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蚌埠市中心医院)成立于1953年11月3日,2004年经市政府批准增名“蚌埠市中心医院”,1996年被国家原卫生部授予三级甲等医院,是安徽省首批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成为蚌埠医学院直属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规模:目前医院开放床位1135张,专科设置齐全,设有临床科室38个,医技科室12个。医院全面托管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成为蚌埠三院禹会院区。现有紧密型医联体单位7家;区域急救医学中心及外科病房大楼项目即将竣工,建成后使用床位近800张。人才队伍:医院现有职工155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2人,教授、副教授64人,博士、硕士生3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江淮名医6人,安徽省名中医2名,省级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委及委员265人。技术力量:拥有国家级救治中心3个,区域救治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14个,市级质控中心26个、市项目管理办公室1个。救治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胸痛中心、国家房颤中心,蚌埠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蚌埠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蚌埠市创伤急救中心、蚌埠市蛇伤(动物咬伤)定点救治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省级重点学科:全科医学科、消化内科、烧伤整形科、神经外科、中西医结合科、皮肤科、麻醉科。市级重点学科:血液内科、妇产科、骨科、超声医学科、临床药学、儿科、神经内科、危重病医学科、心内科、肿瘤内科、护理部。市级质控中心:妇产科专业、内分泌专业、影像诊断专业、血液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皮肤性病科专业、血液透析专业、老年医学专业、临床路径管理专业、护理专业、肺癌专业、消化内镜专业、神经内科专业、急诊专业质控中心、重症医学专业、麻醉专业、超声医学专业、医院感染、骨科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病理专业、消毒供应专业、神经外科、创伤中心、肾脏内科。医院深度融入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发展,全面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上海专家定期来院进行技术支持、学术交流,成立了同济大学癌症中心胃肠肿瘤蚌埠分中心,引进了先进的肠菌移植技术,在消化内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皮肤科、生殖医学中心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开展学科共建,有力推动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科研教学: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是蚌埠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同济大学教学医院。全国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实践基地、国家乡村医生培训中心,2021年完成国家级、省级继教班22项,2022年获批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省高校科学项目、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理论研究课题共10项,发表SCI、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期刊、普通期刊论文共计163篇。医疗设备:医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998台,设备总价值3.63亿。拥有西门子PET-CT,联影直线加速器,佳能320排640层螺旋CT,飞利浦复合手术室,骨科天玑机器人,深圳安科手术导航系统,西门子1.5核磁共振仪、GE3.0核磁共振仪、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双源CT、双板DSA、高清系列内镜及胶囊内镜、直接式数字摄片系统、数字胃肠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脑室镜系列、ASA手术导航系统、光子嫩肤激光机、点阵激光机、调Q激光机、3D高清腹腔镜系列、PCR实验室、移动DR、移动车载CT等,为准确有效诊治临床疑难杂症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和现代化技术支持。医院荣誉:医院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国家卫健委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安徽省第十三届文明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胸痛中心”“国家房颤中心”“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医院”“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十佳创新单位”“安徽省健康促进单位”“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先进医院”“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安徽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建设基地”“安徽省血管通路循证护理联盟单位”“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复评。荣获中国房颤中心(标准版)认证单位,并获“优秀”等次。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交流,创新编制周转池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关注并报道,综合医改工作接受《中国医院院长》《中国卫生》杂志专题报导。晓燕工作室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医院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顺利通过国家备案。医院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谨记“博学、精医、仁爱、和谐”院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致力于建成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技术精湛、服务温馨、和谐人文的现代化医院。室间隔缺损(VS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主要是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左右心室间产生异常分流。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与其大小有直接关系。较小的VSD不会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甚至可能自行闭合。较大的VSD会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且由于右心室血液过多,进而导致右侧心脏及肺部血压过高。这样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和心脏结构改变。如果此时VSD没有闭合,就可能会导致肺动脉损害,形成的肺动脉高压,出现发绀。这时候必须通过手术来修补VSD。,手术,室间隔,VSD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及冷血停搏液。上、下腔静脉分别插管,上腔静脉直接插管有利于经右心房显露缺损。手术目标是安全、完整的闭合缺损,避免损伤任何重要结构,尤其是传导系统。根据缺损位置及是否合并心脏畸形,VSD可经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或肺动脉闭合,少数情况下可经左心室闭合。 通常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正中胸骨切口,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心脏循环后,切开右心室流出道前壁,虽可显露各类型室间隔缺损,但对心肌有一定损伤,影响右心功能和损伤右束支。目前多采用经右心房切开途径,这对膜部缺损显露更佳。高位缺损,则以经肺动脉途径为宜。对边缘有纤维组织的较小缺损,可直接缝合,缺损超过lcm者,则用涤纶织片缝补。传导束走经膜部缺损下缘,隔瓣后缺损缝补时容易误伤,应该避开,缝靠隔瓣根部为宜。 右心房入路用以闭合大多数单纯的膜周或流入道肌性缺损。小梁部肌性缺损和圆锥下肌性缺损也经常通过右心房显露。右心室路径可用于修补膜周漏斗部、漏斗部和某些小梁部缺损。邻近两大动脉的干下型VSD可经大动脉闭合缺损。经左心室途径可能更易于显露闭合低位的小梁部肌性缺损,也更易辨别缺损在左心室侧的开口时一个还是多个,但该入路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远期心功能不全、心尖室壁瘤和心律失常。对一些病例,特别是心尖肌部缺损和残余分流尤其有效。,无,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食海鲜,忌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