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吞咽障碍专家

简介: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正医院”,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第一工人医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198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88年3月依托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原重庆市急救站,组建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95年获批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3年成立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2017年10月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集急救、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面向社会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同时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主城八区120指挥调度和日常急救职能。医院是国际紧急救援组织网络医院及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先遣队所在医院、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实习基地、重庆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重庆市航空救援联盟、重庆市急诊急救联盟、重庆创伤救治联盟牵头单位。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健康路1号,坐落于交通枢纽两路口地区;总建筑面积10.2万m2,编制床位1200张;现有职工1565名,其中高级职称233人,有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硕士生导师31人次,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4人次,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6人,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4个,渝中英才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医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聘请北京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高层次专家近10名。医院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装备:2台64排128层螺旋CT及16排螺旋CT1台、2台1.5T核磁共振、全数字化平板心血管造影机(DSA)2台、悬吊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1台、德国体外循环机(人工心肺机)1台、数字式高清晰胸腹腔镜4台、菲力普彩超4台、数字式高清晰神经内镜1台、手术显微镜2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于2015年底建成西南地区首个智能药房,在全国率先实现药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医院一、二、三级学科分科齐全,拥有39个临床医技科室和65个专病门诊。其中“急诊医学科”“神经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伤外科学”“院前急救医学”“重症医学”为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临床护理学”“神经内科”“胸心外科”“普外科”“检验科”“老年科”“临床药学”“麻醉科”“影像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神经损伤与危重症”为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内分泌科为重庆市能力提升项目学科。学科建设充分体现急危重症和创伤救治特色。创伤外科团队提出的创伤救治理论多次被引入欧洲复苏指南(2005版、2010版、2015版),创伤急危重症医学已形成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群。经过多年努力,医院在移动医院实践和移动生命支持技术上取得进步,多发伤的综合救治、神经重症及颅脑创伤监护救治、心血管及大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中心脏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腔镜、内镜等微创诊疗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糖尿病足防治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超高龄老年外科学取得新突破,“显微镜+神经内镜”下脑干血肿清除术填补了我市该领域空白。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认证,获批国家卫计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单位、国际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单位。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创伤学分会常委单位。自1964年以来,医院先后承担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医学院校学生实习阶段教学任务50余年,近20年来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常年开展医学院校本科、专科阶段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生教学、国家住院医师规培、专科和本科生实习、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全科医生骨干培训、转岗培训、基层医院急救技能培训等教学工作。医院建有设备完善的具有急救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重庆市急诊医学培训中心、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依托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和重庆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重庆大学创伤医学中心等平台,2018年建立了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引进王正国、付小兵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2018年以来,医院申报并获批科研项目百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厅局级奖6项。并已获批国家专利授权5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10项,出版专著近20部。医院搭建多维度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加强与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合作,2017年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医、教、研、管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建立和签署国际合作关协议,进行专业技术人员互访交流、开展国际远程会诊和现代化医院管理交流等,进一步提高医院内涵建设、科教研水平。医院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120指挥调度日常急救职能,组织规划实施了全市三级急救网络的建设及完善。拥有先进的“120”指挥调度系统,新建的120智慧调度云平台已投入使用,医院现有急救车/救援车辆57台,组织规划实施了全市三级急救网络的建设。近几年,医院着力于重庆市智慧急救体系建设,拥有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120”智慧调度云平台,目前正配合市卫健委推进120急救“一张网”建设,全市“1+31”120指挥调度网络模式已初步形成,成为国内覆盖人口最多的“120”指挥调度信息平台系统。医院牵头了重庆市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是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骨干成员单位,并拥有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指导专家。配合市卫健委推进由我院牵头打造的120急救“一张网”建设。目前已建成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为龙头,7个分中心为骨干,主城区84家网络医院和25家区县医院(急救站)为主体的覆盖全市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专业队伍,实现了地面救护车急救、空中直升飞机救援的陆空立体急救医疗服务,2018年以来直升飞机航空急救医疗服务已常态化运行。医院在开县特大井喷、非典疫情、汶川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云南鲁甸地震、“4.25”尼泊尔大地震等国内外卫生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先后荣获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中国卫生应急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等殊荣。。

黄艳玲 副主任医师

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235
平均等待 -
擅长: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
更多服务
罗登祥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诊疗, 致力于中医学的研究与各种肿瘤疾病诊疗,拥有中医丰富的治疗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从事中医临床诊疗, 致力于中医学的研究与各种肿瘤疾病诊疗,拥有中医丰富的治疗经验。
更多服务
史若飞 主任医师

