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友病基因治疗进展:临床试验与临床应用

血友病基因治疗进展:临床试验与临床应用
发表人:家庭医疗小助手
血友病基因治疗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包括Ⅰ期、Ⅱ期和IV期试验,旨在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Ⅰ期试验主要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最佳剂量和给药方案;Ⅱ期试验则进一步测试疗效和安全性,针对血友病B和血友病C;IV期试验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治疗被证明安全有效,则可能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用于治疗患者并研究长期效果。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未来血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血友病疾病介绍:
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亲母亲均有可能将致病基因传给自己的孩子,主要为男性患病,女性罕见患病,国内血友病A患者占患病总数的80%~85%,血友病B患者占患病总数的15%~20%。典型表现为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目前本病尚无法根治,主要以替代疗法为主(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但也只能延缓疾病进程,病情严重者仍可能危及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出血倾向、关节肿胀、肌肉疼痛、皮肤瘀斑和血小板减少。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轻微损伤后容易出现长时间渗血不止。关节肿胀是由于凝血功能下降,无法及时止血,导致关节反复出血,形成血肿。肌肉疼痛和皮肤瘀斑也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治疗血友病通常需要使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如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等。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出血性症状和压迫性症状。出血性症状表现为皮下、肌肉、关节等部位的反复出血,严重时可能发生肾脏、腹腔或消化道出血。压迫性症状则可能包括口腔、舌头、扁桃体的出血导致呼吸困难和四肢麻木、肌肉疼痛。治疗血友病的方法包括局部止血治疗,如局部加压、使用血浆或药物止血等。患者应避免疲劳、吸烟饮酒,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我奶奶今年81岁,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最近,她的病情急转直下,身上出现了许多紫块,牙齿也一直流血,贫血到晕倒的地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着急,四处寻找医生帮忙诊断。终于,在一位医生的帮助下,我们得知奶奶得的是获得性血友病,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奶奶的病情非常复杂。她的风湿病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可能与此次的病情有关。医生建议我们去省人民医院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治疗。虽然我们很担心奶奶的病情,但也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建议充满信心。

    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如果没有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我们可能还在四处奔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现在,通过线上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交流,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这种便捷的服务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更专注于奶奶的治疗和康复。

    获得性血友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获得性血友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易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 推荐科室 血液内科 调理要点 1. 对症治疗,包括输血、止血药物等; 2. 控制原发病,如风湿病、肝病等; 3.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注意饮食营养,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

  • 新生儿出血病,又称新生儿血友病,是一种因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症状,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长春春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导致新生儿皮肤干燥,从而增加出血病的风险。
    家庭预防措施如下: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对新生儿皮肤造成刺激。
    2.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为感冒可能会加重出血症状。
    3. 给新生儿提供均衡的营养,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摄入,有助于预防出血。
    4. 定期带新生儿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问题。
    治疗策略包括:
    1. 针对凝血因子缺乏,可通过注射凝血因子替代品来治疗。
    2. 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出血继续。
    3. 对于严重出血情况,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4.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行为,一旦发现出血迹象,应及时就医。

  • 4月17日是全球第32个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援助+团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孙竞教授强调了在新冠长期防疫战斗中,全社会应继续关注血友病患者的长期疾病管理。孙竞教授指出,血友病患者最常见的出血表现为关节出血,关节反复出血可能导致慢性滑膜炎,进而破坏软骨导致关节僵硬,最终形成关节功能障碍、畸形和残疾。孙竞教授呼吁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对血友病患者进行全面诊疗、护理及生活指导。此外,孙竞教授还提到了多方支付模式在血友病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患者依从性。他指出,多方支付模式需要医保、慈善机构、医疗单位财务部门之间的良好衔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成功实现多方支付一站式服务,为血友病患者提供了便利。

  • 血友病基因治疗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包括Ⅰ期、Ⅱ期和IV期试验,旨在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Ⅰ期试验主要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最佳剂量和给药方案;Ⅱ期试验则进一步测试疗效和安全性,针对血友病B和血友病C;IV期试验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治疗被证明安全有效,则可能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用于治疗患者并研究长期效果。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未来血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新生儿出血病,又称新生儿血友病,是一种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该疾病在澳门秋季较为常见,由于天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较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发出血症状。

