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北京工人疗养院,北京康复中心,北京市西山医院免疫球蛋白缺乏专家

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是一所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的三级康复医院,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由北京市残联和首都医科大学参与共同建设,医院同时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学院的工作。医院的前身是北京市工人疗养院,建于1955年。60年来,医院先后为成千上万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干部职工提供了疗休养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 2013年以来,医院遵循“大康复、强综合”的学科发展模式,致力于建设首都龙头、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学院型三级甲等康复医院。 医院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地处风景秀丽的八大处。医院占地面积130余亩,医疗建筑面积超过70000平方米,花园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是首都花园式医院。医院编制床位580张。 医院现有卫生专技人员近1000人,其中在各级专业学会、协会担任职务的医疗专家100余人,康复治疗师近200人。医院配备1.5t核磁、能谱分析ct和数字dr等先进医疗设备,以及bte模拟仿真系统、三维平衡分析仪和下肢康复机器人等世界领先的康复设备,同时建有层流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专业基础设施。 医院设置了康复临床医学部、康复门诊医学部、康复医技功能部和康复医学院。其中,康复临床医学部按照人体器官功能相近系统进行分类,设置了神经疾病、骨科疾病、心肺疾病、胃肠疾病、泌尿与代谢疾病、老年疾病、头颈疾病、传统中医和工伤康复等若干个康复中心和麻醉科;康复门诊医学部设置了门诊、急诊、口腔科、妇科和颈肩腰腿痛康复诊疗科、劳模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康复中心和远程健康服务中心;医技功能部设置了康复诊疗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功能科和药剂科;康复医学院包含康复治疗学和假肢矫形两个本科专业。 医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康复诊疗中心,其业务面积超过7500平方米,配有1200多台件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总价值近1.5亿元。中心包含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言语康复、水疗、儿童康复和心理康复等亚学科,设有运动分析实验室、职业康复评定与训练实验室、平衡姿势平复与训练实验室、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心肺功能评估实验室、无创脑刺激治疗室、手法治疗室、中低频电疗室、光治疗室、电磁与声波治疗室、高频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冷热治疗室、综合水疗室、智能康复训练室、运动功能训练室、手功能训练室和文体治疗室,全面满足康复评定与训练、教学培训与科研的需要。 医院积极探索临床医疗与康复治疗相互融合的康复医疗模式,为每一位患者配备了由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心理医师、康复治疗师和护士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康复医疗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医院已经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肾病康复、老年康复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学科优势。 医院高度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先后参与了非典防治相关工作,为汶川大地震伤病员提供康复治疗,为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了医疗志愿服务。近年来,医院积极参与首都残疾人康复事业,承担了多项公益服务项目。与此同时,医院发挥原有优势,积极参与职业相关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中国康复医学方兴未艾。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广大患者恢复功能、回归家庭、走向社会的必然手段,也成为广大职工恢复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康复医学事业将迎来光辉灿烂的春天!免疫球蛋白缺乏症(immunoglobulindeficiency,IgD),又称为免疫球蛋白缺陷病、抗体缺陷综合征等,是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患者一种或多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大类疾病。本病主要由于先天基因缺陷或某些继发因素所致。,免疫球蛋白缺乏症主要由于基因缺陷、某些继发因素(如药物、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B细胞疾病、烧伤等)所致。,全身,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的治疗,首先应明确病因,继发性患者,由于病程是可逆性的,应积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免疫球蛋白水平可随着原发疾病的控制得到恢复,同时防治感染等并发症。而原发性患者,应根据具体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无症状或病情较轻者,可无需特殊治疗;病情较重者,需积极防治感染,必要时给予替代治疗和免疫重建,并警惕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因缺陷发生部位不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各有所异。根据所累及的免疫细胞和组分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1、勿食生冷食物,餐具定期消毒,预防消化道感染。 2、少吃油炸及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3、少吃甜食。 4、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的食物,如辣椒、腊肉、烟熏制品。,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测定、循环T/B细胞检测、T/B细胞亚群检测、病原体检查、自身抗体筛查、基因检测、B超、X线、CT等检查。,。

郭恒冰 副主任医师

运动损伤,运动康复,诊断肩 肘 膝 踝关节运动损伤 退行性疾病 老年骨关节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12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运动损伤,运动康复,诊断肩 肘 膝 踝关节运动损伤 退行性疾病 老年骨关节疾病
更多服务
宁煜 主任医师

