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重庆三博长安医院结晶尿专家

简介:

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是2014年12月由原重庆长安医院作为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试点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改制合作成立的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综合医院。是三博脑科集团连锁医院、澳大利亚ICON集团技术合作医院、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与病退休体检定点医院,并开通异地医保直接结算服务。是重庆市急救120网络成员、重庆市防治卒中中心及江北区创伤中心。医院拥有职工480余人,设有临床、医技、后勤等30余个科室,开放床位500余张,配备了层流手术室和中心ICU,医院学科设置齐全、专家队伍强大、设施设备先进,年门诊量达20余万人次,出院15000余人次,手术4000余台次。综合实力在区域内处于第一梯队。。

唐海红 主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刘瑜 主治医师

擅长高血压、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慌,心律失常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诊疗咨询。

好评 100%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高血压、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慌,心律失常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诊疗咨询。
更多服务
夏丽嘉 副主任医师

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等,产科

好评 100%
接诊量 7
平均等待 5小时
擅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等,产科
更多服务
刘菊 住院医师

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更多服务
姚善华 副主任医师

阴茎、尿道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及肿瘤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阴茎、尿道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及肿瘤等
更多服务
孙平 主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解其敏 住院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秦涛 主治医师

对消化道溃疡、HP相关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水平。擅长急诊内镜下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内痔套扎术、内痔硬化剂注射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胃肠道息肉腺瘤切除术等手术。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对消化道溃疡、HP相关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水平。擅长急诊内镜下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内痔套扎术、内痔硬化剂注射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胃肠道息肉腺瘤切除术等手术。
更多服务
黄敏 主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邢恩康 主治医师

擅长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结直肠癌、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等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及内科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结直肠癌、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等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及内科治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尿频,无疼痛发热,无用药史。患者女性
7
2024-10-16 16:32:00
双肾尿盐结晶,疑似肾结石早期表现,寻求治疗建议。患者女性
37
2024-10-16 16:32:00
孩子尿液中有白色结晶,疑虑是否与肾盏分离有关。患者男性3岁
14
2024-10-16 16:32:00
患者因左侧脊柱旁及肋骨下疼痛咨询医生,疼痛已持续数天。患者去年体检有尿盐结晶,平时有过敏现象。医生询问了症状及病史,怀疑可能是带状疱疹或腰背部筋膜炎等疾病引起。患者女性23岁
22
2024-10-16 16:32:00
宝宝6个月大,尿液中出现少量淡粉色结晶,询问原因及应对措施。患者女性6个月7天
52
2024-10-16 16:32:00
宝宝尿频尿急,疑似尿路感染,已做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患者男性1岁10个月
9
2024-10-16 16:32:00
我在小便时发现有白色物质,担心是否有问题,并且想知道我的前列腺体积是否正常。患者男性34岁
48
2024-10-16 16:32:00
阴道用药后出现尿黄结晶,用药困难。患者女性
37
2024-10-16 16:32:00
患者询问尿常规报告中有结晶的情况及影响。医生详细解答结晶原因,并提供饮食和生活建议。患者男性32岁
34
2024-10-16 16:32:00
手指尖疼痛一年,尿液浑浊,疑结晶尿。患者男性23岁
60
2024-10-16 16:32:00

科普文章

肾结晶结石预防需要注重代谢产物、多喝水、少吃含草酸盐和多嘌呤食物:1、注重代谢产物:结石的生成主要跟代谢有关系,代谢里面其中吃的饮食或者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高尿钙、高尿酸、高胱氨酸这些代谢产物都有可能影响尿液里面的结节。2、多喝水:预防结石办法是要多喝水,使尿液稀释,多喝水会使尿液里面的代谢产物钙、草酸、尿酸不容易沉积。每天要保证2500毫升水。3、少吃含草酸盐和多嘌呤食物:一般结石最多见的就是草酸盐结石,其次是尿酸盐,所以含草酸盐的食物要少吃一点,比如菠菜、西红柿。还有含多嘌呤的饮食,比如动物的内脏,海鲜类的食物,这些饮食的量要控制适当,尽量少吃。

