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岁宝宝红尿怎么办?日常如何治疗和预防

1岁宝宝红尿怎么办?日常如何治疗和预防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新生儿红尿,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一岁大的宝宝出现红尿,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原因可能包括生理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病理性原因可能涉及遗传性疾病、感染、溶血等。以下是一些与该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注意新生儿日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喂养。
2.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3. 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清洁,预防感染。
4. 避免接触已知的感染源,如感冒病毒等。
治疗策略:
1.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
2. 如有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3. 对于溶血性疾病,可能需要输血或药物治疗。
4. 对于遗传性疾病,应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应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许多家长而言,注射胰岛素这一治疗方法仍存在顾虑。担心注射胰岛素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其他潜在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家长和患儿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首先,胰岛素注射方式多样,包括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和无针注射器等。对于家庭条件允许且孩子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家庭,胰岛素泵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胰岛素笔以其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注射无痛、剂量准确等优势,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其次,胰岛素剂型丰富,包括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对于学龄儿童,一天两次(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是一种较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第三,胰岛素的储存方式也有讲究。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储存在2-8℃的冰箱中。已开封的胰岛素则应放置在室温、阴凉、避光处,一般可保存1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将已开封的胰岛素放入冰箱,以免热胀冷缩影响胰岛素剂量的准确性。

    第四,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也很重要。上臂、大腿、臀部和腹部都是可选的注射部位。其中,腹部注射效果较好,因为腹部有较大的轮换注射部位,且受运动影响较小,吸收也更加稳定。注射时应按照顺序、成排轮换注射,每针间隔1-2厘米,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第五,胰岛素的剂量并非一成不变。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血糖水平、活动量及进食量等灵活调整。例如,在发热、感染等应激情况下,剂量可能需要临时增加;而在血糖较低时,剂量可能需要减少甚至临时停用。

    第六,胰岛素使用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低血糖。由于患儿大脑对低血糖特别敏感,更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家长应告知患儿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如饥饿感、手抖、出汗等,并让孩子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食物以备不时之需。严重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

  • 今天一大早,我带着孩子来到了线上医院进行问诊。由于孩子最近血糖有些异常,我有些担心,所以决定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帮助。

    刚进入线上医院,我就感受到了温馨的氛围。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孩子的症状和以往的治疗情况,并在详细了解后,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孩子的胰岛素水平确实偏高,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他详细解释了每种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并告诉我如何在家中监测孩子的血糖。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给孩子服用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并按照医嘱调整了饮食。今天早上空腹检查时,孩子的血小板比容有些高,但医生告诉我这通常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分担忧。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担心。于是,我再次向医生请教,询问是否需要给孩子注射胰岛素。医生非常耐心地解释说,根据目前的情况,暂时不需要注射,但我会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如有需要,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爱。他不仅为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还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对孩子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孩子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控制。

  • 我曾经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年轻人,直到19年在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一病房被诊断出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原因是胃旁路手术造成的胰岛细胞弥漫性增生/亢进。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手术,我的低血糖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我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地上升,从75kg飙升到94.25kg。更糟糕的是,我还被诊断出重症哮喘,需要长期服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这种药物不仅对我的呼吸系统有帮助,也让我在短短14天内增加了5kg体重。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助。

    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陆教授。陆教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内分泌科专家,他曾经推荐我使用司美格鲁肽来控制体重。虽然当时这个药还没有在国内上市,但我一直在关注它的动态。现在,司美格鲁肽已经在国内上市了,我决定再次向陆教授咨询这个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陆教授告诉我,司美格鲁肽可以帮助减轻体重,但在国内还没有批准用于肥胖病。他建议我通过饮食控制来防止体重增加,并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同时,他也提醒我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和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影响。陆教授还建议我尝试其他药物,如奥利司他,来帮助减少脂肪的吸收。

    我深知,控制体重不仅是为了外表,更重要的是为了健康。虽然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让我感到沮丧,但我不会放弃。陆教授的建议和指导给了我希望和勇气去面对这个挑战。我会继续努力,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同时也会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与重症哮喘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的常见症状包括低血糖发作、体重增加、四肢无力等。重症哮喘的症状则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呼吸内科 调理要点 1. 合理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 按医嘱服用药物,如司美格鲁肽、二甲双胍、奥利司他等; 4.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5. 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世界被彻底颠覆了。刚出生的儿子被诊断出先天性胰岛素高,这个消息像一把利刃刺穿了我和妻子的心。我们从未听说过这种病,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它。恐惧、无助和焦虑交织在一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上,我们找到了一个专家医生进行图文问诊。医生告诉我们,孩子需要住院治疗,并可能需要使用二氮嗪或胰高血糖素来控制血糖水平。听到这些,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我们从未想过我们的孩子会在出生后就面临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

    医生建议我们主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虽然我对这个过程一无所知,但我知道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我们开始四处打听,寻找可以购买这些药物的地方。然而,结果并不理想。我们在当地的药店和医院都找不到这些药物,甚至连医生也无法提供确切的信息。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妻子经历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们担心孩子的病情会恶化,担心我们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抱着孩子,默默祈祷,希望他能早日康复。我们也开始研究更多关于先天性胰岛素高的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或解决方案。

