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根据术后身体恢复的情况,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术后第1天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为目的,可以暂时不活动髋关节;
2、术后第1-3天应将下肢略抬高,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做踝泵功能锻炼。踝泵锻炼就是慢慢将脚尖向上勾起锻炼胫前肌,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锻炼小腿后的后侧肌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肿胀及血栓,每1小时做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还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保持大腿前方肌肉绷紧,方法是向下压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10-15秒,每隔10分钟练习10次,直到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为止,通常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3、术后第4-7天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可以开始进行卧位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可在助步器的帮助下、家人的保护下开始下地行走;
4、术后8-14天体力完全恢复,应该增强完全恢复的信心,巩固锻炼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患肢的力量锻炼,继续加强屈腿抬高锻炼,锻炼患肢的肌力,循序渐进的扶助步器下地行走活动;
5、术后4-6周内需在助步器及陪护人的保护下下地行走,行走量不宜过大;
6、术后1个月内患肢屈曲髋角度不应大于90度,侧卧位时两膝之间需要夹枕头,1个月后无需再夹枕头,3个月后可视康复训练的情况逐步练习下蹲活动。
详细康复方案2
术后第1天
1.仰卧位,使用箱型足夹板或穿丁字鞋,放置楔型枕于两腿之间
2.撤除患肢下的软垫,防止髋关节屈曲畸形
3.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患肢肿水持续存在者,除了进行向心性按摩以外,还可以利用足底静脉泵、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IPC)梯度等级弹力袜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
5.臀大肌、臀中肌等长收缩训练
6.下肢外展训练
7.深呼吸训练
8.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
术后第2天
1.仰卧位时,仍然穿丁字鞋,使用楔形枕
2.坐位训练 手术取侧方人路的患者,可以搖高床头或背后垫枕头至半坐位 (30-450).坐位时间由 5min 逐渐增加至 15~25min。而采取后方人路切口的患者不宜过早坐起
3.理疗使用冰疗、蜡疗、中频电疗以缓解肿胀和疼痛
4.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训练
5.进行膝部按摩,加强对候骨的滑动和挤压,防止关节粘连
6.上肢肌力训练 拉吊环、引体向上 (3~4次/小时)
7.髋、膝关节被动活动(CPM)对侧方入路切口的患者被
动屈髋度数由小到大(15°-30°),后方入路切口屈髋度数在 10°以内
术后第3天
1.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在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让患者将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并在空中保持 10s,缓慢放下,重复 10~20次
2.髋膝关节屈伸训练 利用 CPM,健侧肢体或绳带辅助进行,开始时能关节屈曲 25°膝关节屈曲 40°,之后逐渐增大活动幅度,髋关节最大活动范围 <60°
3.在膝下垫枕,使髋、膝处于屆曲状态(度数同上)保持 30min。 每天重复2-3次为宜
4.贴床屈膝运动
术后第4-7天
1.术后第4-5天开始,由他人将患者身体向患侧外移至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使膝关节弯曲达到 90。移动中注意避免髋旋转
2.拾臀动作 术后第5 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 10°~20°,以膝部为支点做伸髋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和关节囊前部
3.仰卧位直腿抬高训练,抬高小于 30°
4.膝关节训练 放一个小圆枕头(或纸卷)在膝关节下,
膝部用力往下压,小腿往上抬使膝关节伸直,维持 5s
5. 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无
植骨、骨折等情况,可以下地训练
6. 站立位训练 后伸患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囊和屈髋肌
群;外展患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肌群
7. 呼吸训练预防心肺系统的并发症
术后2周
1.假体为骨水泥固定型,一周后可以下地。助行器辅助步行,,患腿外展位,髋关节屈曲 <45°
2.仰卧位移臀训练 仰卧位,双手支撑坐起,健侧屈腿,患侧伸直,依靠双手和健侧的力量,向健侧移动臀部
3.半坐-躺转换练习 利用双上肢和健腿支撑力向侧方移动身体,并与床边成一定角度。患侧下肢拾离床面与身体同时移动,使得双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然后双上肢及健腿用力支撑半坐起。要求身体重量尽量落在患侧,患髋弯曲不要超过 70°(后方入路切口)或 90°(侧方入路切口),并保持两腿分开
4.卧站体位转换 将助行器放在患腿旁边,向床边移动身体;将患腿移至床下,避免髋外旋;健侧腿移至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
5. 坐站转换练习 患者在高床边坐位下,健腿着地患腿朝前放置(防止内收及旋转),利用健腿的蹬力和双上肢在身体两侧的支撑力下挺起臀并借助他人的拉力站起。站立位下,健腿完全负重,患腿可不负重触地
6. 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 将助行器摆放于身体前20em 处,先迈患腿,再将健腿跟上。开始时,每天3~4次,每次行走 5~10min;逐渐适应后,每天2~3次每次 20~30min;完全康复后,每天 3~4次,每次 20~30min
7.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侧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 45°~60°(侧方人路切口)或小于 30°(后方人路切口),可在患肢下方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活动
8. 股四头肌训练身体向患侧移动或向下移至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膝弯曲90°。然后做主动伸膝运动,保持 10s,重复 20-30 次,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渐进性抗阻练习,
9.逐渐抬高床头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 侧方人路切口的患者,上半身抬高45°~60°,后方人路切口为 30°以内。每天重复多次,以克服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有条件时可用直立床训练患者
10. 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后,在床边(或平行杠内)练习健腿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能单独支撑 5~10min,此时患腿不触地负重
11. 坐位练习每天 4~6次,每次20min。若手术稳定性欠佳,则应减少或放弃坐位
训练。坐位训练屈髋不能超过 90°
术后第3周
1.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 20~30次,患髋屈曲度数在90°以内(侧方入路切口)。每10次为1组,中间休息 1min
2.髋屈、伸、外展肌力渐进抗阻锻炼,以外展肌的锻炼为重点
3.做四点支撑臀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 10s,重复进行 10-20次,动作要求缓慢进行
4.在平行杠内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
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待患腿的前后摆动符合步行要求后,可
让患者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并逐渐增加步数和距离
5. 一旦患者在平行杠内的步行(单髋置换为三点式,双髋置
换为四点式)平稳顺利,应过渡到持拐杖步行,训练的方式与
平行杠内一样
6. 教患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独立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
7. 洗澡、移动、取物等,以减少患者患髋的屈曲度数
术后第4-12周
1.双拐步行训练双拐前移一足的距离,患侧腿落地,重心移至双拐前面,健侧足向前越过双拐连线 20~30cm
2.从扶拐杖步行逐渐到扶手杖步行,但要求具备下面两个条件:①患者能在手杖的帮助下,有足够的支撑力完成步行中支撑期患肢的负重;②患侧股四头肌能完成渐进抗阻的阻力至少 8kg 以上
3.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减少患髋的
屈曲和负重,患腿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
4. 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
提高患者实际步行能力(上下坡过障碍、过马路等)。最
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5. 重心转移训练 在平衡器上训练身体重心转移,逐渐
增加患腿的负重量(从身体重量的 1/3 开始,过渡到全部重量)
6. 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术后 6 周开始步行训练
7. 侧卧位抬腿练习 健侧卧位,患腿外展 45°,再后
伸维持 10s,放松 10s 后继续训练。每天两组,每组 10~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