#结晶尿
7

尿常规检查就是查尿液也就是小便。它的检查内容包括尿液的外观,尿液化学检查,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外观

  • 尿液正常情况下是黄色透明的
  • 混浊的尿液可能意味着感染或大量结晶
  • 红色的尿液可能是出血或药物引起的

化学检查

  • 尿蛋白的检查
  • pH 的测定
  • 尿比重的测定
  • 尿隐血的测定

有形成分检查

包括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结晶,尿液管型等有形成分检查。通过结合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炎症、出血或感染。

#喘憋#尿黑酸尿#结晶尿
13

好冷,不想脱裤子,再憋会?你问过了你的尿了吗?其实你的尿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经常很多朋友憋尿人原因是没空、懒、忘了,又不经常没事的,平时会多注意的,然而转身好像健忘症又犯了~~

我们都知道,我们体内的尿液都在膀胱的这个器官里储存着,就好比如大水库一样。

如果总是憋着,你可能会……

1.尿失禁

这时候就好比如水库关闸门是关着的,水库的水位确一直在上升,憋的时候久了,关闸开关可能都不灵活了,该发水的时候发现水放不出来,不该放水的时候,水自动排出来。

2.尿路感染

当你的尿已经占膀胱最大的容量时,还在憋着,那么你膀胱壁血管就会受压,黏膜也慢慢变薄,这时候细菌就会很容易乘机入侵,,保不准会有细菌沿着尿道逆流而上,在膀胱繁衍做窝。

3.尿结石

尿液中含有少量的钙,如果一直在憋着尿,不让你的尿排出,那么尿液里的钙含量在膀胱力逐渐增加,慢慢地就会形成尿结石。

4.膀胱破裂

洪水也有爆发的时候,就好像水库破堤,当膀胱里的尿液达到了上限的时候,膀胱壁小血管可能会突然充血,发生破裂。

5.不孕不育

因为女性的身体结构比较特殊,私密部跟膀胱和子宫靠得都比较近,经常憋尿的话膀胱一方面处于充盈的状态,压迫到子宫,另外一方面容易让尿道里的细菌跑到阴道,会对以后的生育造成一定影响的。

而男性憋尿的话容易引起阳痿等,从而影响生育。

医生提示:

所以说能不憋就不憋,该放水时一定要及时,肆无忌惮花样憋尿,一时爽,但尿终究是留不住的,该放手时就放手。

#结晶尿#胱氨酸尿症#肾结石
147
肾结晶主要见于肾结石的早期。一般根据结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草酸钙磷酸钙,或者是尿酸钙结晶。
 
肾结晶以及肾结石的发病,与性别,年龄,饮食,种族,水分的摄入量以及相关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一是性别年龄。年龄越大,肾结晶以及肾结石的发病率越高。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由于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所以临床感染性结石比较多见。
 
二是种族。美国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为1/1000.64,其中有色人种比白色人种结石的发病率少。
 
三是职业因素。长期久坐的患者,由于排尿减少,容易出现结石,肾结晶。
 
四是饮食和营养的关系。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对泌尿系统结晶结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饮食中动物蛋白摄入较多时,容易形成结晶及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结石。
 
五是水分的摄入量。饮水较少的人会使尿液中钙和盐处于过饱和状态,有利于肾结晶及肾结石的发生。
 
六是某些疾病与结石结晶的形成密切相关。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遗传性疾病,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马蹄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导致的梗阻,髓质海绵肾,与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尿症,高草酸尿症,以及尿路梗阻,也容易促进肾结晶及肾结石的形成。
 
七是尿液的改变。如尿液PH值改变,在碱性尿中易形成磷酸盐沉淀,在酸性尿中易形成尿酸和胱氨酸结晶。
#尿黑酸尿#结晶尿#乳糜尿
22

8 岁孩子出现尿床的话,有可能是神经性的原因所导致的. 如果说仅仅只是一两次的尿床是不要紧的,可以给孩子好好的沟通一下,让孩子改掉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说经常性的出现尿床的话,需要及时的去医院里面进行检查,确定尿床的原因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治疗,如果是神经性的话,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或者是应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平时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观察,尽量多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慢慢的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适当的补充一些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结晶尿#尿外渗#粘液便
15

什么是把尿把便?