针刀治疗肌肉骨骼疾病,顽固性疼痛,颈肩腰腿疼痛 脊柱骨关节疾病运动康复 中医药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
擅长:针刀治疗肌肉骨骼疾病,顽固性疼痛,颈肩腰腿疼痛 脊柱骨关节疾病运动康复 中医药治疗
更多服务
李强 副主任医师

擅长骨科常见疾病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康复治疗,足踝外科,下肢创伤、畸形、退变性疾病的诊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9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擅长骨科常见疾病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康复治疗,足踝外科,下肢创伤、畸形、退变性疾病的诊疗。
更多服务
方伯言 主任医师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好评 100%
接诊量 40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更多服务
孙凤龙 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外科:膝关节骨关节炎,免关节置换保膝关节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脊柱外科: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外科:膝关节骨关节炎,免关节置换保膝关节治疗。
更多服务
张振英 副主任医师

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擅长心血管疾病运动康复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综合管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
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擅长心血管疾病运动康复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综合管理
更多服务
曹洪丽 副主任医师

擅长肺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

好评 96%
接诊量 48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肺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
更多服务
李媛 主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贺媛 主治医师

头颈肿瘤等疾病术后、放化疗后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脑血管病、脑外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吞咽、言语及语言障碍;成人和儿童口吃;自闭症、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导致的儿童语言障碍.

好评 92%
接诊量 14
平均等待 -
擅长:头颈肿瘤等疾病术后、放化疗后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脑血管病、脑外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吞咽、言语及语言障碍;成人和儿童口吃;自闭症、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导致的儿童语言障碍.
更多服务
马辉 住院医师

癫痫的诊断治疗,癫痫危重症的诊疗,脑血管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癫痫的诊断治疗,癫痫危重症的诊疗,脑血管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我有免疫球蛋白缺乏的症状,想知道有没有相应的治疗方法?患者男性52岁
5
2024-10-17 16:20:44
孩子15岁,细胞免疫绝对值低,无其他症状。患者女性
47
2024-10-17 16:20:44
一岁半宝宝想通过服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来增强免疫力,需要了解正确的用法和疗程时间。患者女性
62
2024-10-17 16:20:44
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而出现呼吸道症状,经过医生的诊断和评估,符合使用阿兹夫定的条件,并成功获取了处方。
20
2024-10-17 16:20:44
儿童眼睛感染,患有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患者女性
26
2024-10-17 16:20:44
体检发现免疫球蛋白偏低,肾脏有小结石,无其他异常。患者男性27岁
46
2024-10-17 16:20:44
患者父亲76岁,有湿疹和免疫球蛋白M偏低,血压高,有心血管疾病,不能吃牛羊肉和鸡蛋。患者男性76岁
2
2024-10-17 16:20:44
我的孩子11月份满4岁,医院检查显示免疫球蛋白低,医生建议服用脾氨肽冻干粉。请问这种药物对厂家有要求吗?患者女性
15
2024-10-17 16:20:44
我最近总是生病,感觉身体虚弱,想了解如何提高免疫力?患者女性
14
2024-10-17 16:20:44
免疫球蛋白偏低,肺部有阴影,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想咨询病情。患者男性36岁
35
2024-10-17 16:20:44

科普文章

#为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采取必要的免疫[DTP]#抗体缺乏伴有接近正常的免疫球蛋白或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17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参与机体体液免疫。根据在电泳中游动速度不同将其分为α球蛋白、β球蛋白、以及γ球蛋白,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浆、体液、组织液中。

 

免疫球蛋白α能有效预防各种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入侵,属于人体免疫屏障中第一道防线。如免疫球蛋白α偏低时,机体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导致各种感染发生。那么,如果出现免疫球蛋白α偏低时究竟该怎么办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心理方面

免疫球蛋白α偏低一般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通过各方面的调节与干预,免疫球蛋白α也是可以慢慢提升的,注意放松心态,积极配合诊疗。

 

生活方面

1.日常生活中注意提升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休息,均衡膳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换气。

 

2.日常生活多进食一些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各种豆制品、鸡蛋、牛初乳、各种瘦肉、鱼虾等。

 

医学干预方面

1.口服各种可以提升免疫球蛋白的药物。

 

2.注射免疫球蛋白。经正规诊疗后免疫球蛋白α低,也可考虑注射免疫球蛋白来提升机体免疫力。

 

3.可使用各种按摩、艾灸、推拿等物理措施来起到开胃健脾调理功效,促进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综合以上所叙述的几方面的内容,免疫球蛋白需要多方面的干预来慢慢提升,增强机体抗病力。

