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医大一院意外跌倒专家

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医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初,医院首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城市大医院改革之先河,医院的改革经验被推向了全国,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20余年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一直被政府倡导和全国医院践行着,在我院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医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今的中国医大一院以人才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东北地区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20年发布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7名,连续11年位居东北首位。 医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在复旦版《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有20个专科榜上有名,6个专科进入全国前10名,检验科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医院医教研队伍共有职工3542人,其中正高职244人、副高职263人;博士生导师172 人、硕士生导师254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4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共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9人、副主任委员6人。 医院现有编制床位3933张,全年门急诊量约348.6万人次,出院约16.3万人次,手术服务量约9.4万例,平均住院日7.65天,病人满意度97%。医院将“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作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微创手术、日间手术,2019年医院开展微创手术2万余台次,开展日间手术1.3万余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55.2%;2017年我院正式引进第三代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目前医院正在打造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系统和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为基础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累计开展达芬奇手术1200余例。医院积极践行国家医改赋予大医院的功能定位,将诊治疑难重症作为医院的中心任务;2017年医院获批国家“重症医学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2018年医院共收治重症患者6.5万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9%。医院积极开展疑难病症多学科诊疗(MDT),让病人真正享受到高水平的一站式、个性化医疗服务,2019年开展门诊MDT 650余例,病房MDT及手术MDT 700余例;同年医院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医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清原洪涝灾害医疗救援、四川雅安地震医疗救援备战、“十二运”医疗保障等紧急公共卫生任务。 医院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工作。2018年,医院检验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检验中心,这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检验中心,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全年医院共获各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批国拨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医院对大学科研经费贡献度达70%。目前,医院共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三级)3个,辽宁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 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1项,吴阶平医学奖1项,中华医学会百年纪念荣誉状1项。每年发表SCIE论文约500篇,重要临床队列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10年间,全院共获得各级各类课题1600余项,总经费逾7亿元。 我院浑南院区于2016年复工建设,旨在顺应浑南发展建设需求、在沈阳打造全国区域医疗中心、提高东北地区疑难重症诊治水平、拉动辽沈健康产业发展。浑南院区工程占地24万平方米,I期建设肿瘤精准治疗中心、干细胞移植中心、再生医学中心、机器人手术中心、心血管中心、内外科门急诊及病房、转化医学中心等。浑南院区于2018年10月29日开诊试运行,其中现代化手术室于2019年7月10日投入使用。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一院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座右铭。百余年来,中国医大一院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承百年,心系百姓,今天的中国医大一院正承载着辉煌的历史,沿着既定的航向,为建设国内一流医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洪玉晓 主治医师

10余年临床经验。皮肤性病学博士研究生学历,英国留学归来,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理事。专长:湿疹、异位性皮炎、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丹毒、甲癣、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皮肤疾病,红斑狼疮、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尤其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好评 99%
接诊量 1.3万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10余年临床经验。皮肤性病学博士研究生学历,英国留学归来,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理事。专长:湿疹、异位性皮炎、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丹毒、甲癣、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皮肤疾病,红斑狼疮、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尤其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刘海波 主任医师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如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睾丸等肿瘤,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炎症,泌尿系梗阻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等男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好评 99%
接诊量 3259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如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睾丸等肿瘤,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炎症,泌尿系梗阻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等男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更多服务
孙达 主治医师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
更多服务
林莉 副主任医师

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节的病因诊断,间质性肺炎,肺栓塞,支气管扩张,肺部阴影,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4684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节的病因诊断,间质性肺炎,肺栓塞,支气管扩张,肺部阴影,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更多服务
郭昊 副主任医师

美国Providence College 留学回来,专注皮肤科工作十余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省百千万优秀人才,系列业绩获光明日报,健康报等关注报道。擅长痤疮,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灰指甲,性病,白癜风,色素痣,瘢痕疙瘩,皮肤肿瘤,腋臭,皮肤美容,皮肤外科