把尿把便,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吧,就是双手放到孩子大腿下面,抱着孩子,让其对着马桶小便和大便,如下图所示,是经典的把便姿势。

这种方式是 1955 年尿不湿发明之前,小婴儿们小便和大便的方式,持续了数千年,目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是主流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孩子不用尿不湿,在孩子生后 1-4 周开始,就用这个方式排泄。

把尿把便在国外被称为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简称 EC),也叫做 natural infant hygiene,大家如果要查相关资料,用这两个关键词。把便把尿非常形象,但是没有和这两个词完全统一起来。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直译:排泄沟通)重点想强调的是,婴儿排便时,父母在此过程中提供亲切的情感和身体支持,所以有 Communication。

natural infant hygiene(直译:自然婴儿卫生),这个自然是和用尿不湿相对应的,也可以和 nappy-free(直译:不用尿不湿)等同起来。

把尿把便怎么被取代的?

之前把尿把便是婴儿主流的排泄方式,这种情况随着尿不湿的发明而改变。

1955 年尿不湿获得专利,1962 年,儿科发育专家托马斯·贝瑞·布拉泽尔顿(Thomas Berry Brazelton)博士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A CHILD-ORIENTED APPROACH TO TOILET TRAINING》,概述了父母应该避免过早地强迫孩子如厕训练[1]。

文章建议到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能意识到尿便,并愿意主动排泄时才开始训练,在此之前,完全使用尿不湿,让孩子随意大小便。孩子大约 2 岁左右(最早 18 月龄)开始进行如厕训练,这时孩子需要达到以下能力:

  • 模仿成人的行为;
  • 愿意停止四处奔走并坐下;
  • 对把物品放置在适当位置的兴趣;
  • 说“不”的能力,以便排便训练可以是他自己的成就,而不是他的父母。

这样的话,就是小朋友感觉“它”来了,去固定排泄的地方,在那儿大小便,然后看着“它”消失。

这种方式被认为孩子自控率高、训练时间短、退步率低,所以提出后,被美国儿科学会接受和推广。到 1980 年代,大多数美国儿童都在使用尿不湿,并且父母工作越来越忙碌,方便的尿不湿成为必须品。

在之后,把便把尿成为了一种不科学的排泄方式,一旦采用这种方式,被认为对孩子不好、家长不懂育儿,也成为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争论的一个焦点。

把尿把便主要被认为不好之处在哪里?

它被认为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非孩子主动参与;另外这属于过早的进行了如厕训练,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导致以后压力大影响以后排便;孩子学习排便的反而慢。

那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吗?一条条说。

是否是强制性的行为呢?

尽管把尿把便(EC)和 infant potty training(直译:婴儿排便训练)已成为同义词,但是二者并不是统一的,因为虽然大部分是强制的,比如家长定时排泄的做法,但还有其他的排泄时机选择方式,而这些时候,是孩子控制的什么时候排泄。

P.S.定时排泄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原则地制定几个时间点,而是根据孩子的生理表现。比如在新生儿期,根据自己孩子小便频率,定在 30 分钟或 1 小时一次,到孩子大些时,比如 6 月龄,就几个小时定一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按照婴儿的信号。有些婴儿从一开始就发出非常清晰的信号,而另一些则可能有非常微弱的信号,或者根本没有信号。

当孩子属于信号比较明确的娃时,在排尿或排便前,会出现某些面部表情、特定的哭泣、扭动或突然的无法解释的烦躁情绪,给家长以提示。

随着婴儿的长大,他们的信号变得越来越明显,有些婴儿经常指向看护人或便盆以表明需要。年龄较大的婴儿可以学习“ 便盆 ” 的手语等表示。

所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信号,进行排泄,是不属于强制性的排便行为,而是孩子主导的,大人抱起孩子来,就是当个辅助而已。

