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医院创建于1938年2月,系一所就医环境优美、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精良、服务品质优越,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3年以来先后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协和医院心胸外科研究所、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协作、帮扶关系。医院设本部和灵地分院,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其中灵地分院50张)。现有职工38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110人,设有12个职能科、17个一级临床科室和8个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15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万人次,年手术约4000台。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拥有16排螺旋CT、核磁共振、德国史托斯微创手术系统、数字化摄影(DR、CR)、数字胃肠机、电子进口胃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R实验室等先进的诊疗设备。除开展常规诊疗项目外,已成功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救治、纵隔肿瘤切除、肺癌根治术、动力髋内固定、药物溶栓、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术、颅内血肿微创抽吸等复杂手术及各种急危重症抢救。微创技术、无痛技术、肛肠手术为医院特色技术,临床经验丰富,居全市二级医院领先水平。近年来,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其中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获县级科技进步奖。医院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坚持“德术并举、敬业创新”的办院方针,以“花园式医院、家庭化病房、规范化诊疗、人文化关怀、亲人化服务,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闽西北新型医院”为发展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狠抓软硬件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医院先后荣获“全省卫生系统院务公开先进单位”、“三明市平安医院“、“市卫生系统医院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三明市“文明单位”,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红十字会先进集体”,获三明市第六、第七届“文明行业创建示范点”称号。1、创建于1938年2月,全称为清流县卫生院,院址在城关寺前街《惜阴学舍》,时有医生、助产各1人。2、1950年2月2日,清流解放,县人民政府接收经筹备至当年10月,名称为清流县卫生院,全院人员6人,院址同上,1953年7月迁往城关塔背窠,人员增至26人。3、1957年2月更名为清流县医院。清流与宁化合并后更名为清流县第二医院,1967年11月工人进驻县医院,12月更名为清流县工农兵医院;1969年12月福建省协和医院104名医务人员下放到清流,月底与县防疫站合并,改名为清流县人民卫生防治院;1971年12月与防疫站分离,改名为县中心医院,迁到现址长兴中街218幢(原称城关西坪路1号),1976年复名清流县医院。眼内炎(endophthalmitis)又称玻璃体炎症,广义地讲是指各种严重的眼内炎症,如眼内感染、眼内异物、肿瘤坏死、严重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晶状体皮质过敏等引起的玻璃体炎、前房积脓和眼部疼痛。临床上一般指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infectiousendophthalmitis)。根据感染途径不同又分为外源性眼内炎(exogenousendophthalmitis)和内源性眼内炎(endogenousendophthalmitis)。其中以外源性眼内炎较为常见。当炎症累及巩膜或眼外眶组织时,称为“全眼球炎”。,1.外源性眼内炎:常由眼球穿通伤、内眼手术、角膜溃疡穿孔致病菌直接进入眼内引起。眼球穿通伤如细小穿通伤口(注射针尖刺伤、铁丝刺伤等)、植物戳伤(芦苇、竹签等)或眼内异物存留最易引起眼内炎;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手术和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感染为多。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另外,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常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致病菌。真菌感染常发生于植物性眼球穿通伤。 2.内源性眼内炎:指细菌或真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进入眼内引起,又称转移性眼内炎。好发于免疫缺陷、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眼,细菌的毒力能在短时间内损害眼组织,感染性眼内炎如不及时治疗,常以丧失视力乃至眼球萎缩而告终,若能及时控制感染则有可能部分恢复患者视力。故一旦怀疑眼内炎,应及早给予有效治疗,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他类型眼内炎,无,1.实验室检查 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 2.细菌培养及真菌检查 抽取少量的房水或玻璃体液做细菌培养、真菌检查,多数可找到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