好评 99%
接诊量 2320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美国Providence College 留学回来,专注皮肤科工作十余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省百千万优秀人才,系列业绩获光明日报,健康报等关注报道。擅长痤疮,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灰指甲,性病,白癜风,色素痣,瘢痕疙瘩,皮肤肿瘤,腋臭,皮肤美容,皮肤外科
更多服务
冯浩 副主任医师

眼红,眼痛,眼痒,眼干涩,眼异物感,视物模糊,眼胀,眼睑红痛,视物变形,飞蚊症,眼肿物,近视,重影,视力下降。结膜炎,眼睑炎,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178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眼红,眼痛,眼痒,眼干涩,眼异物感,视物模糊,眼胀,眼睑红痛,视物变形,飞蚊症,眼肿物,近视,重影,视力下降。结膜炎,眼睑炎,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更多服务
温华 主任医师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炎,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疾病,胸膜腔疾病等

好评 99%
接诊量 5184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炎,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疾病,胸膜腔疾病等
更多服务
李楠楠 副主任医师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双心疾病(心脏-心理疾病)、焦虑障碍、三高症、心电图及体检报告解读。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双心疾病(心脏-心理疾病)、焦虑障碍、三高症、心电图及体检报告解读。
更多服务
朱新旺 主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腹膜透析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发症的防治。血液净化相关手术的持续质量改进。完成各方式腹膜透析手术500余例,将术后机械性并发症降低至2%。血液透析导管通路手术1000余例。 擅长:蛋白尿、血尿、肾功不全的诊治。各方式腹膜透析手术、长期管理及腹透管漂管、堵管等并发症的处理。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肾性贫血、肾性骨病;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膜性肾病、IgA肾病、轻微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尿酸性肾病、遗传性肾病、泌尿系感染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93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主要研究方向:腹膜透析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发症的防治。血液净化相关手术的持续质量改进。完成各方式腹膜透析手术500余例,将术后机械性并发症降低至2%。血液透析导管通路手术1000余例。 擅长:蛋白尿、血尿、肾功不全的诊治。各方式腹膜透析手术、长期管理及腹透管漂管、堵管等并发症的处理。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肾性贫血、肾性骨病;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膜性肾病、IgA肾病、轻微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尿酸性肾病、遗传性肾病、泌尿系感染等。
更多服务
张平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精通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各种手术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精通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各种手术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老人胯骨骨折半年,行走困难,担心使用代步车摔倒,询问恢复和锻炼方法。患者女性
67
2024-10-24 18:28:09
老年人在家中跌倒的风险较高,患者询问如何预防跌倒并寻求相关产品推荐,特别关心心脏病老年人的使用安全和防滑效果。患者女性
27
2024-10-24 18:28:09
家人从楼梯摔下磕伤,想知道如何处理伤口和使用万花油?患者女性
31
2024-10-24 18:28:09
84岁老人摔跤后不能起床,想咨询益智康脑丸是否适用。患者女性
33
2024-10-24 18:28:09
宝宝从沙发上跌落,现在有点爱哭闹,还发烧了。患者男性3个月1天
13
2024-10-24 18:28:09
5岁儿童近两个月频繁摔跤,无其他不适,疑为缺钙。患者女性6岁
3
2024-10-24 18:28:09
三岁半儿童走路易摔跤,无其他不适,饮食和睡眠正常。患者女性3岁
18
2024-10-24 18:28:09
孩子一周前摔倒,最近疼痛加剧,无肿胀和畸形。患者女性13岁
26
2024-10-24 18:28:09
腰疼,摔伤后出现,求用药建议。患者女性
21
2024-10-24 18:28:09
小孩跌倒后,面部出现紫色痕迹,询问药膏使用及去散药膏推荐。患者女性
37
2024-10-24 18:28:09

科普文章

#跌倒#意外跌倒
29

说到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大家通常会先想到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其实,老年人跌倒,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危险因素

1. 老年人因为肌肉力量薄弱、平衡与协调性差、视力减退、患有关节炎等,可使跌倒的风险增大。

2. 地面光滑、有易绊倒的障碍物、灯光照明不足以及不合适的鞋子等,也是引发跌倒的重要因素。

二、避免跌倒方法

如何避免跌倒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行为习惯改变和康复锻炼,增强老人的肌力、柔韧度和身体平衡,从而达到预防跌倒的目的

