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专家

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系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全民事业单位,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目标是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医院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责管理,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理念,努力为儿童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医院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宜宾路92-98号,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引领下,医院于2014年6月1日开业,目前已顺利开满编制床位500张,开设24小时急诊、新生儿医学、儿童重症医学、儿童保健、康复医学、心血管中心、内镜中心等41个临床医技科室,已完成内外科二级分科(内科有呼吸、消化等13个二级专业,外科有新生儿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等7个二级专业),成为闽西南第一家达到国际新生儿救治评价体系的最高等级标准三级C。已获批福建省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新生儿质量控制中心、厦门市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管理单位、厦门市早产儿救治优势亚专科建设单位、厦门市新生儿危重症救治重点专科、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新生儿及儿童疑难病诊治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定点救治单位、全国儿童恶性肿瘤(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牵头单位、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新生儿神经重症医学专项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各项业务均平稳快速发展,已基本达到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规模和学科水平。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中,我院继2019年再次进入“2020年全国儿童医院50强”并位居福建儿科类(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科)首位。医院设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名医工作室、周文浩名医工作室、郑珊名医工作室,和曹云教授、董岿然教授、黄瑛教授三位特聘主任,以及33位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的学术主任。医院海纳国内外儿科领域的20多名专家任学科带头人,技术力量雄厚。利用远程医学平台共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优质资源,开展新生儿、心血管外科等各学科会诊(MDT),建立以病房为单位的“上海-厦门”信息互联互通并已全覆盖,建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疑难病、罕见病(MDT)远程门诊。医院硬件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配有先进的洁净手术室,3.0T西门子静音磁共振、64排飞利浦微平板CT、GE等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24小时动态脑电图、电子胃镜、肠镜、3D腹腔镜、德国布鲁克微生物质谱仪、串联质谱仪、DSA(X线血管造影机)、ECMO等先进诊疗设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厦门医院实行品牌、管理和技术的平移,医院各项高难度业务服务相继开展,如:PICU能开展塔尖技术体外膜肺(ECMO),内镜中心开展小儿纤支镜、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技术,新生儿外科开展食道闭锁、膈疝及肺叶切除等微创手术,神经外科开展早产儿颅内出血手术、癫痫外科手术,NICU开展呼吸支持治疗、换血技术和亚低温治疗、NO吸入、CRRT、ECMO等技术,成功救治23+4周470g超早产儿,开展ECMO联合CRRT救治34周、体重2.3千克早产儿。其中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腔镜手术、胆道手术、早产儿救治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填补省内空白。心血管外科成功开展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医院已建成先心病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一体化体系。新生儿医学中心、儿童重症医学科开通24小时院前转运,已接受厦门市及周边地区46家医院(包括三级医院)转诊危重症患儿万余名,至今成功率100%。医院已累计提供360余万人次的门急诊服务和10.8万人次的住院服务;手术突破2万台,单日突破100台。服务儿童近50%来自周边地市,其中14%来自省外,有效缓解区域儿科看病难问题,已成为福建省有重要影响力的儿童专科医院。2019年9月,经厦门市政府研究同意,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上海签订了第二轮(2019年-2025年)托管协议。2021年6月,医院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第二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单位。2021年9月,福建省政府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正式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3月获批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筹),医院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医院的功能定位为立足闽西南,辐射海峡西岸及东南亚地区,临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创建具有示范意义的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成为高素质儿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对台儿科医学交流与合作基地。。

方建文 副主任医师

多指、并指、扳机指、马蹄足、斜颈、髋关节发育不良、脊柱侧弯等儿童四肢与脊柱畸形的矫正,微创治疗儿童骨折,儿童骨与关节肿瘤、炎症的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759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多指、并指、扳机指、马蹄足、斜颈、髋关节发育不良、脊柱侧弯等儿童四肢与脊柱畸形的矫正,微创治疗儿童骨折,儿童骨与关节肿瘤、炎症的治疗
更多服务
林彩梅 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癫痫、脑(膜)炎、抽动障碍、神经肌肉疾病、儿童发育异常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好评 99%
接诊量 182
平均等待 6小时
擅长:擅长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癫痫、脑(膜)炎、抽动障碍、神经肌肉疾病、儿童发育异常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晋艳勇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外科常见病的综合诊治,主治小儿神经外科相关疾病,擅长小儿腔镜操作,小儿微创专科,小儿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及微创相关诊治方案。门诊时间安排:周一,周三,周六上午 地点:门楼3楼外科9号诊室,小儿神经外科门诊。

