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蚌埠市中心医院)成立于1953年11月3日,2004年经市政府批准增名“蚌埠市中心医院”,1996年被国家原卫生部授予三级甲等医院,是安徽省首批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成为蚌埠医学院直属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规模:目前医院开放床位1135张,专科设置齐全,设有临床科室38个,医技科室12个。医院全面托管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成为蚌埠三院禹会院区。现有紧密型医联体单位7家;区域急救医学中心及外科病房大楼项目即将竣工,建成后使用床位近800张。人才队伍:医院现有职工155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2人,教授、副教授64人,博士、硕士生3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江淮名医6人,安徽省名中医2名,省级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委及委员265人。技术力量:拥有国家级救治中心3个,区域救治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14个,市级质控中心26个、市项目管理办公室1个。救治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胸痛中心、国家房颤中心,蚌埠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蚌埠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蚌埠市创伤急救中心、蚌埠市蛇伤(动物咬伤)定点救治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省级重点学科:全科医学科、消化内科、烧伤整形科、神经外科、中西医结合科、皮肤科、麻醉科。市级重点学科:血液内科、妇产科、骨科、超声医学科、临床药学、儿科、神经内科、危重病医学科、心内科、肿瘤内科、护理部。市级质控中心:妇产科专业、内分泌专业、影像诊断专业、血液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皮肤性病科专业、血液透析专业、老年医学专业、临床路径管理专业、护理专业、肺癌专业、消化内镜专业、神经内科专业、急诊专业质控中心、重症医学专业、麻醉专业、超声医学专业、医院感染、骨科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病理专业、消毒供应专业、神经外科、创伤中心、肾脏内科。医院深度融入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发展,全面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上海专家定期来院进行技术支持、学术交流,成立了同济大学癌症中心胃肠肿瘤蚌埠分中心,引进了先进的肠菌移植技术,在消化内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皮肤科、生殖医学中心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开展学科共建,有力推动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科研教学: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是蚌埠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同济大学教学医院。全国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实践基地、国家乡村医生培训中心,2021年完成国家级、省级继教班22项,2022年获批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省高校科学项目、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理论研究课题共10项,发表SCI、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期刊、普通期刊论文共计163篇。医疗设备:医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998台,设备总价值3.63亿。拥有西门子PET-CT,联影直线加速器,佳能320排640层螺旋CT,飞利浦复合手术室,骨科天玑机器人,深圳安科手术导航系统,西门子1.5核磁共振仪、GE3.0核磁共振仪、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双源CT、双板DSA、高清系列内镜及胶囊内镜、直接式数字摄片系统、数字胃肠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脑室镜系列、ASA手术导航系统、光子嫩肤激光机、点阵激光机、调Q激光机、3D高清腹腔镜系列、PCR实验室、移动DR、移动车载CT等,为准确有效诊治临床疑难杂症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和现代化技术支持。医院荣誉:医院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国家卫健委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安徽省第十三届文明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胸痛中心”“国家房颤中心”“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医院”“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十佳创新单位”“安徽省健康促进单位”“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先进医院”“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安徽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建设基地”“安徽省血管通路循证护理联盟单位”“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复评。荣获中国房颤中心(标准版)认证单位,并获“优秀”等次。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交流,创新编制周转池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关注并报道,综合医改工作接受《中国医院院长》《中国卫生》杂志专题报导。晓燕工作室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医院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顺利通过国家备案。医院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谨记“博学、精医、仁爱、和谐”院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致力于建成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技术精湛、服务温馨、和谐人文的现代化医院。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是指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又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和紧张型的诊断标准的一组患者,或表现出一种以上的亚型特点但没有明显占优势的诊断特征,包含非典型精神分裂症。约50%患者于20~30岁发病。,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精神病性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多因素疾病,脑,1.药物治疗 不论是首次发作或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药物剂量增速、维持剂量及巩固剂量的选择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药物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及经济状况等原因。 常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疗效较好的药物有奥氮平、氨磺必利等,氟哌啶醇和氯氮平疗效亦较好,但是不良反应重,多为二线或者三线用药。合并有焦虑、抑郁等症状者,需联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抗抑郁药可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焦虑药物可选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奥沙西泮、罗拉西泮、阿普唑仑等,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心理与社会干预 (1)行为治疗:基于学习理论,运用各种方式训练患者的各种技能,如正确决策和解决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应对应激和不良情绪,和一些生活技能训练等。 (2)家庭干预:要素是心理教育、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家庭支持及危机处理措施等的有机结合。 3.社区服务 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都需要生活在社区,如何在社区中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在社区中为他们提供方便、合理和高效的服务一直为各国所重视。 4.中医药治疗 精神分裂障碍相当于中医“狂病”,中医认为气郁、血瘀、痰浊、火邪等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机,病位在脑,与脏腑心、肝、脾关系密切。症候以痰火内扰、气血瘀滞较常见,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生铁落饮、癫狂梦醒汤等,针灸对此病亦有一定疗效。,其他类型精神分类,无,1、头颅CT 2、脑电图检查 3、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4、体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