另一方面,居所环境的改善,无障碍观念处理

(一)自身日常行为

1 、有氧运动

如步行,跳舞,健身操,慢跑,太极,骑自行车,家具劳动等,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150分钟的高等强度运动。( 中等强度活动是活动需要中等程度的努力,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增加,但没有明显疲惫感;高等强度运动,是运动后有明显疲惫感

2 、肌肉强化型运动

增强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推举杠铃,卧推,关节抗阻训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时间30分钟左右,根据自身体质调整,持续至少1年

3 、平衡活动

脚跟到脚尖走路、踏步走直线、顶书平衡走、坐到站的练习等,每周3次以上,持续至少1年

4 、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

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同时注意将拐杖、助行器以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5 、衣服鞋子合适

尽量穿合身宽松的衣服;尽量避免穿高跟鞋、拖鞋、鞋跟过于柔软以及穿着易于滑倒的鞋;

6 、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走过陡的楼梯或者台阶;上下楼梯和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转身转头动作放缓;避免去人多及湿滑地方;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

(二)居所环境改变

1 、居所无障碍观念

移走可能影响老人活动的障碍物;

常用的物品放在老年人方便取用的高度和地方;

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不适用有轮子的家具;

尽量避免地面高低不平,取出室内的台阶和门槛;

将室内所有小地毯拿走,或者使用双面胶带防止小地毯滑动;

尽量避免东西随处摆放,不要将杂物放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电线要收好或者固定在角落;

2 、改善居所照明环境

在过道、卫生间和厨房等容易跌倒的区域应特别安排“局部照明”;

在老年人床边应放置容易伸手摸到的台灯或者照明设施;

3 、卫生间环境

卫生间地面应防滑,并且一定保持干燥;

卫生间最好使用坐厕而不使用蹲厕;

浴缸旁和马桶旁应安装扶手

#滑倒或摔倒
14

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大概有30余万人死于摔倒意外事件中,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据了一半人数[1]。而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摔倒也成为了老年人死亡的头号杀手。一旦出现老年人摔倒事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处理方式一:防挪动

老人在家摔倒后,很多家属都会慌慌张张的去扶或者搬动,想着赶紧把老年人从地上弄起来,其实这种方式是很危险的。

大部分老人摔倒后容易出现骨折,这个时候盲目移动,可导致骨折错位,错位的骨刺容易刺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造成严重的损伤。还有些老年人摔倒后会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的表现,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大脑可能出现了损伤,比如常见的脑出血,这个时候随意搬动,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我们在发现老人摔倒后,在不明确病情的情况下,不要第一时间想着赶紧去扶,也不要随便挪动老人家的肢体。

 

处理方式二:紧急处理

那么老人摔倒后,我们难道就束手无策吗?当然不是!老人在家里摔倒后,我们可以对伤情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然后来决定怎么处理。

如果老人摔倒后,仅仅是擦破了皮肤,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缓慢地把老人扶起来,有些老人如果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等磕碰伤,可以适当采用冷敷的方法进行消肿止痛缓解,然后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

如果老人摔倒后,无法移动,特别是局部骨骼出现异常疼痛和活动受限,可怀疑存在骨折的现象,这个时候老人家因为疼痛可能极为痛苦,还会存在焦虑烦躁的情绪,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冷静,注意安抚老人情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师上门处理[2]

部分老人摔倒后,可出现昏迷、呕吐等严重症状,这个时候家人或周围人群可将患者头部侧向另外一边,可防止呕吐物的反流,进而引发窒息,然后拨打急救电话,在需要搬动患者时,可以在急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姿势,如托住患者头部、胸部、腰部、臀部,还要注意动作缓慢而平稳[3]

 

处理方式三:消除摔倒隐患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防患于未然很重要,导致老年人在家里摔倒的原因较多,我们需要及时将这些隐患给消除掉,避免老人再次在家里摔倒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老年人在家里摔倒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需要及时进行个化的家居环境改造。如浴室湿滑的地板、边角尖锐的家具、起身没有搀扶的把手等,这些都是导致老人摔倒的隐患。在改造家居环境过程中,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合理增加扶手,特别是在厕所、床边等;其次将浴室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可减少湿滑的现象,家具尽量简化,主要以圆滑和柔软材质为主[2]

