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白城市医院多重人格障碍专家

简介:

白城市医院始建于1949年,历史悠久、技术先进、设备精良、服务优质。在吉林西部享有较高的声誉。经过市医院一代又一代人60多年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白城市医院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诊、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2万平方米。在岗职工878人,其中:主任医师23人,副高职称7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53人。现有编制床位600张。拥有全市最先进的1.5核磁共振、128排256层3D微平板iCT、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血液透析仪、电子胃镜、碎石机、腹腔镜、全球顶级关节镜、多极射频肿瘤消融系统、热化疗灌注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等离子电切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直线加速器”等10万元以上的医疗检查、检验设备300余台件。是市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保险、铁路医疗保险、老干部残废军人医疗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2015年年底,改扩建的4万平方米的医技内科住院综合楼将投入使用,工程竣工后,医院临床数将增至1200张,将最大限度的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近几年来,白城市医院在引进大量先进设备的同时,不断强化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引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市医院不断引进培养技术人才,技术力量不断加强,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多项填补了市内医疗技术的空白。白城市医院在深化医疗改革、加快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同时,更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强化技术进步、加快科技兴院,大踏步地向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方向发展。尤其是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突出“患者满意、医院发展、职工幸福”治院理念、“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发展主题和“外树形象,内练硬功”的发展思路。搭建医疗技术协作平台,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成“集团医院”,每周六都有升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医院坐诊;拓展服务范围,成立“鹤城司法鉴定所”;强化管理制度、美化环境、引进培养人才、购入高精尖的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市医院连续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还先后荣获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单位”、“诚信医院”、“消费者满意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优秀职工之家”、“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省级“厂(院)务公开先进单位”、全省品管圈竞赛三等奖等荣誉称号。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MPD),在某些出版物种也称之为解离性人格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本病的主要病因为严重心理社会因素,脑,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可能有变化或减轻,但疾病本身不会自发缓解.药物会有助于缓解某些症状,但对疾病本质不起作用。所有成功的治疗都是使用针对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特殊心理治疗,促成病人人格的整合.有些病人不愿意或拒绝人格整合,对于他们,治疗目标应放在促成病人各种人格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上,以减轻症状。这种治疗十分艰巨和痛苦,各种人格间的相互作用暴露出病人所面临的危机,而病人对创伤性的记忆会感到痛苦。一次或多次住院可以帮助病人渡过困难时期,或者渡过其痛苦回忆时期。催眠可以用来了解各种人格特征,促成彼此间的沟通,使得它们协调平稳。催眠也用来发掘创伤性经验,减轻它们的消极影响.有时眼球运动失感觉和重新恢复试验(EMDR)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他使病人回忆起创伤性经验,并将对自我的负性思维替代为积极的思维。,其他类型人格障碍,无,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合并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并发症的阳性结果。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辅助实验室检查。,。

崔凤海 主任医师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副主任医师。曾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肛肠病医院(原北京二龙路医院)、吉林化工总院、吉林大学附属医院一院、中日联谊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现任中国医师学会吉林中医药学会肛肠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病微创与康复委员会常委。吉林省泌尿外科协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23年。2005年专职从事肛肠专业至今。擅长肛肠泌尿专业疾病预防普及和治疗,尤其对结直肠、肛周盆底疾病:结直肠肿瘤(已进入腹腔镜领域)、外痔、内痔、混合痔、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息肉、肥大肛乳头(瘤)、肛周湿疹、包皮包茎微创、睾丸附睾肿物鞘膜积液有较深造诣和丰富经验。对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有独到见解。在白城地区率先开展并推行痔病和复杂性肛周脓肿、肛瘘微创技术。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省级论文2篇,SCI文章1篇。《PPH微创治疗混合痔》于2012年获得白城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17年《TST微创治疗痔病》获得白城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好评 100%
接诊量 139
平均等待 -
擅长: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副主任医师。曾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肛肠病医院(原北京二龙路医院)、吉林化工总院、吉林大学附属医院一院、中日联谊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现任中国医师学会吉林中医药学会肛肠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病微创与康复委员会常委。吉林省泌尿外科协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23年。2005年专职从事肛肠专业至今。擅长肛肠泌尿专业疾病预防普及和治疗,尤其对结直肠、肛周盆底疾病:结直肠肿瘤(已进入腹腔镜领域)、外痔、内痔、混合痔、重度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息肉、肥大肛乳头(瘤)、肛周湿疹、包皮包茎微创、睾丸附睾肿物鞘膜积液有较深造诣和丰富经验。对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有独到见解。在白城地区率先开展并推行痔病和复杂性肛周脓肿、肛瘘微创技术。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省级论文2篇,SCI文章1篇。《PPH微创治疗混合痔》于2012年获得白城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17年《TST微创治疗痔病》获得白城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更多服务
张颖 主任医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型肝炎,黄疸型肝炎及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急慢性胆囊炎,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胰腺炎,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型肝炎,黄疸型肝炎及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急慢性胆囊炎,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胰腺炎,
更多服务
张忠 主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刘丽秋 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待完善,请耐心等待