擅长大内科及心血管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源性晕厥、心衰的诊治,有重症监护及心血管介入的丰富实践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大内科及心血管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源性晕厥、心衰的诊治,有重症监护及心血管介入的丰富实践经验。
更多服务
蒋武 副主任医师

对常见病、多发病、院前急救及危重病人转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参与日常急救及突发事件的救援和医疗保障。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对常见病、多发病、院前急救及危重病人转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参与日常急救及突发事件的救援和医疗保障。
更多服务
熊伟茗 主治医师

擅长颅脑创伤、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癫痫、疼痛等相关领域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颅脑创伤、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癫痫、疼痛等相关领域
更多服务
朱洁 主治医师

诊治神经内科相关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诊治神经内科相关疾病
更多服务
王业强 主治医师

外科方面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外科急诊的指导,多重疑难杂症的就医指导,慢性疾病的管理。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外科方面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外科急诊的指导,多重疑难杂症的就医指导,慢性疾病的管理。
更多服务
陈鹏 主治医师

颅脑外伤,脑出血诊疗,擅长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颅脑外伤,脑出血诊疗,擅长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
更多服务
王佳 主治医师

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功能性疾病,脑肿瘤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功能性疾病,脑肿瘤等
更多服务
陈守梅 住院医师

本人主要从事内科相关专业,擅长于消化、呼吸、心内、内分泌等相关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620
平均等待 -
擅长:本人主要从事内科相关专业,擅长于消化、呼吸、心内、内分泌等相关疾病。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吞咽困难,疑似感冒后症状持续。
11
2024-11-19 15:21:11
四岁儿童吞咽困难,询问诊断及生活饮食建议。
55
2024-11-19 15:21:11
甲状腺癌术后吞咽功能受损,寻求恢复建议。
35
2024-11-19 15:21:11
患者询问关于4岁儿童使用牙膏的适用性,关注牙膏的含氟量及是否可吞咽。
51
2024-11-19 15:21:11
一岁宝宝能否使用这款儿童牙膏,是否安全可吞咽?
29
2024-11-19 15:21:11
一岁多宝宝使用可吞咽牙膏咨询,家长担心宝宝安全。
15
2024-11-19 15:21:11
吞咽困难,吃饭喝水困难,有高血压病史。
49
2024-11-19 15:21:11
家长咨询儿童牙膏安全性,关心牙膏是否可吞咽。
55
2024-11-19 15:21:11
患者咨询关于宝宝牙膏的使用,想了解是否适合1~3岁宝宝使用,以及牙膏的味道。
60
2024-11-19 15:21:11
患者咨询食用级别健康指导产品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关于是否可以吞咽的疑问。
47
2024-11-19 15:21:11

科普文章

一、如何辨别吞咽障碍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呢?

营养不良是吞咽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下降而导致患者进食的自主性下降,不能独立进食或忘记进食、拒食,因而营养物质摄入差,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反过来又会促进认知功能减退,形成恶性循环。急性脑卒中的吞咽障碍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8%,远高于无吞咽障碍者。对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的研究显示,营养不良患者中吞咽障碍者占4/5,吞咽障碍者营养状况差,并随着吞咽功能的水平下降而下降。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已经有8%~62%存在营养不良,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2%65%,平均发生率为50%。

二、营养不良的症状

只要注意观察,若出现以下症状,则高度提示有营养不良: 1.皮肤皱纹增多、干燥,有点状出血,色素减少;2.毛发无光泽、干燥;3.眼结膜干燥眼白处可见白色或浅黄色斑点;4.口角干裂;5.舌发红、糜烂;6.四肢肌肉减少,指、趾甲无光泽,成匙甲或脊状甲。

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评估

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评估包括BMI、吞咽功能、咬嚼功能,患者是否存在厌食情况,近日来是否存在胃肠道反流,是否存在失语或抑郁,是否存在便秘,是否使用了可能影响吞咽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止痛药、精神药物等。

