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简称:广州脑科医院,广州脑科,广医脑科,广州市惠爱医院

公立 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坐落于珠江南岸,白鹅潭畔,由美国医生嘉·约翰(JohnKerr)于1898年创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脑科医院。医院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分设芳村总院、江村院区和荔湾门诊部,担负着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的精神心理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重任,是华南地区精神、神经疾病疑难重症诊疗中心。    医院现有职工140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200余人,中级技术职称约550人,医学博士、硕士约3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博士后导师13人,现有编制床位数1920张。医疗服务上,医院以“大专科、精综合”为特色,设置涵盖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及重症监护科(ICU)在内的14个临床科室和6个医技科室。精神科包括心身医学科、早期干预科、儿少精神科、中医科(神志病科)、成人精神科、情感障碍科、老年精神科、物质依赖科、司法鉴定所、慢性病科、康复科、社区精神科、老年神经科学中心;神经科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ICU、脑血管病区,心理科包括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医技科室包括物理治疗科(MECT、rTMS),检验科、影像科、药学部等。医院拥有三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精神医学、中医神志病专科、急诊医学科;物理治疗科每年安全、高效地完成两万多例改良电抽搐治疗及经颅磁刺激治疗,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全国示范基地;药学部可检测40多种精神、神经科药物的血药浓度及药物代谢P450酶基因检测,为临床医生精准治疗提供了参考,服务范围涵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神经内科收治了大量脑炎、神经梅毒、神经系统变性病、癫痫、脑血管病、谵妄等器质性脑病患者,为各大综合医院提供联络会诊,每年收治大量疑难杂症,获得较好口碑;脑血管病区主要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以疾病为核心,融合内科、介入、外科的多种诊疗手段,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个体化、最优化的诊疗方案;神经外科主要处理各种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出血、三叉神经痛及脑外伤等,还建立了特色功能神经外科,针对帕金森病、强迫症、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癫痫、药物成瘾开展深部脑刺激(DBS)及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为难治性精神、神经疾病带来希望。康复医学中心,由多学科组成:包括精神心理康复科、神经康复科、康复治疗部,正在打造国际一流的神经精神康复中心,采用以患者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导向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可满足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慢性病健康问题和精神心理疾患多层次多周期的康复需求。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医院位列全国第六。    在教学方面,建立了精神医学人才从本科到博士的全系列培养体系,2016年医院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开始招收第一届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生,学生完成五年的本科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后可进入到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行三年的规范化培训,经全国统考顺利拿到“四证”方可成为合格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学生若对医学研究有兴趣,还想进一步深造,可继续攻读医院导师的硕士、博士学位。医院是国家五大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每年可容纳100名精神医学专业、12名神经内科专业的规培医生;此外,医院还承担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硕、博士学位培养点和实习基地,每年招收硕士60余名,博士5-6人,博士后6-10人;    在科研方面,医院拥有广东省精神疾病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精神疾病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心理研究中心,聘请了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特聘教授,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PI),挂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研究所占地面积2000平米,拥有价值4000多万的科研设备,可进行神经科学的动物、细胞基础研究,医院作为老牌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每年完成十几项一期及二、三期药物临床研究;过去三年,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科技部精准医学等重大研发项目3项,还有一批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药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大奖,在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医院科技量值中,精神医学专科位列全国第六名。    2017年,医院牵头成立“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为联盟单位提供医、教、研、管理等全方位的合作及帮扶,获得联盟单位的认可及好评;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上,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举办湘雅-惠爱精神医学高峰论坛,并开展全面合作;与多伦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2018.2—2022.2),开展临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一系列合作项目;举办了两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医学高峰论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成果。作为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较好的完成了政府交给的各项公共卫生任务,包括对广州市各个社区的精防医生进行培训、督导,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宣教、筛查,对突发事件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突显了重要的责任和担当,承担广州市精神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广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在走过的125年,取得了成绩,收获了认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院将一如既往秉承医院宗旨,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神、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广州市荔湾区明心路36号
020-81891425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钟华清
钟华清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1、儿童及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2、妇女围产期精神问题和用药指导;3、各类人群失眠障碍、头痛、抑郁焦虑等身心疾病。
肖攀攀
肖攀攀

