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徐州市眼科医院,徐州市眼病防治所女性急性盆腔腹膜炎专家

简介: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暨徐州市红十字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35年,是一所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环境优美、在徐州市乃至淮海经济区有较大的影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级爱婴医院,国际白内障复明基地,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手术定点医院,民政部、卫生部“明天计划”手术定点医院,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临床药物实验基地、国家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空中救援基地、国家级肿瘤康复实践基地、国家级无痛分娩试点医院。徐州市眼科医院、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市脑血管病研究所、徐州市不孕症研究所、徐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皆设于该院。2019年11月26日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占地210亩,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500张,设有54个病区,44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4个研究所,15个教研室。在职职工2538人,其中高级职称531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93名;享有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5名,国家级优秀工作者8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3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科教强卫青年医学人才6名、省“拔尖人才”和省“双创”博士3名,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4名;市“双百工程”人才53名;硕、博士研究生导师49名。现有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52个市级重点学(专)科;另有中国眼科AI真实世界研究联盟单位、国家早期胃癌筛查协作中心、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徐州市分中心、国家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康复协作组成员单位、国家级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华佗工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规范化实践基地、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江苏省腹膜透析指导中心、EVOICL江苏省培训中心、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分中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研究生工作站、省社区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淮海眼科联盟AI阅片中心、长三角疑难眼底病诊治平台、淮海经济区眼科联盟主席单位、淮海经济区重症医学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淮海经济区糖尿病足溃疡和压疮创面救治联盟、淮海经济区消化内科专科联盟、淮海经济区腹膜透析专病联盟、市级眼科诊疗中心、市级卒中救治中心、市级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市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红十字眼库、市级儿童白血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脑瘫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市级示范单位等。承担着徐州市及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急危重症医疗抢救任务。2019年9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医院,铜山区人民医院为区级分院,大彭镇卫生院和驿城、文沃、焦山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分院的医疗事业集团,并于当年11月30日正式挂牌运行。集团共有病床3220张,职工3579人,为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首家医疗事业集团,统一法人代表,进行实质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被评为“2020-2021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典型案例”。医院与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成立“淮海经济区肝胆胰诊疗学术中心”和“江苏吴孟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在肝胆外科和肿瘤诊疗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南京鼓楼医院王东进教授心胸外科团队、天津肿瘤医院王平肿瘤诊疗专家团队、南京中大医院邱海波急救医学专家团队、中日友好医院于炎冰神经外科专家团队、江苏省人民医院吴婷神经内科专家团队、殷咏梅教授名医工作室签订了专业技术支持与合作协议;柔性引进吴世凯、王增军、关振鹏等医学高层次卫生人才项目20多个。近年来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医学博士35人。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全国百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荣誉。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细菌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产后或流产、宫腔内手术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等,盆腔内器官,药物治疗。抗生素为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或口服等多种给药途径。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并联合使用御雪清,注意疗程足够,子宫内膜异位症,一定要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妇科内诊检查,检查血常规,。

徐坤 主任医师

呼吸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
擅长:呼吸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更多服务
施海 主任医师

呼吸科常见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病,肺恶性肿瘤,气管镜介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0
平均等待 -
擅长:呼吸科常见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病,肺恶性肿瘤,气管镜介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
更多服务
仇影影 主治医师

妇科常见病:月经失调,异常出血,盆腔炎,阴道炎,避孕指导,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妇科常见病:月经失调,异常出血,盆腔炎,阴道炎,避孕指导,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更多服务
张蓉 主治医师

擅长中毒,呼吸 心脏 消化系统急症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中毒,呼吸 心脏 消化系统急症的诊治
更多服务
金霄 主治医师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骨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腰酸背痛、疲劳乏力、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口腔溃疡、过敏、过敏性紫癜、白塞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与症状的诊治。 对激素的使用具有丰富的经验,善于用最少量的激素控制好病情。对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丰富的经验。

好评 100%
接诊量 6
平均等待 22小时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骨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腰酸背痛、疲劳乏力、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口腔溃疡、过敏、过敏性紫癜、白塞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与症状的诊治。 对激素的使用具有丰富的经验,善于用最少量的激素控制好病情。对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李栋 住院医师

擅长眼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的诊断和治疗,掌握屈光不正,白内障,青光眼,各种眼底疾病手术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眼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的诊断和治疗,掌握屈光不正,白内障,青光眼,各种眼底疾病手术
更多服务
袁玲 主治医师

儿科常见内科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386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科常见内科疾病
更多服务
史晓琳 主治医师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hpv感染,妇科炎症,妇科肿瘤,避孕,产前诊断及咨询,先兆流产,异常阴道出血,妊娠相关情况的解读。

好评 100%
接诊量 8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hpv感染,妇科炎症,妇科肿瘤,避孕,产前诊断及咨询,先兆流产,异常阴道出血,妊娠相关情况的解读。
更多服务
管志强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皮肤性病临床治疗。主要治疗银屑病,湿疹,脂溢性皮炎,各种皮肤肿物,荨麻疹等皮肤疾病,发表中文科技核心论文12篇。《七白散加减联合调Q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疗效及对血清中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影响》《当归消疕汤联合微针灸治疗96例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用药规律》《46例龙胆泻肝汤加味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外阴部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41例临床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Meta分析》《非剥脱性点阵铒激光联合清热补肾益精法治疗雄激素型脱发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毛囊的影响》发表国外SCI论文7篇。《Reversal of alopecia areata, osteoporosis follow treatment with activation of Tgr5 in mice》《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tic Women with Vertebral Fractures》。

好评 99%
接诊量 2486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主要从事皮肤性病临床治疗。主要治疗银屑病,湿疹,脂溢性皮炎,各种皮肤肿物,荨麻疹等皮肤疾病,发表中文科技核心论文12篇。《七白散加减联合调Q激光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疗效及对血清中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影响》《当归消疕汤联合微针灸治疗96例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用药规律》《46例龙胆泻肝汤加味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外阴部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41例临床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Meta分析》《非剥脱性点阵铒激光联合清热补肾益精法治疗雄激素型脱发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毛囊的影响》发表国外SCI论文7篇。《Reversal of alopecia areata, osteoporosis follow treatment with activation of Tgr5 in mice》《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tic Women with Vertebral Fractures》。
更多服务
孙倩 主治医师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的综合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78
平均等待 -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的综合诊治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一位女性患者,2019年生完孩子后至今未来月经,最近几天出现下腹部隐痛,做过彩超但未发现问题,求助医生。
47
2024-10-23 06:20:14
小腹疼腰酸,白带多,20天前做过阑尾炎手术,10天前到医院检查发现盆腔附件发炎,消炎药吃完了,想了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和生活建议。患者,女性,未提供年龄信息。
6
2024-10-23 06:20:14
患者小腹两侧隐痛三个月,月经周期正常,已在医院检查并按盆腔炎治疗,但效果不佳,担心是否有其他问题。
65
2024-10-23 06:20:14
我最近腹痛严重,B超和消化内科检查结果正常,担心是盆腔炎,求助医生。
38
2024-10-23 06:20:14
我妹妹小腹剧痛,医院建议做手术,B超结果显示一类问题,很担心,想知道病情严重性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2
2024-10-23 06:20:14
一位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出现一走路就想接大便、坐下来就没事儿的症状,并伴有头晕、失眠等不适,寻求医生的帮助。
34
2024-10-23 06:20:14
肚脐下方小腹胀痛,多次就医未查出明显问题,担心是否为慢性盆腔炎,求助于专业医生。患者未生育,去年HPV TCT检查正常,正在服用调节肠道的药物。
8
2024-10-23 06:20:14
小肚子疼、腰疼和盆腔积液,持续半个月,去年十一月份曾经检查过盆腔积液,女性,月经周期正常,非备孕、怀孕或哺乳期。
62
2024-10-23 06:20:14
我半年来经常感到肚脐周围不舒服,腰部也疼痛,断断续续的,疼痛大约半天可以缓解。排便过程正常,每天一次,但以前大便不成型,喝了双歧杆菌后就改善了。最近月经不干净,十天才结束,开始出现酸胀疼的症状。请问这是什么问题?
16
2024-10-23 06:20:14
患者小肚子疼,偶尔腹胀,排便正常,疑似盆腔炎,需要医生帮助诊断和治疗。
41
2024-10-23 06:20:14

科普文章

#女性急性盆腔腹膜炎
8

上环是已婚育龄女性常采取的一种避孕方法,但上环也要有它的适应症,不当上环,对女性也会造成危害,下面,咱们就说说不当上环对女性的危害都有哪些?

1. 流产风险

如果在上环前没有排除怀孕,给已经怀孕的女性上了环,会造成女性流产,不全流产还可能造成出血多,甚至大出血,引起贫血,失血性休克,需要输血、抢救休克,对女性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2. 盆腔炎症加重

上环前有急性盆腔炎症,没有治疗就把节育器带上了,会使盆腔炎症进一步加重,有可能引起全身感染,感染性休克等,对女性危害很大。

3. 子宫收缩受阻

人工流产时,如果子宫收缩佳,确保没有宫腔残留,可以直接上环,但如果术中子宫收缩不佳或者可能有少量宫腔残留就把节育器带上了,这样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使阴道流血时间长,有残留的,甚至出现大出血,同时增加宫内感染几率,对女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4. 节育器脱落

对有宫颈内口过松或者有重度陈旧性宫颈裂伤的女性上环,有可能使节育器下移和脱落。

5. 月经不调加重

对经常月经不调、不规则流血的女性,带上节育器,会使月经不调、不规则流血症状加重,但除外为了治疗功血带的曼月乐节育器。

6. 子宫穿孔风险

如果在上环操作中,操作不当,有可能引起子宫穿孔,是上环严重并发症,轻者,手术取出进入腹腔的节育器,重者会造成大出血、甚至膀胱、腹膜损伤。危及生命,要及时、果断处理。

#女性急性盆腔腹膜炎#阴道炎#附件炎性包块
29

影响月经量的因素很多,像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精神因素等,那么,妇科炎症会引起月经减少吗?

