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舌诊病 简易可信
看看舌头就能了解一个人的健状况,甚至能诊断疾病。中医称舌诊、望舌。这种方式简单、方便、容易且可信度非常高。
近年来,我们通过视频或图片进行舌诊,可以轻松解决不少人就医问题,深受大家好评。
舌诊顺序:舌尖-舌中-舌根-舌侧。先看舌体再看舌苔。
下面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
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正常舌象: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枯白舌 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红舌 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舌尖红 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红绛舌 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青紫舌 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淡紫舌 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紫红舌 舌红少苔,舌色紫而偏红,提示邪热内盛,气血壅滞
绛紫舌 舌色红绛而紫,舌尖起刺,提示痰热壅滞。
瘀斑舌 舌有瘀斑或瘀点,均为血瘀之征。
舌苔
正常舌苔是由胃气、胃阴上蒸于舌面而生成,病理性舌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
薄白润苔是正常舌苔。苔质滋润,干湿舌中,透过舌苔能见到淡红舌质,称为“薄白润苔”。提示胃气旺盛,津液充盈。
薄白滑苔 舌苔上水湿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则伸舌涎液欲滴,称为“滑苔”,多为水湿、痰饮内停。
白腻苔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紧贴于舌面,刮之不脱,多因湿浊、痰饮、食滞所致。
白滑腻苔 舌苔白腻,舌上水湿过多,舌色淡紫,舌尖部有瘀点。提示阳气不足,痰饮停积。
白粘腻苔 腻苔上复盖一层垢浊滑腻的粘涎,称为“粘腻苔”。提示湿浊之邪较盛,脾胃阳气被遏。
白厚腻苔 舌色淡紫,舌苔白腻,中部较厚,提示体内阳虚阴盛,水湿停聚,血行凝滞不畅。
白厚松苔 舌苔由腻逐渐变松,颗粒变粗,浮堆于舌面,刮之能去,提示阳气来复,渐化寒湿阴邪。
白腻苔化燥 舌上大部分白腻苔化燥,苔质干裂,舌中有一块苔剥落,边缘白苔尚未化燥。提示痰饮郁而化热,胃气、津液渐伤。
黄腻苔化燥 黄腻苔满布舌面,舌苔的中前部腻苔正逐渐化燥,提示内热炽盛,湿邪化燥。
薄黄苔 舌质稍红,舌苔薄黄,提示表邪入里,气分热盛。
黄腻苔 多见于湿热、痰热、食滞化热、暑温、湿温、腑气不利等。
黄腻苔 提示肝胆有湿热蕴结。
黄腻苔 提示湿邪与郁热交阻。
黄粘腻苔 因腑气不通,湿浊之邪上泛于舌所致。
黄滑苔 可见于寒湿证,其特征是苔黄而湿润多津,舌质胖嫩,舌色多淡白,或兼见舌边齿痕。提示阳虚,痰饮或寒湿内停。
黄燥苔 提示疾病由寒湿化热、化燥,津液已伤。
黄燥苔 舌面十分干燥,舌苔黄厚干裂,颗粒粗糙,舌前部有裂纹。提示邪热炽盛,津液耗伤。
黄瓣苔 舌苔燥裂成瓣,色焦黄,舌质红,有浅裂纹,是热盛伤津之征。
灰白腻苔 多见于阳虚寒湿、痰饮等阴邪蕴结中焦,日久不化的病证。
灰黄腻苔 提示湿浊痰饮化热,气血运行不畅。
垢腻灰苔 提示湿浊之邪较盛。
黑腻苔 提示湿浊之邪入里化火,内热炽盛,呈寒包火之势。
焦黑苔 提示邪热亢盛,湿浊化燥伤津。
黑燥苔 提示阴液耗竭,内热极盛。
剥苔 提示胃阴、胃气已虚,或气血不足,不通续生新苔。
腻苔中剥 提示痰热交阻,气血不畅,胃气已虚。
腻苔中剥 提示痰湿未化,胃气已伤,病属虚实夹杂。
类剥苔 舌苔多处剥落,剥落处舌面仍有新生乳头,称为“类剥苔”。提示气阴不足,舌苔复生较慢。
地图舌 地图舌是剥苔的一种,因剥落呈地图样,形态不规则,边缘稍凸起,部位时时转移而得名,亦是胃气、胃阴不足所致。多见于体质过敏者。
镜面苔 舌粘腻乳头萎缩,舌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滑如镜,称为“镜面舌”提示胃气、胃阴枯涸。多见于热病伤阴后期,内伤阴虚、气血两虚等证。
无根苔 舌苔浮于舌面,刮之即去,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由胃气、胃阴大伤,舌苔失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