么好选择。尤其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更不推荐在秋天“冻一冻”,否则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研究显示,双联抗血小板较单药抗血小板使部分脑卒中患者临床获益更多。 那么,哪些人群更适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呢?结合各项循证证据和指南共识,总结如下:

 

双抗治疗,可用于这 9 种情况

 

01、高危 TIA 和轻型卒中

 

发病 24 小时内,高卒中复发风险的急性非心源性 TIA 患者(ABCD 2  评分 ≥ 4)和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 ( NIHSS 评分 ≤ 3 分),在发病 24 小时内,应尽早启动双抗治疗: 阿司匹林负荷 150~300 mg + 100 mg/d;氯吡格雷负荷 300 mg + 75 mg/d)并维持 21 d,之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有益于降低 90 d 内的卒中复发风险,但应监测出血风险。

 

02、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发病 30 天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 70%~99%)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患者,应尽早给予双抗治疗: 阿司匹林 100 mg/d + 氯吡格雷 75 mg/d,维持 90 d,之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长期二级预防。

 

03、动脉源性脑卒中

 

7 d 内症状性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狭窄 ≥ 50%)伴有 TCD 微栓子信号阳性的患者,给予双抗治疗: 氯吡格雷负荷 300 mg + 75 mg/d;阿司匹林 75~160 mg/d,维持 7 天,能显著减少微栓子数量,降低卒中风险。

 

0 4、主动脉弓源性的脑卒中

 

6 个月内的 TIA 或非致残性脑梗死(改良 Rankin 评分 < 4 分)或周围动脉栓塞患者,合并主动脉弓斑块(≥ 4 mm)时,长期双抗治疗: 氯吡格雷 75 mg/d + 阿司匹林 75~150 mg/d,较华法林抗凝降低复合血管性事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血管性死亡率。 由于长期双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建议不超过 3 个月,之后氯吡格雷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05、脑卒中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    )                                                                   

 

术前给予口服或鼻饲负荷剂量双抗治疗:阿司匹林 300 mg + 氯吡格雷 300 mg;术后持续给予阿司匹林 100~300 mg/d 及氯吡格雷 75 mg/d 1~3 个月;也可使用糖蛋白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术中使用首剂,并持续微泵 18~24 h,术后根据 CT 复查结果,在停用糖蛋白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前 4 h 开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06、合并 ACS 的缺血性脑卒中                                                                

 

合并 ACS 或 1 年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抗治疗。

 

07、伴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如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推荐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也可采用阿司匹林 75~100 mg/d + 氯吡格雷 75 mg/d 治疗。

 

08、缺血性卒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

 

缺血性卒中患者如存在阿司匹林抵抗,一般考虑换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但氯吡格雷需要 3~7 天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以在这段时间阿司匹林不能停药,应「双抗」至氯吡格雷完全生效后再停药。

 

09、颈动脉夹层

 

颈动脉夹层患者使用抗凝还是抗板治疗缺乏足够证据,当存在抗凝禁忌时,倾向抗板治疗,通常维持抗板 3~6 个月。可单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双嘧达莫,也可用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 + 双嘧达莫。

 

双抗治疗需注意 3 点

 

01、卒中类型


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适用的卒中类型是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轻型卒中,对于小血管闭塞导致的腔隙性梗死,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并不能减少卒中复发,反而增加出血风险。临床上对这些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


02、药物抵抗


临床上「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较普遍,所以寻找合适的替代抗板药物备受关注。 研究显示,对于高风险卒中患者,接受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较低。在安全性方面,双抗组与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相比,出现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相似。

03、用药安全


双联抗血小板的主要风险为出血,尤其是 65 岁上以人群,出血风险较青年患者大大增加,所以在选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时应权衡获益与风险。              

脑梗即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头疼眼睛疼恶心有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多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由于脑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脑部的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在发病前可出现头晕、头痛等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在脑梗发作前可引起血压升高,并伴有眼睛疼、恶心等前兆。

脑梗死患者应注意休息,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日常还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替普酶、氯吡格雷、巴曲酶、依达拉奉等进行治疗,必要时可施行开颅减压术、部分脑组织切除术等改善病情。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控制水平,定期复查。

后循环缺血不是脑梗。后循环缺血是脑细胞缺血性改变,可能会引起脑细胞缺氧,水肿,但是尚未形成坏死和软化。但是长时间的后循环缺血,可能会引起小脑、脑干梗死,大面积的脑干梗死可能会引起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平稳,引起吞咽功能障碍,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和四肢瘫,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危险。后循环缺血是一种供血障碍,一旦发生缺血,患者可引起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诊断后循环缺血除了上述临床症状外,还需要有脑实质缺血的表现,后循环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病变依据。同时,还需排除引起头晕的其他原因。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硬化和狭窄,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血管狭窄等疾病。颈椎增生压迫椎基底动脉也是原因之一。

当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后循环缺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方式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防止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可使斑块稳定。

如果椎基底动脉狭窄严重,脑供血明显不足,可进行支架植入术,改善脑供血。总之,出现上述类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脑梗患者如果病情处于急性期,病情不稳定以及身体状况不佳等,要避免坐飞机,但如果处于稳定期,可在家属陪同下坐飞机。

脑梗也叫做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也可出现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时可进展为脑疝以及脑死亡。

如果患者病情处于急性期,病情不稳定,存在偏瘫、肢体麻木等症状,通常不能乘坐飞机,以免意外加重病情。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佳,容易出现晕机等情况,也可导致病情加重。但如果脑梗死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身体状况良好,能够承受飞行期间可能带来的不适,可经医生评估后乘坐飞机,但需要有家属陪同,并且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患有脑梗死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双动全髋一般来讲在高脱位风险的患者,肌肉力量不够或者是关节整个脊柱骨盆,一些姿态不良的情况下,一般比如说有脑梗,这个肢体本来就没力气关节很容易脱位,我就要用双动全髋来预防它脱位。

#脑梗#主动脉瓣反流
6

脑梗住院期间查出主脉瓣反流、左心增大,处理如下:主脉瓣反流中度,左心轻度增大,可以先吃吃药。因为有这样的指标,就是主脉瓣反流中度是否要做手术,要看左心大大有多少,这点很重要。如果左心室的收缩末径大于50mm,肯定就要做手术了。

脑梗后留下后遗症,嘴唇麻木,脑梗了之后有后遗症不奇怪。嘴唇麻木,可能是有些神经功能还没恢复,可以做针灸治疗,也可以用中成药治疗。比如中风回春丸或者华佗再造丸,可以选一种来吃一吃,看看有没有帮助。也可以开中成药进行调理,中药大家觉得煮的麻烦,也可以制成药丸长期吃。

69岁发烧第6天神志不清,全身痛,痛到不给人碰,神志不清原因很多,比如高血压、脑出血会导致神志不清。如果做了CT检查没有脑梗塞、病毒性脑炎,或者没有其他原因,比如吃错东西、中毒等等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都会导致神志不清。这种情况还是先住院检查,看一看有哪些问题。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