这需要看看具体是哪种妇科炎症。像阴道炎比如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这些常见的阴道炎,是不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变化的,我们知道,月经是受体内激素的影响的,比如雌激素、孕激素、促甲状腺素等,还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阴道炎对这些都没有影响,所以,阴道炎不会引起月经减少,阴道炎一般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异常,有异味或者出现瘙痒等不适。

附件炎是常见的妇科炎症,是输卵管和卵巢发生了感染,由于卵巢外面有白膜,能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所以,卵巢常与发炎的输卵管伞端粘连而发生卵巢周围炎,对卵巢功能影响不大,不会引起月经减少,但如果炎症侵入卵巢实质,是有可能影响卵巢功能的,引起月经减少。

子宫内膜炎是炎症造成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它会引起月经减少,经期时间长或者不规则阴道流血。

急性盆腔腹膜炎会出现明显腹痛、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腹膜刺激症状,但不会影响卵巢功能,所以,不会造成月经减少。

这些是常见的妇科炎症,从以上可以看出有的妇科炎症可能会影响卵巢功能或者子宫内膜,引起月经减少,而有的不会影响卵巢功能或者子宫内膜,对月经没有影响。

#女性急性盆腔腹膜炎#蛔虫性腹膜炎
8

盆腔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比较多:

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以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物理治疗有短波,超短波,红外线,音频透入等。但体温超过 37.5 度,或生殖器结核时不宜采用理疗。

组织疗法:如胎盘组织液,胎盘球蛋白,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十五次为一个疗程。

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腹膜炎均应做宫颈分泌物和穹隆穿刺液的细菌培养,或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此作为选有效的抗菌素。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案有切开引流。当盆腔腹膜炎有脓肿形成,且脓肿位置已达盆底的时候,可从后穹隆切开引流。但由于脓肿位于盆腔与腹腔治疗,因此引流只能暂时缓解,往往不能控制。

其次就是剖腹清除病灶,盆腔脓肿形成并破裂的时候,可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情况下,行剖腹探查术以清除病灶已为最有效而迅速的治疗方法。

48岁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克里斯·霍伊Chris Hoy确诊晚期癌症,医生认为他只有2-4年的寿命。确诊是来自于一次肩膀疼,去医院做CT检查发现肿瘤已转移到了肩膀、脊柱等,二次检查发现原发性前列腺癌,已是晚期。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只是一个过程,我很幸运有药物延缓这个过程。”这位曾获奥运6枚金牌的冠军乐观地说道。

在面对这一残酷现实时,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方式,包括放射性药物治疗、激素治疗、化疗药、靶向治疗药等。

1.放射性药物治疗

使用放射性物质治疗癌症,包括α-发射体放射治疗:使用放射性物质治疗已扩散到骨骼的前列腺癌,如将放射性物质镭-223注入静脉并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转移部位,从而杀死癌细胞。

2.激素治疗

激素是由身体腺体产生并在血液中循环的物质。在前列腺癌中,男性性激素可导致前列腺癌生长。使用药物、手术或其他激素来减少男性激素的量或阻止它们起作用。这被称为雄激素剥夺疗法(ADT)。

前列腺癌的激素治疗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醋酸阿比特龙可以阻止前列腺癌细胞产生雄激素。用于其他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前列腺癌。也用于经降低激素水平的治疗后有所改善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

  •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以阻止睾丸产生睾酮。例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和布舍瑞林。

  • 抗雄激素可以阻断雄激素(促进男性性特征的激素)的作用,如睾酮。例如氟他胺、比卡鲁胺、恩扎卢胺、阿帕他胺、尼鲁米特和达罗他胺。

  • 可以阻止肾上腺产生雄激素的药物包括酮康唑、氨鲁米特、氢化可的松等。

3.化疗

化疗是一种癌症治疗方法,使用药物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要么杀死细胞,要么阻止其分裂。当化疗药物口服或注射到静脉或肌肉中时,药物进入血液并可以到达全身的癌细胞(全身化疗)。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使用药物或其他物质识别并攻击特定癌细胞的治疗类型。靶向治疗比化疗或放射治疗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更小。

PARP抑制剂阻断一种参与许多细胞功能的酶,包括 DNA 损伤的修复。阻断这种酶可能有助于阻止癌细胞修复其受损的 DNA,导致它们死亡。奥拉帕利是一种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且在某些基因(如BRCA1或BRCA2)中有突变的前列腺癌患者。

5.双膦酸盐治疗

双膦酸盐药物,如氯膦酸盐或唑来膦酸盐,在癌症扩散到骨骼时可减少骨骼疾病。接受抗雄激素治疗或睾丸切除术的男性骨量减少的风险增加。在这些男性中,双膦酸盐药物降低骨折的风险。

参考文献:

1.Six-time Olympic champion Chris Hoy, 48, announces terminal cancer diagnosis,ByIssy Ronald, CNN,Sun October 20, 2024.

2.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 (PDQ®)–Patient Version of NCI.

2024年10月21日,赛默飞宣布其Ion Torrent Oncomine Dx被FDA批准为伴随诊断试剂,用于筛选适合vorasidenib(后文简称V药)治疗的患者[1]。而V药用于易感IDH1或IDH2突变的Ⅱ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成人和儿童患者。

01 本次获批能为患者带来什么? 

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脑瘤,其中约20%患者携带一种基因突变,叫做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这种突变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有很大意义。如果发现患者是IDH突变,就相当于找到了肿瘤这辆失控马车的原因,再使用药物针对病因进行靶向治疗,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癌症的恶化。

本次获批的诊断试剂,就可以作为体内的"侦探",以确定患者要不要开启V药的个性化治疗。此外,在美国指南中也建议对神经胶质瘤患者进行IDH检测[2]

IDH发生突变可以用来确定Ⅱ级和Ⅲ级星形细胞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经常会发展成的继发性 Ⅳ 级胶质母细胞瘤。通过检测是否有IDH突变,能够把低级别胶质瘤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区分开。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神经节胶质瘤这类真正的Ⅰ级非浸润性胶质瘤是没有IDH突变。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IDH突变,那就说明这个肿瘤至少是Ⅱ级的弥漫性浸润性胶质瘤。IDH1/2发生突变的话,患者的预后相对会比较好。

02 靶向疗法V药的效果如何? 

通过新设备检测后,即可使用V药,这个药也是今年8月获批FDA的[3],是目前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针对2级IDH突变型的神经胶质瘤的靶向疗法。靶向疗法能够精准打击肿瘤,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相对较小。

V药的获批是通过Ⅲ期INDIGO试验验证的,肿瘤的临床试验一般会看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越长,说明这个疗法的效果越好。试验结果表明,V药(n=168)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7.7个月,而对照组(n=163)为11.1个月,延长了16个月。另外,与对照组相比,V药降低了患者疾病恶化/死亡风险61%。

03 新药安全吗? 

很多患者担心新药的安全性问题,可以关注获批临床试验对应的安全性信息,根据获批的信息[3-4],V药可引起肝转氨酶升高,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肝坏死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因此用药过程中医生会建议检查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等。

一般在治疗开始前2个月内每2周监测一次,然后在治疗的前2年每月监测一次,并根据临床指征,对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可以增加检查次数。

其他最常见的(≥15%)不良反应包括疲劳(33%)、头痛(28%)、肌肉骨骼疼痛(24%)、腹泻(21%)、恶心(20%)和癫痫发作(16%)。在这个汇总的安全人群中,最常见的(≥2%)3级/4级实验室异常是ALT升高(9%)、AST升高(4.8%)、GGT升高(2.2%)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2%)。

期待越来越多患者经过筛查后能更快地开展靶向治疗。

说到癌症治疗,越来越的好消息不断地出现,也是和诊断试剂获批在同一天,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发布了一条关于抗癌新药的积极意见[5]:推荐延长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GEJ)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授权。

04 两项一线治疗,均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两项适应证中,替雷利珠单抗都是和其他药物联合用药,但CP不同:

  • 在G/GEJ腺癌中,替雷利珠单抗是和铂类和氟嘧啶类化疗联合用药;

  •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替雷利珠单抗是和铂类化疗联合用药。

替雷利珠单抗和这两个不同CP的疗效如何?通过两个试验来一起了解。一个试验是RATIONALE-305,招募了997名患者。同样的是用总生存期(OS)来考察药物疗效。

从结果来看,联合用药组中位OS为15.0个月,而对照组只有12.9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获益,导致死亡风险降低20%。

另外一个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试验也证实了较好的疗效,这个试验名称叫RATIONALE-306,共招募了649名患者。联合用药中位OS为17.2个月,对照组为10.6个月 ,死亡风险降低34%。

联合治疗最常见的3级/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疲劳、低钾血症、低钠血症、肺炎、食欲下降、皮疹、淋巴细胞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腹泻、肺炎和肝炎等。

参考来源

1.FDA Approves NGS-Based Companion Diagnostic for First Target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Grade 2 IDH-Mutant Glioma

2.NCCN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

3.FDA approves vorasidenib for Grade 2 astrocytoma or oligodendroglioma with a susceptible IDH1 or IDH2 mutation

4.Product information:VORANIGO- vorasidenib tablet, film coated

5.BeiGene Receives Positive CHMP Opinions for TEVIMBRA®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近期,草蜢乐队蔡一杰最近发文表示“刚刚做完一个切除脑部肿瘤的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希望他早日康复,往后的人生更加精彩!

