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急躁和愤怒专家

简介:

南京脑科医院,又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47年,是我国最早的国立脑医学专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始建于1950年,具有胸部疾病诊疗专科特色。2018年6月26日,南京市整合南京脑科医院与南京市胸科医院资源,成为新的南京脑科医院,一院两区。目前医院拥有员工近2200人,床位近2000张,有精神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科、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医学心理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42个临床科室,承担着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神经、精神、胸部疾病的医疗、康复、预防、教学、科研和司法鉴定等任务,同时承担着相关政府指令性工作及突发应急事件的心理救援等处置任务,在国家重大城市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发挥社会维稳作用。医院现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心理卫生科研培训合作中心(亚太地区唯一的在中国设立的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博士学位培养点,南京医科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抑郁症、强迫症诊疗示范基地等。医院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其中精神科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及亚专科门诊量居全国第二位。在2021年度公布的复旦版医院专科排行中,精神医学连续12年位居专科声誉和专科综合排行榜全国第6位;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中,精神病学在全国位居榜单第12位/省内第1名,神经病学、儿科学、神经外科位列百强。

林勇 主任医师

在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其就诊的患者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肺结节患者占了近40%,大多得到满意的诊断。其他方面,擅长慢性咳嗽、肺癌、疑难肺部感染、睡眠呼吸暂停(俗称鼾症或打呼噜)、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胸膜腔结液、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以及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2
平均等待 -
擅长:在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其就诊的患者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肺结节患者占了近40%,大多得到满意的诊断。其他方面,擅长慢性咳嗽、肺癌、疑难肺部感染、睡眠呼吸暂停(俗称鼾症或打呼噜)、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胸膜腔结液、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以及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王伟 主任医师

待完善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完善
更多服务
费贤树 住院医师

暂无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暂无
更多服务
谢海燕 副主任医师

肺癌及慢阻肺的诊治,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熟练掌握经支气管镜的各种操作及经皮肺穿刺等各项呼吸科操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肺癌及慢阻肺的诊治,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熟练掌握经支气管镜的各种操作及经皮肺穿刺等各项呼吸科操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霍建英 副主任医师

内科各种疾病,呼吸内科疾病及急诊病人的处理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内科各种疾病,呼吸内科疾病及急诊病人的处理
更多服务
于力克 主任医师

多项支气管腔内介入诊疗技术,如: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气管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纤维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及冷冻治疗支气管腔内病变等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多项支气管腔内介入诊疗技术,如: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气管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纤维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及冷冻治疗支气管腔内病变等
更多服务
毕书婷 住院医师

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咳嗽、肺部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并熟悉胸腔积液、肺部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熟练掌握电子气管镜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诊疗技术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咳嗽、肺部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并熟悉胸腔积液、肺部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熟练掌握电子气管镜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诊疗技术
更多服务
夏春伟 副主任医师

呼吸系统慢性咳嗽、重症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开展支气管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诊疗技术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呼吸系统慢性咳嗽、重症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开展支气管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诊疗技术
更多服务
刘源源 副主任医师

呼吸衰竭、慢阻肺急性发作、哮喘、大咯血、肺部感染等呼吸科急、危重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胸腔穿刺、肺穿刺,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等各种呼吸科诊疗技术,尤其擅长呼吸机的应用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呼吸衰竭、慢阻肺急性发作、哮喘、大咯血、肺部感染等呼吸科急、危重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胸腔穿刺、肺穿刺,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等各种呼吸科诊疗技术,尤其擅长呼吸机的应用
更多服务
陈延年 副主任医师

对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化疗、肿瘤免疫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部重症感染、急慢性呼吸衰竭抢救经验丰富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对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化疗、肿瘤免疫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部重症感染、急慢性呼吸衰竭抢救经验丰富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43岁患者,烦躁易怒,情绪抑郁,服用艾司唑仑片效果不佳,询问其他药物替代方案。患者女性
63
2024-10-17 08:23:18
失眠、烦躁易怒一年半,有用药史。患者女性
62
2024-10-17 08:23:18
失眠多年,入睡困难,烦躁易怒,舌苔白。患者女性
25
2024-10-17 08:23:18
月经期间,急躁易生气,想了解能否使用k2。患者女性
40
2024-10-17 08:23:18
33岁女性牙龈肿痛,脾气急躁,正在使用修正益气养血和丁鹏乳膏,想知道是否可以吃知柏地黄丸并同时进行体检?患者女性
58
2024-10-17 08:23:18
失眠、心慌、烦躁易怒、口干,安神补脑液效果不佳。患者女性
7
2024-10-17 08:23:18
34岁患者哺乳期出现烦躁易怒,中医诊断为肾虚,有腰膝酸软和小便不利症状。患者女性
66
2024-10-17 08:23:18
烦躁易怒,控制不住脾气,想了解加味逍遥丸是否适用。患者女性
20
2024-10-17 08:23:18
烦躁易怒,睡眠质量差,出汗多。患者女性
37
2024-10-17 08:23:18
失眠烦躁患者女性
62
2024-10-17 08:23:18

