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胃下垂腹部治疗与饮食调整

胃下垂腹部治疗与饮食调整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胃下垂,也称为胃下垂腹部,是由于膈肌悬吊力量不足、支持内脏器官的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导致腹肌松弛,进而使胃的纵轴向下延长。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保持心平气和、细嚼慢咽,避免辛辣食物,戒烟戒酒,以及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药物治疗则包括调节胃肠蠕动的药物如莫沙必利、西尼必利等,并需遵医嘱使用。此外,黏膜保护剂和消化酶也有助于缓解症状。患者应减少用餐量,但增加用餐次数,并多摄入水果和蔬菜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胃下垂疾病介绍: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骨盆两侧最上端)连线的病症。多发生在瘦长体形、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常伴有其他脏器下垂。凡能造成膈肌下降的因素均可导致胃下垂。目前可以治愈,针对胃下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中西医和手术治疗。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胃下垂,这一看似简单的医学名词,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病因和多样的症状。它不仅仅是胃部位置的异常,更是一种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详细解析胃下垂的病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胃下垂的定义。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低于正常范围,胃小弯在髂脊连线以下。临床上,胃下垂常常伴随着腹胀、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中医认为,胃下垂属于“胃缓”范畴,其病因可概括为脾胃失和。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脾胃失和,即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胃部肌肉无力,进而引发胃下垂。引起脾胃失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失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受损,进而引发胃下垂。

    2. 情绪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下,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胃下垂。

    3. 劳累过度:过度劳累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引发胃下垂。

    4. 先天禀赋:部分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发生胃下垂。

    5. 产后因素:女性分娩后,腹壁松弛,脾胃功能减弱,容易发生胃下垂。

    针对胃下垂的治疗,中医主张标本兼治。治疗原则包括:

    1. 健脾益气:通过中药、食疗等方法,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

    2. 升阳举陷: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提升脾胃阳气,纠正胃下垂的位置。

    3. 化痰降逆:通过中药、食疗等方法,消除痰湿,缓解胃部不适。

    4. 行气活血: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胃部血液循环。

    5. 辛开苦泄:通过中药、食疗等方法,疏通气机,缓解胃部不适。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运动等,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总之,胃下垂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相信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胃下垂。

  • 追求苗条身材是许多人的目标,但过度减肥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女性过度减肥不仅会影响外貌,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以下列举了过度减肥可能引发的10种疾病,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1. 胃下垂:过度减肥导致腹壁松弛,腹肌薄弱,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弛无力,腹压下降,引发胃下垂。

    2. 胆结石:过度减肥导致脂肪消耗加速,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黏稠,形成胆结石。

    3. 子宫脱垂:过度减肥导致脂肪保护不足,子宫容易从正常位置下降,引发子宫脱垂。

    4. 不孕:过度减肥导致雌激素水平不足,影响生育能力。

    5. 骨质疏松:过度减肥导致雌激素水平不足,影响钙与骨结合,引发骨质疏松。

    6. 贫血:过度减肥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造血物质吸收,引发贫血。

    7. 血尿:过度减肥导致肾脏缺乏保护,引发血尿。

    8. 十二指肠瘀滞:过度减肥导致肠系膜和后腹膜脂肪稀少,内脏下垂,引发十二指肠瘀滞。

    9. 记忆衰退:过度减肥导致大脑营养缺乏,影响记忆力。

    10. 脱发:过度减肥导致脂肪和蛋白质供应不足,引发脱发。

  •         医生提示过瘦或导致十大危害:

      1、贫血

      过于消瘦的人,由于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摄入不足。此外,基础代谢率低、肠胃运动慢、胃酸分泌少,也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引发贫血。

      2、骨质疏松

      过瘦的人体内脂肪含量不足,导致骨骼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3、胃下垂

      消瘦的人腹壁松弛、腹肌薄弱,导致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弛无力,进而引发胃下垂。

      4、胆结石

      过瘦的人热量摄入不足,导致脂肪加速消耗,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黏稠,容易形成胆结石。

      5、子宫脱垂

      过瘦的人脂肪含量不足,子宫缺乏保护,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6、不孕

      过瘦的女性体内脂肪含量不足,导致雌激素水平不足,影响生育能力。

      7、记忆力下降

      大脑工作需要脂肪作为动力,过瘦的人脂肪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脑细胞受损,记忆力下降。

      8、脱发

      过瘦的人脂肪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头发脱落,发色失去光泽。

      9、十二指肠瘀滞

      过瘦的人内脏下垂,导致十二指肠受到压迫,引起消化不良、腹部饱胀、疼痛等症状。

      10、肾脏下垂

      过瘦的人脂肪含量不足,导致肾脏缺乏保护,容易发生肾脏下垂。

  • 我一直以来都有胃部不适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天,感觉胃里总是冷冷的。去年体检时,医生说我有脾胃虚寒、胃下垂和幽门杆菌的问题。最近我在咸阳市开了一家药房,想请医生帮忙看一下这个中药方子对我的调理效果如何。

    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问题,告诉我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调理脾胃虚寒的,适合我这种情况。医生还说,脾胃调理好了,吸收也就好了,体重自然就能涨上来。对于我的返流和轻微的幽门杆菌问题,医生也表示这个药方是可以吃的。

    我还向医生咨询了关于胃下垂的治疗方法,医生建议我可以通过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改善。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在喝这个药方时要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上火的情况,如果有就需要减少药量。