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也是导致摔倒的主要病因之一,想要预防老人再次出现摔倒的现象,则需要尽快将这些基础疾病给控制好,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在急性发作期的时候,都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躯体失衡等现象,进而引发摔倒。这类老人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对防止摔倒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论:老年人摔倒是很常见也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老年人处于危险中,所以一旦出现老年人摔倒意外,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保证老人家有一个安全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任万杰.老人摔倒的紧急施救[J].解放军健康, 2018(2):1.
[2]居家(养护)老年人跌倒干预指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3):32-34.
[3]吴毅.老人摔倒 别乱动[J].家庭医药,2010(07):46.

 

#滑倒或摔倒#在同一平面上滑倒、绊倒或摔倒
36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摔倒,其中65岁以上人占绝大多数。

老人摔倒是大事,并不是扶起来就没事了,如果随意的扶起老人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情况发生。

 

老年人摔倒有不同的原因,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会加重病情。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昏厥,立即扶起,会加重脑部缺血。如果老年发生骨折和脱臼,尤其时脊椎骨折的老年人,若损及脊髓神经,不适当的搬动,反而会加剧损伤,造成严重后果。那么老人摔倒,家人应该怎么办呢?

 

具体措施有以下三点:
第一、先查看老人当前的状态,检查老人是否意识清醒、是否出现昏迷的情况、呼吸是否正常、有无骨折的现象。

第二、如果老人没有出现昏迷或是骨折的症状,让老人平躺一会进行缓冲再扶起来。反之老人出现昏迷或骨折症状,千万不要随意移动老人,要让老人平躺在地,并立刻拨打120进行急救。

第三、观察老人的口中是否有异物,避免出现堵塞食道引起窒息。同时最好让老人的头偏向一侧,也可避免窒息的风险。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候,可以让老人服用应急药物,进行适当的舒缓。

 

老人摔倒是一件常见的事情,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器官逐渐衰竭腿脚不利索所致。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的健康,多吃含有蛋白质和钙的食物,适当锻炼,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强韧性。除此之外,一旦发现身体存在隐患,立刻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摔一跤,对老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件年轻人眼中的平常小事,一旦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能关系生死。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老年人。

 

 

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伤亡的风险越高。

 

在什么样的地点,老年人更易摔倒?哪些时间是摔倒高发时段?《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教老人在跌倒时将伤害最小化。

 

受访专家

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 朱为模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李海聪

 

警惕人生中的“最后一摔”

 

老人跌倒常被称为“最后一摔”。李海聪这样解释:

 

  • 老人跌倒后容易骨折,若头部着地,还会导致脑外伤出血,大多需要卧床静养,身体活动减少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无力、食欲下降、消化道疾病等;
  • 老人伤口愈合相对慢,容易引发感染,造成二次伤害;
  • 有些老人还会因跌倒而“性情大变”,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甚至不配合治疗。

 

美国数据显示,20%~30%的跌倒老人会遭遇中重度损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后发现,老人跌倒后,中重度损伤占37.21%,经门/急诊治疗后,22.49%的老人需要住院继续治疗,0.92%死亡。

 


 

老人跌倒具有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不仅给老人自身带来不便,对其家庭和社会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7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呼吁,全社会都应重视跌倒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

 

老人跌倒有个风险排行

 

尽管摔倒发生在一瞬间,但引发它的条件却有迹可循。

 

最容易跌倒的时段

 

上述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跌倒/坠落的男女性别比为1∶1.37;

 

一天中,跌坠发生以白天为主(82.29%),高峰时间段为8∶00~10∶59(29.94%),其中10∶00~10∶59时段病例数最多(11.91%)。

 

 

李海聪分析,之所以10∶00~10∶59最易摔倒,可能与老年人通常会在这一时段进行休闲活动、做家务等有关。

 

