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是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开展员工心理帮助(EAP)和健康人心理服务的精神专科医院,是国家级和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专业基地(科室),其精神科是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精神卫生专业是河北省医学重点发展学科,是河北省内异地及跨省异地参保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机构、河北省工伤医疗保险、河北省工伤康复(精神)试点、唐山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唐山市工伤医疗保险、唐山市精神残疾鉴定、唐山市救助站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是唐山市首批“诚信医院”;是唐山市医学重点学科;是国家质量认证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煤炭分会、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唐山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唐山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唐山市心身医学专科联盟牵头单位;是华北理工大学(原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是唐山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基地、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1991年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成立了森田疗法治疗病区,1994年开设了神经症病区,并于2019年1月1日神经症病区正式更名为心身病区,2000年开展了无抽搐ECT治疗,2002年2月成立了环境温馨、设施齐全、服务优良、治疗方法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病区,2015年11月成立了睡眠病区,2016年11月开展鼓圈治疗。2002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现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2006年10月,该中心中西医结合病区被河北省国资委命为“青年文明号”。2008年该中心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2015年7月10日,开滦精神卫生中心西院区正式成立,西院区地处唐山市西北部,坐落于路北区韩城镇。距离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总部约20公里,占地面积约173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53.9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450张,开放床位577张(总部409张,西院区168张),共有职工325人,医护技人员24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高中级职称112人。设有普通精神科、老年精神科、心理疾病科三个临床分科共十一个病区:其中普通精神科共设六个病区:一病区(女病区)、二病区、三病区、四病区(药物依赖科)、五病区(西院区)、六病区(西院区);老年精神科共设两个病区:女病区、男病区(森田疗法病区);心理疾病科共设三个病区:中西医结合病区、心身病区,睡眠病区(西院区)。并设有心理咨询科(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康复科、门诊观察室、抢救室、全自动脑功能诊断治疗室、现代ECT治疗室、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室、脑功能检查与脑电地形图检查室、B型超声诊断治疗室、X光室、森田疗法治疗室、声光音乐治疗室、心理咨询门诊、精神科专家门诊、精神科普通门诊、抑郁症门诊、老年心理门诊、儿童心理门诊、精神医学教研室、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研究室和情感障碍研究室、精神心理护理研究室等。医院主要诊疗设备有:“醒脉通”多功能ECT治疗监测系统、ECT治疗仪、X-光机、彩色经颅多普勒诊断系统、声光音乐治疗系统、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全自动血生化仪、半自动血凝仪、血锂测定仪、全自动血流变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超声波诊断仪、多导睡眠监测仪、PEM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心理测试软件、生物反馈治疗仪、除颤仪、病人监护仪、脑涨落图仪、脑电图仪等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在诊疗方面,采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中西医结合等方法,综合治疗各种精神和心理疾病。特别诊治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酒中毒、老年性痴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各种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癔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失眠症、多动症、抽动症、厌食症及贪食症等各种精神疾病。同时开展了个体、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设有心理咨询门诊、希望热线、书信等多种咨询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在恋爱、婚姻、就业、升学、工作、离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开展系统的精神康复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社会服务、工疗、农疗、娱疗、体疗和生活自理、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综合精神康复措施,使心理创伤较重的和正在恢复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进了健康,减少了精神的衰退与疾病复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建院以来,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共完成了35项科研项目,获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共35项,获国家专利一项。在国内、外,省、部、市各级杂志公开发表论文、译文500余篇,主编或合编专业著作38部。主持全国性学术研讨会26次。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始终坚持“人本、求实、精医、卓越”的精神和“关爱患者,抚慰心灵,温暖家庭,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开展诚信卫生服务、亲情化服务、创建温馨医院和温馨病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全体员工正以开创性思维、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为建立家庭和社会化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为建设一所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精神卫生中心而努力奋斗!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曾称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分离性症状,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躯体症状,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生理解剖特点,缺乏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这些症状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1.心理因素 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2.社会文化因素 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3.生物学因素 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脑,对分离性障碍的患者应尽快完善相关必要检查以确定其无器质性损害,在治疗中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1.心理治疗 (1)个别心理治疗几乎适用于所有分离性障碍患者。在建立良好医患联盟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家庭关系、人格特征等,共情患者的情绪,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患者共同探索其患病的原因与过程。切忌一味挖掘患者的童年创伤而不予以相应的共情和支持,以至于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2)暗示治疗可用于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高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向患者简单解释其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即将实施的治疗即可逐渐恢复甚至痊愈。针对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配合言语暗示进行治疗。也可以运用催眠治疗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结合语言暗示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3)系统脱敏治疗先让患者倾诉与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然后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逐步让患者暴露于诱发症状的精神因素中,患者渐渐体验到能够承受这些精神因素带来的紧张不安情绪而不发病,之后逐步增加暴露剂量。 2.药物治疗 临床中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躯体不适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用于改善情绪,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减轻焦虑及改善睡眠。,1.急性应激障碍 本病的发生发展和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在强烈应激事件后立即发病,症状内容与应激事件相关,无反复发作病史,故可鉴别。 2.精神分裂症 分离性障碍的情感爆发和行为紊乱与急性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易混淆,但精神分裂症常表现为不协调性情感障碍、感知觉障碍和思维障碍,因此可以鉴别。 3.癫痫发作 分离性抽搐与癫痫发作临床表现有近似的方面,但癫痫发作有意识丧失,常有跌倒受伤、咬伤舌头、大小便失禁、脑电图异常等。 4.器质性疾病 器质性疾病如失明、失聪、感觉障碍等可依据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其症状符合躯体解剖学特征并加以解释。 5.诈病 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主观故意“没病装病”或“夸大原有的病情”,常突然产生,由主观愿望决定症状的消失与否。分离性障碍的症状一旦发生,是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无,1.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影像学显示分离遗忘患者颖叶中部和基底节前部的脑灌注降低。 2.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后结果显示分离性遗忘患者右侧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率减低。 3.事件相关电位(ERP)对脑功能和神经认知科学的探究也给分离障碍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