还有一种是通过声音诱导孩子排泄的方式,就是你说“嘘嘘/psss psss”等让孩子尿尿,很熟悉是不是?还能通过“嗯嗯/hum hum”的声音诱导孩子大便。

这种是家长主动控制,但具体方法是在孩子排泄时开始出声,等声音和排泄建立了联系,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诱导排泄。哈哈,感觉成了条件反射,不太喜欢也不赞同这种方式。

会让孩子更晚地学会排便排尿吗?

布拉泽尔顿医生(就是第 2 条里的那位教授)在文章中确实明确提出,过早地进行如厕训练,确实会导致孩子更晚地学会大小便。在研究中,有 108 名患儿到 4 岁时还没学会完全自主排尿便,这里面有 70%的在 18 月龄之前就进行了排便训练,所以,如厕训练不能过早。

但是大家要明确一点,布医生的实验是对孩子在不同的月龄,进行真正的如厕训练,得出的结果,不是和把便把尿孩子对比的。如厕训练怎么做?看文章:出现这 7 大信号,说明孩子可以开始如厕训练啦

所以,只能得出过早进行如厕训练会导致孩子学会排尿便更晚,得不出把尿或者把便会导致孩子更晚地学会大小便的结论。

相反,在 2017 年 Pediatrics [2]这篇文章中提到,9 名接受 EC 训练的儿童被认为具有更好的膀胱感觉和控制能力,排尿更加彻底。当孩子发育成长后,准备如厕训练时,做过把尿把便(EC)的孩子可以轻松过渡,并可以享受独立排泄的过程。

当然,因为这方面的对比研究太少,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证据,但是因为现在几乎都使用尿不湿,这样的研究会很难进行。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不少糖友在疾病过程中除了血糖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外,饱受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的折磨。紧绷的神经与升高的血糖狼狈为奸,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共同蚕食糖友们的健康。

那么糖友们该如何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学会自我接纳与和解: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最绚丽的烟火!

不少糖友会因为罹患糖尿病,需要家人花费财力精力照顾而陷入自责,亦或因为被贴上糖尿病这一“终生标签”而生出病耻感。

但是,糖友们首先需要明白,糖尿病并不是我们的错,勿需自责。学会接受自己的状况,并积极应对挑战,才是正道。

糖尿病并不会妨碍我们精彩的人生,有许多的名人,如香港影星周润发,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等虽患糖尿病,但依旧能逐梦成功。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我,是最绚丽的烟火!

所以,糖友们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糖尿病,是缓解糖尿病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己知彼,无所畏惧!

多数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均源于未知。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成熟。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多了解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定期专科复诊,严格遵行医嘱。做到对糖尿病知己知彼,则可控糖无忧!

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疾病对应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等科普知识后,就可“轻舟已过万重山”式地说一句:小小糖尿病,拿捏!!!

三、寻找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难过就别憋着!

糖尿病摊上了,就是一辈子,搁在谁心里都不会好过,有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别把不良的情绪一直憋在心里——咋们可不能做“忍者神龟”!

这时,寻求家人、朋友的关心、倾听和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快走出疾病的阴霾。也可以建立或加入糖尿病患友群,大家相互鼓励和支持,一起重拾“驯服”糖尿病的信心。

四、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生命不只有糖尿病!

部分糖友终日在糖尿病的阴影中不可自拔,但其实糖尿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瑜伽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将自己的过度集中于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生活的一个个小目标上,那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定将糖尿病的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如果糖友们确实感到“压力山大”、情绪不可控制,应该及时到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接受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专业的医疗帮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患者除了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生活习惯。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有哪些我们可以帮助监督、鼓励患者去做的呢?

