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蓬莱市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度营养不良专家

简介:

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5月,是一所融医疗、保健、康复和急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乙等综合医院。目前,医院总建筑面积8万平米,编制床位716张,实际开放床位737张。编制总量控制1394人,现有员工1066人,其中党员156人,高级职称105人,硕士研究生118名。拥有西门子光子双源CT、1.5T核磁共振等大型先进诊疗设备8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5亿元。医院年门诊总量60万人次,出院病人3万人次。作为全国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全国首批分级诊疗试点,该院坚持以群众期盼和需求为总目标,以提高医院综合服务力为根本,大力实施“依法治院,文化立院,质量建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持续改进服务品质,率先实施了药品零差率、医用耗材零加成、先诊疗后付费、实名制就诊、DRGs付费等一系列惠民改革,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及山东省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医院坚持以求精创新驱动学科进步,加快胸痛、卒中、创伤、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肿瘤综合治疗等六大中心建设,顺利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国家脑防委卒中防治中心、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的评审认证。先后建成了普外、心内、神经内、耳鼻喉、儿科、内分泌6个烟台市重点专业。2018年1月成功加盟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先后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金桥工程”研究项目7项,医院综合实力跃居省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被评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全国协作医院”、国家“慢性疾病标准宣贯试验基地”、全国“蓝色县域”试点项目标杆医院、全国“急诊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救治基地”、中国糖网DRSOP筛防中心和国际SOS海上救援指定医院。医院先后荣获烟台市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信息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十佳医院”、“全国首批人民满意医院”等称号,并七度荣登“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100强”。2019年9月,光荣上榜“全国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300强”。2021年1月获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疾病因素,全身,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无,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还要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膳食史、体检、生化检查和治疗试验,。

张呈祥 主治医师

脑血管病、头晕、头痛、焦虑抑郁状态、失眠

好评 100%
接诊量 914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病、头晕、头痛、焦虑抑郁状态、失眠
更多服务
李文凯 主治医师

耳鼻喉常见疾病及头颈方向

好评 100%
接诊量 8
平均等待 -
擅长:耳鼻喉常见疾病及头颈方向
更多服务
崔杰 主治医师

擅长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前列腺疾病、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系结石、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前列腺疾病、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系结石、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更多服务
赵相鹏 主治医师

擅长呼吸科,心脏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内科系统各类急危重症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临床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呼吸科,心脏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内科系统各类急危重症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临床经验。
更多服务
隋吉祥 主治医师

擅长颈肩腰腿疼痛,面瘫,偏瘫诊断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颈肩腰腿疼痛,面瘫,偏瘫诊断治疗
更多服务
张义臣 住院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张念英 主治医师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我最近感觉肝区不适,担心是肝损伤,想知道有没有什么营养调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我?患者女性
32
2024-10-16 18:39:46
我经常便秘,想知道如何通过饮食改善并询问某产品的适用性。患者女性
55
2024-10-16 18:39:46
我想了解如何正确补充蛋白质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患者女性
1
2024-10-16 18:39:46
我最近检查出转氨酶高,想了解如何通过营养调理来改善。患者女性
13
2024-10-16 18:39:46
54岁患者大便不畅,几天才一次,询问如何改善。患者女性
26
2024-10-16 18:39:46
患者最近感觉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增加,怀疑是代谢问题。患者女性
60
2024-10-16 18:39:46
54岁患者代谢不良,长期肥胖,想了解如何通过营养调理改善代谢和体重。患者女性
50
2024-10-16 18:39:46
我是甲亢患者,想了解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改善病情,尤其是脖子肿大和眼睛突出的情况。同时,我也想知道如何调养脸上的皮肤。患者女性
31
2024-10-16 18:39:46
我有乳腺结节,想知道如何通过营养调理来改善,并询问了乳腺健康营养品的服用注意事项和月经影响。患者女性
69
2024-10-16 18:39:46
我最近感到性功能下降,想了解如何通过营养调理改善,平时熬夜比较多,压力也大。患者女性
1
2024-10-16 18:39:46

科普文章

#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
6

在中国,老龄化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7亿(占人口的36.5%)。与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并且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生活质量(QoL)的损害、疾病恢复的缓慢以及死亡率的增加。