科普文章

#急躁和愤怒
49

冲突解决教育协会(Conflict Resolution Education Connection)认为,愤怒有三种表现方式:

  • 被动愤怒(PASSIVE anger):当一个人回避愤怒情绪时,ta 会将愤怒的表达内化。比如摔门、记仇、报复、断绝关系……都是消极愤怒的表现。
  • 攻击性愤怒(AGGRESSIVE anger):以伤害他人(情感、身体、心理)的方式表达愤怒,比如大喊大叫、暴力殴打、恶言相向。
  • 自信愤怒(ASSERTIVE anger):愤怒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直接表达给当事人,这是所谓愤怒的“建设性沟通”手段。

这三种愤怒的表现、影响,大致可以归为下表:

被动愤怒 PASSIVE 自信愤怒 ASSERTIVE 攻击性愤怒 AGGRESSIVE
特征 抑制感情、让别人帮你做选择、感情上不诚实、间接的自我否定。如果光看结果,你是输的那方。你的愤怒是间接表现出来的直截了当地进行自我表达、自尊、为自己做选择、适当诚实。把输赢转化为双赢贬损他人、为别人选择、不恰当的诚实(不得体)、直接的自我捍卫。如果光看结果,你是赢的那方
你的感觉 焦虑、忽视、无助、被操纵。对自己和/或他人生气自信、自尊、目标导向、有价值。之后:完成任务正直、优越、嘲讽、控制。之后:可能有内疚
他人感受 愧疚、失望、有优越感有价值的、受尊重受辱、防御性、怨恨、伤害
他人对你的看法 缺乏尊重、不信任,可能被认为是好说话的人,不知道你的立场尊重,信任,知道你的立场愤怒、报复、不信任、恐惧
结果 别人以你为代价来实现他们的目标,你的权利被侵犯了未知 你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实现你的目标,你的权利得到捍卫,别人的权利受到侵犯
行为背后的基本观念 我不该让任何人不舒服或不高兴,除了我自己我有责任保护自己的权利:我尊重别人,但不一定尊重他们的行为只有通过攻击别人才能保护自己

研究发现,“爆炸性愤怒”(向他人发泄)和“愤怒内抑”(将愤怒控制在内心)( Siegel,1985 年)。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可能导致个人在在情绪和社会层面的功能的不适应。抑制任何情绪(包括愤怒),都会导致积极情绪体验减少,社会功能受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John&Gross,2004)。

不难看出,被动愤怒和攻击性愤怒,都不如“自信愤怒”体面。

女性尤其要注意。

#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0

一、舌苔发黄的中医含义

 
1. 湿热内蕴
- 在中医理论中,舌苔发黄常常提示体内有湿热。湿热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比如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或者是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醇酒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进而化热,形成湿热。
- 湿热蕴结在体内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症状。当湿热下注时,可能影响到生殖泌尿系统。
2. 脏腑功能失调
- 舌苔发黄也可能反映出脏腑功能的失调。例如,肝胆湿热时,除了舌苔黄,还可能伴有胁肋胀痛、口苦等症状。而肝肾同源,肝胆的湿热情况可能间接影响到肾的功能。在中医的生殖理论中,肾与男性性功能密切相关。
 
二、对男性性功能的可能影响
 
1. 性欲方面
- 当体内湿热较重,尤其是湿热下注到下焦时,男性可能会出现性欲减退的情况。因为湿热之邪会扰乱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平衡。例如,湿热可能导致下焦气血不畅,影响到宗筋(在男性可理解为阴茎等与性功能相关的器官)的正常功能,从而使男性对性生活缺乏兴趣。
2. 勃起功能方面
- 湿热之邪如果长期蕴结,可能会影响阴茎海绵体的气血充盈。中医认为,阴茎的勃起依赖于气血的充养。湿热内蕴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者产生瘀血等病理产物,阻碍气血到达阴茎,进而影响勃起功能,出现勃起不坚或难以勃起等情况。
3. 射精功能方面
- 对于射精功能,湿热可能引起遗精、早泄等问题。一方面,湿热扰动精室,使精关不固,容易导致精液在非性生活状态下外泄,即遗精;另一方面,在性生活过程中,湿热影响局部神经调节和气血运行,可能使男性出现早泄,即性交时间过短就射精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舌苔发黄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不能仅凭舌苔发黄就判断男性性功能必然出现问题。中医诊断需要综合舌象、脉象、症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整体辨证,而且性功能障碍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等,必要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来综合判断和治疗。
#C族高血脂症
0

降脂药有副作用,能一直用吗?