好评 100%
接诊量 141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病的综合诊治,主治小儿神经外科相关疾病,擅长小儿腔镜操作,小儿微创专科,小儿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及微创相关诊治方案。门诊时间安排:周一,周三,周六上午 地点:门楼3楼外科9号诊室,小儿神经外科门诊。
更多服务
苏立明 副主任医师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哮喘及鼻炎、过敏性咳嗽或者反复喘息等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48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哮喘及鼻炎、过敏性咳嗽或者反复喘息等等。
更多服务
杨蜜 主治医师

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261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
更多服务
杨琴 主治医师

矮小症,性早熟等生长发育疾病,多动症、自闭症、抽动障碍等发育行为疾病,营养元素缺乏等疾病的诊治,营养喂养指导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矮小症,性早熟等生长发育疾病,多动症、自闭症、抽动障碍等发育行为疾病,营养元素缺乏等疾病的诊治,营养喂养指导
更多服务
刘燕 主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李思思 住院医师

师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国家名老中医时毓民教授、俞建教授。擅长儿童青春期早发育、性早熟、过敏性鼻炎、肥胖、厌食、慢性咳嗽等儿童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241
平均等待 -
擅长:师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国家名老中医时毓民教授、俞建教授。擅长儿童青春期早发育、性早熟、过敏性鼻炎、肥胖、厌食、慢性咳嗽等儿童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多服务
陈青林 主治医师

先天性心脏病,右侧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等手术,胸腔镜辅助下膈肌折叠术、肺囊腺瘤、肺囊肿等手术,漏斗胸、鸡胸等胸壁畸形矫治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右侧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等手术,胸腔镜辅助下膈肌折叠术、肺囊腺瘤、肺囊肿等手术,漏斗胸、鸡胸等胸壁畸形矫治等
更多服务
隋晓东 主治医师

擅长小儿呼吸、消化等常见病多发病,呼吸专业研究生,临床经验丰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小儿呼吸、消化等常见病多发病,呼吸专业研究生,临床经验丰富。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孩子不发热没精神嗜睡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是感冒、脱水、胃肠功能絮乱、脑内病变等病理性因素引起。

1.生理性因素:低年龄小孩对睡眠的需求较高,喂养不当或者疾病等因素导致睡眠不足,都可能出现嗜睡、精神不振、昼夜节律紊乱等症状。

2.病理性因素:(1)感冒: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或天气变化导致感冒,身体比较乏力,但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或者嗜睡等症状。(2)脱水:长期处于闷热环境、饮水过少、出汗多、腹泻过度等因素导致脱水,轻度的脱水不一定发热,但是孩子的身体素质差,对脱水非常敏感,可能出现嗜睡、头痛头晕或者没精神等症状。(3)胃肠功能絮乱:部分孩子的身体比较弱,肠胃道器官发育不完善,肠胃道功能絮乱,也可能导致孩子不发热没精神嗜睡,甚至伴随腹痛。(4)脑内病变:如颅内占位、颅内出血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此类症状。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明确病因,对症下药,以免耽误病情。

小腿一阵一阵的发热,常见的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影响所导致的。对于交感神经受到影响的治疗,常规的就是服用神经营养药,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个封闭。但是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病因,不能对症治疗,建议先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才能更快更有效的缓解症状。

#发热期#发热
23

通过这次疫情,发现好多家长对发热的物理降温的方式不对,今天对孩子的发热及处理方式进行讲解,发热分为三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处理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发热的三个阶段:

  • 第一个、体温上升期;
  • 第二、体温发热期;
  • 第三、体温下降期。

宝宝在体温上升期宝宝手脚发凉,这种情况提示末梢循环不好同时皮肤苍白,同时出现寒战或者是发抖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需要给宝宝保暖的,稍微给宝宝多盖一点被子或者给宝宝搓搓手脚,逐渐达到体温持续发热期,宝宝在这个期的时候,产热和散热基本达到平衡。这个时候孩子会表现皮肤的燥热,呼吸、心率也会增快,这个阶段就需要适当增加孩子的散热,通过物理降温(温水擦拭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或者药物降温,让宝宝体温下降,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体温下降期,这个时候宝宝的散热会增多,会表现为出汗,然后皮肤温度慢慢下降的状态。

#发热期#肿瘤性发热
2

最近越来越发现,自己作为儿科医生,一些理念也并非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误导,越来越觉得,传递正确的就医观、育儿观不仅对自己,对孩子,对那些生病孩子的父母更加有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出现井喷式增长,人人一部手机,即可在家学习,也会被别人错误的信息所误导,甚至被利用。我们在观看文章、信息、视频等媒体时,应该秉着小心求证的态度。因此,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错误信息之后,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更新这些知识,为此开了一个公众号,欢迎不同意见老师家长的留言讨论。

