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四医院由英籍医学博士F.PORTERSMITH创办于1864年,开创“西医入汉”之先河,为湖北地区第一家西医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文明品牌医院。医院创立时名为“汉口普爱医院”;1958年更名为“武汉市第四医院”1999年,经湖北省卫生厅批准,医院增挂“武汉市骨科医院”院牌;2003年经武汉市政府批准、与武汉市十医院合并,医院恢复“普爱医院”原称;2017年,武汉市编制办确定医院名称为“武汉市第四医院”,保留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骨科医院为医院第二、第三名称。医院基础设施完备医院现有武胜路院区、古田院区、常青院区3个院区和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建有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门诊楼、住院楼和手术室,临床医技科室48个,已开放床位2688张。引进华中地区首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并完成湖北首台骨科机器人手术,拥有先进的佳能320排及GE256排后超高端CT、骨科3D数字打印机、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一体化手术间、3.0T核磁共振仪等多种医疗设备。医院现有硕士层次以上人才710余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7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1名,武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名,“黄鹤英才”专家7名(其中医疗卫生专项人才6名、优秀青年人才1名),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名,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专家5名。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博士教学点,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江汉大学医学院等多所院校临床教学任务,是国内首个中美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大专科、强综合的学科建设布局医院学科特色鲜明,早在1973年,骨科专家周必光完成世界首例农村条件下同体断肢移位再植手术。形成了以骨科、心血管内科、疼痛科为龙头的“大专科、强综合”的学科建设布局。骨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十多个亚专科拥有18个病区近800张床位,规模和实力在华中地区名列前茅,被媒体誉为“人体的每一块骨头都找到专家”,在3D数字打印、手术导航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业务领域率先突破。医院拥有骨科、心血管内科、疼痛科、输血科、麻醉科、急诊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临床药学、内分泌科、肾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等17个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病理科、产科、超声影像科、放射影像科、风湿免疫科、妇科临床护理、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中医正骨科、肿瘤科、肿瘤科(中西医结合)、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老年性骨关节病损防治等33个武汉市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被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确定三个专科诊疗中心——创伤诊疗中心、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武汉地区肿瘤专科诊疗中心;一个专病诊疗中心——疼痛诊疗中心;成立武汉市踝关节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武汉市疼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科是武汉市市癌症管理(防治)中心办公室所在地。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共有35项成果通过省市组织的成果鉴定,包括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14项、国内领先水平20项、国内先进水平3项;共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5项,发表SCI期刊论文3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作为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重症鉴定治疗医院,医疗服务辐射全省乃至全国。在“普施仁术、精诚至爱”的医院精神指引下,武汉市第四医院正朝着建设全国知名品牌医院的目标奋进。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战役中,武汉市第四医院作为全市首批定点医院,全院职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勇敢、担当与奉献,48小时内完成数百名在院病人的转移和发热门诊、留观室及600余张床位的隔离病区改造工作。疫情期间,全院累计改建病房及防控设施面积达10余万方,收治新冠肺炎住院患者1600余人次,接待门急诊患者18000余人次,完成1200例新冠肺炎透析患者的治疗任务,透析病人量居全市医疗系统第一。全面完成多家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地的医疗救治任务和古田院区新冠肺炎出院康复隔离期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诊疗救治工作。先后涌现出全国、省、市抗疫先进集体和个人49人次,医院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授予“党建引领下的抗疫疫情先进单位”,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中国医院科学抗疫党建先锋团队”和“全国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党建先进团队”称号。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胰腺组织自身以及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酒精中毒以及高脂血症等。,胰腺,1.非手术治疗 防止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 (1)防止休克改善微循环应积极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的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 (2)抑制胰腺分泌 ①H2受体阻断剂; ②抑肽酶; ③5-氟尿嘧啶; ④禁食和胃肠减压。 (3)解痉止痛应定时给以止痛剂,传统方法是静脉内滴注0.1%的普鲁卡因用以静脉封闭。并可定时将杜冷丁与阿托品配合使用,既止痛又可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另外,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甘油等在剧痛时使用,特别是年龄大的病人使用,既可一定程度地解除Oddi括约肌的痉挛,同时对冠状动脉供血也大有好处。 (4)营养支持急性重型胰腺炎时,机体的分解代谢高、炎性渗出、长期禁食、高热等,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及低血蛋白症,故需营养支持,而在给予营养支持的同时,又要使胰腺不分泌或少分泌。 (5)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对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是综合性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应用抗生素是无可非议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作为预防继发感染,应合理的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6)腹膜腔灌洗对腹腔内有大量渗出者,可做腹腔灌洗,使腹腔内含有大量胰酶和毒素物质的液体稀释并排除体外。 (7)加强监护。 (8)间接降温疗法。 2.手术治疗 虽有局限性区域性胰腺坏死、渗出,若无感染而全身中毒症状不十分严重的患者,不需急于手术。若有感染则应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他类型胰腺炎,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血常规 多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血尿淀粉酶测定 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 3.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4.淀粉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 急性胰腺炎时可能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肾对淀粉酶清除增加而对肌酐清除未变。 5.血清正铁白蛋白 当腹腔内出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能变为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重症胰腺炎起病时常为阳性。 6.生化检查 暂时性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临床患者,多于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 7.X线腹部平片 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襻”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腔积液,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 8.腹部B超 应作为常规初筛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9.CT显像 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附近器官是否受累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