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失眠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强迫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陈晓东
陈晓东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8%

立即咨询
擅长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情感障碍(包括产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等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张晓菲
张晓菲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以及成人常见精神疾病,如童年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强迫等疾病。研究方向是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佘生林
佘生林

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成人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孕产妇精神心理障碍咨询与诊疗、失眠症、疼痛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创伤 以及青少年期情绪和问题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精神疾病管理与康复工作。
戴俊平
戴俊平

主任医师

好评率:97%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点症,睡眠障碍,强迫症,恐惧症,记忆障碍。
陆小兵
陆小兵

主任医师

好评率:97%

立即咨询
擅长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妊娠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见解,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的生育咨询。对精神疾病患者伴发的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闭经,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等)的临床处理有丰富的经验,专长精神疾病的饮食营养疗法。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黄伟杰
黄伟杰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8%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于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治。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症、青少年情绪问题及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同时也对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障碍有独特见解
林康广
林康广

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强迫障碍、通常起病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异常的诊治,尤其疑难病例的治疗。
郑施诗
郑施诗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
朱志敏
朱志敏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分裂症等精神障碍及内科疾病
陈建平
陈建平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老年精神疾病(包括老年性痴呆,老年期抑郁等),青少年情绪障碍
刘滔
刘滔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和慢性精神病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
黄泽滨
黄泽滨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接受精神科各亚专科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治,主张联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的综合治疗理念。
王怀坤
王怀坤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成瘾物质治疗,如游戏成瘾,酒精成瘾,赌博成瘾,同时对各种精神科疾病都有自己的治疗经验,如抑郁,躁狂,分裂症等。
贺丽花
贺丽花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治,熟悉睡眠呼吸监测。
郑文静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1 双相情感障碍 2 抑郁症 3 焦虑障碍 4精神分裂症5睡眠障碍
倪海清
倪海清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老年痴呆,成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梁卉薇
梁卉薇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双相障碍,失眠症
李锐铿
李锐铿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青少年行为与情绪障碍及心理咨询与治疗
患者评价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青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视频问诊
  • *海敏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视频问诊
  • *俊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电话问诊
  • *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永红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誉深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旖辰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煜欣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functions/format.html
    图文问诊
  • *来提·阿吉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functions/format.html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药物自我监控表

    尊敬的康复者:

        您好!为了更好的监测您的用药情况,及时为您调整用药方案,请您点击下图2个表格,下载并打印。每日按照表格要求填写。填写后别忘了拍照并通过”京东医生小程序“发给我,祝您早日康复!

  •  

    本期内容:正念呼吸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可以坐着,躺着,站着,练习正念的呼吸,花些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呼吸的时候觉察身体感受最明显的部位,可能是鼻尖,可能是胸腔,也可能是腹部,当你呼吸的时候,你会觉察到空气鼻端进出流进的感觉,你也可能感觉到呼吸的时候,腹部跟着呼吸,上下起伏移动。

  •        门诊中常常听到有病患或者病患家属会向我们精神科医生这样描述:医生,我明明好了,可是遇到一点小事觉得我又要发作了…是不是要长期服药?;医生,我家孩子总是反反复复的会病情复发,这是没有好吗?等等…诉说病情复发的话语。
           网上有个打油诗说:“患上精神疾病那就是有去不完的医院、吃不完的药,精神上无比无助和绝望。”精神疾病是一种高复发性疾病,反反复复不仅患者无助,身边的家人更是头疼。

         那么在流调数据中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初次患精神疾病的人2年内的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的复发率更高,可超过80%。

    预防精神病的复发是精神科医生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同样是患者家属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

    01、什么叫精神疾病复发?

    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其精神病性症状全部消失、行为正常、自知力恢复、社会适应良好、社会功能逐渐恢复、病情达到痊愈水平。

    此种状态稳定6个月以上,在某些不利因素影响下或无明显原因,患者原来的精神病性症状又重新出现,或表现有新的精神病症状、社会适应及社会功能减退,视为精神病复发。此时,患者需要接受积极治疗和休息,甚至需要再住院

          不管“心理障碍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或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现代方法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尤其是精分早期患者更是如此。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病程越长治疗越差。研究发现:社会功能与患者急性复发的次数呈负相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社会功能越低),疾病复发会引起患者社会功能的残损。

     

    02、精神疾病复发时有什么征兆?

