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病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首批国际爱婴医院。1996年与阜成门医院合并,通过二级医院等级评审。2000年6月加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建的医疗服务集团,是北京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2010年被北京市、西城区指定为康复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单位。医院地处西城区西外大街繁华地带,2003年改造后的新楼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编制床位185张,全院在岗职工280余人,其中正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技师22名。医院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7.9%,本科学历占44%,中青年医务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医院设有内科、妇产科、康复科三个病区,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康复科、按摩科、针灸科、理疗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功能检查科、病理科、透析室、手术室等业务科室30余个,年门(急)诊量约25万人次。多年来,医院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以医疗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科研创新水平,各个科室平衡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康复科、妇产科、内科等科室为医院重点学科。中医科、儿科、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眼科等特色学科发展迅速,受到患者广泛好评。医院拥有多台先进的诊疗设备,为临床准确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作为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康复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单位,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医院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引进国外先进的西医康复技术和设备,于2011年相继建立康复门诊、病房和治疗区,逐渐形成了以骨科疾病康复为主的特色服务体系。康复诊治病种涵盖颈椎病、肩周炎、椎管狭窄、椎间盘病变、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退行性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病等。在不断的实践中,医院探索出了康复诊疗规范、收费标准、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一系列的配套方案,为北京市康复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奠定了基础。医院中医科的国家级第四批名老中医王焕禄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指导老师;杨峥主任医师是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指导老师。2011年,医院中医科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北京市第四批综合医院示范中医工作建设单位。医院拥有较完善的院内外抢救网络与设施,执行六位一体的功能,医院与所辖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担负着辖区13.5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以及社区大量的科研任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09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培训基地及北京市全科医师社区教学基地,承担中西医全科医师社区教学工作并编写了相关教材。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201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以来,医院始终坚持“管理规范,质量第一”的办院方针,几代人发扬“求实、创新、敬业、奉献”的医院精神,医院医疗环境不断优化,医疗设施不断完备,人才队伍不断强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医院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及西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医院将继续以《展览路医院“十二五”规划方案》为纲领,以康复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为契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完善功能,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做精做强特色专科,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内部执行力,实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医院建设成为一家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础医疗为主,具有康复功能的二级综合医院!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血液,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血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性贫血混淆,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