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于1951年,前身为贵州省商业厅职工医院。医院秉持“传承融汇,厚德济民”的院训及“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过7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管理理念先进、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突出、人才结构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养生、保健、养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中医院,建有飞山院区、红岩院区和省委党校门诊部及包括49家成员单位的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联体。 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及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等荣誉。是贵阳市残联助听器验配、假肢与矫形器适配等六个项目定点服务机构。 现有临床科室51个,医技医辅科室18个,编制床位1402张。高级职称257人,硕士361人,博士59人。拥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管专家6人,省级名中医2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0个;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6人;贵州省名中医及学术经验指导老师3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1人,“千”层次人才18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优秀青年”1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2人,“黔医人才”14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贵州省百优医生10人、百优护士11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3人。 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内涵建设,积极搭建学科平台、建设学科团队、致力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反哺临床。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一体化创新服务诊疗模式3个;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重点培育学科4个,重点专科20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学科1个、重点学科1个;建有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心衰中心、类风湿关节炎规范诊疗中心、痛风规范诊疗中心,贵州省中医相关专业医疗质控中心9个,是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国家区域(华南)中医肺病诊疗分中心,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HQCC全国小儿推拿标准化认证基地,获批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业认证。创伤中心、卒中中心正在建设中。 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贵州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贵州省病毒相关损害中西医结合康复人才基地、贵州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贵州省中医风湿病临床研究基地,获得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基地2个。同时,还建有贵州省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贵州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张伯礼国家名中医工作室(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张学文贵州省工作站、省科技厅研究平台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及省级教学团队1个,是贵州省唯一的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直管附属医院,每年承担10000余学时本专科、研究生理论教学,还承担本专科医护实习生、研究生及规培生等近千人临床实践带教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 “十三五”期间,科研能力持续增强,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持续增长,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我院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60项,经费共计2853.5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经费1245.6万元),省部级项目39项(933万元),厅局级项目155项(经费502.07万元),校内项目132项(经费172.9万元),国家级学会课题1项。发表论文1533篇,其中SCI、EI22篇,核心论文146篇,普通论文1364篇。编写专著93部,其中主编19部,其他主编及副主编56部,编委18部。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国家级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贵州省医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贵州省护理学会科技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获批专利142项。 未来,医院将遵循“双核心、多特色”的发展战略,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为中西医结合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1869年,François-SigismondJaccoud医生描述一名年轻的风湿热患者的慢性关节畸形。后来为了向其致敬,将这种关节畸形称为Jaccoud关节炎。,Jaccoud关节炎可能病因是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反复炎症致力量失衡,破坏关节结构的稳定致关节囊过度伸展。,关节,抗炎药、激素、甲氨蝶呤和抗疟药,白芍总苷(0.6g口服,每日2次)用于早期治疗,并且是首个使用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JA的案例。患者先后使用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羟氯喹、环孢素A、来氟米特,关节症状持续缓解。在使用托法替布、甲氨蝶呤和塞来昔布联合强的松治疗后,患者关节症状进展减缓,关节疼痛和水肿减轻,并观察到D-二聚体水平下降。研究者认为,托法替布、甲氨蝶呤和塞来昔布联合泼尼松可能是治疗JA的有效方案。,痛风性关节炎,无,本病多采用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软骨钙化 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膝、腕、耻骨联合、肘和髋。受累软骨包括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 2.滑膜钙化 这种钙化通常与软骨钙化并存,滑膜沉着最常见于腕部,特别是桡腕关节周围、下桡尺关节、膝关节、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也可见于肱骨关节盂、肘、髋和肩锁关节。沉着物呈云样,特别是在关节边缘,也可类似于特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 3.关节囊钙化 二羟焦磷酸钙晶体沉积于关节囊,最常见于肘和跖趾关节,也可见于掌指关节和肩肱关节。 4.筋腱、滑囊和韧带钙化 筋腱和韧带钙化可能出现,常见的部位是跟腱、三头肌、四头肌和棘上筋腱以及肩峰下滑囊;有时还可见于髌骨上滑囊。筋腱的钙化薄而呈线形,可由骨的边缘延伸至相当远的距离。 5.软组织和血管钙化 某些患者可见软组织内和血管钙化,表现为边界不清楚的钙质沉着。软组织钙化最常见于肘、腕和骨盆区。血管钙化可能与并存病糖尿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