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新生儿如何预防寒冷损伤综合征?
发表人:医学奇迹见证者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在寒冷环境下易发生的疾病。在武汉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新生儿更容易受到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侵袭。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新生儿室内的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6摄氏度之间。
2. 为新生儿提供适当的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暖毯、保暖衣等。
3. 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避免受潮。
4. 注意新生儿喂养,保证营养充足。
5.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温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治疗策略:
1. 对新生儿进行保暖,可以使用暖箱、保暖毯等。
2. 保持新生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室内温度、使用保暖措施等方式实现。
3. 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4. 注意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
5. 加强新生儿营养支持,保证营养充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疾病介绍: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由寒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下脂肪炎症性疾病,多见于早产儿(指胎龄在28~37周之间的新生儿)。该病多于寒冷季节出现。低体温、硬肿是本疾病最典型的两大特征,具体表现为不哭、拒乳、全身或肢端发凉、体温低于35℃、皮脂硬化、水肿。另外,严重患儿还可伴随多器官损害,出现循环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血管内凝血、组织缺氧和酸中毒、肺出血等并发症。绝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可以治愈,具体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肺出血的紧急治疗,以帮助患儿恢复正常体温、补充热量、控制感染以及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根据腋温与肛温的差值,可将患儿分为两大类,产热良好型(差值0~0.9℃,占比91.7%)和产热衰竭型(差值为负值,占比9.3%),前者病程短、症状轻、预后好、治愈率高,而后者病程长、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为了避免此疾病的发生,重在预防新生儿低体温,因此将分娩室温度设置为25℃以上、尽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