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下背肌肉损伤专家

简介:

乐清市人民医院位于乐清市城南街道,1927年,以发明“洪氏钩虫卵测量法”闻名于世的我国著名寄生虫病专家洪式闾博士,留学归国后在家乡创办了乐清医院。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代乐医人奋力拼搏、不断进取,把医院建设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此外,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乐清市人民医院诊疗合作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心脏中心乐清分中心,以及乐清市妇儿诊疗中心、新生儿抢救中心等20多个全市性医疗组织机构均设在院内。2003年1月,医院整体从乐清市老城区搬迁至新中心区,占地面积约124.5亩,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目前医院核定床位1040张,职工2033人,其中卫技人员1510人,具有高级卫技职称者34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66人。设门诊临床科室39个,医技科室14个,住院病区31个。儿科、医学影像(超声专业)为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另有温州市重点学(专)科13个。2020年,我院医共体完成门急诊265.07万人次,出院40636人次;其中,总院完成门急诊118.15万人次,出院病人35895人次。为不断提高临床诊疗及科研水平,医院先后引进了超导磁共振仪、高端螺旋CT、多排螺旋CT、DSA、DR、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德尔格麻醉机、血透热消毒中央水处理系统、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钬激光治疗仪、O臂机、超声骨刀等一批医疗设备,并建有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是由于长时间的劳损性损伤或者是急性外伤性损伤导致的下背部的损伤,劳损性损伤或者是急性外伤性损伤,下背,手术治疗,无,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X线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

李洁 副主任医师

高血压,心脏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高血压,心脏病。
更多服务
毛旭洁 主任医师

新生儿科,儿内科,婴儿早期运动评估(全身运动评估),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早期康复,早产儿综合诊治,婴儿营养与喂养,黄疸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25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新生儿科,儿内科,婴儿早期运动评估(全身运动评估),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早期康复,早产儿综合诊治,婴儿营养与喂养,黄疸等
更多服务
金定好 副主任医师

儿童性早熟、矮小症、营养性疾病、儿童身高管理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关键词:儿童保健、身高促进、生长发育、骨龄评价、儿童营养、喂养指导、儿童肥胖、儿童性早熟、儿童情绪管理及儿童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腹泻、肚子疼等儿科常见健康问题。

好评 98%
接诊量 318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童性早熟、矮小症、营养性疾病、儿童身高管理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关键词:儿童保健、身高促进、生长发育、骨龄评价、儿童营养、喂养指导、儿童肥胖、儿童性早熟、儿童情绪管理及儿童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腹泻、肚子疼等儿科常见健康问题。
更多服务
倪建光 副主任医师

创伤骨科四肢骨折

好评 100%
接诊量 50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创伤骨科四肢骨折
更多服务
高星乐 副主任医师

亚临床专业:神经心理(睡眠、痴呆、焦虑抑郁)、TCD发泡试验

好评 100%
接诊量 195
平均等待 8小时
擅长:亚临床专业:神经心理(睡眠、痴呆、焦虑抑郁)、TCD发泡试验
更多服务
李笑蓉 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睡眠障碍

好评 -
接诊量 9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病,睡眠障碍
更多服务
余志养 副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肺部结节等各种疾病诊断及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肺部结节等各种疾病诊断及治疗。
更多服务
郑乐贵 主任医师

擅长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肺部感染的治疗、肺癌的规范化治疗、支气管镜检查、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肺部感染的治疗、肺癌的规范化治疗、支气管镜检查、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等。
更多服务
吴赛珍 副主任医师

癫痫,脑血管病,帕金森,痴呆

好评 -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
擅长:癫痫,脑血管病,帕金森,痴呆
更多服务
南海霖 副主任医师

