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到精神科有很强的神秘感。今天和大家聊聊就诊精神科相关的诊疗方式、方案、治疗方法、复诊等情况,帮助大家更好得了解精神科诊治过程。
1.初次就诊:精神心理问题目前还不能靠某一种检查或某个量表来确诊。初次就诊时需要精神科医生根据来访者的困扰,目前表现,既往疾病情况,个人成长经历及家族情况等信息综合评估做出来访者的诊断。因此初次就诊时,门诊至少需要15-20分钟时间收集信息并给出符合来访者的初步诊断及涵盖生物-心理-社会的诊疗意见。初步诊断只是对当时来访提供的信息给出,当后续收集信息更多时可能会进一步完善甚至更正诊断。
2. 关于药物治疗:精神科可使用药物种类及品种均较少,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药物剂量达到治疗效果。一般原则是首次治疗从一个药物开始,门诊1-2周增加1次药物剂量,逐渐达到适合的治疗剂量。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刚开始治疗时复诊频率高。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换药或加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调药原则:每次调整一个药物剂量。
3. 是否需要心理治疗/咨询:精神科药物只能控制症状,不能解决症状背后的观点、思维模式及应对方式等。当问题较轻时也可首选心理治疗/咨询,心理治疗/咨询疗效不佳时联合药物治疗;精神科问题严重程度达到中重度时需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咨询;某些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精神分裂症谱系问题。尤其人际关系问题以心理治疗/咨询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 其他治疗方法:根据循证医学证据
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有效。
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根据治疗深度不同分2种,普通RTMS对抑郁症有效;深度RTMS对强迫症,烟草成瘾有效。
3)深部电刺激(DBS):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效(注:难治性强迫症是指经足量、足疗程的抗强迫症药物、心理及社会治疗疗效差者)。
5. 量表的作用:
量表通常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心理测量,量表是在医生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诊断结果选择相应的量表评估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量表评估后续治疗效果。不能根据量表结果诊断疾病。
6. 是否需要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多作为鉴别诊断使用。如MRI(头颅核磁)、脑电图、睡眠多导图、甲状腺功能等均为排除器质性疾病;用药前需做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检查。
7. 多久可以看到疗效,是否需要长期用药:当诊断及治疗均正确,生物-心理-社会治疗1-3个月能看到病情明显的变化,治疗有效后需维持药物治疗1年左右,并在医生指导下方可缓慢减药,直至停药;某些疾病多次发作需终生服药,请不要随意减药,停药。
8.关于安定类药物你需要知道:苯二氮卓类药物及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超过2周以上就容易形成依赖、成瘾,停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导致药物停不下来,因此不能长期使用。如果您已经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不能贸然停药,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缓慢减量直至停用。此类药物包含: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地西泮(安定)等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唑吡坦(思诺思)、奥沙西泮及扎来普隆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一定注意呦:精神心理科药物治疗需在有精神科资质的医疗机构,并在该医疗机构注册的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