与营养良好的个人相比,营养不良的患者增加了看病就医的次数和入院治疗的时长。与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确定有效的营养不良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证实,营养教育是改善人群营养状况、引导人们均衡饮食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之一。

因此,对于慢性病高发的中老年人来说,加强饮食和营养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健知识,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十分重要。

 

除了营养教育,对于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可以采用口服营养支持策略,如饮食调整、饮食咨询、服用口服营养补充剂(ONS)等。ONS是多种营养素组成的产品,可以增加口服营养摄入,并以液体或半固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在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的营养指南中,ONS作为老年人营养补充最符合生理结构和最经济的方法被优先推荐。然而,在中国,95%的老年人都是居家老人,就如何改善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结合口服营养补充剂和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以及营养和医疗咨询的综合干预措施是否能够改善营养不良的社区老年人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迷你营养评估-简表(MNA-SF)进行筛选,选择MNA-SF得分≤11且年龄≥65岁的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有潜在营养风险的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101):接受ONS(400千卡/天)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营养教育(每2周一次);对照组(n=100):只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营养教育。在研究开始时和12周后收集人体测量数据,包括体重、身高,营养和功能量表(MNA-SF、握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

在201名研究参与者中,182人完成了此项研究(平均年龄75.48±7.47岁)。12周后,干预组(+370.6±432.6千卡/天,+17.6±24.1克/天)的营养摄入改善超过了对照组(-67.5±378.2千卡/天,-0.9±16.7克/天)。此外,干预组在体重、体重指数和握力方面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5)。

经过12周的综合营养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老年人的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明显增加。ONS作为日常饮食不能满足身体需求时的营养补充。此研究说明了综合营养干预改善了营养不良的社区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并且ONS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状况是有效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全营养型的ONS可以提供完全的营养,可以用作唯一的营养来源。因此,对于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来说,除了加强营养教育之外,使用ONS可能是一个改善其营养状况和体力的好策略。

临床营养专家点评:

临床上常遇到深受“网络谣言”困扰的老年患者或老年患者的家属。作为医院和医疗工作者,传播正确的、有依据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老年患者的营养问题同时还需要漫长的管理周期,院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远程的家庭营养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此外,建议患者及家属多多关注医疗机构或其他专业机构的官方账号,及时获取专业可靠的科普知识,或者帮助老年患者进行有效且可持续的居家营养管理。

*本文章转载于雅培医学营养公众号,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饥饿性水肿]
12

      曾听一位妈妈说过,现在的孩子不像旧社会,想吃什么吃什么,只有营养过剩的,没有营养不良的。对此,不得不“呵呵”了。

 

  国内某权威调查机构曾对 5000 名 0-6 岁的孩子进行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有 27%的孩子缺乏一种营养素,32%的孩子缺乏一种以上营养素!孩子营养是否充足,不是看吃得多不多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影响营养的摄入。那么,你家孩子是否营养不良?不用去医院检查,教你一分钟自检法,马上知道孩子缺什么!

 

 

      到底怎样才能知道孩子缺什么营养?除了去医院查微量元素等等医学检测方法,其实妈妈可以简单地通过孩子的日常表现,一分钟就能检测出孩子是否缺营养。现在以孩子们最易缺乏的五种营养素——钙、铁、锌、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来说明。

 

1、缺钙

  • 情绪不稳定,常常显得烦躁不安,甚至不明原因地哭泣。
  • 不容易入睡,在睡眠中常常容易惊醒。
  • 汗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很容易出汗。
  • 表情少,甚至略显呆滞,动作和语言发展比同龄人明显落后。
  • 厌食、偏食。因为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食欲不振。
  • 常出湿疹,多见于头顶、面部、耳后等部位。
  • 出现鸡胸、驼背的症状,这时孩子缺钙已非常严重,一定要引起重视。

 

2、缺铁

  • 面色、手掌苍白或苍黄,口唇、口腔黏膜也会逐渐变白或变黄。
  • 过于安静,不爱活动,常常显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
  • 表情变少,很少微笑。这是因为孩子的表情也与体内很多营养成分含量息息相关。
  • 食欲不振,食量明显比同龄人小。
  •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较慢
  • 免疫力低下,常容易出现腹泻、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3、缺锌

