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21年,前身是一所比利时公教医院,名为归绥公教医院,198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并沿用至今。医院创建于烽火遍地的战争时期,成长壮大于热火朝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腾飞发展于繁荣昌盛的改革开放新时代,经过百年的励精图治与锐意进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急救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市近350万人口的主体医疗保健任务。目前,医院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04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53人,占职工总数的81.02%;管理人员291人,占职工总数14.26%;工勤人员96人,占职工总数4.7%;博士研究生学历2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46人,本科学历1307人。医院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工作者”“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及其子工程培养人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青年领军人才”以及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等国家或省级荣誉及人才计划入选者15人。医院已形成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业务精良的人才梯队。医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以“学科、平台、人才”三大战略为引领,“十三五”以来,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医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临床技能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国内、省内各高校、院所建立科研教学合作,医院教学与科研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建设学科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重点建设专科3个;自治区级质控中心1个,市级质控中心14个。医院拥有首府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学科4个,分别为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及变态(过敏)反应科,相关学科聚焦于“老(高龄)、大(重大操作)、难(疑难危重)”等群体救治,独立并稳定实施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与消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左心耳封堵、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呼吸内镜下介入治疗等高精尖技术。启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高质量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五大中心的优势,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衔接,为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使患者得到更加高效、及时的救治。完善的医疗设备为医技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促进了高难度、较复杂手术与业务的开展。医院配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施,手术室分别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百级、千级、万级层流净化技术和万级负压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手术时感染几率,满足各类手术需求;另有介入手术室3间,其中1间为杂交手术室(百级层流、可行负压切换),是国内一流杂交手术室,实现了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相结合,从而解决各类复杂手术,降低手术风险,节省手术时间。变态反应中心拥有一台uicap1000—过敏原检测仪,是自治区唯一一台“金标准”体外过敏原检测仪器。近年来,医院与北京世纪坛医院、清华一附院、天津肿瘤医院、浙大二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众多国内知名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外请专家坐诊、手术指导,选送我院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建立专科联盟等形式,大力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带动科室发展。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可以与国内外2000余家医院16000余名专家进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手术转播等工作,基本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影像等专业。2019年建立呼和浩特市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连接呼市5个旗县区33家医疗机构,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偏远地区患者就医。2022年9月2日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设有60个临床科室、专病门诊,共有232位医生在线执业,可实现在线开检查单、检验单、处方,患者可在线挂号、缴费、查询报告等功能。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医院是内蒙、呼市两级职工医保、呼市城乡居民医保、异地医保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业务已实现全国联网即时报销。医院具有内蒙、呼市、异地医保的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慢病统筹、大病统筹、公务员补贴、医疗救助等多项统筹功能,并管理市本级离休人员与伤残人员的就医统筹工作。目前可实现诊间支付、在线支付报销、自助机支付报销、窗口支付报销等多种结算方式。医院以DIP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不断提高医保管理水平及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心衰中心建设单位”“内蒙古文明单位”“内蒙古卫生应急规范医院”“内蒙古自治区援外医疗工作先进承派单位”“首府百姓最满意的品牌”“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对外宣传示范基地”“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按照“科技兴院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逐步以科学教研为发展目标,重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努力向精准化医疗方向迈进”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自治区一流综合医院,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责任,为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血液,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血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性贫血混淆,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