#糖尿病#糖尿病性单神经病#神经系统病变
0

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的话,通常不会影响工作和寿命;但若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7~10年后,会逐渐感到手指和脚趾麻木,甚至对冷热的感知也变得异常,这表明他们的神经已经出现病变。

 

为什么会发生手足麻木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若长期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神经系统在高血糖的环境下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人体的神经在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时,也会逐渐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病变。这正是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足麻木的主要原因。

 

那么,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了末梢神经病变,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控制好血糖。有些患者可能会疑问:“我已经出现了并发症,控制血糖还有意义吗?”其实,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的基础。只有血糖控制得当,其他药物治疗才会更有效。

其次,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它们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中药,用于预防血液黏稠和活血通脉。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在于控制好血糖,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才能“防病于未然”呢?

1. 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餐主食的摄入量,每顿饭主食应保持在一两到二两之间,可选择米饭、馒头或窝头等。副食中虽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但摄入过多同样会升高血糖。应避免饮用高糖饮料,如可乐和酸奶,可以选择白开水、茶水或矿泉水。若想吃水果,应在饭后两个小时后适量食用,避免在血糖高峰期进一步升高血糖。

2. 调整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运动,尤其是肥胖患者。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和熬夜,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药物并无优劣之分,但选择适合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4. 定期监测血糖:在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检测血糖,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以确保血糖长期保持在理想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手足麻木等神经病变,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患者通过服用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当口服药物无法充分控制血糖时,便需要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那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从服用降糖药安全过渡到胰岛素治疗呢?

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仍无法理想地控制血糖时,可以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增加晚餐前或临睡前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的注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尽管该方案只需要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但它能帮助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控制血糖水平。

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对于采用第一个阶段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治疗。在此阶段,患者需停止口服降糖药,转而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的预混胰岛素。此方案有助于平衡三餐后的血糖水平,同时控制夜间血糖。

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是为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的患者设计的。治疗方案包括: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虽然每天的注射次数较多,但这种方法更贴近人体自然胰岛素分泌的规律。餐前短效胰岛素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则可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后仍无法控制血糖时,完全可以考虑改用胰岛素治疗。通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稳定病情,还能加快其他并发症的恢复。在血糖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可以逐渐减少甚至停用胰岛素,重新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不少糖友在疾病过程中除了血糖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外,饱受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的折磨。紧绷的神经与升高的血糖狼狈为奸,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共同蚕食糖友们的健康。

那么糖友们该如何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学会自我接纳与和解: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最绚丽的烟火!

不少糖友会因为罹患糖尿病,需要家人花费财力精力照顾而陷入自责,亦或因为被贴上糖尿病这一“终生标签”而生出病耻感。

但是,糖友们首先需要明白,糖尿病并不是我们的错,勿需自责。学会接受自己的状况,并积极应对挑战,才是正道。

糖尿病并不会妨碍我们精彩的人生,有许多的名人,如香港影星周润发,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等虽患糖尿病,但依旧能逐梦成功。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我,是最绚丽的烟火!

所以,糖友们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糖尿病,是缓解糖尿病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己知彼,无所畏惧!

多数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均源于未知。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成熟。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多了解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定期专科复诊,严格遵行医嘱。做到对糖尿病知己知彼,则可控糖无忧!

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疾病对应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等科普知识后,就可“轻舟已过万重山”式地说一句:小小糖尿病,拿捏!!!

三、寻找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难过就别憋着!

糖尿病摊上了,就是一辈子,搁在谁心里都不会好过,有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别把不良的情绪一直憋在心里——咋们可不能做“忍者神龟”!

这时,寻求家人、朋友的关心、倾听和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快走出疾病的阴霾。也可以建立或加入糖尿病患友群,大家相互鼓励和支持,一起重拾“驯服”糖尿病的信心。

四、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生命不只有糖尿病!

部分糖友终日在糖尿病的阴影中不可自拔,但其实糖尿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瑜伽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将自己的过度集中于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生活的一个个小目标上,那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定将糖尿病的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如果糖友们确实感到“压力山大”、情绪不可控制,应该及时到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接受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专业的医疗帮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患者除了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生活习惯。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有哪些我们可以帮助监督、鼓励患者去做的呢?