需要提醒的是,起夜时的跌倒同样不可忽视。随着身体衰老,脏器功能减弱,老人起夜次数增多,再加上腿脚不利索,半夜起来容易迷迷糊糊,身体较难保持平衡,跌倒几率大大增加。

 

最容易跌倒的地点

 

发生地点以家中(56.41%)、公路/街道(17.24%)、公共居住场所(14.36%)为主,且年龄越大,在家中发生跌坠的比例越高。

 

 

从上述数据来看,家中、公共居住场所等是老人跌倒频发的地点。近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

 

该研究通过分析739名老年人的数据发现,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老年病发病率高,识别和避免环境危害的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其中,楼层设计不合理居首位,增加老年人150%的跌倒风险。例如,老人极易在楼梯拐角处或上下台阶时发生腿软,导致意外跌倒。

照明不良和扶手不合适,分别会增加老年人101%和88%的跌倒风险。小区照明设备损坏,或家中灯泡功率较小,都会使老人不能及时察觉跌倒危险。

房间缺少扶手,或扶手粗细不适合、错误安装等,也会影响老人的正常活动。

 

在诸多跌倒因素中,环境是最易改变的。

 

跌倒后最容易受的伤

 

跌坠造成的受伤性质前三位分别是挫伤/擦伤(42.17%)、骨折(31.79%)和扭伤/拉伤(14.62%),女性跌倒后骨折比例高于男性。

 

 

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31.38%),其次是头部(22.46%)、躯干(20.71%)和上肢(18.75%),男性头部受伤比例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上肢受伤比例逐渐减少,头部受伤比例逐渐增加。

 

“老人跌倒后,即使受伤部位相同,损害程度也会有差异。”李海聪表示,一般来说,撞击头部容易发生脑出血、脑震荡、脑水肿等,需要做颅内CT检查;如果摔到胯骨、髋骨、骶骨等部位,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等,需要卧床护理,康复周期较长;如果伤及四肢,轻者会出现淤青、局部肿痛,重者也存在骨折和关节损伤风险。

 

这些因素让老人“站不稳”

 

在导致老人跌倒的生理因素中,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主要原因。

 


 

李海聪认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易引起眩晕,使老人平衡能力下降,这是疾病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突发脑梗塞、冠心病、胸痛、早搏、心脏瓣膜病、窦房结病变等也是常见原因。视力模糊、听力受损等会直接影响老人对障碍物的判断。

 

此外,不当使用镇静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有研究显示,若老人同时服用4种及以上的药物,或刚开始服用一种新药的2~3周内,跌倒几率会明显增加。

 

一旦跌倒,请记住两个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这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

 

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比臀部着地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老年人跌倒后,可自己先试着挪动身体,检查四肢有没有知觉,然后分别借助腿和背部力量平移,弓起腿翻身,侧身用手跪立,再找支撑物站起。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自行勉强行动,还要尽力呼叫求救。

 

 

其他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着扶,先看其意识是否清醒,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意识清醒,要询问老年人对跌倒的记忆,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果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可缓慢扶起。

 

防跌要“对症下药”

 

不少人可能认为,老人跌倒主要因为脚滑,事实上,滑倒只占了3%左右,“重心转移错误”导致的身体不稳及障碍物引起的绊倒才是“罪魁”。

 

加强肌肉力量

 

李海聪建议,老人须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肌肉,提高平衡力,还应多在能力范围内快走、慢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朱为模建议,老人防跌还应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作为下半身与上半身的连接点,核心(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会直接影响举起、伸展、转向和弯曲的功能。”朱为模解释,核心力量不足会导致人前倾、后仰或左右失衡,致使跌倒风险大增。

 

老人可以通过臀桥、靠墙下蹲、抬起脚后跟等动作提升腰腹部和臀腿部力量,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也可以尝试平板支撑。

 

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拳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效率,从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时老人跌倒的可能性。

 

填补身体的“营养空白”

 

营养方面,李海聪建议老人根据自身基础疾病合理规划饮食。

 

 

比如,营养不良者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吃些鸡蛋、瘦肉等食物;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要坚持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原则,以防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平时尽量不抽烟喝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活动时注意力更集中、精力更充沛。

