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赣州市肝病医院、赣州市肺病医院)建于1955年,是以肝病、肺病、职业病、感染病为诊疗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我院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美丽医院、信息化、现代医院管理等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江西省第十五届文明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分为南院和北院,占地面积148亩,开放床位600张,设有9间层流手术室、9张ICU病床。现有在岗职工总数6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20余名,硕士生导师2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1名,中高级职称189人。医院有省市共建学科2个(结核科、呼吸介入),市级医学领先学科2个(肝病科、结核科);赣州市肝病研究所和赣州市呼吸病防治研究所,是赣州市感染病、结核病、呼吸内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是赣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学、肝病、结核病、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感染病专业护理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赣州市肝病区域医疗中心、肺病区域医疗中心、艾滋病区域医疗中心,是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介入联盟单位。主要临床科室有肝病科(一病区:重症肝病;二病区:疑难肝病,脂肪肝;三病区:肝病肿瘤介入;四病区: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老年肺病、亚重症肺康复;二病区:呼吸介入、职业性肺病)、结核科(一病区:重症耐药结核科;二病区:菌阳肺外结核科)、感染科、胸外科、普外-肝胆外科、创伤外科(骨科、神经外科)、ICU、急诊科、精神科、介入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等。拳头技术:肝科:人工肝支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粘合剂注射术,改良法结肠镜内痔治疗术,ERCP,ESD,肝动脉栓塞化疗、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肝癌微波/射频消融、肝癌无水酒精注射等微创介入,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经皮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肝穿刺病理活检,无痛电子胃肠镜检查等。肺科:慢性肺病肺康复及全程管理,肺部疾病呼吸介入技术,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术\电凝切技术\冻切术等呼吸内镜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穿刺灌药术,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内科胸腔镜等。肺癌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消融治疗、估息治疗。结核科:各型重症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耐药肺结核、儿童肺结核,支气管结核及复杂性气管结核及所致气道狭窄各介入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等肺外结核,结核所致各类并发症。胸外科:肺癌/肺结节、慢阻肺、脓胸、气胸、大咯血等胸壁、胸膜、肺疑难疾病外科微创、精准诊治。以单孔胸腔镜为特色的胸部疾病的微创诊治,擅长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支气管(肺血管)袖式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慢阻肺肺减容术等。肝胆外科:腹腔镜肝切除;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手术;小儿外科特色治疗。腹腔镜下肝、胆、胰、脾、胃、结、直肠、及疝等微创外科手术;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脾亢、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道结石、阑尾炎、消化道穿孔、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腹股沟疝、甲状腺,乳腺疾病等疾病的规范化治疗。重症ICU:重症肺炎、病毒性肺炎合并ARDS,重症破伤风,复杂性腹腔感染,各型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开展了CRRT治疗急性肾损伤,血浆置换治疗肝衰,双腔气管插管联合介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等技术。感染性疾病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暴露后预防、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肿瘤)的诊治、发热原因待查、各种急性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等。骨科: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重大交通事故创伤急救,颅脑损伤,骨折脱位,股骨头坏死,脊椎病,颈肩腰腿痛等。其他:妇产儿科:妇产儿科(母婴阻断)技术;中医科:中频理疗、红外线理疗等中医康复技术;五官科: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白内障,角膜异物,耳鸣,耳聋,声嘶,视物模糊等;精神科:是我院具有特色的专科之一,以精神疾病诊疗为主体,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对合并躯体性精神病患者的诊疗也是我院的强项,如急慢性肝炎、消化道出血等。介入科:血管阻塞性疾病:支架置入术、血栓消融术、血栓溶解术、球囊扩张成形术;脑血管病:动脉内栓塞术;管腔阻塞:球囊扩张术、引流术;介入性肝内门体分流术、椎体成形术、CT引导下肺空洞性病变引流、注药术等。