    精神分裂症复发征兆

    :忽然变得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生活懒散,孤僻少语;

    :无原因睡觉不好,说话离谱,言语行动使人难以理解,发呆发愣;

    :更多的情况是敏感多疑,认为大家都和自己过不去;复发的另一个表现是对过去发病情况予以否认,从而拒绝服药;

    :复发的征兆还有许多种,一切在发病期明显出现过的症状,再度出现或症状变得更明显时,都要考虑病情的复发,应及时处理,以防病情加重。等等…

     

    心理障碍疾病的复发征兆

    1、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2、心情变化: 如心情不稳固,烦躁担心、易发脾气 、无故忧虑等。

    3、发呆,语言增加、反应缓慢,运动淘汰、不爱理事、生活懒惰。

    4、头痛、头昏、疲倦、食欲降低、消瘦等。

    5、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产生。

    6、患者原来积极服药医治,忽然不承认自己有病拒接服药医治。

     

    “心理障碍疾病”的复发除疾病自身的客观要素如病前性情缺陷、家族遗传史外,能否有规律地保持药物维持医治和家庭情况医治,是感化病情复发的关键要素。

    03、精神疾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

     

    (一)自行停药

           国内统计,在复发者中因为停药复发的占54%—77%,患者和家属难以坚持长期的维持治疗,导致自动停药的常见原因如下:

    1、患者或/和家属对疾病的复发性认识不足,认为病情已痊愈而且生活、工作、学习没问题,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家属很满意,自信不会再犯病,没必要继续服药而自动停药。

      2.患者和家属对长期用药有顾虑;患者服药后诉说困倦、脑力迟钝等不适,影响工作和学习;担心长期用药会“上瘾”;担心药物伤脑、伤肝等,为此不敢长期用药而停药。

     

    家属最好陪同患者前去专科医生处进行咨询,听取医生建议,共同提高对疾病复发的认识能力和理解服药的重要性,消除对用药的顾虑。家属在预防疾病复发中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

    临床研究发现精分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一年后可将复发率降低到平均16%。

     

    (二)社会适应困难

        患者经历了发病、急性期治疗、巩固维持治疗的过程,待她(他)重新回到社会中去的时候,其心理和躯体承受能力均不如健康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

    一方面作为外部世界又具有其复杂性、竞争性、矛盾性和千变万化的特点;加上社会各界对精神病人存有偏见,因此当患者回归社会时,往往会发生社会适应困难而导致复发。

    常见的情况是:

    :单位精简机构、优化组合,患者恢复工作不能如愿;

    :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长期待业;

    :或由于学校的学制管理不能复学而辍学;或上下左右人际关系发生问题。遇到上述情况患者难以适应,不能正确对待,引起内心的痛苦而导致病情复发。

    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家属应依靠社会力量寻求社会支持,尽可能给患者一些具体的帮助:

    1、如:与单位积极联系、协商,为患者争取某些恢复工作和学习的条件。

    待业患者可先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然后再寻求比较合适的职业工作。

    2、如:为学生,可先旁听、试读再复学,学习中不宜要求过高,应量力而行,必要时可留级跟下一年学习。以上做法均有利于患者适应社会。

     

    (三)生活中的应激事件

    对于一名青年精神疾病恢复期患者,在其今后的生活中,必将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完成学业、就业、恋爱、婚姻、生育等。

    还会经历某些突发的意外变故,如亲人的故去、夫妻的离异以及其他等。

    所有这些生活中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患者生活中的应激源,并将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

    在应付这些事件过程中,如得到家属的理解、家庭的支持和所给予的重要的参谋作用,都可帮助患者闯过难关获得幸福。

    反之,如处理不当,则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疾病复发的因素。

     

    在跟精神疾病这种持久战中,我们应把预防复发当成重要治疗目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需要医生、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只要你能做好这五点,就能有效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

     

    04、该如何预防精神疾病复发?