好评 100%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
擅长:医生擅长待完善,请耐心等待
更多服务
程宏巍 主治医师

擅长老年髋部骨折微创治疗。 运动损伤和骨关节病诊治。 骨关节病行保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治疗、微创手术、关节置换手术阶梯性治疗有独到之处。

好评 100%
接诊量 15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老年髋部骨折微创治疗。 运动损伤和骨关节病诊治。 骨关节病行保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治疗、微创手术、关节置换手术阶梯性治疗有独到之处。
更多服务
杨明 主治医师

重症医学 人文关怀

好评 97%
接诊量 315
平均等待 -
擅长:重症医学 人文关怀
更多服务
侯招圆 主治医师

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
擅长: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治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患者面临多重人格障碍、心身疾病等问题,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医生提供认知心理治疗、规律生活和运动等建议。患者女性33岁
39
2024-09-25 22:26:26
女朋友有精神分裂症,出现多重人格,情绪激动,需要系统治疗,如何帮助她?患者男性24岁
57
2024-09-25 22:26:26
头晕头痛,患有多重人格症,次人格童励浩有伤害我的意图。患者男性35岁
46
2024-09-25 22:26:26
我对多重人格障碍很感兴趣,想了解它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患者男性17岁
40
2024-09-25 22:26:26
姐姐有精神病性症状,有伤害自己的风险,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姐姐不愿意住院。患者女性36岁
44
2024-09-25 22:26:26
我幻想了一个客体人格,担心自己得了多重人格。患者男性31岁
9
2024-09-25 22:26:26
患者描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且有过突然的昏睡、遗忘、莫名恐惧和自残行为,正在服用抗抑郁药,希望了解人格分裂的判断方法和治疗建议。患者女性16岁
2
2024-09-25 22:26:26
我的老婆有多重人格,昨天其他人格和我对话了,像变色龙一样切换人格,主人格承受不了时其他人格就会出现。患者女性26岁
21
2024-09-25 22:26:26
我经常发脾气、胡思乱想、不爱说话,感觉像有多重人格一样,持续很久了,今天忍不下去了。工作压力大,有时候别人说我两句我都感觉自卑。患者男性17岁
69
2024-09-25 22:26:26
我的孩子体重20斤,感觉有多重症的症状,想知道可能是什么问题?患者男性6个月6天
36
2024-09-25 22:26:26

