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28年,其前身为昆明红十字会医院(1965年更名为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1970年由昆明搬迁至曲靖,更名为云南8511医院,隶属云南省国防科工办,1986年移交曲靖地区,更名为曲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997年撤地设市,更名为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系国家级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技术协作中心、远程医学会诊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人民医院区域网络联盟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曲靖综合医院;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大理大学教学医院;为曲靖市区域腹腔镜微创外科诊疗中心。承担着全市650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等任务。医院占地面积56亩,业务用房面积87902㎡。编制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12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39个,机关职能科室24个。现有职工1422人,在编人员534人,编外人员88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13人,教授70人,副教授151人,讲师235人,硕士研究生93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1人,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导8人,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市政府特殊津贴9人,市级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6人,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曲靖市临床学科首席专家9人,曲靖市“珠源名医”2人。拥有西门子3.0T、1.5T超导核磁共振、飞利浦16排CT、GE64排128层CT、日本东芝ECT、西门子大平板DSA、C臂X光机、DR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蔡司显微镜等大型综合设备及一系列先进的腔内镜专科设备。2011年,建成省内一流的净化手术室、数字化手术间及影像传输系统满足临床、教学及学术需要,同年建成省内首家药房自动化和小车轨道物流配送系统。1991年2月19日肝胆外科率先在中国开展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享有“中国微创外科发源地”的美誉。系上海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曲靖基地、暨南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基地、广州国际减重与糖尿病外科治疗中心曲靖基地;上海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曲靖市二院消化内镜合作中心;系曲靖市微创外科临床诊疗中心、曲靖市眼科疾病临床诊疗中心、曲靖市健康体检中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100家基地建设基层联盟单位;建设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周平红专家工作站”、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汪建平专家工作站”、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泌尿外科“李建兴专家工作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科“龚树生耳科专家工作站”、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肾病风湿免疫科“张维亚专家工作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专家工作站”、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一外科省级专家工作站“王存川专家工作站”、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郑树国专家工作站”、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吕林专家工作站”);1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肝胆一外科、肝胆二外科、普外科、胃肠外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妇科、产科、泌尿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眼科、心血管内科);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临床护理、眼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2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云南省创伤骨科临床医学分中心、云南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分中心);9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耳鼻咽喉科、腹腔镜微创外科、临床营养、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眼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肾病学科)。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合作建立5个专科联盟(云南省红会医联体眼科专科联盟、云南省血管疑难病症诊治医联体、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难重症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专科联盟、云南省血液病专科联盟),组建了曲靖市二院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和肺癌诊治、糖尿病足、减重代谢、痛风诊疗、生殖医学等多学科治疗(MDT)协作组。2009年以来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连续四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品管圈大赛中获得可喜成绩,2018年麻醉科“手护天使圈”获第六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级医院综合组一等奖。2011年以来,获省市级科学技术成果奖37项,其中,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获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两种矛盾的表现在DIC疾病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特有临床表现。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尚无发病率的报道。DIC病死率高达31%~80%。,DIC的病因来自于基础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疾病约占2/3,产科灾难和外伤也是DIC的主要病因。 诱发DIC的基础疾病包括:①全身感染/严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等。②外伤,包括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的灼伤、脂肪栓塞等。③器官损害,见重症胰腺炎等。④恶性肿瘤,包括各种实体瘤、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⑤产科灾难,包括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综合征等。⑥其他,如严重肝衰竭、严重中毒或蛇咬伤、输血反应、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等等。,骨髓,血液血管,1.基础疾病治疗 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是消减DIC促发因素,增加患者存活的首要措施。 2.血液制品的应用 应用血液制品实际是一种替代性治疗。包括浓缩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新鲜全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等。 3.肝素应用 肝素治疗可使某些慢性DIC患者受益。也用于急性DIC患者,应用时需审慎。 4.纤溶抑制剂 应用时需慎重。,1、重症肝病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原发性纤溶亢进,1.避免油腻食物;2.避免油炸食物;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1.常用的快速简易的实验室筛选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 2.DIC特殊的检查适用于筛选检查后仍不能确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