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医医院(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医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坝陵南街2号,医院占地面积10945平方米、建筑面积26250.8平方米。省、市医保、城镇居民、新农合定点医院。2012年8月,我院经中国医院审核批准为第三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太原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太原市中医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山西省第一批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山西中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承担山西省医院康复管理专业工作。病床编制400张,专业技术人员228人,中以上人员129人,职称人员43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1人(王有奎)和学术继承人2人。开设24个临床医技科室和10个研究室,3个省级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2个,山西省中医重点专科3个,太原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现我院儿科、心脑中风科、中医肿瘤科、脾胃病科、糖尿病的治疗居于全市较水平。已积极开展中医传统疗法60种、非药物疗法47种、中医专病85种、专方113种、中医优势病种41种。太原市中医医院,人才济济,辈出。六十年代初“小儿王”王中三,名老中医李学义、韩国玺、赵培根,“三部六病”创始人刘绍武等一代享誉华北地区乃至神洲;七八十年代“儿科圣手”张刚、内科专家金振堂、王有奎、杨振东,妇科专家赵彭如、肛肠科专家郑明印、“三部六病”传人胡连玺,针灸名家马云奇、儿科专家(张刚弟子)戴高升、李翠果等一代名噪晋阳。在老一代先哲的培养下,新生一代中医专家在继承前辈学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脱颖而出,肛肠病专家赵德美,儿科专家李玉兰、董晓莉,内科专家吕建华、马世英、任健、王济梅,心脑科专家赵千英、于海青,针灸专家王镜、王林叶,妇科专家曲安平,皮肤科专家史雅仙等人积极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充分发挥中医专科专病特色,同时不断创新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途径。该院坚持以“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办院宗旨。始终坚持中医人才的后续发展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借鉴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形成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在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中医优质护理服务,打造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诊治能力和临床服务水平。门诊量、住院量逐年稳步增长,社会综合满意度达99%以上,已连续十二年荣获市文明和谐单位、文明标兵单位称号,2008年我院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工作集体”、2010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护理集体。2009年在创建绿色医院活动中成绩显著,获太原市委、市政府“绿色十佳”单位称号,2010年获太原市委、市政府“五一劳动模范”单位称号,2011年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单位。曾获市级以上成果与科技进步奖30余项,其中10项达国内水平。并多次在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检查中屡获好评,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作用,在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着突出优势。我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浓厚中医药特色与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血液,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血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性贫血混淆,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