科普文章

#糖尿病#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12

HZ14

#多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
42
       人格障碍,这个词听起来不那么好听,好像在说一个人品格不好或者像个怪物。其实,它往往用来指代一个人长期而普遍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困难。
       如果一个人总是缺乏朋友、与人相处困难、社交隔绝、关系质量不佳或是难以建立恋爱关系都提示人格障碍的诊断。虽然他们很少直接因为关系的困扰就诊,但却经常以抑郁焦虑的症状就诊,因为他们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失望和不安。只是国内医生由于多种原因极少去诊断人格障碍,而只会诊断他们表面存在的抑郁焦虑状态,其实正是人格的困难隐藏在他们抑郁焦虑症状的背后。
       人格障碍其实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发病率高达15%(也就是说6-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远高于抑郁症的发病率,而且人格障碍长期破坏着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正确诊断和治疗人格障碍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先说说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用来定义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以及如何与人相处。
       健康的人格意味着一个人有稳定的自尊和客观的自我评价,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渴望亲密的人际关系,能求同存异、有弹性地发展和维系和他人的良好关系。
       再说说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意味着一个人缺乏正面、客观而稳定的自我评价,他人在自己眼中也是充满了负面的特质,比如伤害、威胁、贬低、羞辱等等,所以难以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密关系。
       人格和人格障碍的形成:
       人格是在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中长期塑造而成的。 人格障碍是由先天的负面情绪特质和长期负面的成长环境(如忽视或情感、身体、性的虐待)所塑造而成。
       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就对忽视极其敏感,然后自己的妈妈那时正好经历了情感的困难,把很多负能量带给了孩子,没有很好地爱孩子,加上这个妈妈并不善于体会别人的情感和需要,面对敏感、情绪反应大的孩子很容易让她失去耐心,这个孩子的内心就对妈妈产生了失望和愤怒,觉得自己不值得人爱,也没人会喜欢自己。逐渐这种失望和愤怒也扩展到其他人身上,越是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好,也就经常对别人表现出疏离和不友好,结果真的收到了他人的排斥和疏远,也就这样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就这样逐渐扭曲了他经历的几乎所有人际关系,也长期感觉自己是个糟糕的人,一直活在孤独、苦闷和抱怨之中。
       人格障碍是长期的对自我、他人的负面感知和普遍的人际关系障碍,不同类别的人格障碍描述的是不同的人在对自我、他人负面的认识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不同困难。
       几种常见分类:
       边缘型人格:自我是不清晰不稳定的、不被爱的、终会被抛弃的。人际关系在理想化和贬低中摇摆,在恐惧、愤怒和渴望中挣扎。
       自恋型人格:自我是渺小的却表现出(或在幻想中流露)相反的优越、夸大,和人相处的模式是贬低、蔑视同时害怕被贬低、羞辱和无视,需要被赞扬。
       强迫型人格:自我是犯错的、不够好的,在关系中否认关系的重要,完美主义和过度控制地要求自己和别人,难以变通。
       依赖型人格:自我是脆弱的、无法独立的,与人相处像孩子依赖父母一样依附于别人,难以自己做决定和选择。
       分裂样人格:感到自己并不需要人际关系,面对与人亲密的感觉让他们很焦虑,所以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疏离、独来独往。
       回避型人格:自我是缺陷的、能力不足的、不被人接纳的,人际关系中由于害怕别人的批评所以总是回避社交。
       争议:
       其实人格障碍具体如何分类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按美国的DSM-5(2013年)诊断标准分成十种人格障碍(上文列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六种)之后,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病人都不只符合其中一种诊断,这样就好像一个人一下子得了好几种病一样,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常同时存在自恋型人格的特征,有时还会存在依赖型人格和强迫型人格的特征,还有些人每个人格障碍的标准都似乎达不到,但分别具有几个人格障碍的表现,也有些病人的症状很难用这十种来描述。其实,无论存在几种人格障碍的特征仍然还是一种病:人格障碍,来定义这个人的主要困难是长期的与人相处的模式,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独特的基因和经历使其不同于别人,难以只用一组症状表现来归类一个人。其实这些分类只是为了帮助医生理解病人遇到的困难,纠结一个人到底符合哪几个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人长期在用刻板的方式看待自我和他人,同时与人相处或建立亲密关系存在困难,这就是人格障碍,我们只需要在治疗中去理解他具体的感受和困难就好。所以最新的国际诊断标准ICD-11(2019年)放弃了过去的分类,只要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格障碍,之后只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再轻一些达不到人格障碍的叫人格困难),然后判断在负性情绪、疏离、冲动、对抗、强迫哪些方面存在困扰 (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当于中到重度人格障碍,具有负性情绪、冲动和对抗的特征),而不再分成细化的类别,我觉得是一种进步。心理治疗已经针对轻中重的人格障碍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其实这就足够了。诊断的目的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不是为了给病人贴上更多耻辱的标签。
       严重程度:
       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一部分取决于人际关系损害的程度,是涉及到与多数人相处困难,还是涉及到与所有人的关系,还取决于这个人能否相对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否适应自己有能力从事的学习或工作。
       治疗:
       并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人格障碍,药物只能帮助缓解人格障碍相关的抑郁、焦虑等症状。心理治疗是治疗人格障碍的主要方法,一般推荐进行一年以上的长程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图式治疗都可以治疗人格障碍。频次每周一到三次, 每次五十分钟左右。心理治疗带来的改变可以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内在的感受、逐渐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逐渐发生。
       举个例子:
       一位无法维持恋爱关系也不希望生孩子的青年女性,小的时候经历了单亲母亲情感上的忽视和语言暴力(比如“我就不应该生你”),长大之后她总是感到身边的人讨厌自己,并最终会背叛和抛弃自己。她每次新交一个男朋友时一切都好,但很快就发生争吵随后分手,她对此感到绝望,感到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伴侣。经过两年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治疗师不断帮助她理解与人相处困难的未被觉察到的原因,她逐渐理解了自己的怀疑、恐惧以及渴望。治疗师在她心中也经历了理想化和贬低的大起大落,治疗初期她很愿意和治疗师讲自己的故事,似乎治疗师能提供完美的陪伴,但随后开始批评治疗师不够聪明、能力不足,就像当年她的妈妈批评自己一样。治疗师一直站在她的身边,在她心中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完美但是也值得去信赖的人,她生活中的其他人在她心中也慢慢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两年的治疗后,虽然还有问题存在,但是她有了一个关系稳定的男朋友,并产生了建立家庭的想法。
       疗效和预后:
       其实多数人格障碍如果能坚持治疗预后良好。可惜的是首先国内绝大多数人格障碍没有被诊断,更谈不上接受应有的治疗,有能力和资质治疗人格障碍的治疗师也很有限,即便诊断正确,也能找到合适的治疗师,很多患者却并没有改变的动机,也许是出于无法相信治疗师,也许对接受治疗感到羞耻,也许是害怕改变或是不相信自己可以被治疗,所以即便接受治疗也常常戛然而止或过早结束。
       哈佛大学横跨75年的研究发现不是财富和名誉,而是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人的幸福感,也决定了我们的健康(见Robert Waldinger教授的TED演讲视频,他也是哈佛麻省总医院的心理动力学治疗专家)。
       人格障碍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质量的损害,人格障碍并不像抑郁或者焦虑那样是阶段性出现的短期困扰,相反影响着一个病人的每一天,影响着他们的每一段关系,影响着病人的一生。无奈多数患者除了没有接受治疗,就是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存在人格障碍。人们当然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也包括选择是否接受治疗。心理治疗虽然不会像魔术一样让情况一夜之间改变,需要患者积极耐心的长期参与,但心理治疗确实有希望去逐渐改变患者的人际关系,提升关系的质量,提高自尊,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曾经负面的经历持续损害着接下来的人生,让他们过上更快乐、健康、本属于他们的生活。