2020年初,我院作为赣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定点医院,历经38天争分夺秒的艰苦奋战,实现了收治51例确诊患者100%治愈,院内“零感染”、“零复阳”、“零差错”的优异成绩。医院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及时性奖励一等奖。由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伴有眼球运动的障碍是其典型特点。属于非共同性斜视的一种。非共同性斜视以其病因又分为痉挛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类。由于原发性肌肉(神经)痉挛引起的斜视极为少见,只在破伤风、神经官能症等偶然见到。所以临床上所遇到的眼外肌痉挛,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的,因此非共同性斜视一般是指麻痹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可能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后者原因如下: 1.眼外肌神经麻痹 主要是由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麻痹,常见于: (1)外伤如颅底部、眼眶部发生外伤及脑震荡等。 (2)炎症如周围性神经炎,脑及脑膜炎等。 (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血栓等。 (4)肿瘤眼眶或颅内肿瘤。 (5)内、外毒素如病灶感染、酒精、烟草、铅、一氧化碳、腐肉中毒等。 (6)全身病如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等。 2.眼外肌损伤及疾病 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无力)。,眼,对原因不明者,可试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治疗。支持疗法: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B12及三磷酸腺苷等,以助神经功能恢复。局部可行理疗,如超声波、音频电疗,以防麻痹肌萎缩。也可试行针刺疗法。治疗中一般都应持续遮盖单眼,防止复视的困扰。遮盖必须双眼轮换进行,防止双眼视功能恶化。病因已消除,或确知病变已不再恢复或进行者,可行三棱镜矫治或手术矫正。,其他类型斜视,无,无特殊实验室检查。伴随颅脑疾病时,可以进行脑脊液检查。 1.一般检查 (1)视力及屈光检查有些先天性或生后早期的麻痹性斜视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弱视,手术矫正眼位后应作必要的弱视治疗。此外,对于合并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前即应矫正屈光不正。 (2)眼睑运动的检查。 (3)神经科辅助检查是查明非共同性斜视病因的必要措施,尤其对后天性麻痹。 2.眼位检查 观察眼位是对各种类型斜视最有用的初步检查。 3.眼球运动检查。 4.代偿头位的检查。 5.遮盖共同试验 又称遮盖协同运动试验,是根据Hering法则即等量的神经冲动同时到达配偶肌而设计的一种定性检查法,用以区别两眼分别注视时斜视度的变化及两眼运动功能是否协调,也可确定原发和继发偏斜。 6.复像检查与分析 复视检查的目的,一是判断麻痹肌,二是判断疾病恢复的程度和治疗效果,可与客观检查的眼位及眼球运动相印证。 7.歪头试验 用以鉴别斜肌和直肌麻痹的一种简便检查方法。 8.单眼和双眼注视野检查 单眼注视野检查和双眼注视野检查都是利用弧形周边视野计对1条或1组配偶眼外肌进行的定量运动检查,也是一种通过患者主觉来判断麻痹性斜视的方法。 9.被动运动试验 被动运动试验又称Dunnington-Berke牵引试验、眼球转动牵引试验、强迫转眼试验、牵拉试验等,是一种鉴别粘连性、麻痹性或痉挛性眼球运动障碍的试验。本法还应作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术前的一种常规检查。 10.垂直肌肉麻痹的几种简易诊断法 包括:①Parks三步检查法;②Schwarting三点试验;③Helveston二步检查法;④Urist三步检查法。 11.Hess屏与Lancaster屏检查法 (1)Hess屏检查法是用以协助检查两眼球运动时神经兴奋的相对状态,可查出功能不足的肌肉(麻痹肌)及功能过强的肌肉,是一种具有定量意义的检查方法。 (2)Lancaster屏检查法测量移位度数,即为斜视的实际偏斜度。 12.斜视度测定 斜视的定量检查对于观察病情变化、设计手术以及评价手术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1)角膜映光法。 (2)视野计测量法又称周边弧形视野计斜位测量法,即利用视野计弧上的度数以测定斜视度的方法。 (3)三棱镜加遮盖法放置三棱镜时,底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尖向斜位方向。如同时有水平和垂直斜位,应分别进行三棱镜消除,且分别测出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 (4)三棱镜加Maddox杆法。 (5)三棱镜消除复像法对主觉有复视的麻痹性斜视患者可用三棱镜消除复像。 (6)同视机测定法同视机是斜视定性和定量检查的最常用仪器,利用同视机测定自觉斜角和他觉斜角,是诊断麻痹性斜视、观察疗效及手术前后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13.旋转斜度的检查 是用眼底照相机拍摄的眼底照片,测量视盘几何中心至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和中心凹至视盘中心水平子午线的垂直距离,计算视盘-中心凹角,根据此角的大小和中心凹的位置可测出旋转斜度。 14.双眼视功能检查 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的方法有:Worth四点灯法、后像法、角膜缘牵引法、三棱镜检查法、线状镜法和同视机检查法,立体视觉检查的有“立体图”检查法等。 15.肌电图描记法 检查时,用一个同心针电极刺入肌肉内,经放大器放大后用示波器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并可通过摄影留做永久记录。其电位一般在20~300μV,波形为双相棘波。时相较短,约0.5ms,频率可高达350周/秒。肌电波无静止相,在眼球休息状态时也有动作电位,只在沉睡时和麻醉等情况下才消失。 16.扫视运动检查 扫视运动的检查是采用眼电图(EOG)或眼震电图(ENG)来记录扫视运动的幅度,以判断眼外肌的肌力。 17.眼外肌超声活体检查 18.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