首先就是饮食方面的护理,毕竟一日三餐是患者所必需的。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少油、少盐和少糖。

应使患者每天的三餐时间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不能吃的太多,七八分饱就够了。主食应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给患者提供低血糖负荷的食品。此外,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类维生素,多准备些蔬菜给患者吃,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水果则应该遵循适当原则,每次提供小分量给患者进食,并且要选择甜度较低的水果。

其次,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那么应该如何陪同患者有效的运动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推荐成年患者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都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家属可以陪同一起进行以上运动。此外,即使每次运动时间较短,但是每天的总运动时长达到30分钟,也是对患者有益的。

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帮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患者内的血糖值会受到食物的摄入量、运动量的增减以及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只有通过日常血糖的监测,才能知道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而了解当前的饮食和运动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需要包括餐前和睡前血糖的监测,特别是针对空腹血糖较高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其它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则需要视患者情况而定,例如剧烈运动后和发生低血糖症状时的血糖监测等。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二者齐头并进,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早日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不小心漏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补救呢?

其实,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漏服降糖药物的种类

漏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当时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低

针对不同类型降糖药物,补救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补救方法可以参考下表: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补救处理

磺脲类药物

短效: 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

中长效: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亚莫利

短效药物常于饭前 30 分钟服用,如果在饭前时漏服,可将饭点推迟半个小时。如果无法推迟,可以偶尔一次减量 补服 ,防止下一次服药时发生低血糖。

 

长效药物常于早餐前 30 分钟服用。根据血糖情况,早午餐之间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补服。午餐后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的一半进行补服。对于 年龄较大或者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允许漏服一天,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餐时血糖调节剂

诺和龙、唐力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漏服,视血糖情况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下一餐则无需补服,但需测餐前血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若升高明显可适当减少进餐量,防止餐后血糖过高。

α-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餐中想起漏服时药可补服,饭后不推荐补药。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如果每日服用剂量较小,漏服后可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联合用药的患者也可仅仅增加活动量,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才补服。如果到了下一次服药时间无需再补服。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DPP-4 抑制剂

捷诺维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SGLT-2 抑制剂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晚餐前发现漏服,随时按原药量补服。因为本类药物有利尿作用,晚餐后不建议补服,增加运动量即可。

 

GLP-1 受体激活剂

艾塞那肽

 

漏打当日可随时按原药量皮下注射。但建议: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

 

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或短效胰岛素如果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早餐前忘打,可于餐后立即补打,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若快到中午才记起忘打时,应先查血糖,当超过10mmol/L 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禁忌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相同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

糖尿病患者养成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漏服药的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措施都属于非常规手段不可长期使用,规律用药,才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管理不仅关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家属是患者最坚实的后盾,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小妙招,帮助你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糖尿病。

一、饮食管理

选择低糖食品:监督、帮助患者减少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

均衡膳食营养:家属应确保饮食满足患者对营养素的需求,如消瘦者可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确保患者适量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加工肉类,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鱼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

控制热量摄入:可监督患者按时进食,使用小盘子和小碗,控制食量,避免患者暴饮暴食。帮助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建议 3~6个月减轻5%~10%的体重。

烹饪技巧升级:家属可学习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减少油炸和煎炒。限制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在5g以内,如可以用香料和香草替代部分盐,用柠檬汁增加食物风味等让食物更美味。

二、运动管理

制定运动计划:家属可帮助患者选择喜欢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和患者制定计划,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让运动成为一种乐趣。

陪伴和监督:陪同患者一起运动,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以监督患者的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血糖波动。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鼓励和支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他们坚持运动的信心,当患者取得进步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一起享用健康的美食或购买小礼物等。

三、贴心小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鼓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携带急救卡:为患者准备一张急救卡,写明病情、药物和紧急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同时,家属也要保持乐观心态,为患者树立榜样。

戒烟戒酒:患者和家属均应科学戒烟,避免患者吸到二手烟、三手烟。同时,督促糖尿病患者戒酒。

 

家属的关爱和支持是糖尿病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安排运动,家属也可以共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在血糖控制的长期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种时候,家属的支持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糖友们的血糖“闹脾气”时,作为家属应该如何帮忙调整血糖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了解糖尿病知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家属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并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的稳定。这样,当糖友的血糖无论过高还是过低,家属就能心中有数,不会手忙脚乱。 

二、控制糖友的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血糖不稳时,家属尤其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

首先,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属要帮助糖友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同时,要控制患者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导致血糖升高。

其次,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糖尿病血糖有益。家属要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苹果、柚子等。