       感谢阅读。

作者:陈伟医生 哈医大一院心理科

#多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
8

1.什么是人格?

人格指的是个体如何表现他们的想法和见解以及与他人的相处。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吗?

所有个体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令他们独一无二、不同于他人。这些特质是持续的模式,有关个体如何思考以及如何与他们自己的、他人的世界和自我相处。一些个体很外向;其他个体则很害羞。一些个体自信;另一些个体则谦卑。这些特质能够很好地帮助每一个个体,但如果强烈地表达,可能在关系中导致一些困难。

3.人格障碍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

有人格障碍的个体在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中经常倾向于机械、极端和紧张。他们经常不能以健康的方式对生活的改变和要求做出反应。他们可能困惑或不确定如何定义他们自己,他们难以设置和达到目标,而且他们发现难以处理与他人在工作上、学校里或社交环境中的关系。许多有这些障碍的个体没有意识到他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不正常,而且他们经常为自己的问题责备他人。

4.人格障碍是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吗?

人格障碍反映了更深的、更严重的问题,可显著损害个体如何思考、感受、生活、工作和理解以及爱他人的方式。有人格障碍的个体经常在相信他人方面有困难,而且他们可能忽略自己的安全,或拿他人的安全冒险。他们可能表现为伤害性的方式。有时会伤害自己或违反法律。

人格障碍的特征

所有类型的人格障碍有以下共同特征:

  • 紊乱的行为模式极端不同于此个体所处的文化,表现为以下至少 2 个领域:
  • 思考自己、他人和事件的方式。
  • 在不同的情境,产生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包括情感的范围和强度。
  • 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 控制感受和行为的方式。
  • 这种模式在个人和许多社交情境中相当一致。
  • 这种模式导致显著的痛苦或社会生活、工作和其他部分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这种模式始于青春期或成人早期。
  • 这些行为不是由于其他精神障碍或物质或其他躯体疾病的效应所致。

DSM-5 人格障碍的分类

人格障碍基于特征和症状被分为 3 类。

A 类——看起来古怪或怪异(以古怪或奇怪的想法、感受或行为为标志)