说到脑肿瘤,不得不唠一下它的常见分类和预防知识,脑肿瘤是脑部一类肿瘤的统称,根据疾病发病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 38%)

  • 脑膜瘤和其他间叶肿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27%)

  • 垂体瘤

  • 神经鞘瘤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少突胶质细胞瘤

  • 室管膜瘤

  •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 髓母细胞瘤

降低脑肿瘤风险,朋友们从提高意识做起,可以从下列小事做起:

尽可能远离电离辐射

儿童放疗影响

儿童癌症放疗可能增加日后患脑肿瘤的风险,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且年龄越小,风险越高,潜伏期有7-9年,常见的诱发肿瘤类型为脑膜瘤和胶质瘤。

因此,在儿童癌症治疗中,医生需要谨慎权衡放疗的利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孕妇辐射危害

孕妇接受诊断性辐射,如CT和PET检查,会增加胎儿患脑肿瘤的风险。因此在孕期应严格控制辐射检查的使用,除非是在必要的医疗情况下。

职业与暴露

对于从事辐射相关职业的人员,如核能工作者、放射科医生等,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要控制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使用防护设备,如铅衣、铅帽等,减少身体各部位尤其是头部的辐射暴露。

留意非电离辐射

合理使用手机

虽然多数研究未发现手机使用与脑肿瘤风险有显著关联,但手机发射的射频场在贴近头部使用时,大脑会吸收较大剂量。

为了减少潜在风险,这样可以避免头部与手机的直接接触。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应尽量限制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

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

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特定的食物与脑肿瘤有明确的关联。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也可能对预防脑肿瘤有潜在的益处。

建议多摄入蔬菜水果,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可能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细胞损伤和癌变的风险。

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肥胖与某些脑肿瘤(如脑膜瘤)有关。身体脂肪过多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例如脂肪组织可能会增加循环雌激素的水平,从而影响肿瘤的进展。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选择富含营养的食物,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进食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同时,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

药物使用的潜在影响

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

一些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脑肿瘤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来降低脑肿瘤的风险,他汀类药物则可能通过穿透血脑屏障,减少脑炎症,从而降低恶性转化的风险。

遗传因素早关注

家族史与遗传咨询

对于有脑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其患病风险。这类人群可以考虑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家族中疾病的遗传模式和自身的患病概率。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携带与脑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监测方案,例如增加定期检查的频率,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

参考来源:

1.Mehta M, Vogelbaum MA, Chang S, et al.: Neoplasm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DeVita VT Jr, Lawrence TS, Rosenberg SA: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 9th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1, pp 1700-49. 2.Ostrom QT, Adel Fahmideh M, Cote DJ, Muskens IS, Schraw JM, Scheurer ME, Bondy ML. Risk factors for childhood and adult primary brain tumors. Neuro Oncol. 2019 Nov 4;21(11):1357-1375. doi: 10.1093/neuonc/noz123. PMID: 31301133; PMCID: PMC6827837.  

近期,两款癌症新疗法获批FDA:一款是用于胃癌以及胃食管交界处(GEJ) 腺癌的组合疗法(佐妥昔单抗zolbetuximab+氟嘧啶+铂类化疗),另外一款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

他们的获批能为癌症治疗带来什么?这些新希望安全吗?一起来看。

癌治疗佐妥昔单抗组合疗法延长患者生存期

新药的获批一般会使用临床试验去验证,招募大量患者去“试药”,看看这个药对于癌症治疗的效果。

本次获批的胃癌组合疗法也不例外,也经历了SPOTLIGHT、GLOW两个试验(后续简称S试验、G试验)来评估疗效。

什么是PFS?什么是OS?

怎么评估新药的疗效?这两项试验都是通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来评估的,PFS是指我们的癌症患者从治疗开始到肿瘤恶化/死亡的这段时间。

PFS越长,则说明这个药物疗效越好。OS也类似,越长说明治疗效果好。

两个试验结果

S试验一共565例患者参与,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介绍接受本次获批的组合疗法(zolbetuximab+mFOLFOX6)治疗,mFOLFOX6由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三种药物组成。对照组只有mFOLFOX6治疗。

  • 从结果上来看,组合疗法的PFS达到了10.6个月,而对照组只有8.7个月。

  • 组合疗法的OS为18.2个月,而对照组仅15.5个月。

G试验共入组507人,和S试验一样分组来评估疗效。只不过,这里的组合疗法没有使用mFOLFOX6,而是CAPOX化疗,即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 组合治疗PFS为8.2个月,对照组只有6.8个月。

  • 组合治疗OS14.4个月,而对照组12.2个月。

安全性数据

S试验中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是呕吐、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肠梗阻、发热、肺炎、呼吸衰竭等。

G试验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呕吐、恶心、食欲下降、血小板计数降低、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肺炎、肺栓塞和发热。

佐妥昔单抗分别在今年3月和8月获批日本和英国,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批准了一种新型靶向癌症治疗药佐妥昔单抗,用于与标准化疗联合使用治疗成人胃癌或胃食管连接处癌症。

根据其说明书,患者用药还需关注下列注意事项:

  • 过敏(超敏反应性)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输液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皮肤瘙痒、肿胀的粉红或红色斑块(荨麻疹)、咳嗽不止、呼吸困难。
  • 输液相关反应。严重的输液相关反应可能在输液时/输液后发生。如果您出现以下任何输液相关反应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恶心、呕吐、胃痛、唾液增多、发热、胸部不适、颤抖、背痛、咳嗽或高血压。
  • 恶心和呕吐。在开始使用此药物之前,如果您正在经历恶心和/或呕吐,请告知医生。恶心(感到不适)和呕吐(呕吐)可能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有时候可能会很严重。
  • 儿童和青少年:该药不应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 怀孕:不应在怀孕期间使用该药,除非医生明确推荐。
  • 哺乳: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不建议哺乳。目前还不清楚本药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
  • 驾驶和使用机器:该药可能会引起影响您驾驶或使用机器能力的副作用。在接受该药输液后,若感觉不适,应谨慎决定是否驾驶或使用机器。

延长超3个月生存期!创新的肿瘤电场疗法

再来看另外一款疗法,很特殊,是通过一种叫做Optune Lua设备产生交变电场,从而对对分裂癌细胞的带电成分施加物理力,导致细胞死亡。这种交变电场称为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

Optune Lua是首个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药物,已获批与PD-1/PD-L1抑制剂或多西他赛同时用于接受铂类治疗中/治疗后的转移性NSCLC成年患者,也是转移性NSCLC患者8年来首次的治疗指标的改善。

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电场疗法获批基于LUNAR研究,研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电场疗法+PD-1/PD-L1抑制剂或多西他赛,另外一组不使用电场疗法,只接受PD-1/PD-L1抑制剂或多西他赛治疗。

  • 电场治疗组OS为13.2个月(n=145),而对照组中位OS为9.9个月(n=146)。电场疗法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了3.3个月(P=0.04),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 63.1%患者(n=89)发生设备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根据严重程度分不同等级,级别越高表示越严重。电场实验中,大多数不良反应是低级别(1-2级),只有4%(n=6)患者出现3级皮肤毒性,需要暂停治疗。没有与Optune Lua相关的4级或5级毒性,也没有患者死亡案例。

并非所有患者适合电场疗法

由于电场疗法特殊机理,其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如患者本来带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自动除颤器,电场疗法可能会导致这些设备无法工作。如果患者身上有一些可导电的凝胶,比如做心电图的时候涂抹的水凝胶,应用电场疗法的设备则可能导致发生一些皮肤不良反应。

期待更多新疗法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参考文献:

1.FDA approves zolbetuximab-clzb with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2.https://products.mhra.gov.uk.

3.FDA Approves Novocure’s Optune Lua®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过敏反应
0

感谢您购买京东健康医用美护品类商品,该品类现升级附赠过敏无忧险,确认收货后的90天之内,若因使用该产品而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通过官方鉴定并提交理赔材料,我们承诺商品退货退款并最高赔偿限额2万元。
操作流程如下:请您在京东 APP我的-我的订单页面找到商品,点击商品进入订单详情页,在页面下端保险服务,进入保障服务页面后点击申请服务按钮,按页面提示提交材料,保险公司会线上审核您的理赔资料,请您关注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支付赔款。想要了解更多过敏无忧险,点击保险服务了解详情

疤痕护理产品使用请注意:伤口拆线后,其表面已形成一层完整的上皮细胞之后才可使用!!!需确保伤口完全愈合,且无炎症无按压痛感后才可以使用祛疤膏切勿使用未愈合,感染,结痂或者未拆线的伤口。
具体疤痕恢复情况因人而异,通常非疤痕体质建议持续使用3-6个月陈年旧疤痕建议持续使用6-12个月,乃至更久,越早使用,使用越久效果更佳。