 

家中要做适老化改造

 

家中是发生老人跌倒最多的地方,因此关注居家适老改造尤为重要,增加一些简单的辅具就能在关键时刻“拉”老人一把。

 

  • 应根据老人的行为习惯设置扶手和栏杆,尤其是淋浴区和马桶附近;
  • 在门口增设高度适合、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 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
  • 将厨房、卫生间等易湿滑房间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
  • 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
  •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
  • 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瑞典曾专门打造适合老人居住的“银发公寓”,可供社区设计者借鉴:

 

住宅走廊宽敞,出入口都设置了坡道及自动门,便于使用助行器、轮椅的老人行动;楼梯有清楚的颜色设计,会在第一阶及最后一阶加强色彩提醒;楼梯间有自动感应的照明设备。

 

慢下来才能“稳住”

 

除了穿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外,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一个“慢”字,即转身、转头动作慢,起身、下床速度慢,行进与外出也要慢。

 

李海聪最后提醒,老人若不慎跌倒,一定不要急于起身,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无论受伤与否,老人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滑倒或摔倒
6
首先检查运动的场地与设施。先排除运动场地上的积水和尖锐物等不安全因素。查看一下运动设施是否定期检修,避免发生意外。

 再检查宝宝的着装。宝宝衣装要轻便、舒适,避免过多的衣服,过厚过硬的鞋子限制宝宝运动,甚至扭伤、摔倒。

 

观察、了解宝宝的运动状况,运动量适宜时,宝宝面色红润,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动作不失常态,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反之,宝宝运动后脸色苍白,汗量很多,出现一副很疲劳的样子表明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加强宝宝运动时的护理,如在宝宝运动时可根据运动项目给予指导,告诉宝宝注意事项,同时也要及时给宝宝穿衣、擦汗。对于出汗量大和体弱的宝宝,运动时可给他们背后垫一块吸汗巾,以便于汗水的吸收,避免运动后着凉。
运动会导致出汗丢失津液,运动后一定要记得补充水分。不要喝凉水,适当补充淡盐水,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运动后不要马上洗热水澡,以免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头晕、眼花、胸闷等不适。

 

 
     
#滑倒或摔倒#在同一平面上滑倒、绊倒或摔倒
23

老年人器官衰退,腿脚不利索,正值冬季雨雪交集,道路滑,老年人摔伤人数增多,一旦发现身边老人摔伤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摔伤的老人不要立即扶起,让摔伤的老人保持摔倒的姿势,可以呼喊一下,看看老人有没有意识,在观察老人呼吸情况(胸部有没有起伏),还有观察有没有出血部位,有没有明显骨折,并及时拨打 120,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如果老年人身体出现了软组织损伤,一定不要碰触伤口,以免加重损伤。如果受伤的地方出现红肿的情况,可以使用冰块冷敷一下。每次冷敷需要 10~20 分钟,然后再脚受伤的地方抬高一些,高度要超过心脏。如果老年人出现骨折情况。就需要用夹板固定,以免骨折部位刺伤血管。

救护人员到来后,要积极配合救护人员安排,保护好颈椎及受伤部位。对于脑出血的病人要限制剧烈搬动。

#皮肤疖肿#疖肿病
0

所谓皮肤症肿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的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

某种原因,如擦伤、糜烂等,可让细菌侵入和繁殖;有时皮脂溢出也可成为其发病诱因。

然而,有些人的疖肿可多发及反复发作,医学上称作疖病。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有些人存在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皮脂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可能存在皮肤本身结构异常,从而容易形成疗肿,特别在头颈、腋窝、外阴部及股臀部最常见、医生们往往诊断为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化脓性汗腺炎、臀部多发性毛囊炎、臀部疗病、臀部慢性脓肿性穿掘性脓皮病等。

有时这些病症与聚合性痤疮同时并发、则需考虑毛囊性闭锁三联征。这时往往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并给予特殊治疗、一般的消炎抗菌处理往往无法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所以、皮肤发生疗肿看似简单、但需仔细分析不同情况而加以区别对待和处理、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和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不仅要人活得好,也要生活的美,所以当下白癜风如意受到大家的关注。