  •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对他人普遍不信任和猜疑以至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的心理行为模式。
  •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一种脱离社交关系,以及情感表达受限的心理行为模式。
  •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对亲密关系感到强烈的不舒服,且认知或感知扭曲以及行为古怪的心理行为模式。

B 类——看起来戏剧化、情绪化或反复无常(以感受上戏剧性的、极端的转移,以及行为上频繁的改变超出了正常范围为标志)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心理行为模式。
  •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表现出显著冲动行为的心理行为模式。
  •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分情绪化和追求他人注意的心理行为模式。
  •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自我夸大的、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心理行为模式。

C 类——看起来焦虑或害怕(以恐惧或担心为标志)

  •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社交抑制、自我感觉能力不足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心理行为模式。
  •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与过度需要他人照顾相关的顺从和依附行为的心理行为模式。
  •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专注于有秩序、完美以及控制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障碍的患病率

人格障碍影响了人群中 10%~15%的个体。它们通常从儿童期开始,而症状出现于青少年期或成人期。

对不同群组的患病率估计显示: A 组障碍为 5.7%, B 组障碍为 1.5%, C 组障碍为 6.0%,以及任一类型的人格障碍为 9.1%,提示不同组人格障碍的高共病率。

来自 2001-2002 年的美国国家酒精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约有 15%的美国成年人有至少一种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治疗

经过治疗,许多有人格障碍的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好。有些个体随着年龄渐长有所改善。有特定类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很少自己寻求治疗。当确信要去寻求帮助时,他们经常可能获益。

对这些障碍的治疗,经常包括许多类型的心理治疗——既有个体治疗,又有团体治疗。许多类型的心理治疗都对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一种能令个体显著致残以及包括高风险行为的障碍)的个体有效。

没有药物被证实是针对任何人格障碍的主要或唯一的治疗手段。然而,药物可用来治疗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抑郁或倾向于冲动行事,在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个体中很常见。可帮助治疗人格障碍症状的药物类型如下:

  • 抗抑郁药帮助情绪低落或感到无望、内疚或无价值。
  • 心境稳定剂可帮助减轻极端的心境或从高到低的心境转移。
  • 抗精神病性药物可以被用于改善古怪的想法、对他人的不信任,或错误的信念,例如,在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中。

关于人格障碍的概念以及人格障碍如何被诊断,曾存在许多争论。找到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之间的界限涉及了许多问题。人格障碍很复杂,属于发展中的研究领域。

#多重人格障碍#老年精神病态#混合性人格障碍
5

表现 1:“老好人”形象

在人际关系中,“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一个“老好人”,但是人际关系未必就一定很好,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时间久了可能会感到不舒服。

与这样的人相处,一开始是很容易的,“老好人”通常对同事、对朋友都很热心,表现得善解人意,也喜欢帮助别人,有点什么好处也总是让着别人,显得特别大公无私、替人着想。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他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感谢,假如没有得到这些,那“老好人”的内心会非常痛苦,也会有愤怒,只不过这愤怒他只是让自己知道,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介意,“老好人”总是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对别人好。

表现 2:自我牺牲去成就别人

除了在一般的人际交往关系中,“迎合型人格障碍”在婚姻等亲密关系中也比较常见。

“迎合型”的人有可能在婚姻中过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取悦伴侣,以此证明自己对伴侣是非常有帮助的人。

在这种婚姻关系中,伴侣很难不去不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激之情———你对我是多么好!我是多么感激你!你为我做出了这么多牺牲,你是一个多么好的爱人!

“迎合型”的人在婚姻中对伴侣通常都是非常宽容的,无论伴侣做了多么出格的事情,“迎合型”的人都可能去忍受和说服自己。

但是这种忍受和说服与真正的宽容是有区别的,真正的宽容是允许伴侣犯错,并且敢于去面对错误进行沟通和处理,是一种真正的接受。

而“迎合型”的人的所谓“宽容”,其实是根本不给对方一个承认错误的机会,哪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不敢去面对存在于伴侣之间的未处理的愤怒与内疚等冲突,反而是回避自己内心的痛苦,用压抑自己情绪的方式“抹煞”双方沟通的可能性,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婚姻中的问题。