亲子关系进入到“恶性循环”怎么办?
不知道家长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希望孩子先有进步和表现,孩子则希望家长先给予支持和鼓励,双方互为因果,却又各持己见。
鉴于“关系亦如潮水不进也退”,好的亲子关系迟迟不出现,久而久之反而变成了“你不改,我就只能说你”和“你只会说我,我就是不改”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的重复。
例如,正值暑假,小孩子们一放假,可能就离不开手机,本来约定好的学习,需要三催四促,小孩子总是找机会玩手机,或者每每答应归还手机,到时间了却迟迟不还,家长会因为孩子做不到而生气,批评教育或大失所望,孩子总是被批评或责骂,会感觉为什么总是要学习,我都不能休息?越发的感觉要争取一切时间休息,因此更加沉迷手机。
对于这种家长希望孩子自觉、自律,该学学该玩玩的期待是正常的。
对于孩子希望玩的时间不要被压缩,不想总谈学习的想法也是正常的。
所以,协调好学习和玩的时间,其实,家长和孩子是没有冲突的,甚至目标是一致的。
那这个亲子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开始恶性循环的?
仔细回味一下,很像是家长的对于孩子学习和玩,这两项活动的评价标准和安排习惯与孩子不同的原因,造成了亲子冲突,类似于家长希望先学后玩,孩子可能希望先玩后学。
而恶性循环的开始很像是家庭权利的斗争和博弈,家长感觉自己有道理(评价标准和安排习惯),孩子感觉自己也很正确(自身感受--学习累,玩是放松),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有相互对抗着,用对抗的行为、心态来捍卫自己的立场。
那怎么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呢?
首先,相互接纳,家长先行(示范)。
对于这种目标一致,但是一定要坚持自己,赌气不肯退让的双方,要想打破僵局,客观层面上接纳对方的想法,不要定性,先不管对不对的问题,承认对方的想法是基于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要。
孩子就是想要多玩一会,对于孩子(做)游戏和玩耍,就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小就是如此,玩沙、玩泥巴促进创造力,小伙伴间玩耍促进人际关系等,不去批判,承认这些感受,就是接纳这些感受,“妈妈相信你的感受,你只是想玩一玩放松一下!”
家长也不要坚持自己一定是对的,我们的感受是基于我们的个人经验,对于我们自己可能代表的是正确,对于他人未必。
所以,我们都只是客观的接纳他们存在和合理便好,这样可以化解“敌对危机”,才能和孩子心平气和沟通与谈判。
其次,重塑信任。信任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需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孩子也需要相信家长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实际行动来建立和维护这种信任关系,有助于打破僵局。
这部分没有捷径,只能“死磕”,就是一遍遍尝试,去努力恢复信任。
通常失败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大家都不信任对方,除非对方先做出一些改变,但是没有信任,又怎么敢放手不去干预,相信对方能自控呢?以往就是有很多不自控的经验,才不敢信任的,这很像是悖论。
所以,可以转换一些其他的情况替代,帮助逐步恢复信任,还是以手机使用为例,先不要直接攻克“手机使用问题”,先在其他的比如整理房间或参与家务等事情先做起,具体内容可以商量,家长和孩子协商出替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家长练习放手,不去提醒,静等时间到去检查结果,并及时反馈结果给孩子,比如星期一房间哪里打扫合格,哪里有待改进,具体建议是……;星期二房间打扫结果是……;客观公正,允许孩子申诉和表达,在客观公正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执行需求获得结果,逐步恢复对彼此的信心和信任后,再试着转回到更核心的比如手机使用或饮食问题上,讨论如何执行。
第三,保持耐心和坚持。
恢复信心和关系很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获得累计的效果,也可能会周而复始的需要从核心问题转到其他问题,再由其他问题转回到核心问题,但还请保持耐心和坚定,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相信的态度,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我们,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相信的感觉,并帮助我们慢慢的去攻克难题。
恶性循环很像是关系中的“交通阻塞”,需要慢慢的疏通,也需要慢慢的建立合作的规则,这个规则可能不是继承来的,不是现成的,是需要摸索和实践的,希望家长过程中能对孩子的问题多多的涵容,也希望孩子们可以对家长的着急和担心,在关爱的层面上也多一些理解。

作为ED患者的家长,除了“忍住”我的焦虑情绪以外,还能怎么办?
作为ED患者的家长,情绪压力是很大的。一方面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厌食症患者家长,孩子在极低体重下有生命危险,当饮食管理不配合的时候,尤其心焦。贪食症患者家长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要承接孩子很多情绪,也是非常不易。
进食障碍的家长情绪焦虑、抑郁是非常普遍的。对于情绪,我们建议的是“疏”,而不是“忍”。
忍耐不会让情绪消失,只会累积,在某个再也无法承受的点爆发,爆发的强度可能和引爆的事件不是太匹配,以至于周围的人难以理解,认为“这么一点事,为什么这么激动?”这种不理解可能也更容易激起对方的情绪,这样一来一回,让双方都进入情绪漩涡。又或者一味忍耐而无法爆发,最后情绪指向自身,产生自责、愧疚,认为就是自己不好才导致所有的事情如此发展等等。无论哪种情况,忍耐情绪对自己、对家庭都是不利的。
对于家长的焦虑,我们非常理解,这很常见,家长也不要觉得自己焦虑就是无能,焦虑了就无法管理孩子了。对于轻度的焦虑,我们建议适当的放松,给自己卸卸担子,让另一半参与进来,一起承担。同时自己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对象吐吐槽,发泄发泄。或者选择进行一些喜欢的活动,让自己能够愉悦心身,得到安抚。对于比较严重的焦虑,可以考虑向专业的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无论如何,有情绪,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处理,不要一味忍耐。

作为ED患者的家长,别人都不理解我,认为孩子的病是我惯出来的,我该如何调整自己?
进食障碍的家长确实容易被周围人误解,认为孩子生病都是家长没有管好。其实不只是生病,孩子有很多问题,都容易被归咎于家长。在管教孩子方面,很难讲孰是孰非,但在孩子罹患进食障碍这一点上,目前学界比较统一的认知是:家长不是被责备的对象,而是孩子康复的最大资源。
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人比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进食障碍的孩子在康复的过程中,家长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周围人的误解,会让人觉得委屈。对于一些不了解这个疾病的人,我们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解释工作,尤其是核心家庭的成员,这是我们重要的同盟军,一定要让他/她了解这个疾病,能够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对抗疾病。而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人,也不必多费口舌,他不在这个方面误解你,也会在别的地方误解,所以就接纳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误解你,不管出于何种目的。
回到家长的资源上。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对于孩子的康复,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您能努力的学习了解进食障碍的相关知识,坚定的执行饮食管理相关规则,温柔的理解抱持孩子的情绪,同时稳定自己的情绪,始终如一的坚持,您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康复,而您功不可没。所以对于外界的误解,请团结能团结的人,忽略坚持误解您的人,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如何帮助孩子出主意,才会让孩子觉得我不是在控制TA?
在家长试图帮助孩子、给孩子出主意的时候,孩子很少会听,会觉得家长在试图控制ta。今天我们来讲讲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首先家长需要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真的想要控制ta?”这就是说,是否我真的只是在给孩子出主意,而ta是否采取我的建议、如何采取、是何后果,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家长思考好这些问题后,或许能更清晰地指导自己需要如何做:
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家长是不应该退让的,并且需要冒着被孩子认为是在控制ta的风险的。例如孩子在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抽烟、喝酒或逃学等等。这些问题上,家长不是在提出建议,而是应当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些是不对的。
在非原则问题上学会放手。除去原则问题的其他小事情上,家长需要学会让自己放手。孩子终将自己面对事情,承担ta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就是说,有时即使你觉得孩子这样做下去不会有好结果,你也需要让自己咬牙坚持这份想要“帮助”ta的冲动。让孩子去自己“撞南墙“后再死心,要给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这类问题就包括孩子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和谁成为好朋友等等。
在原则问题上“控制”、在非原则问题上放手,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才更加能让孩子感到自由和被尊重,并更加勇于探索外面的世界。

如何帮助孩子表达TA的感受?
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常会被问及“你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会提起自己的感受,大部分时候,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个不错,挺好的,还行”之类的评价性言语。
为什么我们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呢?也许因为曾经被表达的感受,没有得到共情。譬如小时候我们怕黑,感受到了害怕,妈妈可能会说:“没事,妈妈在。”“一个人睡觉,有什么好怕的,你长大后总要一个人睡的。”“不要害怕,不要害怕......”父母常常用理智的态度来跟我们相处。长大后,我们也就很难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用理性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帮助孩子表达TA的感受呢?
首先,学习觉察。觉察当下的这一刻,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是躯体上的不适?还是愤怒?悲伤?委屈?害怕?担心?感受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感受就是感受,我们只要去觉察他们就可以了。譬如孩子不愿意吃饭,TA当下的感受可能是胃部的饱胀不适、担心长胖等。
其次,敢于承认和接受。承认自己的感受,不要立刻去否认它。感受没有好坏,去接受它这一刻的样子就好了。有时我们愤怒或者悲伤了,但是无法承认自己的愤怒或悲伤,于是,会立刻直接见诸行动。譬如孩子在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采取暴食、自伤等行为。
最后,在孩子表达感受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回应,感受到“对方感受”的回应(我感受到你觉得不舒服,你担心长胖),而不是给予理性的评判(你吃太少了,你一点都不胖)。当孩子的感受被感同身受,被理解后,TA才愿意表达。