1、主观指标

(1)膳食及营养摄入信息的采集:24小时的摄入情况、饮食习惯,饮食喜好等。

(2)营养相关的既往病史:如2型糖尿病、脑卒中、胃大部分切除后等,用药史(如华法林、维生素制剂,消化道症状、吞咽能力、义齿适应等。

2、客观指标

(1)标准体重评价法标准体重的计算-般采用Broca改良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评价标准实测体重占标准体重的百分数±10%为正常体更,小于标准体重10%~20%为轻度营养不良,小于标准体重20%~3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标准体重30%以上为重度营养不良。

(2)体重损失率的计算及评价: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体重进行计算和评价。体重失客-上次体重(ka)-这次体本重(ka)il/上次体重(kg)x100%。评价标准:体重损失率1周内超过2%,1个月内超过5%,2个月内超过7.5%, 6个月内超过10%,均说明个体存在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3)体重指数(BMI):又称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干克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客观指标。BMI18.5-23.9正常体重;BMI<18.5体重过轻;24.0<BMI<28.0超重;BMI>28.0肥胖。

3、实验室检查

营养状况指标包括生化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可定期到社区或医院复查。如果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请公共营养师进行更准确的营养评估。营养评估是指用全面的方法来诊断营养问题,应用一系列脂标,包括药物史、营养状况

就医史、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及实验室资料,以便确定营养不良的原因,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干预计划。

四、吞咽障碍患者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估算

根据患者性别、体重、应急情况估算,对于高度应激、肥胖、多发性创伤的患者,采用代谢仪测定可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老年住院患者每天能量需求为30~35kcal/kg。慢性阻塞性肺族病患者推荐能量:急性期每天20-25kcalkg,恢复期每天25- 30kcal/kg. 按患者的体重及应激估计每天基本能量需要量,机体处于非应激状态与应激状态分别需要:男性每天25-30kcal/kg和30~35kcal/kg,女性每天20-25kcal/kg和25~30kcal/kg。瘫痪患者适用下限值,非瘫痪患者适用上限值:肥胖者按标准体重计算。蛋白质:供给量为15-20g/kg。

五、吞咽障碍患者饮食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每日的能量需求量和可提供的食物或医生给出的肠内营养素用量,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将食物分配到格餐。吞咽障碍患者应采取少量多餐制般每日可分为5~6餐。保证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针对特殊缺乏的营养素,可进行额外补充。

营养宝塔分层原则:

1、宝塔最底层:五谷杂粮。主食不可少,要粗粮细粮搭配着吃。

2、宝塔第二层:蔬菜、水果。水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蔬菜是钙、铁等无机盐以及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3、塔第三层:鱼、禽、肉、蛋。这些都是优质蛋白质、铁、锌、钙等的良好来源,但应适量。

4、宝塔第四层:乳类大豆、大豆制品。每天一杯奶,强骨、固齿、增智。而大豆则享有“绿色乳牛。之称。但是不可认为牛奶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越多越好。摄人乳类大多会影响铁的吸收。

5、塔尖-油胎。没它不行,它参与神经网络的结构,脂溶性维生素靠它才能被人体吸收,它还是能源。大多有害:热能过剩,饱和脂肪酸大多损害动脉的健康。

六、如何选择营养途径?

营养途径首选肠内营养,包括经口营养和管饲营养(鼻胃管、间歇管饲、鼻肠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给予营养物质,只要无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就宜尽早开始。无论选择哪种营养途径,都要关注患者的耐受能力及营养效果,产格记录出入

量,保证营养的供给。每周测体重1次。及时复查生化指标,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七、食物多样化,摄入充足的食物、保证能量的供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老年人每天应摄入12种及以上的食物。应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饭菜应色香味俱全,温度适宜。以轻体力劳动者计算,65~79岁男性的能量需求量是2050kcal,女性是1700kcal:80发以一思性的能量需求是是1900kcal,女性是1500kcal。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占总能量的50%~60%。应适当多选择粗杂粮,提倡食用"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饮食清淡、少盐。

八、细软食物的制作方法

1.将食物切碎,或延长烹调时间;

2.肉类食物切成肉丝或肉片后烹调,也可剁碎做成肉丸食用,鱼虾类可做成鱼片、鱼丸、鱼羹、虾仁等; 

3.坚果、杂粮等坚硬食物可磨成粉末或细小颗粒食用,如芝麻粉、核桃粉、玉米粉;

4.质地较硬的水果或蔬菜可粉碎榨汁食用;

5.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烹调方法,慎吃油炸类、熏烤类、腌制类酱制类及冰镇类食物。忌食无节制。

