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76年,原名临县妇幼保健站。初组建时只有职工几名,没有任何设备,并与原防疫站合署办公,其主要职责是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承担着全县0-7岁儿童系统、孕产妇系统管理。1986年在东关街新建院址,改善了办公条件,增添了医疗设备,开设了儿科、儿保科、妇产科、妇保科等有关专业科室。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开展门诊观察,下乡指导,产后访视,围产期保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全县儿童、孕产妇两个系统管理。1990年我县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订了中国农村妇幼保健合作项目。在项目的带动下,该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观,在原一层的基础上增建了二层办公楼,扩大了办公面积,增加了设备,职工总数发展到六十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到83%,再一次开辟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新局面。使全县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获得了保障。至1992年这个阶段,各项工作、自身形像、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临县妇幼保健院在三十年发展史上都处于最鼎盛时期。1995年根据卫生部文件精神,经临县人民政府批准,编委审核,更名为临县妇幼保健院。1999年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签订了临县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项目,在项目的支持下从药品、器械、经费的资助,到各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本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此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全县儿童系统、孕产妇系统得到了有效管理。2005年实施“降消项目”以来,在全县开展了住院分娩,出台了贫困孕产妇救助制度,由于工作扎实,力度到位,宣传到家,全县住院分娩达到1934例。现已救助贫困孕产妇6415人次。这项工作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收到了初步的效果,现在工作进展态势良好。小多角骨骨折的主要症状为腕背侧小多角骨和周围出现明显肿胀,并且有压痛感,腕关节的运动出现障碍,伴随活动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骨折块还会出现位移,可以诱发腕管综合征。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为受到外界暴力刺激,导致第2掌骨向近侧出现位移,和小多角骨产生碰撞,导致脱位、骨折。,外界暴力刺激,导致第2掌骨向近侧出现位移,和小多角骨产生碰撞,导致脱位、骨折。,小多角骨,小多角骨骨折后可以采用制动休息,并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依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 1.小多角骨发生骨折后,需要尽快限制手部的活动,使用小夹板、石膏进行固定,减少腕部的刺激活动。 2.患者可以对骨折处进行冰敷、烤电等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恢复。 3.疼痛时可以服用塞来西布、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症状;也可以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三七活血片促进手腕部血液循环。 4.如果患者小多角骨骨折块移位严重,可能对手部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以进行手术切开,实现骨折的解剖复位。 以上药物在使用时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用药。,腕关节软组织肿物或骨肿瘤 ,如腕骨内腱鞘囊肿 、骨样骨瘤 等。 腕关节韧带损伤等。 腕骨无菌性缺血坏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酗酒。,体格检查:腕关节可观察到肿胀,局部有压痛,腕关节关节活动受限等。 影像学检查:X片、CT、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