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概括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梧州市妇产医院、梧州市儿童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妇幼保健、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现已形成“1123管理模式”,即:1位法人、1个领导班子、2个执业地点,3块机构牌子(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梧州市妇产医院、梧州市儿童医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725人。卫生技术人员617人,占总职工的85.1%;高级职称92人,中级职称189人。自治区级、市本级科研项目38项,发表论文316篇(核心论文30篇),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13项,参与编著多部著作。是我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7个县(市、区),以及辖区200万妇女儿童的临床诊疗、保健预防、健康教育等工作。医院总建筑面积为51086平方米,编制床位205张。配备了磁共振、CT、海扶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E8彩超、宫腔镜、腹腔镜、乳腺钼靶、DR、无创DNA测序仪、乳腺活检与旋切系统、产后康复磁刺激仪等医疗设备。新购进的聚焦超声诊疗系统(海扶刀)、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准备投入使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设置了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综合医疗部,其中产科、儿童保健科是梧州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康复科是梧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孵育)。优生遗传科、更年期保健学科、儿童保健科、聚焦超声手术团队等为院级重点发展学科。医院坚持“优化布局、合理定位、特色发展”的思路,出台一系列人才、科研等激励政策,健全医务人员晋升途径,实行“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柔性引进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广西骨伤医院专家以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尚宁团队等,走出了一条“人才立院、技术为先、群众满意”的发展道路,大力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医院现已形成3个“基地”(全国妇幼保健中医中西结合培训基地、自治区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和广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8个“中心”(梧州市产前诊断中心、梧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梧州市婚育综合服务中心、梧州市产科急救中心、梧州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梧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梧州市脑瘫智障儿童康复研究中心、梧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二、党建与文化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与等级评审工作深度融合,促进医疗保健质量不断提高。健全文化体系,制定“妇幼文化12个一”,持续深化“360度健康管家”,以“1+6+18”目标任务体系,推进“五基三化”和创星争优,弘扬妇幼“爱”文化,打造“六廉护航清风妇幼”的建设品牌。清廉医院星级评定成绩排名全市第一,获得梧州市清廉医院建设三星级医院。三、服务特色医院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以安全、质量、创新、发展的理念树立品牌优势,切实贯彻执行“一法两纲”和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妇幼卫生各项工作任务。近年来,“中医进妇幼”建设事业的发展欣欣向荣,依托“妇孺国医堂”建设项目为发展平台,应用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以保健方式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成为了妇幼保健院主打的医疗特色之一。作为梧州市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承接全市妇幼群体保健指导工作,定期对全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技术指导,自2010年起陆续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检测、羊水染色体畸变检测、耳聋基因检测,为群众提供了更精准的检测手段。孕产保健部通过全市围产保健数据分析、回顾性调查、产后访视和保健知识宣教,有效降低了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缺陷儿的发病率。产科推行快乐孕育、健康分娩的理念,创新开展孕期和产后运动课程,将中医保健技术充分融入到孕产期保健康复,开展特色产后盆底康复业务,提升妇女生活质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产科作为梧州市产科急救中心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发挥市级重点专科优势,医疗保健与人文关怀并举,狠抓母婴安全和高危孕产妇管理,为适龄妇女及孕产妇提供从备孕至产后提供全周期管家式服务。儿童保健部创先开展婴幼儿智力测定及早期教育、潜能开发以及脑瘫、智障、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全方位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体、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同时还承担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督导和评审工作,做好全市托幼机构培训及卫生保健、体检、膳食、营养、运动锻炼指导.对市本级新设立的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评估。妇女保健部技术力量雄厚,在我市首先开展经脐部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妇科专家定期到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疑难病例讨论、进行腹腔镜、宫腔镜带教演示,指导手术,与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远程会诊。负责推进全市城镇贫困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工作,提高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早诊治、早治疗和降低死亡率,更好地保障妇女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秉承“仁爱和谐精诚奉献”的院训,发扬“厚德团结博学创新”的精神,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医院内涵建设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脑,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最典型的是锂盐、碳酸锂以及这种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有这种抗躁作用,患躁郁症的患者,治愈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停药,无需抗复发治疗。但是发现复发的症状,如睡眠减少,说话多,活动多,必须立即重新开始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躁郁症患者,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必须遵循复发的规律。,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