九、进食合理的食物种类

高龄和咀嚼能力严重下降的老年人,饭菜应煮软烧烂。对于有咀嚼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液体应增稠。老年人的饮食特征如下: 

1.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 

2.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

3.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

4.不易在黏膜上滞留。在稀液体内加入增稠剂,也可将固体食物改成泥状或糊状。先从米糊、鸡蛋羹、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增加烂饭等固体物。饮用果汁比水好。

十、合适的食物种类包括软食、半流质食物、糊状食物。

1.软食

(1)适合人群:轻度咀嚼章碍的老年人。

(2)食物特征:食物细软,不散,不黏;食物颗粒s1.5cmx1.5cm:容易咀嚼或用牙龈咀嚼。

(3)适宜食物:软、熟烂的米面食物及其制品,易煮软的叶菜碎软的坚果和豆类及制品,各类乳制品。薯芋类、茄果类食物,质地松软的新鲜水果,去刺去骨的鱼虾畜禽肉类。

2.半流质食物

(1)适合人群:中度咀嚼或吞咽障碍的老年人。

(2)食物特征:食物湿润有形状,即使没有牙齿也可用舌头压碎;容易形成食团,在咽部不会分散,容易吞咽。

(3)适宜食物:蒸煮烤松软的半固体米面食物及制品,易煮软的叶菜、薯芋类、茄果类食物,柔软切碎、食物颗粒≤0.6cmx0.6cm的水果,去刺去骨切碎的鱼虾肉类,各类乳制品。

3.糊状饮食

(1)适合人群:适合有明显咀嚼及吞咽障碍的人群。

(2)食物特征:食物粉碎成泥状,无须咀嚼,易吞咽;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口腔内残留。

(3)适宜食物各类食物蒸煮后,经机械粉碎加工成泥状质地细腻均匀,稠度适中: 不易松散,不分层,不黏牙,能在勺子上保持形状。

十一、如何保证老年人能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一般来说,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达到1.0~1.2g/kg为宜。获取的方法如下:1吃适活量的肉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都含有消化率较高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对维持老年人的肌内合成十分重要。2每天喝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建议老年人多喝低脂奶及其制品。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考虑喝低乳糖奶或酸奶。3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减少骨钙丢失,增加脑和冠状动脉血液流量,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十二、如何合理利用营养强化食品?

常见的营养缺乏有钙、维生素D、维生素A缺乏,以及贫血、体重过轻等问题。合理利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补充剂来弥补膳食摄入的营养不足是营养改善的重要措施。可根据自己身体需求和膳食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化食品或营养补充剂。

 

#疼痛#吞咽疼痛待查
14

吞咽疼痛

#吞咽疼痛待查#声带肿物
26

吞咽疼痛

#鼻塞#吞咽疼痛待查
11
最近接诊了一个十二岁女孩,小孩一直是鼻塞张口呼吸,吞咽困难,因为最近一个多月总是吐血,在当地诊断是血管瘤,经熟人介绍来找我,发现两侧鼻腔全是粘稠鼻涕堵塞,清理后看到右侧鼻子里面鼻息肉完全堵塞,左侧鼻腔看到鼻咽部完全被息肉样肿物堵塞,张口看到口咽部上半部被粉红色肿物堵塞。
 
住院后做了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第二天做了手术,通过鼻内镜微创技术从鼻腔口腔入路,右侧鼻腔摘除了较多息肉(图一),开放了鼻窦,并从口腔入路取出鸡蛋大小息肉样肿物(图二)(病理检查结果是鼻息肉)。手术过程四十多分钟,术后两天出院回家。
 
小孩父母外地忙着做点小生意赚钱,小孩在老家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曾经当地看过中医,也一直没有引起家长重视,后来吐血一个多月才引起家长重视,带到当地市级医院检查,可能是鼻咽部血管瘤,建议转院治疗。
 
像小孩鼻息肉长的这么大这种情况现在少见,过去一般都是住在偏远山区的老人才有的情况,病史一般都几十年才会长很大, 很多人外鼻已经变大变形,长的像蛤蟆一样 ,我们叫蛙鼻。 这个女孩鼻子息肉长满后只往后继续长, 一直长到鼻咽部,再向下到口腔上部了 ,所以没有从鼻子长出来 ,也没有蛙鼻现象 ,也就没有被家长发现 。
 