胸部创伤、肺外科、手汗症等诊断与治疗,熟练开展肺癌根治术包括胸腔镜下肺叶、亚肺叶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切除术,胸3交感神经链离断术(手汗症)、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连枷胸等严重肋骨骨折),脓胸手术等术式。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胸部创伤、肺外科、手汗症等诊断与治疗,熟练开展肺癌根治术包括胸腔镜下肺叶、亚肺叶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切除术,胸3交感神经链离断术(手汗症)、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连枷胸等严重肋骨骨折),脓胸手术等术式。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后背紧,偶尔腹泻,饮食怕冷。患者男性46岁
15
2024-10-16 18:23:53
21岁患者背部肌肉疼痛和僵硬,疑问是否适合使用鱼油作为抗炎补充剂?患者女性
60
2024-10-16 18:23:53
背部肌肉酸痛,怀疑是筋膜炎,想咨询用药建议。患者女性
30
2024-10-16 18:23:53
肩胛骨和屁股疼痛3、4天,右侧,无外伤,睡觉醒来后疼痛明显。患者男性33岁
61
2024-10-16 18:23:53
30岁男性后背肌肉酸痛,夜间加剧,检查无异常。患者女性
5
2024-10-16 18:23:53
背部肌肉拉伤多年,想知道哪种药油效果好?患者女性
55
2024-10-16 18:23:53
摔跤后背疼,屁股不疼,寻求用药建议。患者女性
48
2024-10-16 18:23:53
患者因关节疼痛、背部肌肉酸痛就诊,伴有骨头关节僵硬和早泄问题。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给出治疗建议。患者女性
68
2024-10-16 18:23:53
长时间坐着导致后背酸痛,睡觉起来也痛,询问如何治疗及注意事项。患者女性38岁
63
2024-10-16 18:23:53
腰疼、屁股疼,站立时屁股疼,腰不疼,体重较大,正在减重。患者女性35岁
66
2024-10-16 18:23:53

科普文章

#下背部肌肉损伤#胸椎关节强硬
12

开背的时候出现了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考虑为背部斜方肌竖脊肌肌肉劳损所致的可能性大,也可能是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所致,也可能是背部肌肉韧带急性损伤或者是拉伤方面的问题。

所以出现了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需要抽血做血常规,胸片或者胸部 CT,必要时还需要完善胸椎方面的检查,详细的了解一下这几方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药物,药物治疗是基础。

当然,如果疼痛严重也可以临时使用止痛药,急则治其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做相关的康复治疗,比如说背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拔火罐等治疗,综合性的处理,这样治疗才有效。要注意身体的防风保暖,不要直接吹空调吹风扇。

出现了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到当地三甲医院的康复科或者是疼痛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下背部肌肉损伤
54

夜里的时候出现了骨头疼,疼醒方面的临床症状说明症状还是比较重的。

可能是白天的时候身体的活动量比较大而导致的身体骨头或者是关节或者是肌肉损伤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身体受风受凉,气血流通不畅,气滞血瘀所致,当然,长时间这个样子也有骨头肿瘤方面的问题在里面,所以出现了这方面的临床症状,还是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需要抽血做血常规,血沉,尿酸,风湿系列的检查,骨头疼痛区域 x 片的检查或者是 CT 的检查,详细的了解一下血液和骨头方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药物,药物治疗是基础。当然,如果疼痛严重,也可以临时使用止痛药,急则治其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做相关的康复治疗,比如说疼痛区域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频,超声波等治疗,综合性的处理,这样治疗才有效果。

#糖尿病#糖尿病性单神经病#神经系统病变
0

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的话,通常不会影响工作和寿命;但若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7~10年后,会逐渐感到手指和脚趾麻木,甚至对冷热的感知也变得异常,这表明他们的神经已经出现病变。

 

为什么会发生手足麻木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若长期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神经系统在高血糖的环境下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人体的神经在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时,也会逐渐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病变。这正是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足麻木的主要原因。

 

那么,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了末梢神经病变,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控制好血糖。有些患者可能会疑问:“我已经出现了并发症,控制血糖还有意义吗?”其实,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的基础。只有血糖控制得当,其他药物治疗才会更有效。

其次,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它们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中药,用于预防血液黏稠和活血通脉。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在于控制好血糖,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才能“防病于未然”呢?

1. 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餐主食的摄入量,每顿饭主食应保持在一两到二两之间,可选择米饭、馒头或窝头等。副食中虽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但摄入过多同样会升高血糖。应避免饮用高糖饮料,如可乐和酸奶,可以选择白开水、茶水或矿泉水。若想吃水果,应在饭后两个小时后适量食用,避免在血糖高峰期进一步升高血糖。

2. 调整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运动,尤其是肥胖患者。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和熬夜,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药物并无优劣之分,但选择适合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4. 定期监测血糖:在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检测血糖,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以确保血糖长期保持在理想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手足麻木等神经病变,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患者通过服用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当口服药物无法充分控制血糖时,便需要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那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从服用降糖药安全过渡到胰岛素治疗呢?