发热定义: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发热,发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体温调节障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常将肛温≥38℃或腋温大于等于 37.5℃来判断是否发热,同样,发热的测量应多次,而不是只拿一次体温升高作为发热的依据。

儿童发热原因:发热的原因很多,在小儿,体温更是容易多变,甚至运动、饮食、包裹过多都会造成短暂的体温升高,需注意排除。儿童的发热绝大多数都是感染性疾病所致,其中,90%都是病毒感染,以自限性疾病为主。其他一些原因如细菌感染、风湿病、肿瘤、血液病、手术创伤等。

测量仪器:对于发热的测量,传统的水银温度计因为安全问题逐渐要被淘汰,现更推荐电子体温计,更推荐耳温枪,采用三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测量速度快,安全性高,与传统水银温度计比较差异并不大。

测量间隔:建议不要过于频繁,首先遇到孩子发热,家长一定不要过于慌乱,尤其是一些家长,遇到孩子发烧了,马上就各种联想,互相怀疑找责任人,冻着了、吃坏了、被谁家小朋友传染了等等,反正总能按一个原因在上面,这对于解决孩子发热并没有多大好处,应该想着如何处理且要冷静,别慌乱就医不明所以。个人建议:首次测量体温<38.5℃,1-2 小时测一次,大于 38.5℃,30 分钟测一次即可。

#发热#感染性发热#发热期
3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

通常认为口温高于 37.3℃,肛温高于 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 1.2℃时即为发热。如果发热反反复复,时间持续 3 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标准值,经过至少临床常见的细致检查手段仍不能明确诊断,这时候称为不明原因发热,也是医生治病中相对比较麻烦的一种情况。

由于引起发热病因太多,临床表现包括伴随症状缺乏特征性,并不能根据哪个症状就一下子可明确,涉及的实验室检查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一查就可以清楚,因此在一定阶段比较难做到针对病因治疗,往往只进行退热处理,从而反复发热。明确病因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对症治疗仅仅是临时解决临床不适感。

总的来说,发热常见的病因为感染、肿瘤、风湿免疫和其他。近年发热原因始终不明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达 20%~30%。因此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对发热的合理处理十分重要。首先在临床上对任何一例反复发热的患者都要正确判断病情的轻重,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处理和治疗方案。对于还没找到病因的患者,临床情况较稳定的,应该密切观察体温和病情的变化。在观察期间不仅要详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分析既往的资料,看看是否存在遗漏的情况,还应该进行哪些必要的检查。目前对不明原因发热还没有相应的指南提供临床参考。研究发现,诊断不明确的反复发热患者的 5 年病死率仅有 3.2%。多数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会自发缓解,所有这些均表明其预后良好。

#发热#发热期#感冒
4

1.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或感冒、肺炎、伤寒、麻疹、蜂窝组织炎等传染性疾病所伴发症状。

2.非感染:组织损伤、炎症、过敏、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恶性病或其他疾病的继发后果。

3.机体产热过多:也可以引起发热,例如癫痫持续状态或者剧烈运动后。

4.体温调节中枢的病变:可以造成体温调定点的改变,可以引起高热,见于严重颅脑创伤、脑炎、脑出血或脑肿瘤。

5.严重的皮肤疾病:可以导致散热减少,也可以引起发热,这些是非炎症性因素造成的发热。

6.女性在经期或排卵期:也会低热,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7.药物过敏:也可能引起发热,一般则称为“药物热”,抗感染药物最常见。

#发热#热性发热#发热期
7

对于儿童发热,很多家长都会紧张。尤其是在这个疫情没有过去的时候,没有想到医院就诊的。

那一旦孩子发热,遇到发热恨不得立刻降至正常,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吃了一次药一天药体温不降就开始着急。 其实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体温,体温之所以升高,使机体对炎症所做出的正常的免疫反应,是他在和疾病对斗争的结果,说明你的免疫机制是正常的。那我们都吃一次消炎药和感冒药体温为什么还没有下降,或者下降又反复或者降不到正常。药物起效是需要时间的,两军作战也不能一上来就把敌军全部歼灭,需要时间的呀,所以至少要耐心等待 3 天给药起效的时间。

那我吃退热药体温为什么也是上面那些情况呢?道理是一样的,况且退热药只起到退热作用,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炎症,当然体温会降而复升了甚至不降。

4 小时内退热药不能重复用,这时家长需要做物理降温,擦拭身体、洗澡或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但不能用风扇或空调直接对着孩子吹,如果体温持续 2-3 天不降或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可以到医院查血看看进一步指导治疗。