在临床工作中,时常碰到白癜风患者为日常生活 不知所措,他们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治疗期间饮食卫 生需依据病程和病期的不同而异。

具体而言:在白斑扩大期间,疾病处于进展期,任何不良刺激都会导致病期加重,故此应少吃刺激性食物与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蕃 茄、猕猴桃、橙、橘、柚、酸葡萄等);

等白斑稳定一月以上和在病期恢复期,偶尔吃一些上述食物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不必过于紧张;

以后就可慢慢恢复正常、健康的饮食习惯。

9月13-15日,2018年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学术年会在武汉市美联假日酒店成功召开。此次会议吸引来自全省60余家医院、百余名同仁参会。

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会议议题之一就是讨论并确定了新一届主任委员。该届主任委员是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选举产生,并通过了组织程序考核。我院皮肤科邓云华教授当选为第九届皮肤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秘书长宋咏堂为邓云华教授颁发了证书。

此次会议针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及进展,特邀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顾军教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常委兼秘书长郝飞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杨高云教授分别就“医生的成长之路”“表现为湿疹样皮炎等误诊分析”“遗传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和“PTP模式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等专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随后,来自湖北省各大医院的专家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临床工作的经验,心得体会。邓云华教授也在会上分享了“具有皮肤异色症的一组疾病”的报告,总结了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皮肤异色病(包括很多罕见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提出了治疗方法。得到了与会者赞同。

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学术盛会,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既推动了湖北省皮肤科事业的更快发展,也为各专家学者等众多人才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多场精彩学术报告同台展现,百家争鸣,专家学者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理念不断创新。为皮肤科的规范化治疗,乃至湖北省皮肤科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了解,邓云华教授是我院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工作于皮肤性病科临床一线,专注于白癜风、银屑病、遗传性及疑难重症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近年来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曾发表于 J Invest Dermatol、J Dermatol Sci等国际著名专业期刊上。此次邓云华教授的当选体现了对其学术贡献的认可,也体现了同济医院皮肤科在省内的学术地位,有利于促进皮肤科的学科发展。

 

资料来源:同济医院官网

 

#冠状动脉扩张
0
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1812年,Bougon首先描述了冠状脉异常扩张;
 
1953年,Trinidad等人发表了49例“冠状动脉瘤”;
 
两个术语被交替使用来表示冠状血管的动脉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s)被 定义为冠状动脉扩张节段的直径是其正常相邻节段血管直 径的 1. 5 倍以上。 在成人中,如果冠状动脉扩张节段血管直径是正常相邻参考血管直径的 4 倍以上或扩张节段直 径大于 20 mm , 称 为 巨 大 冠 状 动 脉 瘤 (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CAA)。 CAA 通常用于表示局限性的冠状动脉扩张,扩张血管节段涉及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而 冠状动脉扩张CAE 则用于表示更长、更弥漫的动脉扩张,扩张血管长度超 过所在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报道的冠状动脉瘤发病率范围广泛从0.3%到5%;
 
男性高;
 
冠状动脉床的近端比远端多;
 
右冠状动脉通常是最受影响的动脉(40%),其次是左前降支(32%),左主干是受影响最小的动脉(3.5%)。
 
从病理上,CAAs 患者可以分为三组,动脉粥样硬化组、炎症组以及非炎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或炎症组血管扩张常常累及一支或者一支以上的冠状动脉,而先天性的或者医源性的 CAAs 通常只累及一支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成人 CAAs 最常见的原因。大约有 50%的 CAAs 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性 疾病(血管炎和结缔组织疾病):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马凡综合征、狼疮都可以导致 CAAs。 其中 KD 是儿童 CAAs 最常见的原因,KD 患儿患 CAAs 的概率可达 15% ~ 25%。
 
非炎症等其他方面:包括 介入操作相关、感染、毒物中毒、先天性均可造成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可能的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及评估
 
大多数CAAs在临床上是无症状的,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时偶然发现。然而,临床症状可由以下原因之一引起:
 
1)伴有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可导致心绞痛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大动脉瘤腔内局部血栓形成可导致远端栓塞和心肌梗死(MI);
 
3)一些CAA和SVGA的大量增大会导致相邻结构的压缩;
 
4)动脉瘤破裂虽然罕见,但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
 
5)即使在没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微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应激性心肌缺血。
 
哪些检查有用?
 