首先就是饮食方面的护理,毕竟一日三餐是患者所必需的。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少油、少盐和少糖。

应使患者每天的三餐时间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不能吃的太多,七八分饱就够了。主食应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给患者提供低血糖负荷的食品。此外,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类维生素,多准备些蔬菜给患者吃,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水果则应该遵循适当原则,每次提供小分量给患者进食,并且要选择甜度较低的水果。

其次,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那么应该如何陪同患者有效的运动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推荐成年患者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都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家属可以陪同一起进行以上运动。此外,即使每次运动时间较短,但是每天的总运动时长达到30分钟,也是对患者有益的。

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帮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患者内的血糖值会受到食物的摄入量、运动量的增减以及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只有通过日常血糖的监测,才能知道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而了解当前的饮食和运动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需要包括餐前和睡前血糖的监测,特别是针对空腹血糖较高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其它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则需要视患者情况而定,例如剧烈运动后和发生低血糖症状时的血糖监测等。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二者齐头并进,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早日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不小心漏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补救呢?

其实,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漏服降糖药物的种类

漏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当时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低

针对不同类型降糖药物,补救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补救方法可以参考下表: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补救处理

磺脲类药物

短效: 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

中长效: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亚莫利

短效药物常于饭前 30 分钟服用,如果在饭前时漏服,可将饭点推迟半个小时。如果无法推迟,可以偶尔一次减量 补服 ,防止下一次服药时发生低血糖。

 

长效药物常于早餐前 30 分钟服用。根据血糖情况,早午餐之间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补服。午餐后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的一半进行补服。对于 年龄较大或者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允许漏服一天,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餐时血糖调节剂

诺和龙、唐力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漏服,视血糖情况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下一餐则无需补服,但需测餐前血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若升高明显可适当减少进餐量,防止餐后血糖过高。

α-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餐中想起漏服时药可补服,饭后不推荐补药。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如果每日服用剂量较小,漏服后可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联合用药的患者也可仅仅增加活动量,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才补服。如果到了下一次服药时间无需再补服。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DPP-4 抑制剂

捷诺维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SGLT-2 抑制剂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晚餐前发现漏服,随时按原药量补服。因为本类药物有利尿作用,晚餐后不建议补服,增加运动量即可。

 

GLP-1 受体激活剂

艾塞那肽

 

漏打当日可随时按原药量皮下注射。但建议: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

 

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或短效胰岛素如果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早餐前忘打,可于餐后立即补打,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若快到中午才记起忘打时,应先查血糖,当超过10mmol/L 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禁忌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相同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

糖尿病患者养成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漏服药的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措施都属于非常规手段不可长期使用,规律用药,才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管理不仅关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家属是患者最坚实的后盾,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小妙招,帮助你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糖尿病。

一、饮食管理

选择低糖食品:监督、帮助患者减少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

均衡膳食营养:家属应确保饮食满足患者对营养素的需求,如消瘦者可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确保患者适量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加工肉类,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鱼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

控制热量摄入:可监督患者按时进食,使用小盘子和小碗,控制食量,避免患者暴饮暴食。帮助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建议 3~6个月减轻5%~10%的体重。

烹饪技巧升级:家属可学习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减少油炸和煎炒。限制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在5g以内,如可以用香料和香草替代部分盐,用柠檬汁增加食物风味等让食物更美味。

二、运动管理

制定运动计划:家属可帮助患者选择喜欢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和患者制定计划,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让运动成为一种乐趣。

陪伴和监督:陪同患者一起运动,确保安全的同时,可以监督患者的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血糖波动。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鼓励和支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他们坚持运动的信心,当患者取得进步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一起享用健康的美食或购买小礼物等。

三、贴心小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鼓励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携带急救卡:为患者准备一张急救卡,写明病情、药物和紧急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同时,家属也要保持乐观心态,为患者树立榜样。

戒烟戒酒:患者和家属均应科学戒烟,避免患者吸到二手烟、三手烟。同时,督促糖尿病患者戒酒。

 

家属的关爱和支持是糖尿病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安排运动,家属也可以共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