  • 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大点的还是还会表示没有饥饿感。
  • 爱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啃玩具、吃头发、纸屑、泥土等等。
  •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比同龄组的低 3—6 厘米,体重轻 2—3 公斤。
  • 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
  • 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 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 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4、缺维生素 C

  • 经常性牙龈出血,皮肤受到轻微挤压时可出现散在出血点,受到碰撞或受压后易出现瘀斑。
  • 面色苍白。因为维生素 C 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导致贫血。
  • 常感觉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易烦躁。
  • 由于缺乏维生素 C 的孩子胶原合成障碍,一旦身上有伤口,往往不容易愈合。
  • 抵抗力差,容易患呼吸道感染。
  • 毛发干枯,易折断。

 

5、缺 B 族维生素

  • 情绪喜怒无常,脾气变差。
  • 容易患口角炎、皮炎、结膜炎等,嘴角处经常发白,甚至糜烂,口唇干裂,舌头红肿。
  • 常出现疲倦乏力、头痛、眩晕等症状。
  • 皮肤苍白、手脚冰冷。

 

6、缺维生素 A

  • 眼睛干燥不适,所以经常眨眼,夜间明显感觉视力变差(夜盲症的表现)。
  • 皮肤干燥、粗糙,易脱屑。
  • 毛发干枯、易脱落。
  • 食欲不振,婴儿还可能出现经常莫名呕吐的现象。
  • 免疫力下降,气管、支气管易受感染。

 

  如何预防孩子营养不良?其实简单地可归纳为“吃多、吃好”。“吃多”不是越多越好,只要每天进食的量能够满足身体发育所需,那就不必强迫孩子吃多点。妈妈最好每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体重和头围,若生长发育曲线都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匀速顺时增长,那就证明了孩子目前的食量没有问题。而对于“吃好”,建议家有小宝宝的妈妈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并尽量让食物种类多样化,纠正孩子偏食、挑食坏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吃得好,营养更充足。

#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
18

老年人出现营养不良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多见的,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常常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慢性疾病长期的消耗体内的能量,其二是因为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脾胃功能虚弱从而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而最终出现了营养不良,很多家属对于老年人出现营养不良都比较担心,老年人营养不良具体应该吃什么?大致有以下几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的衰退,难免会出现营养吸收的障碍,这个时候家属需要非常细心的照顾,应该设定一个良好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全面,在食物的烹饪上主要是注意不要过于油腻和使用过多的盐,主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并且应该吃一些柔软类的食物,避免吃过于辛辣刺激,坚硬寒凉,生冷油腻的食物等。

第二,老年患者不是不可以吃肉的,也不要谈肉色变,应该保证必须的蛋白质摄入,其中包括肉、蛋、奶、鱼以及其他一些富含有精蛋白以及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对于瓜果蔬菜老年人也是必须摄入的,这样有助于补充营养不良而引起的一些元素的缺乏,主要以绿叶蔬菜和含糖量低的水果为主。

第三,对于脾胃虚弱型的老年人营养不良,也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口服进行相关的治疗,这类药物包括四君子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另外,也可以是一些能够调理脾胃的中草药如:山药,茯苓,薏仁,白扁豆,麸炒白术,党参,炙甘草等药物。

#糖尿病#糖尿病性单神经病#神经系统病变
0

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的话,通常不会影响工作和寿命;但若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7~10年后,会逐渐感到手指和脚趾麻木,甚至对冷热的感知也变得异常,这表明他们的神经已经出现病变。

 

为什么会发生手足麻木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若长期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神经系统在高血糖的环境下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人体的神经在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时,也会逐渐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病变。这正是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足麻木的主要原因。

 

那么,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了末梢神经病变,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控制好血糖。有些患者可能会疑问:“我已经出现了并发症,控制血糖还有意义吗?”其实,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的基础。只有血糖控制得当,其他药物治疗才会更有效。

其次,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它们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中药,用于预防血液黏稠和活血通脉。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在于控制好血糖,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才能“防病于未然”呢?