表现 3:巧妙控制

“迎合型”的人和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是“讨好”,这种“讨好”在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可能会给人一种很舒服、很愉快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与“迎合型”的人工作或生活在一起,便会越来越感觉到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说不出来,但总感觉到被对方用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着走,会越来越感到是一种束缚而不是舒服,因为总是要感激、总是觉得亏欠对方、总是要做些什么,否则便会感到内疚。

举个例子,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更多地从养育者身上感觉到这一点,比如最常听见的一些话:我们都是为了你……没有良心的东西……假如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在类似上述这种表面上的迎合与自我牺牲的背后,是一种让人窒息的控制。

#多重人格障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病态
25
反社会倾向 ——儿童的求救信号
原创 YH 海的心理工作号 2018-07-17
反社会倾向
 
           ——儿童的求救信号
 
 

 

 
 
近来媒体报道了几起严重的社会危害事件,文章中频繁的出现反社会这个词。这个词究竟表达了什么呢,一个人是如何发展出或者说具有这样的倾向,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下。
 
 

 

 
 
在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反社会被定义为人格障碍,归为人格障碍的B类。诊断的标准中包含了这些关键词,漠视、侵犯他人、不守法、欺诈、说谎、斗殴、伤害、虐待等。漠视、侵犯他人是这类人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反社会倾向与剥夺是紧密联系的。反社会行为,如偷窃、吸毒等,表⽰示在相对依赖阶段环境的失败。反社
会倾向表明,婴儿在绝对依赖阶段曾体验到够好的环境,但是后来他缺失了。因此反社会⾏行为是希望的信号,表明个体希望重新发现丧失以前的够好的体验。
 
 

 

 
 
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行为最初表达了被剥夺儿童的一种无助感,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填补良好环境连续性的断裂,这种反社会行为是向养育者发出的求救信号,是对环境失败阻碍情绪发展的一种补偿。反社会行为在儿童成年后往往发展到犯罪行为。一个正常儿童在婴幼儿期,如果对父母有信心,会想尽一切办法表现出反社会倾向,做点坏事,而父母对儿童原初攻击性的反应是核心。如果父母容忍了婴儿的攻击性,就会促进婴儿成长的能力。同样父母没有给予边界的儿童会感到不自由,相反,他会感到焦虑。如果这种反社会行为的潜意识交流没有被环境所理解,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就有发展为犯罪的危险。
 

 

 
 
 
反社会倾向代表着被剥夺儿童的希望,是向环境发出的求救信号,希望断裂的环境可以连接起来,而对于犯罪者希望已经丧失,心理治疗就已经太迟了。那些以相对轻松的心态适应新环境的儿童,是遭遇了更为彻底的绝望;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的儿童,往往问题更严重。有症状的儿童至少还相信环境有变好的可能性
 
 
 
作者,海,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执业医师
 
#多重人格障碍#老年精神病态#混合性人格障碍
6

药物治疗必须与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联合运用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睡眠改善,攻击行为减少,冲动性降低,情感控制能力提高,心境好转。

但是,药物不能改变患者的思维定式,不能改变患者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所以,必须继续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希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认知;即使不能改变认知,学会有技巧的沟通,学会应用相对成熟的心理防御也是可取的。

综合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确立现实的生活目标,发挥特长等。近年来人格障碍的治疗进展可以概括为:常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以理论为基础的方法,现正让位于以循证为基础的干预和治疗。该领域已从疗效的总体问题,转移到了如下关键性问题:治疗一个特殊问题或精神病理成分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导致改变的机制是什么?如何将不同的干预措施整合为一个完善的治疗模式,以便形成更完整的治疗手段?等等。

#多重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
15

人格( personality )或称个性( character ),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或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关系密切。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定义至今没有精确的界定, Kraepelin 认为,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使他人不便、烦恼或蒙受损害; Schneider 以“害人害己”来概括人格障碍的特征。近年来,精神医学工作者倾向于人格障碍是人格特质的过分发展或病理性增强,这种极端发展的人格特质招致严重的适应不良和显著的功能障碍。

DSM-IV(1994 )和 ICD-10(1992 )指出,人格障碍具有三个要素:①于童年或少年起病;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③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也就是说,此类患者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表现在多方面,如情感、警觉性、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患者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而且这种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使得患者社交适应不良。另外,患者不仅为自己的社交效果苦恼,还会干扰他人正常的社会生活。