我的孩子对于我和其他家长聊TA的事情(不只是病情)很反感,这该怎么办?
很多进食障碍的家长,在巨大的情绪压力下,是很需要情绪宣泄的出口的。尤其碰到有类似问题的家长,就更加有共同语言。在家长这个群体中,孩子的“问题”,或者有“问题”的孩子,是TA们情绪压力的来源,需要“吐槽”的对象,以寻求相互支持。又或者看到别人的孩子恢复的不错,也想取取经,自己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比较好。
这样的过程,对于缓解家长压力,保持心身健康当然是有帮助的。但这个相互支持的过程,有时候比较容易“泛化”。随着家长们友谊的升级,相互的支持可能就会扩展到方方面面。比如生活上的相互帮助,家庭关系问题“求支招”,孩子教育心得体会等等,助人者在“利他”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求助者获得了经验,也是甘之若怡。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故事版本可能完全不同。很多孩子对于家长间的分享,非常苦闷。
一是,有些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认为是隐私,并不希望其他人知道,您的朋友并不是她的朋友,她并不希望自己的事情被拿来给他人分享。这就涉及到一个边界的问题。孩子的事情,您是不是认为是您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和人讨论分享的?当孩子小的时候,这样做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慢慢有了自主的意识,TA会认为这是对TA边界的侵犯。
二是,家长和孩子站的角度不同,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反应并不一样。家长之间可能很有共鸣,讨论完之后获得一致的看法。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难处,当然是能感觉到被支持的。但对于孩子来说,TA可能认为自己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你们都讨论好一致了,她能上哪说理去呢?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天然的处在权威的位置,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能主导“小社会”中的舆论导向,如果再形成联盟,一起来评判TA,这会让孩子感觉百口莫辩,是很难受的。
所以,如果孩子开始表现出对家长间的讨论不满,我们真的需要来思考一下这件事情并做出适当调整。
首先是,您讨论的问题,属于技术问题吗?比如说,孩子不服从我的管理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你是怎么坚持饮食管理原则的?等等,这一类技术性的讨论,相互的探讨能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当然是有助益的。如果您希望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或是了解其他人如何应对关系中的冲突,请陈述事情时尽量隐去孩子方面的细节信息,尤其是隐私信息,而更多的讨论自己的感受和应对技巧。在陈述事件时尽量就事论事,不要评判孩子。当然每件事情都有其具体情景,欢迎和您的医护团队及治疗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孩子每次遇到问题,我总能告诉ta如何解决,这也错了吗?
家长普遍会遇到的一个难题:不知道如何能够最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每次遇到问题,我总是尽快帮ta找到解决办法并且告诉ta要怎么做。但是孩子好像很抗拒,难道这也错了吗?”今天我们来聊聊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如何更好地进行回应。
(一)思考“我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最好的吗?”
孩子每天或许都在面临各种方面的挑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对于自我的怀疑等等。这些问题小到不会做一道数学题,大到对于自我价值的否定,都是孩子需要面对的难题。在此时,或许家长可以一眼看穿孩子所面临的问题,觉得这类事情自己也经历过,因此拥有“发言权”。
此时我们在这里暂停一下,请去思考一下:是否我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优解?一些家长可能是直性子,做事雷厉风行。因此在孩子遇到难题时会直接建议孩子去直接“正面刚”。那么显然这并不适合内向的、喜欢以迂回的方式处理事情的孩子。而不了解这一点的家长或许也会感到非常着急:我都告诉ta解决办法了,为什么ta还是不听?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帮到孩子,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提出建议。注意仅是建议哦,也就是说家长不要将孩子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要记住的是这是孩子所面临的问题,而ta有权利决定以何种方式应对。
(二)别做“答疑机器”
在和孩子相处时,家长还要避免自己成为冰冷的“答疑机器”:孩子向家长求助,而ta得到的除了一条解决办法后再无其他来自家长的支持。要知道,作为孩子的首要支持来源,家长除了可以给出务实的建议,还可以给到很多情绪价值。比如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在给出建议之前,家长可以先认可孩子的情绪,例如说“我感受到了你的难过,这对于你来说确实是个很难应对的事情。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要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温柔的坚定,说来容易做来难
我们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在身体力行地学习做到“温柔而坚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非常受挫。
例如:
孩子没有吃完规定的餐食。
父母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想少吃,但你必须把规定的食物吃完。”
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吃完,并且找各种理由(譬如“真的吃不下了”“胃不舒服”等等)。
父母家继续保持温柔而坚定,但是耗了很久孩子都不吃完,父母就会觉得温柔而坚定一点用都没有,自己开始烦躁并且很难一直保持温柔。明明就“温柔”(尽最大努力保持语气温柔)且“坚定”(坚定要求孩子把饭吃完)啊,为什么不见效?
很多人对“温柔而坚定”的简单理解是:
“语调温柔地坚持要求孩子做什么或是不同意孩子做什么”。
其实不尽如此。
首先,“坚定”是指在树立规则时父母有明确的底线,底线之外的事情不允许,而不是询问孩子原因,让孩子误以为只要有看似合理的理由,这些行为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父母需要接过掌控权。譬如,年幼的孩子乱穿往马路边跑,大家都知道应该当机立断接过掌控权把孩子带离危险地带。对于进食障碍营养不良的孩子来说,不好好吃饭其实已经是一种“伤害自己的行为”。坚定未必需要我们态度上很严厉,但要让孩子明白这个底线,当下明确地告知和制止。
其次,温柔是一种行为表现,并不是要让父母做完美的人,不可以有情绪,而是在情绪来了的时候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做错了事,尤其是触犯到底线时,父母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当然可以生气,如实地把情绪告诉孩子,但应该尽量管理自己的情绪化行为,比如吼叫、打骂。“温柔”也不仅仅是不打骂孩子,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地理解孩子,未必需要刻意的语调轻柔,有尊重才有倾听和沟通。

家长如何应对亲子冲突?
(1)接纳自身情绪
发生冲突时,家长通常会觉得“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我该怎么办?”家长不要回避自己焦虑、愤怒的情绪,而是应该去正视和接纳这些情绪。只有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出相应的调节和改善。
(2)反思自身情绪
我们都知道打骂孩子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在发生冲突的当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化行为,也不要过度自责。情绪发泄之后,更重要的是找出产生矛盾的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缓和亲子矛盾。同时在下次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慢处理”,比如说话和行动前先等待3秒钟,可以尝试深呼吸,然后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感受?我这是怎么了?我想要什么?”
(3)调节自我情绪
人在疲惫和情绪不佳的状态下很容易被激怒,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安慰和安抚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陷于不能自拔的不良情绪中。家长对于情绪的控制,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也拥有管理情绪的能力。
(4)识别孩子的情绪
通过孩子细微的表情、动作,敏锐地感受到孩子的需求与想法,能分享其喜怒哀乐。不同个性特征、年龄阶段、成长经历等也会影响孩子情绪的表达。尝试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客观分析、理解孩子的情感,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而不是简单说教。
(5)疏导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后,家长要及时反馈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让孩子明白父母此刻的情绪感受。告诉孩子,刚才对妈妈(或爸爸)发脾气了,妈妈(或爸爸)很难受也很担心,使孩子明白情绪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如果是年幼的孩子,还可和孩子通过涂鸦、游戏或室内运动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待孩子稳定心神后,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交流,慢慢平复孩子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情绪比较冲动,或者不愿意交流。家长帮助孩子平息情绪的时候要将自己当成他们的朋友,跟孩子共情,切身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致那些害怕孩子情绪波动,而无法坚持饮食治疗的家长
进食障碍患者的家长时常会有这样的苦恼,明明知道要如何做,但总是实施不了。孩子总归是不配合饮食管理,多说几句脾气就上来了,僵持到最后,还是家长不得不让步。极端点的孩子还可能会自伤自杀行为,家长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点爆火药桶。
在这里,我们有几点小的建议送给家长:
一是及时觉察孩子的情绪,及时安抚。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明明道理就是我说的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你怎么没理还发脾气呢?家长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孩子有情绪可能并不是因为您有道理,可能她觉得委屈—你总是一言堂,完全不听我在说什么。或者我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你为什么要这样想我?不管我怎么说你都不会相信我的,等等。孩子情绪起来的点和家长可能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双方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无法沟通,最后只能生气。所以,当我们发觉孩子在生气的时候,不妨停下来,先不讨论事实本身—这个东西你要不要吃—而是讨论情绪:你为什生气?让她/他有机会充分的表达,充分的认可她/他的情绪,理解她/他的痛苦并支持她/他,如果她/他的情绪指向家长,也可以讨论,怎么做会让你感觉好一点?最后回到事情本身—这份饮食你还是要吃下去,我会陪着你。
二是坚持饮食行为管理原则。
有些孩子可能会说:不吃/运动消耗才会让我情绪好。那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不吃/运动消耗真的是你发自内心的、你自己的想法吗?有多少成分是被ED控制的?如果她/他处在一个冷静的状态,她/他其实能够意识到这种想法其实是进食障碍掌控下的情绪和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希望家长做什么来帮助你?鼓励孩子自己反思,激发她内在的动机来和疾病对抗。
三是冷处理。
有时候孩子很激动,没有办法对话,或者在气头上讲出一些很不理智的话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进行冷处理,不要试图去说服她/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静一静,等冷静下来后再对话。
有些孩子可能病情比较重,实在不能配合家长的管理,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果断送孩子就医,必要的时候住院治疗。切莫因为孩子不愿意住院,或担心住院后孩子记恨自己而延误治疗时机。

家长看到孩子暴食就忍不住训斥孩子,该如何改变?
1.家长在看到孩子失控的体重时,本身会有溢出的焦虑和担忧,家长察觉、处理自己的情绪是做孩子工作的前提。也许孩子无法控制体重让你很担忧,但这也是帮助孩子、理解孩子、发展和孩子更高质量关系的机会。
2.其次,要理解孩子异常进食行为的意义。进食问题是孩子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失控而发出的预警,这是一种被动的与家长交流甚至求援的信号,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理解、帮助的。当我们内在情感缺乏安慰的时候,我们会向更早期能带给我们的安抚的事物——食物求助,当食物安慰了我们的情感和身体的时候,这种倾向会被强化形成循环,因此打破循环的方式之一就是向孩子提供情感的支持、理解和抚慰。
3.需要注意的是,有进食障碍的孩子提示其内心情感的敏感和失控,对于刺伤自尊、自信的言语可能会更加敏感,因此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除了要管控自己的情绪之外,也要注意用词,避免伤及孩子的自尊自信。用词不当可能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还有可能在情感上推远孩子,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孤立无助,加重进食障碍的倾向。