#带状疱疹
0
相信有不少人关注到,前段时间参加《歌手》的那英突然续起了形似陶喆的刘海,为什么呢?
因为一种大众相对不熟悉的疾病——带状疱疹困扰了她,而且还长在了比较有关注度的脸上,这就大大不妙了。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火丹”、“蛇缠腰”、“缠腰龙”,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再激活后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90%以上的成人体内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1/3的人会受到带状疱疹的困扰。
 
相比之下,提起水痘可能会有更多人知晓,而水痘的“罪魁祸首”也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只不过是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会顺势潜伏在体内。当然,也有些人感染后并不出现水痘,只是隐性感染,所以不知道体内已经有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在高龄、免疫力低下、外伤、劳累等因素的刺激下,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会被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其中,高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

糖尿病虽然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但有时候它也会“闹点小脾气”。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入院治疗,求助于专业的医生团队,可以确保病情得到及时、全面的管理和改善。

那么,究竟哪些情况,可能需要入院呢?

1.初次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起病急、血糖高,需要住院控制血糖。住院期间,医生可以明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评估胰岛功能,检查有无并发症,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胰岛素治疗有可能发生一些副作用,因此对于初次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住院治疗很有必要。通过全天候的血糖监测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调整,医生可以确保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患者还能学习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为后续的家庭管理做好准备。

3.血糖不稳或长期居高不下的患者

住院治疗可以全面检查及严密监测血糖,找出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消除各种诱因,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及严重低血糖昏迷等,发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入院接受输液、调整血糖、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眼底出血、痛性神经病、足部坏疽及心血管病变等,也需要住院全面检查并发症的程度,检测是否有其他病变,了解胰岛功能状态、肝肾功能状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延缓并发症的进展,提升生活质量。

6.急性应激反应

在某些急性应激状态下,如发热、重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糖尿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这些应激状态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急性并发症。住院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你知道如果不幸被糖尿病“盯”上,却不加以重视和治疗,后果会有多严重吗?

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糖分超标的血液,就像长时间泡在糖水里的管道,久而久之,这些管道就会受到损害:血管会因为高血糖变得狭窄、堵塞、硬化,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下肢缺血等可怕的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不仅让我们痛苦不堪,还可能危及生命!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这些并发症会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可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生命!

不仅如此,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同样不容忽视。长期的高血糖会损害我们的肾脏、眼睛、神经和足部等:

  • 糖尿病肾病会导致尿毒症,严重时需要透析;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尿失禁等问题;
  • 糖尿病足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因为免疫功能下降而诱发各种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胆囊炎和肝脓肿等。高血糖的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因此感染通常不易控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紧随糖尿病而来的,还有体重增加、慢性炎症、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我们的健康。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旦确诊,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建议,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生活中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

  • 控制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 3 ~ 6 个月减轻 5% ~ 10% 的体重,消瘦者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 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 1/3 精白米、面等主食,选择低血糖负荷的食品。
  • 适量运动: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如每周运动 5 天,每次 30 分钟)中等强度(50% ~ 70% 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儿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减少坐姿时间。建议每周进行 2 ~ 3次抗阻练习(两次锻炼间隔≥ 48 小时)。但注意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和不治疗。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治疗,就能战胜这个“敌人”,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 : 317-411.
  2. 贾伟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误解,认为一旦使用胰岛素,就再也无法停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就会分泌的激素,使用胰岛素并不会引发依赖或成瘾问题。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生理激素,用于调节血糖水平。即使一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需要继续依赖它,也并非因为胰岛素的“成瘾性”,而是因为他们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此外,胰岛素的使用还能够让β细胞得到一定的休息,减轻胰腺负担,有助于改善内分泌功能。

使用过胰岛素后能否改用口服降糖药?

