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是重庆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集医疗、教学、科研、公益四项中心职能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龙头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及疫病防治基地依托中医医院、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并成功进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储备库,也是国家和重庆市中(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市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医院荣登“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100强”排行榜第15位,位居西部前列。医院现分江北区南桥寺院部和渝中区道门口院部,占地173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现编制床位2500张,开放床位3000张,临床科室44个,医技科室10个。年门诊量约27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8万人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皮肤科、针灸科、肿瘤科、肾病科、护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皮肤病学)和重点专科(皮肤科、针灸科、肿瘤科、肾病科、妇科、脑病科、肛肠科、骨伤科、肝病科、护理学)共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湿疹中医外治法重点研究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3个(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二级实验室2个(生化实验室、免疫微生物实验室),卫生部诊断鉴定机构1个(化妆品皮肤病鉴定机构),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2个(麻醉科、影像科),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皮肤科学),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11个(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肾病学、中医痹病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妇科学、中药炮制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护理学)和重点专科10个(心血管科、康复科、风湿病科、治未病中心、儿科、眼科、乳腺科、脾胃病科、耳鼻喉科、老年病科),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3个(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防治中心、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中心、颈腰腿痛治疗中心),重庆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个(皮肤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美容皮肤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院内研究所4个(皮肤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古验方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中药制剂研究所),是中国-新加坡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重庆)、中国-巴巴多斯中医药中心、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皮肤、针灸)、重庆市中医特色诊疗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和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独立招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站、重庆市中医护理临床技术指导中心、重庆市皮肤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庆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国家(重庆)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国家(重庆)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医院设有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重庆分中心、全国针灸临床中心重庆分中心,办有《中国中医急症》杂志。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针灸学会和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均挂靠在医院。医院现有在岗职工4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00余人,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1人,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经济管理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3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12人,重庆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首批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人,市级名中医30人,国家和省级师带徒导师16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5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5人,硕博士1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68人。医院拥有医用直线加速器、大型数控放疗系统、4台核磁共振(含3.0T)、4台螺旋CT(含128排)、X射线血管造影系统、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系统、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200余台,医疗设备总值近7亿元。医院先后获国家各级科技成果奖150多项,其中“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发明一等奖。医院研制了参麦注射液、丹桃合剂、降糖丸、更年宁心胶囊等多个国家新药。获得药监局生产批文的院内制剂193种(中药81个,西药112个)。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建设项目和科研项目近800个。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原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原国家卫计委雅安芦山抗震救灾工作突出单位、重庆市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重庆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100多项。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出现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年期,关节,1.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冲击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关节受累的部位和性质,选用合适的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关节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急性关节炎期,使用紫外线照射可减轻关节炎症,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温热疗法为主。 2.药物治疗选择治疗药物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节炎的种类、症状的特点; 2)患者年龄、是否伴发其他疾病、是否并用其他药物、是否妊娠; 3)药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剂量、依从性; 4)药物的价格及患者的承担能力。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药、生物制剂等。非甾类抗炎药物为一线抗风湿药物,能迅速缓解关节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需酌情联用其他药物合用。Gs是最强的抗炎药物,如果正确使用,能迅速缓解患者炎症,控制病情,但不能滥用,适用于存在关节外表现、过渡治疗及局部应用。2010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提出类风湿关节炎使用Gs的原则为短期、小剂量、联合维生素D3和钙剂、关节腔注射。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联合、个体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变,明显减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来氟米特(LEF)、硫酸羟氯喹(HCQ)等。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关节腔穿刺、滑膜切除、关节置换、关节矫形、关节融合。并非每个患者均需进行关节腔穿刺,要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已经确诊的关节炎,但个别关节持久不愈的关节腔较多积液,影响患者关节功能时可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并给予腔内注射药物。关节腔注射常使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及透明质酸。前二者多用与类风湿关节炎。其中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同一关节穿刺频率无限制,但若注射1-2次后效果差不应继续注射。骨关节炎患者首选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后避免关节过度活动,以免药物渗出引起局部肿胀。关节滑膜切除术适用于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药物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时。,无,无,1.关节炎的X线检查X线检查对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晚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伴滑膜炎时髌下脂肪垫模糊或消失。近年来应用的计算机处理影像技术(computedradiography,CR)使X线片质量进一步提高,图像更清晰。 2.关节炎的CT和MRI检查虽然大部分关节炎通过X线摄片即可明确诊断,但早期关节炎依靠普通X线片难以确诊。CT检查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显出优势。MRI对比明显、层次分明,对明确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等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普通X线片及CT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对骨关节炎早期进行综合考虑是否行CT和/或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