当孩子在进食和其他方面(比如学习时)产生了失控的感觉时,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
1. 首先可以做的是家长需要察觉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要明白孩子的失控可能是由于孩子的气质和环境共同的作用,家长要扮演的角色是帮助孩子渡过困境,这需要家长耐心的理解和包容。
2. 第二点需要做的是,以倾听的态度充分了解孩子内心产生的困难和困境,尝试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在与孩子商量后提供现实生活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渡过内心和现实的困难。
3. 如果在了解过情况之后,家长也觉得难以处理或者同样感觉到失控,可以向更多的资源求助,例如学校、社区,或者寻找专业的帮助,例如心理咨询师,或者来医院进行就诊治疗。

该如何看待ED孩子的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地踏步的这一过程
进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支持。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
首先,家长需要调整好心态,了解疾病的特点,知道治疗进展缓慢是正常的,不要操之过急。
其次,与孩子建立信任和沟通,让他们知道家长会永远支持他们,帮助他们。
第三、避免批评或惩罚孩子,这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更加焦虑和沮丧,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想变好,是疾病控制了他们,并不是孩子们不想恢复。
第四、鼓励孩子参加其他活动,例如阅读、听音乐,做手工等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事,以减少他们对食物、对体重/体形的关注。

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有时候可能会觉得孩子的想法或者情绪很幼稚,甚至没有必要,我们会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告诉孩子,但其实有时候这么做,会让孩子陷入很矛盾的情绪状态。
例如:小的时候,孩子刚喝完水,还想要喝水,可能有些父母会表达说,你刚喝过水你不渴,孩子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
如果有孩子回家和父母说,在学校有人嘲笑我胖,我很难受,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她们都是孩子,说的话不能当真,你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不要太在意;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依然感到在意,她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或许是孩子从这些对话中听到了跟自己的感受不太相同的想法,孩子陷入了矛盾和自我怀疑中。
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尤为重要,设法去理解孩子的处境和感受,并告诉他们这么想都是有原因的,不是无缘无故的,孩子的情绪就会在这一刻被接纳,他不会陷入矛盾和自我怀疑中。
因此,当我们的孩子尝试和我们倾诉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要尝试打断或者用你的正确的道理去说服她,而是尝试去理解她情绪的合理性,告诉她可以感到愤怒,可以感到悲伤,这些情绪是有它的意义,而不只是负面的存在。

如何保持目标,关系和自尊三者之间的平衡
人际互动中的目标、关系和自尊,需要保持平衡。我们可以将人际互动分为三个部分:目标,关系和自尊1.目标:我希望通过这段互动达成什么目标?2.关系:我希望别人如何看待我?3.自尊:我如何看待我自己?
在与患进食障碍的孩子互动时,也要尤为注意以上三点。1.我的目标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接受门诊或者住院专业的治疗?2.我的关系是希望孩子认为我是真的关心她的?3.我的自尊是我是一个受尊重的妈妈,不是一个低声下气的妈妈?
问了自己这样三个问题以后,可以把这三个问题排序,哪一样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但不要极端地坚持其中任何一个,比如:为了达到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自尊,委曲求全,“妈妈求求你了,去住院吧”,这样做会破坏妈妈的自尊,而且这并不是一段十分有效的关系。再比如:为了自己的自尊,和孩子说:“你爱住不住,那是你自己的身体,你自己看着办吧”,妈妈的自尊高高在上,但却没有实现目标,也没能维持关系。
我们在这里给出这样一个建议:当你的孩子出现进食障碍相关症状时,你需要尽早地采取行动,不要担心这样会破坏你们的关系,作为父母你们有权利和责任管理孩子的健康,你需要温柔的坚定,你是自信的,不是委屈求全的,你是权威的,同样也是温柔的,这些并不冲突。
请记住,一段有效的关系需要同时兼顾目标、关系和自尊。

父母是孩子康复道路上至关重要的力量
相信父母们可能会在书上或者网站上读到:如果孩子患有进食障碍,父母就不要再干涉患病孩子的生活了;因为他们的“失控感”会引发焦虑情绪,所以他们通过自己所认为的能控制的东西来获得“控制感”,比如食物和体重。
父母们可能还了解到:孩子患进食障碍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要么太过溺爱和控制,要么就太过疏远和不关注孩子。
也许你们会觉得这些很有道理,但还是会感觉某些地方不太对。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在卫生间催吐的时候,你不可能袖手旁观;当孩子在遭受痛苦的时候,你不可能无所作为,因为孩子的确是需要父母帮助的呀!
今天从群里截取了一些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父母们的力量:
半个月前我也一样是说不动孩子,后来我和她爸坚持一致必须住院,后来孩子也没话说了,现在医院挺好的,还是早点住院吧!早点解除痛苦。
不要寄希望于他人,自己的孩子自己救,耽误一个月可能需要不止一年时间来补救,做到早治疗、早坚定,您和孩子都可以少受进食障碍的折磨。
每个家庭都很难,每个孩子都曾经以死相逼,做父母的需要抛弃所有和ED博弈。
父母一致和孩子重申必须治疗的底线。有太多父母坚持,最后孩子同意去住院的例子,这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因为只有父母一致坚持,孩子才会妥协。
我们去年住院也不同意,我们坚持要求去,给孩子一周时间考虑,到时间我们准备好了行李,孩子也不再坚持了。
请记住,不要把所有决定留给孩子,因为你知道孩子不会或者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但你是父母,你会做这些事情。

赞美的陷阱
“瘦”,“漂亮”,“美丽”,“完美”,很多人都会这么称赞别人,觉得这是赞美呀,有什么问题?
其实之前有多位医生、治疗师提到过,无论是负面评价还是正面评价,都是一种评判。
过多的正面评价会让孩子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要去做别人眼中的“好”的自己,时间久了,也就接受不了“不完美”的自己。
过多的负面评价,又会让孩子没有自信,怀疑自身,自我评价变得很低。过度美容、过度整容,过度减肥都和这些心理脱不了关系。而不经常受到评判的孩子,价值观、个性和人格就会发展得比较健康完整。
家长如何向孩子传达“不评判”的态度呢?
讲道理吗?相信很多家长都遭遇过滑铁卢。有时候越讲道理,孩子越反感,甚至都不想和你交流了。
给大家分享一位进食障碍患者家长的经历总结:“我们家现在从不在语言上战胜说服孩子,而是从行为上坚持。”这个经验也同样适用在这里,也就是说,家长从日常生活做起,更多地倾听、理解孩子,不过度赞扬,也不随意批判,用行动说话,可能比纯粹讲道理更有意义。

孩子减肥与患进食障碍有关吗?
许多患者引发异常节食行为的起因在于追求瘦身的价值与行为取向,这可能成为引发进食障碍的重要隐患,研究表明对体型、体重歪曲的认识与期望是进食障碍的重要心理病理特点,而低自尊也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身体不满,并因此引起与进食障碍有关的瘦身倾向等心理和行为。
那么,如何通过增强身体自尊进而预防进食障碍的产生呢?减少舆论和周围环境对于“瘦即是美”的引导,用正确的认知矫正患者对形体的歪曲认识和不合理的期望,建立恰当的体型认知需要家人和亲朋好友一起建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积极引导患者关注体型以外的优良特质。
身体自尊过低会给个体带来负面的情绪体验,患者想要通过改善形体达到改善自尊的目标,对此,积极引导其通过更加适应性的方式获得自尊极为重要。鼓励患者已取得的成就、发掘并称赞其身体特质和精神特质、提供积极的条件帮助其取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更高成就、拓宽对于自身狭隘的认知等都对增强患者的自尊有所帮助。

进食障碍患者能吃“代糖”食品吗?
确实,近些年无糖食品越来越火,包装有“0糖”字样的食品受到消费者们强烈追捧,尤其是食物过度关注的进食障碍患者们。
最近常有一些家长在问,我们的孩子想吃“代糖食品”,能吃吗?
所谓无糖,可以理解为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代糖,替代易造成蛀牙、肥胖、高血糖的食糖(白糖、砂糖、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那么代糖真的是像宣称的那样,让您既可以享受美食又能“甜得很健康”吗?
代糖其实就是甜味剂,不论是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它们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常见的代糖多是化学合成的,比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等。
下面举出一些代糖可能的危害,而这些危害很可能都被“低热量”、“不长胖”等等宣传所掩盖。
1. 可能吃的会更多。代糖可能让人产生“吃了代糖就可以多吃点其他的东西了”,最终导致进食更多食物,引起肥胖。
2. 代糖吃多会上瘾。长期使用高甜味的代糖,会让人们对甜味产生强烈的依赖,一旦没有刹住车,可能吃进更多的糖。
3. 影响体内的食欲、味觉的调节。
4. 一些未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甜味剂除了模仿糖的味道,其实也模仿了糖对机体的影响——不仅可以触发胰岛素分泌(干扰血糖调节)、炎症和肠道微生物群(影响胃肠道功能),也可能会打乱与饥饿感或饱足感相关的激素分泌平衡,也可能会干扰氨基酸代谢,进而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
对正常人来说,在适量摄入的前提下,无糖食品的摄入不会带来明显安全风险。
但是,对进食障碍患者来说,他们本身存在进食行为紊乱,不能良好管理饮食,容易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的问题,就更不适合使用代糖
食品了。