鼻内镜技术这种微创手术开展二三十年 ,完全代替了传统的手术方法 ,如果没有鼻内镜技术, 这个手术能完成是有一定难度,尤其还可能在小孩面部会留有疤痕的情况。
 
 
#老年性痴呆#吞咽疼痛待查
7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陈志刚

 

老年痴呆吞咽障碍吃饭该注意哪些?吞咽障碍的人容易呛水,越稀的水类的东西、汤类的东西越容易呛,所以需吃糊状的东西,可以加点制稠剂比如说有时候我们给他熬成比较稠的粥、粥糜,或者有时候为了给他喝果汁让它变成胶冻状的东西,相对来讲吞咽起来不容易呛,老人要特别注意吞咽的时候切勿操之过急,给老人吃很多东西,让他咽下去,实际上有时候特别危险。比如有些固体:馒头或者肉,他咀嚼能力下降了吞咽也缓慢了,有时候一下子卡到气管发生窒息,这种事件也不是很少,所以特别注意不能操之过急地给病人喂食大量的固体的东西。

患者家属:医生,医生,我老伴脑梗,然后吃东西喝水经常会呛咳,对食物也完全提不起来兴趣,有什么办法吗?

治疗师:是有吞咽障碍吗?

患者家属:对对,她的主治医生说过她有吞咽障碍,吃不了东西。

治疗师: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我们先进行吞咽临床评估和仪器检查,如吞咽造影检查,通过临床评估和仪器检查结果,来依据判断她吞咽障碍的程度,然后我们再选择适合患者的食物等级。

患者家属:那该怎么做呢?

治疗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患者影像学资料。

MRl 结果:桥脑、基底节脑梗、脑萎缩、脱髓鞘。

我们又对患者进行认知和言语评估以及吞咽临床评估和 VVST 测试 后再进行吞咽造影检查

患者家属:老师我们评估,也做吞咽造影,我老伴以后能否拔出胃管。

治疗师:我给阿姨制定吞咽治疗方案,家属下次来吞咽室带一些我交代的食物。

患者家属:老师我准备好食物,你可以给我们喂食。

治疗师:家属你这食物对于吞咽障碍伴随认知障碍问题,可能患者不好好吃。

患者家属:我准备好,你给试试看。

治疗师:家属我先给你讲讲吞咽障碍危害。

吞咽障碍是卒中后严重危及生命的症状之一,其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通过增稠液体和改变食物的性状来进行进食干预逐渐受到临床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根据患者的康复评定报告和造影检查我们对患者的膳食训练也做了些改变,先看一下患者不接受家属准备食物,再看一下我们如何给患者准备食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学习、进食和日常生活能力。认知障碍一些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血管性认知障碍、轻度认知功能损伤等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都可引起吞咽功能障碍(研究结果提示:高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食认知期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功能,占整个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食困难的 54.7%,仅次于咽喉期进食困难的患者;且每个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时期的进食困难,以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障碍等为主要方面,同时包括失用、失语、意识障碍及偏身忽视、抑郁等情况。)
早期痴呆认知功能受损是痴呆患者进食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多表现为主动性进食困难,如拒绝张口、推开食物等;被动性进食困难,如拒绝咀嚼和吞咽等。
直接摄食训练注意事项
临床上,治疗师必须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及临床情况选择合适质地的食物。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质地,必须以患者临床评估及吞咽造影检查结果作为依据,确定何种食物质地是安全有效的。
(二)制作食物时,除了考虑食物质地,还要考虑营养均衡,味道可口,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增加患者进食的乐趣。
(三)制作食物时,可结合感觉综合促进技术,通过调节食物的味道、温度及质地等,有效刺激吞咽启动及咽喉活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最后小编还是提醒一下,脑卒中患者认知期进食困难发生率极高,临床治疗中容易被忽视,所以,要加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可以保持患者正常吞咽功能,维持患者的进食兴趣,提供充足食物到口腔,使患者保持充分的进食注意力将食物全部完成咀嚼。对于临床中患者有吞咽障碍同时伴随认知障碍,我们在摄食方法要下功夫,不能随意给患者一些糊糊东西,让患者看没有食欲,我们首先给患者选择安静环境下进食,选择合适的餐具及食物(保证色香味俱全同时有营养还好看),调整进餐时间、对护工和家属人员进行宣教和培训,教会他们去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能力。