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仍无法理想地控制血糖时,可以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增加晚餐前或临睡前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的注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尽管该方案只需要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但它能帮助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控制血糖水平。

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对于采用第一个阶段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治疗。在此阶段,患者需停止口服降糖药,转而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的预混胰岛素。此方案有助于平衡三餐后的血糖水平,同时控制夜间血糖。

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是为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的患者设计的。治疗方案包括: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虽然每天的注射次数较多,但这种方法更贴近人体自然胰岛素分泌的规律。餐前短效胰岛素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则可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后仍无法控制血糖时,完全可以考虑改用胰岛素治疗。通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稳定病情,还能加快其他并发症的恢复。在血糖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可以逐渐减少甚至停用胰岛素,重新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不少糖友在疾病过程中除了血糖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外,饱受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的折磨。紧绷的神经与升高的血糖狼狈为奸,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共同蚕食糖友们的健康。

那么糖友们该如何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学会自我接纳与和解: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最绚丽的烟火!

不少糖友会因为罹患糖尿病,需要家人花费财力精力照顾而陷入自责,亦或因为被贴上糖尿病这一“终生标签”而生出病耻感。

但是,糖友们首先需要明白,糖尿病并不是我们的错,勿需自责。学会接受自己的状况,并积极应对挑战,才是正道。

糖尿病并不会妨碍我们精彩的人生,有许多的名人,如香港影星周润发,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等虽患糖尿病,但依旧能逐梦成功。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我,是最绚丽的烟火!

所以,糖友们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糖尿病,是缓解糖尿病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己知彼,无所畏惧!

多数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均源于未知。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成熟。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多了解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定期专科复诊,严格遵行医嘱。做到对糖尿病知己知彼,则可控糖无忧!

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疾病对应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等科普知识后,就可“轻舟已过万重山”式地说一句:小小糖尿病,拿捏!!!

三、寻找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难过就别憋着!

糖尿病摊上了,就是一辈子,搁在谁心里都不会好过,有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别把不良的情绪一直憋在心里——咋们可不能做“忍者神龟”!

这时,寻求家人、朋友的关心、倾听和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快走出疾病的阴霾。也可以建立或加入糖尿病患友群,大家相互鼓励和支持,一起重拾“驯服”糖尿病的信心。

四、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生命不只有糖尿病!

部分糖友终日在糖尿病的阴影中不可自拔,但其实糖尿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瑜伽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将自己的过度集中于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生活的一个个小目标上,那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定将糖尿病的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如果糖友们确实感到“压力山大”、情绪不可控制,应该及时到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接受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专业的医疗帮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患者除了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生活习惯。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有哪些我们可以帮助监督、鼓励患者去做的呢?

首先就是饮食方面的护理,毕竟一日三餐是患者所必需的。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少油、少盐和少糖。

应使患者每天的三餐时间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不能吃的太多,七八分饱就够了。主食应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给患者提供低血糖负荷的食品。此外,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类维生素,多准备些蔬菜给患者吃,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水果则应该遵循适当原则,每次提供小分量给患者进食,并且要选择甜度较低的水果。

其次,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那么应该如何陪同患者有效的运动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推荐成年患者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都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家属可以陪同一起进行以上运动。此外,即使每次运动时间较短,但是每天的总运动时长达到30分钟,也是对患者有益的。

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帮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患者内的血糖值会受到食物的摄入量、运动量的增减以及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只有通过日常血糖的监测,才能知道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而了解当前的饮食和运动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需要包括餐前和睡前血糖的监测,特别是针对空腹血糖较高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其它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则需要视患者情况而定,例如剧烈运动后和发生低血糖症状时的血糖监测等。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二者齐头并进,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早日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不小心漏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补救呢?

其实,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漏服降糖药物的种类

漏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当时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低

针对不同类型降糖药物,补救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补救方法可以参考下表: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补救处理

磺脲类药物

短效: 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

中长效: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亚莫利

短效药物常于饭前 30 分钟服用,如果在饭前时漏服,可将饭点推迟半个小时。如果无法推迟,可以偶尔一次减量 补服 ,防止下一次服药时发生低血糖。

 

长效药物常于早餐前 30 分钟服用。根据血糖情况,早午餐之间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补服。午餐后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的一半进行补服。对于 年龄较大或者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允许漏服一天,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餐时血糖调节剂

诺和龙、唐力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漏服,视血糖情况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下一餐则无需补服,但需测餐前血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若升高明显可适当减少进餐量,防止餐后血糖过高。

α-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餐中想起漏服时药可补服,饭后不推荐补药。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如果每日服用剂量较小,漏服后可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联合用药的患者也可仅仅增加活动量,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才补服。如果到了下一次服药时间无需再补服。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DPP-4 抑制剂

捷诺维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SGLT-2 抑制剂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晚餐前发现漏服,随时按原药量补服。因为本类药物有利尿作用,晚餐后不建议补服,增加运动量即可。