进食障碍患者能进行生酮饮食吗?
近年来“生酮饮食”越来越火,被夸得天花乱坠,把碳水化合物视为洪水猛兽,宣称可以减肥、减脂。
有些进食障碍患者在治疗前可能经历过这种饮食方式,甚至一些有暴食行为的患者会想,只暴食高脂、高蛋白食物,是不是可以达到不增重、反而减重减脂的目的。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低碳水食物的一种配方饮食。生酮过程,就是在葡萄糖不充足时,通过脂肪转化为酮体,从而提供备用能源的过程。当进行生酮饮食的时候,实际上是以让全身各个需要糖的重要反应停滞为代价,把糖省出来供给只能用糖的红细胞,其他能用酮体的细胞勉强用酮体替代,消耗脂肪制造的酮体。
长期这样做,容易出现大脑迟钝感、胆结石、肾结石、甲减等等。生酮饮食本质就是强行饿瘦,是违反人类生理规律的。当长期断掉碳水的时候,大脑也不断产生“去吃糖”的欲望。当满口肥油觉得自己吃的很饱时,身体却因为吸收不到糖觉得:“这家伙是不是赶上了饥荒”;而当恢复正常饮食时,身体却觉得“饥荒的岁月终于结束了”,为了预备下一次可能出现的“饥荒”大开合成代谢,所以生酮饮食停止后的体重反弹要比任何情况都迅猛。
所以,对于进食障碍患者来说,是不适合生酮饮食的。他们本身无法合理规划进食,存在进食行为紊乱,让他们长期戒掉碳水类食物,可能会比正常人更难坚持生酮饮食,也可能会比正常人更容易诱发暴食行为(即使是厌食症也会出现)、报复性进食碳水化合物,进而引起体重的波动,情绪的变化,影响身体的脏器功能。
如果不调整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持续陷入暴食-节食的恶性循环中,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分配饮食结构,希望大家都能和食物良好相处~

父母要不要和进食障碍患者“讲道理”?
“这点饭菜一点都不多,几口就能吃完。”
“呕吐多难受啊,你可以控制住的。”
“这个是有营养的,对身体没有坏处。”
在进食、体重、运动等相关问题上,很多家长都会下意识地试图从理性角度说服孩子。实际上,这些在常人看来非常荒谬的想法,是疾病带来的认知歪曲,并不是用“讲道理”的方式能轻易改变的,当存在饥饿、营养不良等问题时,认知歪曲甚至会愈加严重。因此我们并不建议父母和孩子在进食相关问题上争论谁是对的,这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反而会认为父母根本不能理解自己,更加抵抗父母的管理。
应该怎么做?
记住,不要和你的孩子争论进食、体重、运动等相关问题。
更关注以下:
1.认可孩子的感受,例如对于体重增长的恐惧和焦虑等;
2.倾听孩子的困难,例如长期节食后很难接受肉类,很难控制自己不去厕所呕吐等;
3.肯定孩子为了康复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果,例如虽然还是很撑但是能基本吃完了,暴食呕吐频率比之前降低了;
4.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规律饮食计划,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方案——我们知道这是为了孩子的康复必须做的。
当患者饥饿状况好转、营养改善后,认知歪曲也会有所松动,这将会是个良性循环。

青少年不想接受治疗,我要不要听TA的?
多数进食障碍患者起初都是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在这种时候,父母是不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呢?
当我们的孩子突发疾病,但TA坚持不要去医院,哭着说不要吃药、害怕打针,家长们会怎么应对呢?
我们一定不会放任不管,我们无论如何会把他们带去医院,我们也不会听从孩子“不治疗”的意见,即使孩子哭着闹着,因为我们知道,这么做虽然可能孩子是不高兴的,但我们坚信这是对的决定——为了治疗疾病。
这个思路同样适用于进食障碍的治疗。在疾病的影响下,孩子会用各种理由拒绝接受治疗(如:“我只是没胃口”,“我自己会管好自己”,“你要尊重我的想法”等等),这些理由总是听来很有说服力。但进食障碍持续发展下去,带来的各种危害不可小觑,甚至导致死亡。这个时候就更需要由父母来做出有关治疗的决定。我们可以和孩子作一定程度的协商和讨论(例如在家试一周,如果不行就去住院),但不是让他们做决定,并且父母要果断采取行动(尝试一周仍然失败,那么就坚决去住院)。请坚信你们做的是对的事,你们只是在帮助TA康复。
我们的患者经常会说:“你根本不理解我肚子胀得多难受,你们为什么要逼我吃那么多。”
对此,我们的回答是:“也许我们不能完全对你感同身受,但有一点很明确,我们在做能够治好你的事情。

孩子要增加营养,保证摄入热量够就行吗?
在进食障碍的饮食管理中,我们要求三餐要营养均衡,即内容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等营养成分,并非只看热量。对于营养不良、需要增长体重的患者,往往还要在三餐外增加2-3顿加餐,内容除了普通食物,还有营养补充剂。
一般来说常用的营养补充剂除了安素、全安素(添加膳食纤维),还有能全力等。这些补充剂都是营养比较全面的。此外还有家长提到了蛋白粉,蛋白粉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肌肉量,但它并不像刚才提到的几种营养补充剂那样营养全面,因此不能用蛋白粉替代安素,但是为了增加肌肉量,可以适当在服用安素的同时增加蛋白粉的摄入。
还有家长比较过牛奶和安素的热量,同样原理,我们不能只看热量,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安素也是不同的,并不建议牛奶替代安素。

进食障碍的孩子可以做瑜伽吗
瑜伽(Yoga)源于古印度,在印度梵语中的含义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是一种通过改善人们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能力,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
已有一些初步证据提示瑜伽对减轻焦虑、抑郁以及一些进食障碍症状(包括自我客体化、身体不满意以及瘦身追求)有益。
绝大多数进食障碍的孩子都存在过度运动,相较于枯燥力量训练或其他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跳神等),瑜伽是一种更好的运动选择,其消耗的热量也较低。
如果孩子的躯体状况经医生评估后,允许做一些运动时,可以鼓励孩子尝试瑜伽。

孩子体重恢复后,为何体重相关的认知没有改变
有些家长提到,孩子体重恢复正常后,为何体重相关的认知没有改变,觉得非常的沮丧。
事实上,和体重相关的歪曲认知通常会随着体重的恢复而慢慢改善。
一方面是因为体重的增加、营养状况的改善,使得大脑皮层的相关改变得以恢复,而皮层功能的恢复使得认知的灵活性增加,思维不再那么刻板。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并不是体重恢复后,相关认知就会马上改善。
另一方面,认知的改善和心理治疗的作用也密切相关。并不是体重改变后,就自然而然的会认为,之前的想法都是不对的,是体像障碍,对体重体形的关注是过度的。而是随着治疗的进展,孩子会开始反思,之前是哪里出了问题,并在认知上会有一些动摇和改变。无论从哪个角度,这个变化都是比较慢的,滞后于体重增长的。
对孩子认知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TA总是要和这个社会接触,尤其是媒体和同伴的影响不可避免。尤其是青少年,处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期,需要寻求身份认同,“融入”同龄人的群体对TA们而言非常重要。很多青少年会认为“苗条”使TA们更可爱。然而TA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衡量TA价值的唯一依据。作为进食障碍青少年的父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其他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也并不是容易的任务。
我们建议您采用探寻的态度,而不是批判的态度,可能会使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您的观点。了解孩子其他的价值观,可以试着利用TA们的价值观来鼓励他们。比如说在学习、体育或其他方面的成就,可以作为躯体美的替代选择,可以支持孩子转向它们以发展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在治疗中仍对身材感到焦虑,是病还没好吗?
每到夏天的瘦身热潮让爱美的人们纷纷焦虑起来,“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盲目追求A4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容易导致进食障碍的发生。进食障碍家属们经历了漫长且煎熬的治疗过程,因患者心中仍有身材焦虑的相关想法蠢蠢欲动而感到不安。这是否代表疾病没有康复?抑或将再次萌发疾病的苗头?
进食障碍的症状分为行为、情绪、思维等方面,治疗中首要目的是恢复躯体健康及器官正常功能,通过规范饮食改善营养,限制消耗及清除行为,治疗躯体并发症;心理及药物治疗情绪,调整不恰当的认知,了解引起进食问题的原因。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可能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仍存在控制体重、怕胖的想法。
只要行为能够控制,即使有身材焦虑的情绪,并未因此出现严重的控制体重及进食行为发生,家人也无需过度担心,打压这样的想法。容许它的存在,并接受它。毕竟即使没有发展到进食障碍的地步,深受身材焦虑所苦的人依然很多。随着疾病的好转,情绪稳定性也会逐渐恢复。

父母的合理的期望
群里有很多家长在讨论进食障碍的孩子以后要走怎样的路——继续读书、上高中还是大学还是为了健康放弃学业?
有位家长回应道:“孩子终要长大,我们家长也是从孩子过来的,扶一把,带一程,他们终究要自己走出自己的路。孩子可以平平淡淡过日子,但是一定要客观开朗地面对生活,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乐趣。医护团队的治疗,父母家属的努力,不都是为了这同一个目标么。”
这位家属讲得非常好。
现代社会,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原本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甚至希望在自己身上没法实现的或缺失的部分都尽可能的让孩子实现甚至帮自己实现。然而,孩子生病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能会有重新的思索,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当孩子病情严重时,父母可能也会非常绝望,有的父母可能会想:“健康就好,其他都不重要。”这可能是当时病情严重时家属一时的想法,但切记不要刻意跟孩子提我对你没要求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更加绝望。
我们知道,很多进食障碍的孩子病前学业非常优秀,他们在生病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面对学校的压力、同学,他们可能畏惧的不是学习,可能是因为无法面对学校的人际关系或老师同学的异样的眼光,甚至是一些质疑或校园霸凌等等。
我们要注意的是,尽管为了健康我们需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但在讲话中要注意,因为进食障碍的孩子很敏感,不要让孩子误会成:“你现在生病了,其他都不重要了,反正你什么也做不了。”
父母对孩子的心态和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是有问题的。我们都知道,父母适度的期望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是孩子进步的动力。而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带给孩子压力。
父母的期望是激发孩子好好学习的积极动机。当孩子认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充满信心地去完成;而当孩子认为自身力量达不到高期望时,自然会望而却步。期望太低,缺乏激励性;期望过高,打消积极性。
随着孩子在进食障碍的治疗中不断获益,孩子逐渐康复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以一点点慢慢提高,就像让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下次考一百分是不现实的,而考及格的话则是合理也可以达到的期望,在下一次考70分也是有很高的实现的可能。所以说,父母合理的期望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要一点点地提高。