    (一) 坚持药物维持治疗

          这是当今行之有效的主要办法,也可预防好转患者的病情恶化。

    服药期间注意不宜怀孕,要做到坚持维持治疗须消除患者和/或家属对长期用药的顾虑,克服疾病好了不会再犯的盲目乐观的想法。

    当然,除了维持治疗外,尚需结合以下多种预防复发的办法。

     

    (二)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这是最最关键

    1.帮助患者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先兆症状及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了解疾病发生的有关因素;认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以及坚持服药,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

     2.帮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有的患者认为病好了就万事大吉,存在侥幸心理。另外,有的患者持消极的悲观态度,认为得了精神病一辈子好不了,摘不掉精神病帽子,灰心丧气,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充分估计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危害,重视其复发的可能性,而又积极与医生、家属配合,掌握预防复发的办法,放下疾病包袱,轻松乐观地生活。态度正确了,对预防复发是很有利的。

    (三)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应激

    患者在病情好转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对于病愈后的患者都可能成为应激源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复发。

    具体做法是:帮助患者学会暴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指导患者自己提出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属、精防人员应给患者以鼓舞、支持,帮助她(他)分析、评议其提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各自的利弊,最后确定一最佳方案,并协助制定具体计划、督促执行。

    必要时家属可以寻求其他家庭成员和社会力量予以实际上的或物质上的支援。

    (四)帮助患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如内向、孤僻、敏感、多疑等,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定的条件,如组织家庭活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培养一定的爱好,以丰富生活内容,陶冶情操,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五)鼓励患者生活规律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对于预防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六)患者及家属的任务

    1.家眷要定期带病人来专科医院门诊复查。一般情况下建议, 应每个月复查一次,若是有特别状况,需随即就诊;

    2.认识患者的症状,它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

    3.记录患者的症状,它将使主治医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4.通过测试,了解患者对疾病的理解程度;

    5.应对疾病,让患者对自己的感觉有所认识,并为感觉打分;

    6.让患者了解做哪些事情可以使他的病情好转;

    7.为患者制作一张求助者清单,以利于在危急时可以联系。

     

    小结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虽然精神疾病有”高复发率“的特点,但我们没必要绝望,现如今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寻找专科医生,接受科学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春节期间要记得,规律服药与作息噢!

    祝大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 日常工作中,失眠几乎是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在难治性睡眠患者诊治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患者对睡眠常识缺乏了解,对常见的睡眠卫生缺乏认识,而这又是我们睡眠障碍治疗的基石,因此无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我们都需要了解以下关于睡眠的常识。

    一、如何才是一个正常的睡眠

    • 关于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青壮年需要 7~9 小时睡眠,少年和幼儿增加 1~3 小时,老年人减少 1~3 小时。
    • 强调睡眠质量: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只醒一次,无间断多醒或早醒;不做梦或少梦;睡眠深沉,不易受环境干扰而惊醒。相对睡眠时间,质量更重要。
    • 常见的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饭后不喝咖啡、茶及含酒精的饮料,不要吸烟;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般地说,最佳睡眠时段为晚 10 时~次日清晨 6 时,老年人为晚 9 时~次日清晨 5 时,儿童为晚 8 时~次日清晨 6 时。大家应遵照生物钟的运行规律,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都应有固定的习惯,不要轻易改变。最重要的是,当有睡意的时候,一定要马上睡觉。卧室内避免强光和噪声,温度适宜;不要在睡觉前想今天的烦恼与明天的工作;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也不要看惊险刺激的小说、电影或电视;失眠者白天不要午睡;不要勉强睡觉,睡不着时,可听轻音乐助眠;注意睡姿,最宜取南北朝向、双腿弯曲右侧卧位;睡前用热水洗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利安眠;;睡前喝杯热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有轻度催眠作用。

    二、以下我们常见的不正常的睡眠打开模式,我们在此特地列出:

    • 许多上班族工作日缺觉,周末大睡特睡,试图“补觉”,这种做法正确吗?适当“补觉”可以视为对“缺觉”的一种“补偿”,有助于恢复精力。不过,若睡眠时间过长,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睡眠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少了,都不行,过多“补觉”其实是一种无效睡眠。
    • 日常小睡、打盹,这种做法正确吗?
    • 很多患者夜间睡眠不佳,而经常日间小睡、打盹,甚至我们在公交车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乘客头枕靠背闭目养神,一些年轻人更是睡得“东倒西歪”。实际上,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因为人们只有在经历“深睡眠”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消除。在汽车上睡觉、打盹,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人很难进入深睡眠状态,消除疲劳的作用不大。
    • 睡前喝酒可以助眠,是这样吗?不少人喜欢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有助睡眠,有的失眠者还以此作为治疗失眠的手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酒精的最初反应是诱导睡眠,但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觉醒和睡眠的断断续续。也就是说,尽管人在喝酒后可以较早入睡,但喝酒带来睡眠质量却是非常糟糕的。调查显示:在 10 个慢性失眠者中,就有 1 个是酒精惹的祸。睡眠实验研究表明,睡前喝酒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会使睡眠变浅、中途觉醒次数增多,使睡眠变得断断续续。酒精看似对睡眠有益,实则会严重干扰睡眠。
    • 睡前多运动,把自己搞得很累,更容易入睡吗?很多人认为,睡前做些运动,把自己搞得很疲劳,更容易入睡。其实不然。临睡前过量、剧烈运动,会令大脑兴奋,反而不易入睡。但日间的适当出汗的运动是非常有助于睡眠的,一般提倡每天 20-30 分钟适度适当强度的运动(睡前 5-6 小时)
    • “数绵羊”有催眠作用吗?“数绵羊”会使大脑处于“计算”或“分析”的状态,得不到充分放松,常常会“越数越清醒”。

    三、基于以上一些睡眠常识,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同时为自己设定以下目标:

    • 目标 1:自我训练,实现真正的规律作息
    • 在基本固定的时间起床及就寝,周末也不要相差过大。
    • 无论前一天晚上睡了多长时间,3 小时还是 7 小时,尽可能在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这其实有一定难度,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你的睡眠会越来越好。
    • 如果你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白天感到疲劳,那么想小睡一会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你可能会在短期内精力充沛,但睡眠周期会越来越糟。因此,白天可以可适当休息,但不要躺下或打瞌睡。
    • 目标 2:建立卧室/床与睡眠的强有力联系
    • 只使用卧室睡觉或进行性生活,不要在床上阅读或看电视。
    • 只有在感到困的时候才上床。
    • 如果你睡不着,那么就爬起来,走走或听听轻音乐等。
    • 尽可能减少你醒着呆在床上的时间。如果你能够稍微多睡一会儿,那么就逐渐延长你在床上的时间。
    • 目标 3:避免就寝前的过度刺激
    • 下午 3 点之后,避免摄入咖啡因。
    • 在你试图躺下入睡至少 1 小时之前,停止活跃的脑力劳动。
    • 尝试每天锻炼一下,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睡眠;如果你累了,就稍微锻炼一会儿,尽力即可。然而,尽可能不要在晚上锻炼,因为这可能构成刺激,进而影响睡眠。
    • 建立一个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遵循的“仪式”:可能是泡澡或淋浴,一段明快的阅读,或者一些具有疗愈效果的音乐。
    • 避免就寝时过饱,晚餐后至少 2-3 小时再试图睡觉;如有必要,可以吃少量零食。
    • 考虑学习一套放松锻炼方法,白天及晚上躺下入睡前加以练习。松弛训练的方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员。
    • 不要试图使用酒精镇静助眠。酒精或许可以帮助你入睡,但事实上,你这一晚上很可能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四、在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原因,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

    失眠可以视为正常调控睡眠的神经生理机制失调而产生的现象,其病因会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心理与行为因素经常在失眠的慢性化扮演重要的角色。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个有实证研究基础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矫正心理与行为因素对于睡眠调控机制的干扰,进而有效治疗失眠。对于具体专业的治疗也欢迎各位病友进一步咨询。