#发热#发热期#新生儿环境性高温
17

宝宝发热,症状有轻有重,有的可以在家处理或者在专业的网站上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不用去医院排队;有的则需要去医院,不能耽搁,否则,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恢复,预后变差。具体怎么观察呢?下面由我抽丝剥茧,给大家一一道来,家长要学会看哪些?速速来学习。

1、 看精神状态:此为重点一。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不会观察,怎么观察?与没生病前做比较,如果孩子和往常一样能玩能动,反应好,发热时稍稍神萎,热退后又精神抖擞,这类孩子即使发热到 39℃以上(不超过 41℃)也可以在家处理。如果出现精神差,睡眠明显增多,往往提示病情较重或者存在脑炎、脑膜炎可能,应及时诊治。

2、 看饮食:此为重点二。

如果孩子热退后还是出现“胃口差”,或者不进食,或者进食时哭闹拒绝,如果饮食摄入减少一半以上,尤其小年龄段的婴幼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 看面色、看口唇颜色:此为重点三。

与病前作对比,孩子出现面色差,或者面色苍白,口唇发青发黑,尤其小婴儿哭闹时出现口唇周围发青,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 看年龄:此为重点四。

≤3 月儿,当体温在 38℃以上(包括 38℃)时;3-6 月儿,当体温在 39℃以上(包括 39℃),可能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高,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5、 看皮疹、看出血点:此为重点五。

注意查看面部、耳后、身上、四肢、手足有无红色或者紫色“皮疹”,尤其注意观察手、脚,若出现皮疹或者出血点或者出现花斑,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6、 看大便:

如果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粪渣少,大便中水分多,加之进食少,尿量较生病前减少,应及时就诊。

7、 看小便:

正常小便为清黄色,若小便出现茶水样颜色,或者出现白色,红色,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8、看其他:

  • 有无基础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癫痫、高热惊厥、免疫功能低下、肝肾功异常、遗产代谢性疾病等,若存在基础性疾病,应及时咨询医生,提前处理后再去医院诊治。
  • 病情变化有没有加重。假如孩子口服 2 到 3 天的药后发热趋势没有下降,或者发热的热峰仍在 39 度以上,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目前发现,入院时约 43.8%的患者有发热症状,住院期间约 88.7%的患者会出现发热,故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仍是发热。

此外,部分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是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甚至部分患者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发热#发热期#长期发热
17

一、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成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以腋温为准,37.5℃-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40.9℃为高热,≥41℃为超高热。

二、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假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他特殊细菌感染等。

2.非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等。肿瘤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鱼鳞病,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颅脑损伤,脑发育不良,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尿崩症,退水热等。

三、发热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1.发热状态下,机体糖、脂肪、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增加,不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会出现体重下降和消瘦。

2.发热状态下,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加,及退热期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分大量丢失,严重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3.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时,会出现烦躁、幻觉、谵妄等。婴幼儿时期,儿童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

4.部分高热患儿可出现淡漠、嗜睡等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

5.发热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会产生食欲下降、口腔粘膜干燥、腹胀、便秘等表现。

6.中等强度的发热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但持续高热会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危及生命。

7.目前证据显示,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坏。

四、退热的目的?

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特殊情况下,为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五、如何退热?

(一)物理降温:

1.适当脱掉衣物。

2.降低屋内温度:可开窗通风,使屋内温度调整在24-26℃。

3.用退热贴贴额头,或者温水浸湿毛巾,拧干,放额头降温。

4.患儿病情尚可,可洗温水浴,水温在35℃左右,洗浴时间10分钟,擦洗皮肤散热。

(二)药物降温:(退热药起效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1小时)

1.≥2月龄,肛温≥39℃(口温38.5℃,腋温38.2℃),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酸酚,剂量为每次15mg/kg,最大量小于600m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

2.≥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剂量为每次10mg/kg,最大量小于400m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8小时。

3.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4.退热药不推荐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5.2月以下婴儿及新生儿,由于肝肾功能不完善,禁用解热镇痛药。

6.G6PD患儿,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禁止使用。

7.不推荐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预防用退热药会影响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及效果。

六、发热期间饮食?

应保证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儿少吃多餐。

七、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危重情况

皮肤黏膜发白发花发紫,对外界反应低下,无笑容,长时间刺激方能清醒,活动减少,鼻翼煽动,呼吸急促,尿量减少,喂养困难,肢体关节肿胀,肢体不能负重,不愿活动,出现寒战表现。

八、退热药无效怎么办?

退热药使用后30-6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部分患儿仍高热不退,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退热药,一般应时间间隔4小时以上,期间主要重点关注病因的查找及治疗,辅以物理降温措施。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