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由中国血液学创始人邓家栋教授于1957年创建。上世纪70年代迁往四川,1982年重新迁回天津。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因脂蛋白缺乏出现脂肪吸收不良症状,腹泻,呕吐,体重低,精神运动发育落后,遗传因素,全身,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限制高脂肪食品,限制甜食,测定血脂谱全套,载脂蛋白测定,体内脂蛋白代谢测试,。
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贫血;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
发热,不明原因的腹泻,贫血,再障,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溶血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全血细胞减少,尤其是继发免疫性疾病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少板减少,凝血异常引起的疑难性血栓病,易栓症,肿瘤性血栓,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症,等
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再障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综合诊断
待补充
血栓与止血
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的诊治。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的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心脑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消化系统疾病,涵盖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疾病等。
血液内科疾病,血小板减少,贫血,出凝血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4.6mmol/L要不要吃药的问题,不能一句话来决定,还要看有没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如果有高血压,那么像4.6mmol/L的血脂,是要求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如果没有糖尿病,也没有高血压,只是低密度脂蛋白是4.6mmol/L,个人还是建议进行饮食的控制,通过饮食控制把血脂降下来,同时会建议做一个颈动脉的B超。 如果颈动脉B超出现了斑块,我也会建议他服用他汀,如果颈动脉是没有问题的,还是建议他去改变生活方式。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也被看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也因为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看作是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元凶。所以,在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中,低密度脂蛋白都被看做是最需要降低的一个指标。但低密度脂蛋白要降低多少,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才能降低事件,减少并发症呢?
一、低密度没有下限,越低越好?
原来一直认为,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事件,但降得过低是否有害,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年的8月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布最新的“血脂异常指南”。指南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布,其结果直接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指南明确的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不设下限。降得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心血管病高风险和特别高风险的患者。但新指南直接提出无下限,可见欧洲心脏病学会还是经过认真讨论后的积极决定!可见降低血脂对于冠心病的重要性!
二、低密度降得越低越好有什么依据?
为什么不对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做出最低下限呢?难道不是这样的过低对我们人体健康可以产生危害吗?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所谓的安全下限,那为什么就没有下限了?陈大夫个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降脂药物和降脂相方法,还不足以把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过低以引起健康危害。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为了更加提高降脂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和地位,让我们充分认识降脂的重要性!可能这两个原因是欧洲心脏病学会,不对低密度脂蛋白做出最低下限的关键原因。
三、怎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需要在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姑且不谈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直接讲述药物的治疗。药物治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指南推荐中,首先仍然是首选他汀类药物,如果他汀类药物不能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达标,那么建议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联合降脂治疗。对于药物不能耐受或者仍然不能使得低密度达标的患者,可以使用PCSK9抑制剂使用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达标。PCSK9抑制剂是近两年上市的新型药物,是一类抑制PCSK9(Kexin样前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的第9个成员)的化合物,是一类最新的降脂新药。
而低密度没有下限等所有这些都提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降脂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如果你的认识还停留在要不要降脂治疗的层次上,那么你就大错特错。降脂治疗没有下限,所以不要为降脂找借口和理由了!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