造影不一定能看清楚;
 
IVUS有用:它能更好地描绘血管壁结构,并有助于区分真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由于斑块破裂或邻近狭窄而出现动脉瘤样外观的节段;便于辅助PCI;
 
CTA有用;
 
OCT在评估CAA中的使用受到红外光扫描直径的限制.
 
药物治疗有哪些?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目前仍在研究;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这些患者中使用升级的抗血小板或抗血栓治疗方案;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CAE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抗凝治疗可能具有优势。目前的指南建议抗凝治疗只适用于有较大或迅速扩大CAA的川崎病患者。目前的指南只建议华法林用于大型和巨大 CAA 的川崎病患者;
 
硝酸盐等血管扩张剂不能用:已被证明会加剧孤立性大CAA或CAE患者的心肌缺血,因此建议避免使用。在 CAAs 患者治疗中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仍 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使它们可以降低心肌的氧需求量,但也可能导致血管痉挛; 
 
在川崎病患者中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可导致较高的CAA消退率和较低的MACE发生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和预防 CAAs 的进展。 钙通道拮抗剂的使用由于其抗痉挛作用,会改善 CAAs 患者慢血流的情况。
 
冠脉介入治疗
 
1.研究比较少;
 
2.动脉瘤状/扩张为罪魁祸首血管PCI :手术成功率低,无复流高以及远端栓塞风险高;
 
3.更高的死亡率和支架内血栓。
 
方案建议
 
CAA罪犯血管时,恢复血流为主;由于缺乏支持性数据,对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CAA干预的决定相当复杂;
 
血栓抽吸;
 
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等;
 
囊状动脉瘤和小假性动脉瘤不累及主要侧分支可采用覆盖支架治疗;
 
囊状或梭状动脉瘤累及主要侧分支时,可采用球囊或支架;对于SVGAs较大或迅速扩张的患者,或引起症状性外压的患者,使用Amplatzer闭塞器经皮闭合或弹簧圈(伴或不伴PCI)对原生血管进行栓塞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替代方法。
 
辅助线圈栓塞或手术
 
由于缺少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CAAs 相关的手术治 疗规范主要基于回顾性病例研究以及专家共识。 
 
目前推荐 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有:(1)合并严重或者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2)位于左主干或大分支分叉附近的 CAAs;(3)多发或 巨大的 CAAs(直 径> 20 mm,或病变直径 > 参考直径的 4 倍);(4)CAAs 具有严重的机械并发症(压迫心脏以及邻近大血管、瘘管形成、瘤体破裂、瘤体巨大血栓);(5)破裂高风 险,如动脉瘤体积迅速增大;(6)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动脉瘤等。 CAAs 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或排除、重建、补片或混合修复、结扎合并 CABG。 
 
处理流程图
 
覆膜支覆膜支架运送的挑战:覆膜支架很硬,通过大的冠状动脉引导导管或导管鞘运送,这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支架迁移、夹层、穿孔等),特别是在弯曲的血管中。它们也限制了侧分支的进入,并可能不完全覆盖动脉瘤,在动脉瘤囊中留下持续的泄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严重的扭曲,钙化,或害怕侧分支,不可能放置覆膜支架
 
支架辅助线圈栓塞技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治疗脑动脉瘤,可以使用。
 
支架辅助线圈技术:使用这种技术,通常在支架植入前在动脉瘤内放置微导管,然后在低压下将冠状动脉支架放置在动脉瘤段,然后线圈可以通过微导管包裹支架。然后进行支架后扩张。如果需要,额外的线圈可以通过支架支架推进,但这可能是困难的,通常不是必要。
 
未满足的需求及展望
 
以上来源于正规文献,知网和PUBMED搜索获取。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