 

GLP-1 受体激活剂

艾塞那肽

 

漏打当日可随时按原药量皮下注射。但建议: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

 

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或短效胰岛素如果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早餐前忘打,可于餐后立即补打,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若快到中午才记起忘打时,应先查血糖,当超过10mmol/L 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禁忌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相同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

糖尿病患者养成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漏服药的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措施都属于非常规手段不可长期使用,规律用药,才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管理不仅关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家属是患者最坚实的后盾,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小妙招,帮助你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糖尿病。

一、饮食管理

选择低糖食品:监督、帮助患者减少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

均衡膳食营养:家属应确保饮食满足患者对营养素的需求,如消瘦者可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确保患者适量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加工肉类,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鱼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

控制热量摄入:可监督患者按时进食,使用小盘子和小碗,控制食量,避免患者暴饮暴食。帮助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建议 3~6个月减轻5%~10%的体重。

烹饪技巧升级:家属可学习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减少油炸和煎炒。限制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在5g以内,如可以用香料和香草替代部分盐,用柠檬汁增加食物风味等让食物更美味。

二、运动管理

制定运动计划:家属可帮助患者选择喜欢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和患者制定计划,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让运动成为一种乐趣。

陪伴和监督:陪同患者一起运动,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以监督患者的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血糖波动。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鼓励和支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他们坚持运动的信心,当患者取得进步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一起享用健康的美食或购买小礼物等。

三、贴心小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鼓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携带急救卡:为患者准备一张急救卡,写明病情、药物和紧急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同时,家属也要保持乐观心态,为患者树立榜样。

戒烟戒酒:患者和家属均应科学戒烟,避免患者吸到二手烟、三手烟。同时,督促糖尿病患者戒酒。

 

家属的关爱和支持是糖尿病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安排运动,家属也可以共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在血糖控制的长期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种时候,家属的支持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糖友们的血糖“闹脾气”时,作为家属应该如何帮忙调整血糖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了解糖尿病知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家属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并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的稳定。这样,当糖友的血糖无论过高还是过低,家属就能心中有数,不会手忙脚乱。 

二、控制糖友的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血糖不稳时,家属尤其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

首先,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属要帮助糖友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同时,要控制患者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导致血糖升高。

其次,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糖尿病血糖有益。家属要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苹果、柚子等。

此外,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高脂肪饮食会增加体重,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家属要帮助患者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同时,要避免患者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最后,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三、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家属要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家属可以和糖友们一起参与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消耗体内多余能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该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每周也可以进行2~3 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控制体重和血糖。

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糖过低或过高。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根据糖友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运动心率应该控制在(220-年龄)×60%~70%之间。

四、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监测血糖

糖友家属们要变成 “用药小闹钟”,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误服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血糖监测就像是糖友的 “健康晴雨表”,家属们要当起 “监测小助手”,督促患者按时监测血糖和规范记录血糖值。同时,要注意糖友血糖监测的操作规范,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血糖管理。当血糖不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给予糖友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糖友血糖 “闹脾气”,家属协助施妙计。携手并肩同控糖,幸福之路甜如蜜!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作为糖友的家属,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并定期复查,来帮助家人更好地控制血糖。那么,如何做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呢?

首先,我们可以与家人一起学习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认识到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治疗通常涉及多种药物的长期使用,按时、按量服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生活繁忙或者偶尔遗忘,错过某次服药,这对控制血糖有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糖友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糖友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为糖友制定一个每日的用药时间表。例如,将服药时间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固定环节绑定,如早晨起床后、饭前饭后等,把服药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手环等各种智能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按时服药。我们可以设置手机闹钟,或者使用专门的用药提醒App。我们也可以时不时提醒糖友,确保按时服用药物。

如果糖友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口服降糖药以及其他可能的伴随疾病药物(如降压药或降脂药),药物种类太多可能会导致服药的混乱。我们可以帮助糖友整理药物,比如使用带有分隔的药盒,将每天的药物按时段分装好,并做好标记,减少因为记混药物而漏服、多服或错服。

此外,根据糖友的情况,用药方案可能会进行调整。我们要督促糖友定期复查,让医生可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我们可以帮助糖友确定复查时间,提前预约门诊,最好能陪伴糖友一起前往就诊,协助记录医生的建议和新的治疗方案。可以鼓励患者在每次复查后,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的情况,听取医生关于饮食、运动、以及药物调整的意见。

作为糖友的家人,我们的关爱与支持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是战胜糖尿病的重要力量。家属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小小的提醒,还是一次陪同就医,都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力量与温暖。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