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为白及老人治好了病之后,众人感谢,那场面不可谓不热闹。也就在这热闹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姑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扑通一下跪在神农面前,大呼“救命”,神农急忙扶她起来,问清缘由后,急与此人奔了过去。
话说神农与那姑娘快速地离开,众人甚是惊讶,不知何故。部分好奇的人就悄悄地跟在他们的后面。但见,神农与那姑娘在一茅屋前止住了脚步,神农先是在屋外鞠了一躬,然后随那姑娘走进了那茅屋。
茅屋内,陈设简陋,扑入眼帘的是一位中年妇人,躺在病床上,浑身瑟瑟发抖,蜷成一团,面黄肌瘦,看上去都叫人可怜。不一会儿,那妇人又觉浑身发热,烦躁不安。这样的病状,神农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也不知所措。也难怪那姑娘跑来跪求神农的,这样的症状,就连神农也是头一次见到,更何况那姑娘呢!
神农仔细瞧了那妇人的病状,沉吟了片刻,便吩咐那姑娘在家好好伺候她娘,他出去寻求良药。就在神农走出那茅屋的不远处,却看到一种特殊的植物,这种植物高1~2尺,茎梗单一或几个茎梗丛生,上部多回分枝,作“之”字形曲折,叶片呈互生(叶子所排列的序列是相邻的两个叶子长在相对两侧,而每个茎节上只长一个叶子),开黄色小花,花呈伞状花序。神农见这株植物,于是将这株草连根拔起,一看究竟。原来这植物颇有微香,那植物的根部膨大,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神农尝了尝,这植物味道有点苦,但却性情平和,觉得这株植物必然不平凡,于是仔细分析研究起这植物的药性来。以神农目前对药性的了解,发现此药对于那妇人的病状,很是对症。为什么呢?
那妇人的详细病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神农看其舌头,发现舌苔薄白,病情不像单纯的寒证,也不像单纯的热证,神农暗思:这种病况应该是介于半表半里之间,这与刚才所尝的那味药的药性颇为符合。
那么他刚才尝到的那味药药性又如何呢?那药性寒,却不胜寒,仅微寒而已,药气香,仅微香而已,味道苦,仅微苦而已,此药如此奇妙,必能对那妇人的病况有所帮助(即原著中所说的“味苦平”)。神农再三品尝和推敲这味药,终于发现这味药能够解决“寒热邪气”(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与那姑娘的母亲之病是对症的。
神农将此药采摘后,叫那姑娘用此药熬水,给她母亲喝,汤药入口,那妇人渐渐安静了,那女孩可吓坏了,还以为她母亲是不行了。吓得碗子都摔在了地上,神农见状,赶紧上前观察,然后安慰那女孩说,姑娘,你娘亲的病情会逐渐好转的,她折腾了这么多天,喝了这汤药,进入梦乡了,过一阵就会清醒了。
神农也在外面等待,等待这妇人的清醒。但是神农胸有成竹,他觉得这药应该是对症的,这次的问题应该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小花,小花……”茅屋里有人说话了。
那姑娘听到叫声,高兴地要跳了起来,发现母亲醒了过来,母女俩好不亲切。神农看到那景象,母女抱作一团,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