使用胰岛素后是否能够改用口服降糖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是否有严重并发症或肝肾功能不全:如果患者已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等,可能需要继续使用胰岛素。
  • 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尚存:患者的胰岛功能是决定是否可以改用口服药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C肽水平(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时的副产物),可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通常,空腹C肽水平大于0.4nmol/L,糖负荷后C肽水平大于0.8nmol/L,说明患者的胰岛功能尚好,可以考虑改用口服药。
  • 是否处于应激状态:如果患者曾经历手术、感染等应激状态,且病情已平稳,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亦可考虑改用口服降糖药。
  • 是否排除了1型糖尿病或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若患者并非1型糖尿病或LADA,且胰岛β细胞抗体为阴性,那么改用口服药物的可能性较大。

如何从胰岛素过渡到口服降糖药?

若糖尿病患者符合上述条件,医生可能会建议其逐步从胰岛素治疗过渡到口服降糖药。过渡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 减少胰岛素用量,逐步过渡:对于那些原先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改用口服药时应首先将胰岛素剂量减半,然后逐渐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最初可以考虑使用磺脲类降糖药,逐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若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以考虑添加双胍类药物。对于有餐后血糖较高的患者,还可以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低剂量胰岛素患者直接过渡:若患者每日使用的胰岛素剂量不超过20单位,则可以在停用胰岛素的同时,直接开始使用口服降糖药。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双胍类药物或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较好的选择。而对于体重正常或消瘦的患者,则可优先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
  • 联合用药策略:如果单一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患者可以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双胍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的联合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减少胰岛素依赖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但联合用药时,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何时不宜改用口服降糖药?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患者可以逐步从胰岛素过渡到口服药物治疗,但也有一些情况表明不宜停止胰岛素治疗:

  • 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如果患者的C肽水平极低,说明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口服降糖药难以发挥足够的作用,患者必须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
  • 每日胰岛素使用量较大:如果患者每天使用胰岛素的剂量超过40单位,通常不建议改用单一的磺脲类降糖药。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最多相当于30~40单位的胰岛素,因此无法满足高剂量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需求。
  • 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如果已经出现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或神经病变,继续使用胰岛素是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能否改用口服降糖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胰岛功能、病情稳定性及药物效果等。只要患者符合相关条件,经过医生评估后,完全可以考虑从胰岛素治疗逐步过渡到口服降糖药。但对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衰退的患者,胰岛素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微血管病和自主神经心脏病等,而在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此类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那么,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应选用哪些降糖药呢?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结合,关闭阻碍胰岛素分泌的钾通道,并促进钙通道开放,使钙离子进入B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降糖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磺脲受体不仅存在于B细胞膜上,还分布在血管和心肌细胞膜上。

目前已知的磺脲受体包括R1、R2A和R2B三种类型。不同磺脲类药物由于结构差异,对这些受体的选择性和敏感性不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应优先选择格列奇特治疗,避免使用格列本脲。格列美脲也与心肌R2A型受体结合,但影响相对较小,可作为次选药物。其他磺脲类药物的受体结合特点尚不完全明确,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随意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延缓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尤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效果显著。此类药物对心脏、脑、肝、肾等器官无不良影响,但使用后可能引起腹胀、腹泻和食欲减退等副作用。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对空腹和餐后高血糖都有显著的降糖作用。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帮助降低体重和血脂。尽管该药对心肌没有直接损害,但由于可能引起恶心、腹胀和疲乏无力等不良反应,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是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患者的首选药物,常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合使用。常用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虽然这类药物对心脏没有直接损害,但因其可能增加机体血容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对于心绞痛、肺心病和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糖尿病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性高血压
0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两者往往并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速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哪些因素使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共同特点。胰岛素抵抗会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糖代谢异常,进而刺激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会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导致钠潴留和动脉硬化,从而引发高血压。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统计显示,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为13.81%,而其中约50%又同时患有高血压。特别是中央型肥胖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因素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进一步升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促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种代谢变化易引发高脂血症,进而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环境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减少、脑力活动增多,饮食结构向高热量、高脂肪倾斜,这些变化易导致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发病率。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降压治疗?

1.非药物疗法:

  • 控制饮食:通过饮食控制降低体重,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降低血压或增强降压药物的效果。此外,还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5~6克)。
  • 适当运动:运动有助于体重管理,减轻胰岛素抵抗并降低血压。适合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广播体操和太极拳等。

2.药物治疗:

当非药物疗法效果不佳时,糖尿病患者即使仅合并轻度高血压,也应进行药物干预,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

  • 钙拮抗剂:这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常用药物包括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和尼群地平等。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此类药物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具有降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双重作用,常用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