    脾胃虚寒、胃下垂和幽门杆菌的调理要点 脾胃虚寒、胃下垂和幽门杆菌的调理要点 脾胃虚寒、胃下垂和幽门杆菌是常见的胃部问题,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长期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体质虚弱的人群。 推荐科室 中医科、消化内科 调理要点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温中散寒的中药方子来调理脾胃虚寒和胃下垂; 西药治疗:对于幽门杆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西药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 胃下垂,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让许多患者感到困扰。它是指胃在腹盆腔内的位置下移,进入盆腔,通常发生在瘦高体型的人群中。中医认为,胃下垂属于中气下陷,而西医则认为是由于胃周围的韧带和组织松弛所致。

    胃下垂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也可能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等。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按摩疗法进行缓解。促动力药和促消化药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而按摩则可以缓解腹胀等不适。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改变胃下垂的位置,只能缓解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按摩,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日常保养: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 适当增加运动,增强腹部肌肉力量。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胃部状况。

    胃下垂患者在选择医院和科室时,应优先考虑消化内科。消化内科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总之,胃下垂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缓解症状,但需要明确,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根治胃下垂。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改善生活质量。

  • 我最近一直感觉胃部烧心,胀痛难忍,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决定在***互联网医院上进行在线问诊。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不适感,医生非常耐心地倾听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提到可能是胃下垂引起的症状,然后给我开了一些药物,并嘱咐我要适当注意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引起上火。另外,医生还为我开具了一份检验单,让我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我的症状,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我对医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也对***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服务深表感谢。

    通过这次问诊,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信任医生的治疗方案。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严格控制饮食,希望很快能够康复。

  • 我是一名年轻的白领,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经常熬夜加班。去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也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症状不严重,但是在康复后,我的胃部开始出现不适感。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没太在意,结果症状越来越严重,体重也开始下降。经过多次就诊和检查,医生告诉我我患有胃食管反流和胃下垂,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调理。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服用药物、改变生活习惯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体重下降的速度依然很快,已经到了104斤,身高178cm的我看起来骨瘦如柴。更糟糕的是,我的工作和社交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每次吃饭都需要小心翼翼,生怕引发不适感;而且由于体重下降,我的自信心也大打折扣。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情况,并给出了详细的饮食调整方案。他们建议我每天吃6次饭,少量多餐,避免吃太多或太油腻的食物。同时,他们也推荐了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我的肝郁脾虚证。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调整,果然效果显著。体重开始稳定上升,胃部不适感也减轻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不再因为疾病而感到焦虑和无助。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尝试一下线上问诊。它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还能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相信你也能像我一样,重新拥有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部位置低于正常水平。那么,哪些人群容易患胃下垂呢?

    首先,先天因素是导致胃下垂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如体形瘦弱、胸廓狭长、骨骼细弱、皮肤苍白、皮下脂肪缺乏、肌肉发育不良等,往往容易患有胃下垂。这类患者不仅胃下垂,其他内脏如肝、肾等也容易出现下垂,被称为“全内脏下垂”,女性患者较为多见,且常伴有神经衰弱的症状。

    其次,后天因素也是导致胃下垂的重要原因。例如,妇女在生育过程中,由于腹壁松弛、腹压降低,容易引发胃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此外,体重突然下降、多次腹部手术、长期卧床少动、穿着紧身衣物等也容易导致胃下垂。

    若患上了胃下垂,饮食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饮食治疗建议:

    (1)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糖饮食,多吃富含脂肪的食物,以增加腹腔脂肪,帮助改善胃下垂症状。

    (2)食物加工要精细,易于消化吸收。胃下垂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因此,食物加工应尽量精细,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3)少食多餐,有助于消化吸收。少食多餐可以减轻胃部负担,提高消化吸收效率,同时也有助于鼓舞中气上行,改善胃下垂症状。

    (4)避免饮用大量茶水。适量饮用黄酒有助于鼓舞气血上行,但需注意避免上消化道出血史、肝病、酒精过敏等情况。

    (5)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下垂症状。

    (6)症状改善前,避免进食过饱。宜少食多餐,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过饱加重胃下垂。

  •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减肥不当、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酒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1. 减肥不当:过度节食是导致胃下垂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女性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材,采用过度节食的方式减肥,导致胃部肌肉松弛,胃壁失去支撑,最终引发胃下垂。因此,减肥时应选择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避免过度节食。

    2. 饮食不规律: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影响胃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胃下垂。建议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3. 长期饮酒:酒精对胃黏膜具有刺激作用,长期饮酒会导致胃黏膜损伤,降低胃的自愈能力,从而引发胃下垂。建议戒酒或减少饮酒量,保护胃黏膜。

    4. 气候变化:寒冷的气候会导致胃部受凉,引发胃胀、胃痛等症状,进而引发胃下垂。建议在寒冷天气中注意保暖,避免胃部受凉。

    5. 其他因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胃下垂。建议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治疗胃下垂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可选用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等;饮食调理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 胃下垂是一种由于胃部在重力作用下偏离正常位置而引起的疾病。它通常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和长期重体力劳动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经历嗳气、恶心、呕吐和便秘等症状。对于轻度胃下垂,可以使用药物如多潘立酮片和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进行对症治疗;而对于重度胃下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重饮食健康,避免暴饮暴食,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