    最终,我们决定再次寻求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通过在线咨询,我们得知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源。虽然这条路并不容易,但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积极采取行动,联系药厂,寻找合适的药物,并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出详细的治疗计划。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是艰难。然而,正是因为我们不放弃,才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我们的孩子现在正在接受治疗,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我们深知,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毕竟,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新生儿先天性胰岛素高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新生儿先天性胰岛素高可能会导致顽固性低血糖,需要及时就医。易感人群为新生儿,特别是那些有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的婴儿。 推荐科室 儿科或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住院治疗,通过静脉输液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2. 使用二氮嗪或胰高血糖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 饮食调理,避免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 5. 家长需要学习如何处理低血糖的紧急情况,包括如何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等急救措施。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小儿内分泌科线上咨询。自从孩子被诊断出复诊性早熟和胰岛素偏高,我们的生活仿佛被阴霾笼罩。

    首先接诊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孩子的情况,当得知孩子已经空腹但血糖值仍然偏高时,他立刻建议我再次抽血复查。我有些不解,但还是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了。

    几天后,复查结果出来了,血糖值依然偏高。医生告诉我,这很可能是肥胖引起的,建议我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当我询问具体挂什么科时,医生耐心地告诉我应该挂儿科内分泌科。

    在医院,医生对孩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排除了糖尿病的可能性。面对我的担忧,医生告诉我,只要及时治疗,孩子的情况是可以控制的。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爱让我深受感动。他没有因为我是线上咨询就减少了对病情的重视,也没有因为孩子年纪小就敷衍了事。他的耐心和细心,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在这里,我得到了及时的诊疗建议,也为孩子争取到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孩子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控制。

  • 新生儿红尿,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一岁大的宝宝出现红尿,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原因可能包括生理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病理性原因可能涉及遗传性疾病、感染、溶血等。以下是一些与该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注意新生儿日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喂养。
    2.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3. 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清洁,预防感染。
    4. 避免接触已知的感染源,如感冒病毒等。
    治疗策略:
    1.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
    2. 如有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3. 对于溶血性疾病,可能需要输血或药物治疗。
    4. 对于遗传性疾病,应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应的治疗。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超过2/3的足月儿或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然而,胆红素脑病并非罕见,且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生儿出院后缺乏系统随访或对高危因素的认识不足。因此,重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脑损伤的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

    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对新生儿黄疸的处理指南进行了相应调整。对于胆红素脑病这一早期可防、可干预的疾病,国际上近年已经提出目标,但我们离此目标尚有距离。为了研究我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具体发病情况,相关机构进行了回顾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2009年1至12月,33家医院中的28家共报告348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病例。

    高危因素的识别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至关重要。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并及时干预可以大大降低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风险。然而,国内多中心调查中确有相当数量的新生儿在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时发生胆红素脑病,主要原因是入院时间较晚,高胆红素水平持续时间较长及同时合并溶血、感染等高危因素。因此,不能照搬国外数据,应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相关指南的制定。

    避免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同样重要。国际上通用的Bhutani曲线对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国内也有专家研制了相关胆红素评估曲线。参考这些曲线,结合是否伴有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可以有效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手段在临床得到应用,例如呼气末一氧化碳检测、游离胆红素的临床检测、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测定、磁共振成像技术和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等。这些新技术将使我国胆红素脑损伤的防治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终减少和避免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刚出生的宝宝来到了西安市的一家知名医院。宝宝出生时就被诊断出先天胰岛素高血症,这让我这个新手妈妈感到焦虑和无助。

    在新生儿科,我遇到了***医生。他温和的笑容让我感到一丝安慰。我向他说明了宝宝的病情,并询问了是否有二氮嗪口服混悬液这种药品。

    ***医生耐心地听我描述,然后告诉我他会尽快查询库存。过了一会儿,他告诉我,很遗憾,医院里没有这种药品。

    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我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感到非常满意。他不仅没有责怪我,还主动询问我是否还有其他问题。我摇了摇头,感激地说:“没有了,谢谢。”

    走出医院,我心中充满了感激。虽然宝宝的病情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我相信,在像***医生这样的专业医生的带领下,宝宝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轻松地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这让我对未来的医疗之路充满了期待。

  • 儿童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其中I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多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严重,确诊后必须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

    家长需要警惕儿童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如脸色苍白、疲劳、体重下降、口渴、多尿、尿床等。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就有一位2岁9个月大的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除了I型糖尿病外,近年来II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也在增加,这表明糖尿病的蔓延趋势不容忽视。

    I型糖尿病多与自身免疫力有关,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严重。II型糖尿病则与肥胖、遗传、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合理饮食和运动可以预防II型糖尿病的发生。

    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家长应关注儿童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过度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儿童参与户外运动,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胰岛素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群,青少年儿童也成为了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家长朋友们需要警惕,糖尿病可能会悄悄盯上您的孩子。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多与自身免疫力有关,通常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胰岛β细胞损伤严重,确诊后必须立即开始胰岛素治疗。II型糖尿病则与肥胖、遗传、饮食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控制。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糖尿病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 脸色苍白,总是感觉很疲惫,做事情没有动力。
    • 体重明显下降。
    • 口渴,频繁喝水。
    • 频繁尿尿,甚至尿床。

    如果您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就医。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就有一位2岁9个月大的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预防儿童糖尿病,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注意饮食,避免孩子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 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
    • 关注孩子的体重,避免肥胖。
    • 了解家族遗传史,如有家族糖尿病史,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总之,家长朋友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