1. 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餐主食的摄入量,每顿饭主食应保持在一两到二两之间,可选择米饭、馒头或窝头等。副食中虽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但摄入过多同样会升高血糖。应避免饮用高糖饮料,如可乐和酸奶,可以选择白开水、茶水或矿泉水。若想吃水果,应在饭后两个小时后适量食用,避免在血糖高峰期进一步升高血糖。

2. 调整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运动,尤其是肥胖患者。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和熬夜,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药物并无优劣之分,但选择适合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4. 定期监测血糖:在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检测血糖,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以确保血糖长期保持在理想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手足麻木等神经病变,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患者通过服用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当口服药物无法充分控制血糖时,便需要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那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从服用降糖药安全过渡到胰岛素治疗呢?

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仍无法理想地控制血糖时,可以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增加晚餐前或临睡前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的注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尽管该方案只需要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但它能帮助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控制血糖水平。

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对于采用第一个阶段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治疗。在此阶段,患者需停止口服降糖药,转而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的预混胰岛素。此方案有助于平衡三餐后的血糖水平,同时控制夜间血糖。

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是为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的患者设计的。治疗方案包括: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虽然每天的注射次数较多,但这种方法更贴近人体自然胰岛素分泌的规律。餐前短效胰岛素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则可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后仍无法控制血糖时,完全可以考虑改用胰岛素治疗。通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稳定病情,还能加快其他并发症的恢复。在血糖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可以逐渐减少甚至停用胰岛素,重新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不少糖友在疾病过程中除了血糖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外,饱受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的折磨。紧绷的神经与升高的血糖狼狈为奸,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共同蚕食糖友们的健康。

那么糖友们该如何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学会自我接纳与和解: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最绚丽的烟火!

不少糖友会因为罹患糖尿病,需要家人花费财力精力照顾而陷入自责,亦或因为被贴上糖尿病这一“终生标签”而生出病耻感。

但是,糖友们首先需要明白,糖尿病并不是我们的错,勿需自责。学会接受自己的状况,并积极应对挑战,才是正道。

糖尿病并不会妨碍我们精彩的人生,有许多的名人,如香港影星周润发,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等虽患糖尿病,但依旧能逐梦成功。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我,是最绚丽的烟火!

所以,糖友们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糖尿病,是缓解糖尿病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己知彼,无所畏惧!

多数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均源于未知。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成熟。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多了解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定期专科复诊,严格遵行医嘱。做到对糖尿病知己知彼,则可控糖无忧!

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疾病对应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等科普知识后,就可“轻舟已过万重山”式地说一句:小小糖尿病,拿捏!!!

三、寻找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难过就别憋着!

糖尿病摊上了,就是一辈子,搁在谁心里都不会好过,有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别把不良的情绪一直憋在心里——咋们可不能做“忍者神龟”!

这时,寻求家人、朋友的关心、倾听和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快走出疾病的阴霾。也可以建立或加入糖尿病患友群,大家相互鼓励和支持,一起重拾“驯服”糖尿病的信心。

四、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生命不只有糖尿病!

部分糖友终日在糖尿病的阴影中不可自拔,但其实糖尿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瑜伽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将自己的过度集中于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生活的一个个小目标上,那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定将糖尿病的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如果糖友们确实感到“压力山大”、情绪不可控制,应该及时到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接受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专业的医疗帮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患者除了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生活习惯。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有哪些我们可以帮助监督、鼓励患者去做的呢?

首先就是饮食方面的护理,毕竟一日三餐是患者所必需的。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少油、少盐和少糖。

应使患者每天的三餐时间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不能吃的太多,七八分饱就够了。主食应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给患者提供低血糖负荷的食品。此外,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类维生素,多准备些蔬菜给患者吃,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水果则应该遵循适当原则,每次提供小分量给患者进食,并且要选择甜度较低的水果。

其次,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那么应该如何陪同患者有效的运动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推荐成年患者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都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家属可以陪同一起进行以上运动。此外,即使每次运动时间较短,但是每天的总运动时长达到30分钟,也是对患者有益的。

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帮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患者内的血糖值会受到食物的摄入量、运动量的增减以及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只有通过日常血糖的监测,才能知道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而了解当前的饮食和运动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需要包括餐前和睡前血糖的监测,特别是针对空腹血糖较高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其它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则需要视患者情况而定,例如剧烈运动后和发生低血糖症状时的血糖监测等。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二者齐头并进,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早日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不小心漏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补救呢?