此外,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高脂肪饮食会增加体重,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家属要帮助患者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同时,要避免患者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最后,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三、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家属可以和糖友们一起参与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消耗体内多余能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该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每周也可以进行2~3 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控制体重和血糖。

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糖过低或过高。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根据糖友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运动心率应该控制在(220-年龄)×60%~70%之间。

四、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监测血糖

糖友家属们要变成 “用药小闹钟”,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误服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血糖监测就像是糖友的 “健康晴雨表”,家属们要当起 “监测小助手”,督促患者按时监测血糖和规范记录血糖值。同时,要注意糖友血糖监测的操作规范,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血糖管理。当血糖不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给予糖友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糖友血糖 “闹脾气”,家属协助施妙计。携手并肩同控糖,幸福之路甜如蜜!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作为糖友的家属,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并定期复查,来帮助家人更好地控制血糖。那么,如何做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呢?

首先,我们可以与家人一起学习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认识到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治疗通常涉及多种药物的长期使用,按时、按量服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生活繁忙或者偶尔遗忘,错过某次服药,这对控制血糖有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糖友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糖友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为糖友制定一个每日的用药时间表。例如,将服药时间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固定环节绑定,如早晨起床后、饭前饭后等,把服药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手环等各种智能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按时服药。我们可以设置手机闹钟,或者使用专门的用药提醒App。我们也可以时不时提醒糖友,确保按时服用药物。

如果糖友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口服降糖药以及其他可能的伴随疾病药物(如降压药或降脂药),药物种类太多可能会导致服药的混乱。我们可以帮助糖友整理药物,比如使用带有分隔的药盒,将每天的药物按时段分装好,并做好标记,减少因为记混药物而漏服、多服或错服。

此外,根据糖友的情况,用药方案可能会进行调整。我们要督促糖友定期复查,让医生可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我们可以帮助糖友确定复查时间,提前预约门诊,最好能陪伴糖友一起前往就诊,协助记录医生的建议和新的治疗方案。可以鼓励患者在每次复查后,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的情况,听取医生关于饮食、运动、以及药物调整的意见。

作为糖友的家人,我们的关爱与支持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是战胜糖尿病的重要力量。家属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小小的提醒,还是一次陪同就医,都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力量与温暖。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对于糖友来说,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重要环节。家属的支持在日常用药管理中非常关键,按时按量服药能保证药效,并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在这里我们会详细告诉大家如何做好用药提醒和记录,让你在照顾糖友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

糖尿病药物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遵循医生的处方要求,才能在血糖控制中发挥最佳效果。

首先,用药时间的管理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以确保药物的最佳吸收和作用。某些药物要求在餐前服用以控制餐后血糖,而其他药物则可能需要在用餐时服用。如果错过了服用时间,可能会使血糖波动影响病情控制。

其次,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按量服用。糖尿病的用药方案通常因人而异,根据糖友的血糖监测数据、体重、合并疾病等多种因素制定。家属要做好就诊记录,确保患者严格遵循医生给定的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为了确保糖友能够按时按量服药,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提醒用药的方法。比如,可以设置固定的闹钟或通过手机的提醒用药,避免糖友因为忙碌或重视度不够而忘记服药。此外,可以准备好带有时间标记的分药盒,将药物按照医嘱分装在药盒中,这样可以减少服药时找药的麻烦,还能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用药时一定要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不能因为短期血糖波动就想要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一些特殊情况,如糖友外出旅行或处于急性病期,应更加重视用药。外出时,家属应提前为患者准备足够的药物并妥善保存,特别是对温度敏感的胰岛素要做好保温,避免阳光直射和与热饮等热源放到一起,乘坐飞机时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物应让糖友随身携带(需要出示医疗证明),到达目的地后放到冰箱冷藏。当糖友因其他疾病住院或处于急性病期时,家属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药物在急性病期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我们应密切关注糖友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

除了提醒糖友用药之外,我们也要协助糖友做用药记录,记录每天的用药时间、药物名称和剂量,血糖数据可以也一起记下来。有了这些记录,在复诊时就可以更有效地与医生沟通。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发现糖友出现异常症状或不适,必须记录下来症状、药物种类并立即咨询医生,避免导致严重后果。

在用药提醒和记录的过程中,作为家属,我们要跟糖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感受。同时,我们可以鼓励糖友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运动。家庭的力量不仅能帮助糖友实现更好的血糖管理,还能增强他们的信心,更好地应对抗糖之路上的各种挑战。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