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为一名12岁孩子的家长,我最近开始担心他的行为问题。上课时,他总是走神,手上动作不断,安坐不过10分钟,总是歪七扭八的。即使在家里,他也无法正常坐着。书写一直有问题,无论怎么练习,都是歪歪扭扭的,而且感觉他练字很痛苦。平常和他说话感觉总是心不在焉的,然后现在很容易遇到困难就躺平的状态。我们最近看了一些ADHD科普知识,感觉可能有多动症倾向,想找专业医生确诊一下,针对性地帮助小孩。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提供了在线问诊服务,可以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预约了一个儿科医生的视频问诊。
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一些问题。然后他建议我们去医院做一些检查,包括脑电图和心电图,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同时,他也开了一些药物来缓解孩子的症状。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医生很专业,解答了我的所有疑问。在线问诊的方式也非常方便,省去了去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症状有所改善,他现在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和生活都变得更轻松了。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就占据优势。然而,过度的干预和控制却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超过七成的家长认为自信和沟通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却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可能扼杀宝宝交往能力的家长行为:
1. 过度保护
有些家长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全,过度保护孩子,限制孩子的社交活动。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缺乏社交经验,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2. 超前教育
一些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行学术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人际交往。
3. 忽视情感交流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这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过度批评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进行过度批评。这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难以与人交往。
为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应该:
1.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学习。
2.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3.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 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交障碍、沟通困难以及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该病多在3岁前起病,并伴随终身。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球约有6700万人受此疾病困扰,估计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150,是世界上发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疾病之一。男童患自闭症的几率是女童的四倍。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查彩慧指出,目前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和自残等行为。而对于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语言迟缓、社交障碍等,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主要采用语言疗法、感官统合、视觉疗法、音乐疗法、听觉疗法等进行行为干预。
查彩慧副主任还提到,大多数医院缺乏对儿童进行长期行为干预的治疗条件,只能针对某些极端行为进行针对性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简单干预。对于一些轻微的病例,家长的干预可能足够,但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仅靠家长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她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正规的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或学校进行长期的行为干预治疗。
孤独症儿童主要分为三类: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一般自闭症。其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智商较高,社交能力较弱;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智商也较高,但社交能力明显不足;一般自闭症儿童智商正常,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都较弱。
查彩慧副主任强调,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可以通过行为干预达到基本正常,独立生活。但也有一些儿童即使经过长期治疗,仍需要家人的照顾,甚至可能出现攻击性或自残行为。这对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一家专业的儿童医疗机构,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可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