  • 老年痴呆是一种复杂的老年期神经、认知、心理、行为等功能障碍,患者会逐渐丧失记忆及生活技能,呈失智状态,严重者记忆及智力全面受损,否认刚做过的事情及忘记既往经历,睡眠昼夜颠倒,不能认出周围熟悉的人、甚至自我识别困难,不能做简单的家务活动,不关心生日、重要节日,随地大小便,最终衰退成婴幼儿状态,生活完全需要别人照料,而照料者也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及痛苦。
    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痴呆患者将达到1.52亿,我国痴呆患者人群将超过4000万人,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主(简称AD,占60-70%),但现阶段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去逆转痴呆患者病情。幸运的是,早发现、早处理可以延缓痴呆进展,甚至明显消除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紊乱,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维护长者最后的尊严。
     如何早期识别痴呆病情?有哪些早期预警信号?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呈现痴呆早期表现。
    (-)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变差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典型及早期经常出现的症状,以遗忘近期发生的琐事为主要表现,同时学习新事物能力变差,觉得自己变笨了,刚放的东西转身找不到,饭后忘了吃过东西,忘记关水关电,忘记拿走刚买的东西,遇到熟人无法说出姓名,经常忘记约定等。
    处置日常事务能力下降
    随着记忆力及学习能力变差,先是处理复杂事务能力变差,不能较好胜任工作,不能维修熟悉的工具,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随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差,比如不会自我卫生、穿衣服、动手等。
    (2)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能力下降

    首选时间观念受损,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随后在熟悉地方容易迷路,在家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厕所,严重时讲不出周围人身份、职业及自己的年龄、名字等。

    (3)语言、识别、执行能力下降

    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想法或听不懂别人说话含义,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讲不出常见物品的名字;认错家人或认不出镜中的自己;不能按照指令完成一件事,经常虎头蛇尾或磨磨蹭蹭做一些家务活动,经常说“脑子不好用了,变笨了,好多事不会做了”。
    (4)思维、理解、判断能力下降
    早期出现反应迟钝、理解力差,找词困难或答非所问,严重时回答内容空洞无物、言语凌乱;不能按时支付各种账单;不能判断时间、温度及周围环境,出现上衣下穿、冬衣夏穿、随意剪断电线煤气管,有时不知饥饱、温暖等。 (5)情绪、行为及、睡眠异常
    情绪脆弱,容易紧张、担心、郁郁寡欢或发脾气,兴趣减少,容易乏力,变得喜怒无常;行为紊乱,经常把钱藏在枕头下、衣兜、床底,将熨斗放进洗衣机,或做事主动性变差,懒懒散散;睡眠昼夜颠倒,白天多睡,夜晚看电视、洗衣服、刷牙或无目的整理衣物,有时半夜要求家属带其去喝茶或吃早餐等。
    (6)性格转变
    生活习惯、处事风格明显改变,变得多疑、淡漠、焦虑、懒散、自私、粗暴等。
    当出现上述危险信号时,就需要警惕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可能性。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是延缓痴呆进展的唯一方法。当怀疑身边有人存在痴呆病情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科、心理科门诊及精神心理专科医院记忆门诊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协同心理、康复治疗,减缓患者认知功能丧失及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拿起美好记忆之门的金钥匙,让长者最后的夕阳红时光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尊严。(参考图片来自网络,仅用来宣传关爱认知障碍,致谢原作者)

     

  •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比比皆是。
    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心理、电休克等科学治疗手段,可逐渐康复;也有部分患者随着病情长期发展、药物控制不佳,常规治疗手段也并未能获得有效的治疗;这类患者饱受了疾病煎熬、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最终发展成难治性精神疾病。
    对于难治性精神疾病,神经调控手术可能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的终极手段。
    听到“手术”这两个字,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觉得恐怖,担忧“手术”会不会有危险?到底是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呢?听着吓人。
     
    下边我们一起了解下脑起搏器(脑深部电刺激,DBS)
    一、详解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手段。该技术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某一个特殊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可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迟发性运动障碍、痉挛性斜颈、抽动秽语综合征、meige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癫痫、难治性强迫症、难治性抑郁症等等严重性精神疾病。

     

         在中国,最早接受DBS的患者已经有5年的历史,至今效果不错。脑起搏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法,能避免由于神经核团破坏引起的不可逆的严重并发症。并能在术后进行无创性调节,以达到最佳症状控制。由于不破坏脑组织,为病人保留了今后接受其他新的治疗的机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已经成功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即将开展DB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难治性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参加研究的患者将接受该治疗,您的病情可能因此得到改善,项目组将给予患者一定的费用减免,现公开招募患者。 


