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成立于2015年12月,是由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的专业肿瘤防治机构。中心主要依托海南省肿瘤医院开展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承担全省肿瘤防治工作,是海南省疾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以研究癌症在我省的分布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其流行状况,探寻肿瘤防治措施,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中心同时作为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专业机构,负责全省的肿瘤防治业务培训、督导和信息管理,持续组织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拓宽防癌抗癌的宣传广度和深度,实现肿瘤疾病预防目的。中心设有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副部长彭玉、海南省肿瘤医院理事长蒋会成任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天津市肿瘤医院原院长王平、海南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吕传柱任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担任主任委员,包括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季加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院长孙虹在内的59位全国知名医院院长和学者担任专家组成员。中心自成立以来,参与起草了《海南省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不断完善报告制度,优化报告方式,拓展报告范围。2016年5月海南省肿瘤登记网络直报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彻底告别了我省肿瘤登记纸质报告时代;同时在三亚、琼海、五指山、定安、昌江、陵水、东方、儋州、海口、文昌等国家肿瘤监测点基础上积极吸纳其他市县参与肿瘤登记工作,目前全省18个肿瘤登记处全面开展肿瘤登记及数据上报工作,使我省的肿瘤登记的及时性、安全性、完整性、便捷性得到了大幅提高。中心自2018年开始,每年出版《海南省肿瘤登记年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海南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为政府制定相应民生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此外,中心在肿瘤登记基础上深入开展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2014年起海南省正式加入农村上消化道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中心作为省级技术管理单位。为切实抓好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了解海南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的发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等相关情况,中心将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项目点设在儋州市,由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和儋州市人民医院承担。2019年,国家首次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展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由海南省卫健委和海口市卫健委行政管理,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海南省肿瘤医院)具体组织实施,主要针对城市45-74岁无症状人群进行五种癌症的高危评估、临床筛查及早诊早治与随访,每年均完成7000例以上。中心积极实施肿瘤筛查与健康教育同步,早诊早治与科学预防并重的工作方案,筑牢“早查、早诊、早治”的“三早”健康防线。利用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抗癌日等重大卫生主题日,开展“健康环岛行”等大型义诊、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工作,坚持“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现开展826场活动,接受咨询人数21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5万余份,近百万群众受益,全面提升我省肿瘤防控综合能力。“十四五”期间,中心将重点加强肿瘤预防技术决策、完善肿瘤健康管理和防治实施等功能,开展海南省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完善全省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强化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下联动协作机制,突出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积极部署肿瘤健康管理体系,努力协助完成省十四五人均寿命提升两岁的健康目标。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职责一、协助省卫生健康委编制海南省肿瘤防治规划、计划和方案。负责与国家级肿瘤防治机构业务对接,承接相关防治项目工作,负责全省肿瘤防治的业务培训、指导、信息管理,以及科研、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二、完善全省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建设,推进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强化防治结合。三、牵头成立肿瘤防治协作组,负责联系国内外知名肿瘤专家,会同全省三级医院作为成员单位,作为肿瘤防治的专业技术支撑组织,推广适宜防治技术,探索癌症防治服务模式。四、组织开展肿瘤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五、组织完善肿瘤登记报告、肿瘤疾病防治筛查及转诊工作,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汇总统计分析上报至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省卫生健康委。六、协同省肿瘤医院完成肿瘤健康管理相关工作。七、完成省卫生健康委交办的有关工作。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吸烟、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结核、肺部慢性炎症,家族史等,肺,肺癌的治疗应明确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小细胞肺癌较早发生转移,主要依赖化疗或放疗;非小细胞肺癌常为局限性病变,多进行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肺结核,无,1.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2.支气管镜检查 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变情况。可采取肿瘤组织供病理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 3.细胞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原发性肺癌病人多数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 4.剖胸探查术 肺部肿块经多种检查和短期诊断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除外者,应作剖胸探查术。这样可避免延误病情致使肺癌患者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 5.ECT检查 ECT骨显像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率。需要注意的是ECT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可达20%~30%,因此ECT骨显像阳性者需要作阳性区域骨的MRI扫描。 6.纵隔镜检查 纵隔镜检查主要用于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不适合于外科手术治疗,而其他方法又不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人。纵隔镜检查需在全麻下进行。在胸骨上凹部做横切口,钝性分离颈前软组织到达气管前间隙,钝性游离出气管前通道,置入观察镜缓慢通过无名动脉之后方,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用特制活检钳解剖剥离取得淋巴结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痰癌细胞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