参考文献;
1. 常红 赵洁 田思颖, 基于食物性状改变的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20 年 20 卷 3 期
2.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M].2017,
3.董力微,周敏,王勤俭,等.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4(11 ): 845.2.
4.叶芊,单春雷.认知功能对吞咽障碍的影响初探[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58-960.
5.苏柳洁,万桂芳,李鑫,卫小梅,认知障碍患者摄食困难的干预初探,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年1月第 40 卷第1期 70-71
联系方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地址:郑州市人民路 19 号
联系电话: 0371-6625683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康复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南路与博学路东南角
联系电话: 0371-63376619
#吞咽障碍
8

临床上处理吞咽障碍,首先要做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体格检查可以看看鼻部、下咽部。辅助检查包括胃镜检查、电子喉镜检查,以及纵隔 CT 的检查等等。通过这些检查,看看有无器质性病变,比如食道肿瘤、下咽部恶性肿瘤等等。还可以做其他方面的检查,看看有没有基础疾病病史,比如有没有肌肉萎缩症的病史,主要是神经内科疾病。这些神经内科疾病可以影响吞咽功能,以及中枢性疾病也可以影响吞咽功能。经过明确这些情况之后:

第一、可以给予手术治疗,比如肿瘤,可以手术治疗或者其他方面的治疗。

第二、还可以下胃管进行治疗,食物从胃管里直接注射。

第三、还可以静脉营养治疗,或者是胃部造瘘进行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饮食营养摄入的问题。

#风湿性关节炎
0

保护膝盖

长时间蹲或跪着时,膝盖会弯得很厉害,弯得越久,膝盖里面的软骨就越容易受损。而当我们站起来时,膝盖会突然受到很大的压力,很容易让膝盖受伤。

所以,平时最好少蹲少跪。如果确实需要下蹲,也要注意尽量将重心放在脚后跟,膝盖别超过脚尖,以减轻膝盖的压力。

 

保护膝盖

久坐时,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这不仅增加了关节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周围肌肉无力。同时,也会减少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增加关节磨损的风险。

因此,即使在工作或学习中需要长时间坐着,也请记得定时伸直腿活动一下,让膝盖也透透气、伸伸懒腰。这样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并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保护膝盖

爬楼梯或爬山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3~4倍左右,除了承重增加,还要前后移动、侧向扭转,尤其膝关节前端的髌骨部位承受压力最大,对半月板等关节软组织也会造成磨损。所以尽量避免上下楼梯,尽量选择乘坐电梯。戳文了解→爬山的正确姿势,既省力又不伤膝盖

 

保护膝盖

加强膝关节周围乃至整个下肢的肌肉力量是保护膝盖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肌肉,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为膝盖提供更好的保护。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跳跃,强健的肌肉都能让膝盖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推荐游泳、健步走、骑行等平缓的、不会对膝关节增加太大负荷的低冲击性、不伤膝运动方式。

 

保护膝盖

善于借助外力来分担膝关节压力,比如使用手推车代替手提重物,扶着东西站起或坐下,上下楼梯借助扶手分摊重力,长途行走可以借助拐杖、助行器等。

 

保护膝盖

如果您一侧膝盖有问题,上楼时要好腿先上,下楼梯时坏腿先下;手扶栏杆或撑杆爬楼用上肢帮忙使力,并尽量少提重物上下楼梯。

 

保护膝盖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超重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膝盖疼痛,因为额外的体重使得关节过度负荷,减重有助于长期缓解膝盖疼痛。

 

保护膝盖

想要膝盖好,首先要从脚下做起。选择一双弹性好、舒适度高的鞋子至关重要。这样的鞋子在走路时能够有效地减缓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降低膝盖受伤的风险。

 

保护膝盖

膝盖受凉虽不会导致关节炎,但是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有膝关节问题的患者日常应注重膝盖的保暖。

 

保护膝盖

保护膝盖需要量力而行、适度运动,并在膝盖有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不要忍痛运动,不要带病锻炼。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膝关节如有不舒服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膝关节滑膜炎#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
0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发现自己逐渐变成了罗圈腿还膝盖疼。很多人以为人老了腿就会这样,是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真是如此吗?不想膝盖疼痛变罗圈腿,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罗圈腿又叫O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内翻。是指当两侧下肢腿部并拢时,两侧膝关节无法紧密贴合,形成一个类似英文字母“O”的形状。双腿用力并拢时,只有足部和踝关节能够相互接触,而膝关节、大腿下段以及整个小腿则出现明显的间隙。

图片

 

为什么会罗圈腿?