    招募条件:

    1、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

    2、符合难治性强迫症、难治性抑郁症或者难治性成瘾的诊断标准;

    3、通过我院专业医生评估有手术适应症;

    4、能完成治疗并配合后期随访;

    5、无不能耐受DBS手术的躯体疾病;

    6、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补贴政策:

    1、DBS设备费用全免(约16.8万元);

    2、每种疾病前5例患者免费。

     

    联系方式 :

    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强迫症;

    报名及咨询电话:   13688876346 陆教授

     

    请转发给有需要的人,请联系我们!

     

     

  •  

    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opioid use disorder ,OUD)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除非法类阿片类药物滥用外,近年来,处方类阿片的滥用在世界各国一些地区也逐渐凸显出来[15]。中国目前也面临着阿片类药物滥用带来的困难,以解决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成瘾及相关问题 ,2004年,我国开放测试了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MaintenanceTreatment,MMT)诊所,到2014年底,全国28个省共建立767个MMT诊所,登记在册的治疗患者达上百万人 。

     

    在MMT治疗中,美沙酮作为关键性角色,他都有什么作用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美沙酮的药理学特性。美沙酮是氨基酮类合成类阿片药物,于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在德国生产。194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将盐酸美沙酮注射液用作镇痛药。美沙酮的镇痛作用比吗啡、哌替啶稍强,成瘾性等副作用也相对较小,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美沙酮是半衰期最长的阿片类药物,且是唯一同时具有μ阿片受体激动和NMDA受体拮抗特性的阿片类药物。美沙酮不易产生耐受性、药物依赖性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作为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和替代维持治疗的药物。

     

    在我国,美沙酮维持治疗分为引入期和维持期。引入期是指开始使用美沙酮并逐步调整剂量至稳定状态的戒断,通常需要15-30天。对首次治疗的患者来说,剂量的合适直接影响患者是否顺利进入维持期的治疗,因此,门诊常用方法:①逐日递增法,首日剂量20-40mg',以后每2-3日递增5-10mg,直至戒断症状完全缓解。②一日2次法:上午给予20-30mg,让患者出现戒断症状时复诊,根据美沙酮的半衰期(12小时)推算能维持到次日的剂量。次日复诊时将前两次剂量相加给予,此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直至戒断症状稳定。而进入维持期治疗后,患者的治疗剂量相对稳定,根据个体情况不尽相同,维持时间也从数月至数年不等。

     

    我国开展MMT门诊以来,它有效的降低了我国MMT患者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经过实践及多患者的观察,证明MMT是一种积极的方法,可以使参加治疗的吸毒者减少对海洛因的依赖,减少静脉注射毒品,降低复吸率,使HIV、HCV等传染病血液传播机会减少,减少毒品犯罪,促进吸毒者个人和家庭、社会功能的恢复[11]。病人从美沙酮维持治疗中获得了实质性的好处,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改善。

  • 精神疾病就在我们的身边,2009 年我国费立鹏教授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的《柳叶刀》上的权威数据!我国精神疾病 17.5%的患病率。2019 年 2 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我们近近期中国卫生调查数据,我国 18 岁以上成人,六大类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 16.6%。

    面对这样一个人群,正确的认识理解他们,显得尤为重要,精神疾病不是罕见病例,精神疾病绝大多数及时诊治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稳定期精神病人出现冲动伤人的行为不会高于一般社会人群冲动伤人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精神疾病,出现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只是病了,他们没有错,消失病人的病耻感,消除家庭歧视,消除社会歧视,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关爱每个病友,很高兴我能做这样的工作!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总是尝试着去理解我们的病人,尝试着去理解他的感知,去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只有有了这颗同理心,才有了作为一名合格精神科医生的基础。为了做到这点,在不停的临床累积的同时,更要努力从理论和实践工作中去探视他们的认知世界。有二本精神障碍的自传,我有时推荐给患者以鼓励他们,个人觉得大众、我们那些可爱的医生有时间都可以读读。《声音停止的那一天》与《我穿越疯狂的旅程》均是美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传类读物,二本书的作者,肯恩,一个人坚持了二十余年的治疗,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流离失所,连他的医生都十分赞赏他的毅力。肯恩的《声音停止的那一天》改变了美国人对心理健康的观念,艾琳.R.萨克斯,加州大学的法学教授、同时也是精神病学教授,同时她自己也是一名与精神分裂症斗争 20 余年的患者,她的经历、她的自救、她的坚毅让人肃然起劲。