随着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类型痴呆症(ADO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据统计,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且这一数字预计每20年将翻一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其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和规模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91亿,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30%以上。

在这一背景下,ADOD在中国的疾病负担不断上升。ADOD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痴呆症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老年疾病预防和控制等。然而,由于痴呆症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上。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GBD 2021的数据,通过系统分析1990年至2021年间中国ADOD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残疾调整寿命年(DALYs)以及在DALYs中带有残疾生活的年份(YLD)的比例。研究采用了估计的年度百分比变化(EAPCs)来量化这段时间内的趋势,并运用分解分析方法来评估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和风险因素暴露等对ADOD疾病负担变化的贡献。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的ADOD疾病负担在G20国家中位居首位。1990年至2021年间,中国ADOD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DALYs则呈现稳步下降,但2020年后有所上升。从1990年到2021年,中国ADOD患者人数增加了322.18%,与ADOD相关的DALYs增加了272.71%,其中大部分增长可以归因于人口老龄化。

1.2021年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ADOD)情况

约有1699万人患有ADOD。新发病例约为291万。总的残疾调整寿命年(DALYs)估计为1007万。

2.1990年至2021年的变化:

ADO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普遍上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和年龄标准化DALYs呈现稳步下降,但2020年后有所上升。

从1990年到2021年,ADOD患者人数增加了322.18%,与ADOD相关的DALYs增加了272.71%,这些增长的大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3.性别和年龄分布:

65岁及以上的个体比例每年增加,占每年总病例数的75%以上。

2021年,女性的病例数和年龄调整后的发病率、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4.地理分布:

中国33个省市自治区中,河北省、河南省和吉林省的ADOD负担最重。

河北省的年龄标准化DALYs最高,而吉林省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

5.风险因素:

高体重指数(BMI)、高空腹血糖和吸烟是ADOD负担的主要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Yang K, Yang X, Yin P, Zhou M, Tang Y. Temporal trend and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burden in China: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Alzheimers Dement. 2024 Sep 23. doi: 10.1002/alz.1425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312279.

FDA 批准EO-3021获得快速通道资格[1],旨在促进治疗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疾病的候选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加快审查,这些疾病的非临床或临床数据证明药物可能解决未解决的临床治疗需求。

这个药是差异化抗体药物偶联体,可将识别肿瘤表明的单抗和药物相结合,其适应证为用于既往治疗期间或之后进展晚期或转移性表达 claudin 18.2 (CLDN18.2) 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 (GEJ) 癌患者。

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中,该药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共有32名患者参与,患者接受的剂量从1.0 mg/kg到2.9 mg/kg不等,每3周给药一次[2]。其中,26名患者患有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这些患者的年龄大多在45岁到83岁之间,大多数人之前接受过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有些人接受过的治疗甚至多达七种。

初步的疗效数据表明,在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GEJ)癌患者中,对于那些通过免疫组化(IHC)检测显示claudin 18.2蛋白在至少20%的肿瘤细胞中表达(IHC 2+/3+等级,共7名患者)的情况,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进行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2.8%,这包括了3例确认的部分缓解。同时,疾病控制率(DCR)为71.4%。然而,在那些IHC 2+/3+等级但claudin 18.2表达低于20%的肿瘤细胞中的患者,ADC药物EO-3021的治疗客观缓解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50%[1]

在安全性方面,在所有参与试验的患者中,没有人因为严重的副作用而出现生命危险,也没有患者因为治疗而不得不永久停止用药。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EO-3021治疗的32名患者中,没有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周围神经问题(如麻木或刺痛感),而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与MMAE这种药物成分相关的常见副作用。

研发EO-3021的是Elevation Oncology,该公司正在研究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来推进一种新的药物研发管线,目前聚焦的2个经过临床验证的靶点 Claudin 18.2 和 HER3;主要候选药物 EO-3021 是一种潜在的同类最佳 ADC,旨在靶向 Claudin 18.2,目前正在 1 期试验 中评估可能表达 Claudin 18.2 的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包括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胰腺癌或食管癌[3]

参考文献:
1.Elevation Oncology Receives Fast Track Designation from the FDA for EO-3021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Expressing Claudin 18.2
2.Elevation Oncology Announces Promising Initial Data from Phase 1 Clinical Trial Evaluating EO-3021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Solid Tumors Likely to Express Claudin 18.2
3.https://elevationoncology.com/pipeline/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