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77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江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疗联合体,湖北省中医联盟成员、武汉市城市圈中医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同济医院骨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湖北省防治卒中中心、卒中急救地图定点医院,天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爱婴医院、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中医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首届湖北省文明中医医院、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首批价格诚信单位、省药品质量管理信得过单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湖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加强履职尽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计生行业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天门市十佳满意单位、法治建设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2015年,医院整合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重新组建天门市中医医院并挂陆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现一院两区格局,两院区实行同质化管理。医院总占地50余亩,业务用房面积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330张(规划床位1630张,其中养老床位200张),拥有在职职工9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90余人,中级技术人员370余人。拥有湖北中医名师1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1人,天门市知名中医5人;4个天门市名医工作室,7个省级知名中医工作室。省级重点专科四个(康复科、妇产科、脾胃科、肛肠科),康复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和培育单位,妇产科为国家级专病协作组(中医妇科盆腔炎协作分组)成员单位,心血管科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血管诊疗质量监测基地。医院专科齐全,中医特色浓郁,设备设施完善,诊疗技术先进,开设有脾胃病科、肛肠科、妇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眼耳鼻喉科、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产科、儿科、皮肤病科以及麻醉、医学检验、病理科、超声影像、功能科、药剂科、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中医护理门诊等临床、医技科室、中医科室30余个。配置有3.0T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直线加速器盆底康复仪、前庭功能眩晕治疗仪、体外反搏、碎石航母(EM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四维彩超、新一代电子胃镜、结肠镜、肛肠综合治疗仪、电视腹腔镜系统、德国海德堡眼科OCT、红蓝光治疗仪、光子嫩肤仪、点阵激光换肤系统、生化流水线等先进诊疗设备100余台件,同时配备了一流的现代化层流手术室和设备先进的ICU、NICU多功能监护系统。医院开设有名医堂,引进的质量佳、药效好的精品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以及研制的清热利咽糖浆、双叶止咳糖浆、归柏调经止带糖浆、通络止疼丸等20多种中药制剂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患者需求,且疗效好、价格低,深受患者青睐。天门市康复养老中心设在陆羽院区,开放床位650张(其中养老床位200张);中心依托中医资源优势,在我市率先提出“医疗+康复、医院+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病后康复、健康管理,就医保障等一体化养老服务。抑郁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指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精神颓废的状态。心中极其压抑,时常感到十分烦躁不安。会走极端。,不明,脑,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27.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