关于“完美孩子”的辩证学思考
看到家长对完美孩子的讨论,我们或许可以从“辩证行为治疗”的思想里面寻获一些蛛丝马迹。
01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完美成因的讨论。我们的孩子通常情绪都比较敏锐,他们能捕捉到常人捕捉不到的细微变化。因此,他们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往往会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给了孩子不认可的感受,比如来自同学无心/故意的一句玩笑,父母的一句提醒等,都可能会使得情绪调节变得更加困难。而对于感觉到不认可的孩子来说,他们都通常会尽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赞美或关注,这也解释了我们眼中看起来力求“完美”的孩子。他们比其他孩子有着更高的追求,更自律的生活。在这一角度,我们如果善加引导这种“完美”,孩子有可能获得不错的成就。
02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完美”带来的许多副作用。完美有的时候就像成瘾物质一样,孩子一旦尝到甜头就会忍不住的把自己越逼越狠。比如在体型、体重、成绩、兴趣爱好等上对于极限的追求。而这些追求往往是我们的身体难以承受的。因此,对于太过追求完美的孩子,需要教会孩子一点点痛苦忍受的技能,即学会忍受自己的不完美。有时,甚至会刻意制造一些不完美的情境,让孩子去尝试体验和接受。当然,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了解了孩子对于完美的追求后,家长尝试去认可,并且和孩子一起去讨论逐步忍受的策略可能会逐步改变孩子对于完美的态度。

接受现实,意味着给改变提供契机
今天继续聊一聊怎么帮孩子重新恢复平衡,这也将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接纳”与“改变”。
在长假过后,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例子:许多孩子因为假期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食,自己以及整个家庭积攒了大量的焦虑情绪。孩子可能会责备自己的失控,而家长在看到孩子继续在节食减肥或者暴食的时候,可能会陷入一种绝望。焦虑、愤怒、悲伤、无助是家庭中常见的情绪。
但是,不论是我们或者孩子被这些情绪影响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这对现状来说不但没有改善,还可能让家庭陷入一个更深的泥沼。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做的,是尝试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如“接受在过去的长假中我暴食了”,“接受孩子在假期期间不愿意吃饭”。
接受现实这几个字听起来就仿佛是在说认命一般,但其实接受现实恰恰意味着给改变提供了一个契机。接受现实意味着我完全接纳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不再对此抱有责备和埋怨,我可以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走出来,收拾好心情,着眼于当下,看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可以做一些什么,去改变我的生活,去让我的生活朝着我想要的目的地前进。比如,“我可以尝试坚持一整天规范饮食”、“我可以在有暴食冲动的时候去寻求支持”、“我可以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给予理解”等。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新的一年,重新出发吧。

不要责怪孩子或者你自己
当你看到孩子拒绝吃东西,或者朝你大喊大叫的时候,你很难控制自己不生气,不愤怒,不去责备孩子,或者责备自己没用或者无能。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批评和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和我们更对立,这对于孩子战胜进食障碍没有丝毫帮助。
如果批评和责备自己,则会让自己陷入情绪低落、后悔和内疚中,对于战胜进食障碍同样没有帮助。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评判的技能,不评判自己,同样也不评判孩子。例如对于拒绝吃东西的孩子,不是责备她:“你怎么又是老样子”,而是温柔的和孩子说:“妈妈知道对你来说吃东西很困难,因为厌食症就是如此厉害,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在这里记得要把进食障碍和孩子分开哦!
为什么要做到不评判,因为评判往往会带来情绪波动,例如愤怒情绪,愤怒会让你失去理智,让你更难理解你的孩子,不利于你们的亲子关系。
请记住,不评判不责备孩子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不评判不责备自己可以增强自己的情感韧性,让你做一个情感更稳定的父母。

全然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患上进食障碍以后,她们仿佛变了一个人,她们变得情绪化、易怒,她们的进食变得紊乱,她们可能对你的态度很冷漠。也许作为父母的你告诉自己:“我真的受够了,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我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普普通通的生活。”
是的,当我们处于困境中的时候,我们很想当作一切没有发生,这样就不会有痛苦的情绪。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家属,如果事实的确已经发生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全然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因为拒绝现实不能改变现实,拒绝现实只会让你陷入不快乐、愤怒、哀怨和悲伤之中。痛苦是无法避免的,它作为一种信号,能告诉你有哪些地方出了问题。例如:孩子生病了这是一个事实,我们需要练习全然接受。请记住,生活虽然有痛苦,但是依然是值得过的。

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无法消除焦虑的源头怎么办
有家长提出,当焦虑来袭的时候,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并不是很有效。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的焦虑无法通过安抚来消除怎么办?这一期对这一点做出一些回应。
首先,同一个方法,对于不同的人的缓解焦虑的效果是不同的,抚摸小动物对于有的孩子而言很有效,而有的孩子可能对此无感。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不一样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缓解焦虑“工具箱“。
其次,当焦虑的强度较高时,孩子处于被情绪“控制”的状态中,难以进行理性思考。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情绪降温,让孩子的焦虑程度下降,避免被焦虑驱使做出让情况更糟糕的事情(比如暴食、自伤等),但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完全消除焦虑的根源。
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源于很深的怕胖观念、人际困扰和其他不合理信念,比如如果我不优秀就不会被人喜欢、控制不了体重就无法掌控人生等等。这些深层原因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需要孩子去做探索和觉察,逐步纠正不合理信念,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家长、医生和治疗师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进食障碍也可能影响认知能力,因此药物治疗和营养恢复对于孩子的观念转变也很重要。

对于心理治疗的期待和认识误区
在家属群中各位家长普遍提起的一些问题便是关于孩子和心理治疗的:
什么是心理治疗?它到底有没有用?我的孩子要不要去参加心理治疗?如果ta不想去怎么办?
心理治疗一般根据参与的人数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被分为几类:个体、家庭和团体。
l个体是一对一的,也就是一个来访者和一个治疗师进行的,时长一般为40-50分钟一节;
l家庭治疗是一位治疗师与整个家庭合作完成的,根据疗法流派的不同,参与者可能会是家庭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l团体是一个治疗师和多位来访者共同进行的,团体治疗的一个优势是它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同伴支持和反馈。
那么我们接下来主要讲讲个体治疗和家庭治疗,并来讲讲来访者或家属对其应抱有什么样的期待。
如前文所说,个体治疗的方式为一对一,形式多为谈话模式(对于儿童来访者可能会需要道具进行辅助)。在治疗中,治疗师会与患者就某些话题进行讨论。有人可能会认为,治疗过程是治疗师进行“洗脑”的过程:对于厌食症的来访,治疗师的任务就是软磨硬泡让ta吃饭;对于暴食/贪食的来访,就是说服ta不要吃那么多。
其实,这都是对心理治疗的误解。与这些迷思正好相反,一部分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很少与患者讨论关于“吃饭的事情”,也不会反复提及“你应该吃饭”或“你应该少吃饭”等等。因为治疗流派不同,治疗师的治疗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治疗师都认为进食障碍背后有导致它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而与其与来访者纠结于吃不吃饭并陷入死循环,治疗师会选择去探寻和解决这背后构成问题的原因。
因此,个体治疗绝对不是“洗脑”或软磨硬泡,而可能会是讨论ta的情绪困扰、人际关系上的纠结、小时候的经历、对爸爸妈妈的想法等等。一些家长会反应孩子对于参加心理治疗有所抵触,或许在了解了个体治疗并不是说教后会有所改观。
与抗拒心理治疗相对应的,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心理治疗是“仙丹”,这其实是对于心理治疗抱有了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待。在参与心理治疗之前,一些人会觉得自己当前面临的痛苦和问题会被治疗师一句点醒,就好像电视剧里那一个顿悟的瞬间一样。虽然这样的顿悟瞬间会偶尔出现在治疗中但却是少数。因而此类来访者会期待通过一次治疗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会下意识地将治疗师当作知道所有问题答案的“救世主”。
但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点:治疗师也只是普通人,没开上帝视角。因此,心理咨询更像是一条来访和咨询师合作走完的路:没有人会比来访本人更了解ta自己,但咨询师可以提供ta发现/改善自己的工具。而治疗的终极目的,不管是哪个理论流派的治疗师,都会是帮助来访者建立可以自己面对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治疗师并不是也不能是“全能的“。
还有一个对于心理治疗的误区在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参与心理治疗的人就是精神病,是疯子。这也是大部分人抵抗心理治疗的原因:害怕被别人(或自己)看作疯子。但事实是,并不一定必须患有精神疾病才需要心理治疗,它是可以对任何人开放的一种辅助工具。在心理治疗中经常被谈到的话题:情绪、人际关系、烦恼和问题等等,这些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因此所有人都可以选择心理治疗,作为一个自助工具。
那么说了这么多,大家或许对于心理治疗有了基本了解,也澄清了一些对于它的误解或迷思。希望对于你有所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