 

在正常的人体中, 膝关节内侧要承担自身负重的60-70%,这就使得膝关节内侧间隙的磨损要比外侧更快;由于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就会导致内侧软骨塌陷、磨损。

但罗圈腿的形成并非上述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老年人而言,罗圈腿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下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会逐渐出现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关节软骨磨损等。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结构异常,进而形成罗圈腿。

2. 骨质疏松: 老年人由于衰老,钙吸收能力下降,同时肌体的骨破坏大于骨形成,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使得膝关节承重的能力逐渐下降。这会进一步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形成罗圈腿。

3. 肌肉软组织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逐渐减弱,软组织柔韧性降低,外侧副韧带张力也加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更加松弛。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形成罗圈腿。

4. 遗传因素与生活习惯: 部分老年人罗圈腿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坐姿不正、站立姿势不良等,也可能对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加速罗圈腿的形成。

图片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来预防和减少得罗圈腿的风险。

1.  注意控制体重

肥胖者的体重大多超过了膝关节所能承受的正常重量,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 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肥胖还会导致姿势、步态及运动习惯的改变,进而导致膝关节一侧磨损以及韧带损伤。肥胖还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症等,间接促进膝关节损伤的发展。

控制体重,不仅有助于保护膝关节,还可降低罗圈腿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危险。如何减重,戳文了解→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

2. 减少过度使用

人在做蹲、跪姿势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8倍,而当上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4倍, 尤其在下山时缺少重力缓冲,身体的瞬时重力会集中加载到一侧关节,增加发生罗圈腿和膝骨关节炎的几率。所以中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长期蹲跪、爬山爬楼等对膝关节有损伤的生活方式。

3. 科学运动

也许您会觉得“减少活动省着用,膝关节是不是就健康了”?其实大错特错!研究发现,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因为 适当运动,有助于滑液在关节内流动,起到营养软骨和关节作用;另一方面 锻炼股四头肌,可以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依靠肌肉力量分担膝关节压力,科学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

中老年人要保持膝关节的健康,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健步走、慢跑、游泳(仰泳与自由泳要优于蛙泳)等对膝关节冲击力较小的有氧运动。如果不会游泳,可以做水中运动,比如身着浮力背心的水上慢跑,即使是晚期膝关节炎患者也可以进行。



强健的腿部肌肉是对膝关节最好的保护。居家锻炼方法戳文学习↓↓

一个动作自测膝关节健康!五个动作保护膝关节




温馨提示

1. 任何锻炼请谨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果锻炼过程中疼痛加重,停止练习或减少运动量,不要盲目坚持。

2. 如果你的膝关节正明显疼痛,建议先求助医生对症消炎止痛,不要做任何锻炼。

3. 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白领、教师、程序员等等也建议经常做这些锻炼,护膝防患于未然。

一般情况下,罗圈腿的病情发展缓慢,早期时我们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比如:通过改变运动的方式、减轻体重、外支架矫正、口服药物等方式,来延缓病情的进展。

图片

图片

而对于病情严重的罗圈腿,我们可以选择微创的手术来进行矫正。对关节外侧畸形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膝关节周围微创截骨矫正手术来治疗;而对于膝关节内磨损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单髁置换来手术治疗。

这两个手术都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很快就可以下地练习,恢复行走功能。

#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障碍[抽动症]#一过性抽动障碍
0

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这样的行为在家长眼中可能既让人担忧又感到不解。这种频繁的、间歇性的咳嗽或清嗓子的声音,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可能预示着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某些不适。

首先,从生理角度来看,孩子频繁地咳一声或清嗓子,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咽喉部位存在某种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源于空气中的尘埃、花粉或其他过敏原,也可能是由于孩子本身患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或过敏原会导致咽喉黏膜充血、水肿,产生异物感,从而引发孩子不自觉地咳嗽或清嗓子,以试图缓解这种不适感。

此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咽喉健康。如果孩子喜欢吃辛辣、油腻或甜食,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咽喉黏膜,使其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饮食的同时,也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

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而出现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这种咳嗽或清嗓子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是孩子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对于这类情况,家长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当然,孩子在模仿他人时,也可能出现这种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如果家长或周围的人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时,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良影响,并鼓励他们改正。

为了帮助孩子缓解这种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其次,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最后,如果孩子的行为持续不改,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咽痛等,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可能涉及生理、心理及模仿等多种因素。家长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