    精神障碍患病高,精神疾病就在我们身边,你,我以及身边的他都可能罹患精神疾病,他们并不可怕,正确的认识疾病、理解患者非常重要,他们一样可以伟大,一样可以有所成就。

  •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患者及患者家属常见的问题是:医生,我的患者能否用中药治疗?有的患方要求更为直接:要求中药治疗,拒绝西医治疗。面对这一问题,在此我尽量详述,希望能对患者就医有所帮助。

    精神病的作为医学的分支,从临床病理学、诊断学的出现仅有 100 多年,精神药物学的发展、心理学以及物理治疗等治疗学的发展也仅有半世纪有余,应该说对精神疾病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认识是从西医开始的。人类文明虽然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 100 多年前,人们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却没有好的办法,绝大多数患者要么流浪街头、招人唾弃,饿死病死,自生自灭,要么被围关在牢房、家中苟延残喘。有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但因为至今精神疾病多数病因未明,停药往往出现病情复发,往往给给人西药无能治根的印象。加之人们对中医有种神秘感,期待中医能根治精神疾病,以为某一秘方能把精神病一次治断根,不再复发。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普遍心态,也是一种误解。临床过程中就经常遇到服用西药治疗数月后临床治愈的患者为了达到所谓根治的效果,加之一些媒体网络 “中药根治疗精神病”的广告宣传自行停服西药而改服某中药,往往这样的后果就是病情复发,只得再次住院治疗,给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严格地说,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确切病因至今还没有弄清楚。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完全了解精神病的病根到底在哪里?既然不清楚!何谈中医治疗能断根?事实上,就重性精神病而言,仅 10~20%的病人一次治好而不再复发,疾病本身就有复发这一特征,打个比方,犹如感冒,痊愈后依然时常复发再次出现感冒,当然,精神疾病的复发对患者本身的影响要大很多,所以也彰显了维持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性。

    其实关于中医治疗能断根这种说法也是不妥的,中医强调治疗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外界因素是随时变化不定的,任何一种疾病的复发是难以避免的,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按照这一理论,精神疾病与外界环境变化的因素更密切,疾病的复发是难以避免。

    本人并不是全面否认中医,只是说精神疾病目前来说是以西医治疗为主的。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也有一些优势,亦有些局限性,还需要科学的验证。在此也谈谈中医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1.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整体认识观,辅助治疗。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重视辩证施治,有严格的适用症和禁忌症;重视情志调理。近代由于西医的引进,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发展,中药辅助治疗精神疾病的效用有了一定的发展。如近几年 “九味镇心颗粒”、“舒肝解郁胶囊”、“银杏叶”都能针对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2、中西医结合解决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有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可能避免各自的短处,发挥各自优势,较好的解决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运用中药后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口干等现象;还可增强患者体质,改善饮食、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当然也不得不提的是中药滥用有害

    人们习惯上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可以随时服用,尤其认为补益药可以多服、久服,越多吃身体就越好。时常可以看到有些患者长期服大量中医治疗,结果病情加重,并出现肾功能、肝功能损害。后经住院治疗,经系统的调理和对症处理,才使病情缓解,肝功能和肾功能恢复正常,这样的事例在临床并不少见。这是由于人们不了解中药特性而产生的误区。中药有其中医的药理特性,而不是盲目随心的应用。一旦乱用、滥用,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副反应。

    所以在治疗上需要较系统全面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以西医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中医治疗。其治疗原则大致有:合理用药、对症选药;足量足疗程用药,剂量要到位,治疗时间要相对长;早期干预治疗,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而且应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社会康复与家庭指导及治疗并重。

    另外对中医的认识,可以看看“罗辑思维”之“你怎么还信中医学”,有时间的病友可以点开链接看看相关视频,内有详细的讲诉。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QwMTQ2NTcy.html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