其实,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漏服降糖药物的种类

漏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当时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低

针对不同类型降糖药物,补救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补救方法可以参考下表: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补救处理

磺脲类药物

短效: 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

中长效: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亚莫利

短效药物常于饭前 30 分钟服用,如果在饭前时漏服,可将饭点推迟半个小时。如果无法推迟,可以偶尔一次减量 补服 ,防止下一次服药时发生低血糖。

 

长效药物常于早餐前 30 分钟服用。根据血糖情况,早午餐之间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补服。午餐后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的一半进行补服。对于 年龄较大或者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允许漏服一天,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餐时血糖调节剂

诺和龙、唐力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漏服,视血糖情况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下一餐则无需补服,但需测餐前血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若升高明显可适当减少进餐量,防止餐后血糖过高。

α-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餐中想起漏服时药可补服,饭后不推荐补药。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如果每日服用剂量较小,漏服后可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联合用药的患者也可仅仅增加活动量,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才补服。如果到了下一次服药时间无需再补服。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DPP-4 抑制剂

捷诺维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SGLT-2 抑制剂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晚餐前发现漏服,随时按原药量补服。因为本类药物有利尿作用,晚餐后不建议补服,增加运动量即可。

 

GLP-1 受体激活剂

艾塞那肽

 

漏打当日可随时按原药量皮下注射。但建议: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

 

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或短效胰岛素如果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早餐前忘打,可于餐后立即补打,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若快到中午才记起忘打时,应先查血糖,当超过10mmol/L 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禁忌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相同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

糖尿病患者养成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漏服药的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措施都属于非常规手段不可长期使用,规律用药,才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管理不仅关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家属是患者最坚实的后盾,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小妙招,帮助你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糖尿病。

一、饮食管理

选择低糖食品:监督、帮助患者减少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

均衡膳食营养:家属应确保饮食满足患者对营养素的需求,如消瘦者可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确保患者适量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加工肉类,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鱼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

控制热量摄入:可监督患者按时进食,使用小盘子和小碗,控制食量,避免患者暴饮暴食。帮助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建议 3~6个月减轻5%~10%的体重。

烹饪技巧升级:家属可学习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减少油炸和煎炒。限制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在5g以内,如可以用香料和香草替代部分盐,用柠檬汁增加食物风味等让食物更美味。

二、运动管理

制定运动计划:家属可帮助患者选择喜欢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和患者制定计划,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让运动成为一种乐趣。

陪伴和监督:陪同患者一起运动,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以监督患者的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血糖波动。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鼓励和支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他们坚持运动的信心,当患者取得进步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一起享用健康的美食或购买小礼物等。

三、贴心小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鼓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携带急救卡:为患者准备一张急救卡,写明病情、药物和紧急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同时,家属也要保持乐观心态,为患者树立榜样。

戒烟戒酒:患者和家属均应科学戒烟,避免患者吸到二手烟、三手烟。同时,督促糖尿病患者戒酒。

 

家属的关爱和支持是糖尿病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安排运动,家属也可以共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在血糖控制的长期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种时候,家属的支持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糖友们的血糖“闹脾气”时,作为家属应该如何帮忙调整血糖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了解糖尿病知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家属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并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的稳定。这样,当糖友的血糖无论过高还是过低,家属就能心中有数,不会手忙脚乱。 

二、控制糖友的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血糖不稳时,家属尤其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

首先,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属要帮助糖友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同时,要控制患者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导致血糖升高。

其次,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糖尿病血糖有益。家属要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苹果、柚子等。

此外,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高脂肪饮食会增加体重,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家属要帮助患者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同时,要避免患者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最后,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三、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家属可以和糖友们一起参与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消耗体内多余能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该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每周也可以进行2~3 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控制体重和血糖。

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糖过低或过高。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根据糖友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运动心率应该控制在(220-年龄)×60%~70%之间。

四、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监测血糖

糖友家属们要变成 “用药小闹钟”,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误服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血糖监测就像是糖友的 “健康晴雨表”,家属们要当起 “监测小助手”,督促患者按时监测血糖和规范记录血糖值。同时,要注意糖友血糖监测的操作规范,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血糖管理。当血糖不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给予糖友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糖友血糖 “闹脾气”,家属协助施妙计。携手并肩同控糖,幸福之路甜如蜜!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