    疾病介绍:
    新生儿出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颅内出血,威胁生命安全。

    预防措施:
    1. 增强孕妇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胎儿凝血功能。
    2. 孕妇和新生儿应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病毒性肝炎,降低出血风险。
    3. 家长应关注新生儿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天气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4. 注意新生儿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擦伤、碰撞等导致出血。
    5.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出血症状。

    治疗策略:
    1. 针对凝血因子缺乏,可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2. 对于严重出血病例,可考虑手术止血或介入治疗。
    3. 加强家庭护理,保持患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家庭预防:
    1. 家长应了解新生儿出血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警惕。
    2. 加强对新生儿的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预防皮肤干燥。
    3.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皮肤擦伤、碰撞等。
    4. 关注新生儿的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

    澳门秋季预防新生儿出血病,家庭应重视以上措施,共同呵护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我是小李的妈妈,最近我们一家人都被宝宝的健康问题所困扰。小李出生后不久,我们发现他身上总是有出血点,尤其是在四肢和头部。我们非常担心,于是带他去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凝血因子偏低,这让我们更加焦虑。我们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了解到凝血因子偏低可能是血友病的表现之一。这个消息让我们心如刀绞,整夜无法入睡。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医生王大夫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们的描述,并要求我们提供完整的化验单结果。经过仔细分析,医生告诉我们这些结果并不支持血友病的诊断,但仍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医生解释说,宝宝的颅内出血可能与凝血因子偏低有关,但现在已经吸收,不必过于担心。医生还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调理要点,让我们对宝宝的康复充满信心。

    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专业性。我们不再需要长途奔波去大城市的医院,也不必担心挂号难的问题。医生王大夫的耐心解答和精准诊断让我们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温暖。我们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使用这种线上医疗服务,享受到它带来的便捷和安心。

    凝血因子偏低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凝血因子偏低的常见症状 凝血因子偏低可能导致出血点、淤血、鼻出血等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推荐科室 儿科或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凝血因子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减少出血风险。 3. 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如维生素K等。 4. 注意饮食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肝脏等。 5. 定期复查肝功能,确保肝脏健康。

  • 新生儿出血病,也称为新生儿血友病或新生儿凝血因子缺乏症,是一种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这种疾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冬季寒冷的地区,如贵阳,由于气候干燥,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引发疾病。以下是新生儿出血病的表现、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新生儿出血病的表现
    1. 皮肤瘀斑:新生儿皮肤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触摸有疼痛感。
    2. 鼻出血:新生儿反复出现鼻出血,有时出血量较大。
    3. 口腔黏膜出血:新生儿口腔黏膜出现瘀斑或出血。
    4. 肌肉出血:新生儿肌肉出现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
    5. 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出现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
    6. 眼睛出血:新生儿眼睛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
    7. 其他部位出血:新生儿关节、肺部、心脏等部位也可能出现出血症状。

    二、贵阳冬季家庭预防策略
    1. 保持室内温暖湿润: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要保持室内温暖湿润,避免新生儿受凉。
    2. 注意饮食营养: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新生儿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 定期检查: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
    4. 避免接触病原体:新生儿抵抗力较弱,要避免接触病原体,减少感染机会。
    5. 避免过度劳累:新生儿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治疗策略
    1.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防止出血。
    2. 输血治疗:根据病情,进行适量输血,以纠正贫血。
    3. 替代治疗: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VIII、IX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出血的部位,如颅内出血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严密观察病情:家长要密切关注新生儿出血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2.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新生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等。

  • 牙龈出血可能是由牙龈炎或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牙龈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牙龈发红、肿胀、疼痛和出血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牙龈组织脆弱,轻微触碰就会出血。维生素C在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对维持血管壁的强度和弹性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牙龈出血。治疗牙龈炎可以通过口腔清洁和定期洗牙来缓解症状,而维生素C缺乏则需通过饮食调整或补充剂来治疗。此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血友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这些疾病会引发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使用过硬的牙刷和用力过猛刷牙,以及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素,对维护牙龈健康至关重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