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士观点:不应提倡普遍性癌症筛查

院士观点:不应提倡普遍性癌症筛查
发表人:运动与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小明的邻居李大爷,由于xx地方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早期xx癌,一番治疗后痊愈了。大伙儿纷纷感慨:是不是我也要提早检查,把癌症弄死在摇篮里呢?的确,现在一去做体检,热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各种癌症筛查套餐,很多人花钱买个安心,认为“只要我把所有可能的疾病查一遍,就能不生重病了。” 这听上去很美好,不过这还是想得太简单了!院士:不应提倡普遍性癌症筛查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死亡率下降,很多人认为归功于癌症筛查。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人人定期做癌症筛查,那么大多数的癌症都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也就不存在“谈癌色变”了。然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在大连市召开的一次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韩启德院士提醒:癌症生存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和癌症筛查的普及没有直接联系,应该归功于医疗水平的进步,不提倡普遍性癌症筛查。韩启德院士对比了国内外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检出率和死亡率关系的调研数据后发现,虽然癌症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但是死亡率却并没有明显的降幅。以中美两国1995年至2009年的癌症生存数据为例,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1%,而美国达到了68%。这是因为美国的癌症检出率比较高吗?并非如此。从5年生存率比较高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来看,美国要远远高于中国。从5年生存率比较低的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病率来看,我国却远远高于美国。所以,这并不能说明癌症筛查决定了癌症的5年生存率和死亡率。因此,韩启德院士认为:第一,早发现早治疗不一定有效,多数情况下,癌症筛查发现的是症状不明显、进展缓慢和不会转移的癌症。第二,切除肿瘤细胞不是治疗癌症的最终目标,而是要找到癌症的病因,对症治疗。第三,衰老是癌症最重要的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退化,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导致癌症有机可乘。什么人才需要做癌症筛查?国际医学检验学领域权威学术组织也认为,在普通人群中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肿瘤筛查是徒劳的。因为当体内存在肿瘤时,所对应的肿瘤标志物就可能出现异常的升高。但是,这种情况在正常成人中是不存在的。而且还存在一种可能,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患者中出现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所以,正常人没有必要做癌症筛查。真正需要做癌症筛查的,是癌症高危人群。癌症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长期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因职业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病毒、HIV、HPV等特殊微生物感染的人群,本身患有与高发癌症相关疾病如慢性胃炎、子宫颈炎、结直肠息肉的人群等。此外,癌症筛查选择的体检项目也因人而异,需要医生根据家族病史、年龄、性别、职业因素等作出有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建议。世界卫生组织给中国居民的9条防癌建议其实,最好的防癌手段,不是癌症筛查。与其寄希望于癌症筛查,倒不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积极预防癌症。世界卫生组织给了中国居民9条防癌建议:1、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与十几种癌症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20年前相比,中国居民的人均体重增加了40%,间接导致了癌症的高发病率。2、不吃发霉食品,老一辈的人生活艰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依然生活朴素,家里储存的很多食物及时发霉了也照样吃。发霉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很容易导致肝癌等癌症。3、少吃腌制、油炸、烧烤食品,这些高热量、重油、重盐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其他有害物质,是导致中国胃病、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4、吃新鲜的蔬果前清洗干净,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蔬果表皮上往往会残留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食用前要注意卫生,清洗干净。5、戒烟限酒,烟酒伤身,长期吸烟酗酒会诱发胃癌、肝癌、肠癌等多种癌症。6、切忌滥用药物,阿司匹林、土霉素、硫唑嘌呤等西药,以及花椒、藿香、雄黄等中药,由于药性特殊,长期服用可致癌。7、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购物时最好使用纸袋或布袋。目前由于监管不到位,市场上依然流通很多有毒塑料袋。长期使用有毒塑料袋,容易致癌。8、晒太阳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而且最好涂防晒霜。中老人年习惯晒太阳补钙,但是太阳光线中辐射很大,容易引起皮肤癌。9、少熬夜,经常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紊乱,人体内褪黑色素含量减少,降低免疫力,让癌症有机可乘。如今,抗癌防癌已经成为健康的永恒话题。以前,我们觉得癌症是个迷,还是绝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抗癌药被研发出来,越来越多的癌症实现了临床治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才能百毒不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肿瘤的特殊筛查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肿瘤的特殊筛查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2024年9月4日,晚上9点52分,西安市的77岁老人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老人主诉声音沙哑,喉镜显示声带麻痹。经过初步询问,医生建议老人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颅底CT、甲状腺超声、食道镜和胸部CT,以排除肿瘤等可能的病因。老人表示自己一开始只做了胸片CT,但医生强调了进行更全面的检查的重要性。老人也承认自己在最初出现症状时没有及时就医,导致病情可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医生再次强调了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并表示这只是排查而已。老人表示理解并同意进行所有必要的检查。整个过程中,医生展现了专业、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给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我约了下午做增强CT,当天上午是否能吃东西,吃流质食物吗,吃泻药又再吃食物,影响检查效果吗

    吃点清淡流质食物是可以的,这个问题不大

    照完当晚可正常饮食吗,另外上面提及的留置针头的作用是什么

    晚上可正常吃饭,适当清淡一点吧。留置针就是你输液那种留置针,只不过管径稍微大一点,这个就增强剂注入你血管内路径,和平时输液是一样的原理

    CT扫描后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不适吧

    不会的,这个不必过虑。每天都有很多需要增强扫描检查明确病变诊断的

    增强CT与PCT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时候选择PCT

    是PET-CT吧?

    它主要检测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是一个全身检查,价格昂贵,但其实有时候特异性不强,主要用于肿瘤全身转移的筛查。

    就是说医生觉得恶性肿瘤有转移可能才要求照pet-ct,如相对稳定,就照局部增强ct就可以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也不完全,医生会根据检查的情况一步一步的评估,如果需要做什么检查一般医生会给出合理建议

    好的,明白了,有需要再咨询。

    嗯嗯,好的,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络

    谢谢你。

    不客气,不知道我解释清楚没有。

    很清楚了

    嗯嗯

  • 癌症,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词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为癌症,而其中许多人因为缺乏早期筛查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癌症筛查究竟有多重要?哪些肿瘤需要进行早筛?哪些人群需要重点筛查?如何进行正确的筛查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癌症筛查的重要性

    癌症筛查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早期发现癌症,以便及时治疗。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远高于晚期癌症,因此,癌症筛查是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二、哪些肿瘤需要进行早筛

    并非所有肿瘤都需要进行早筛,以下几种肿瘤需要重点筛查:

    • 肺癌
    • 胃癌
    • 结直肠癌
    • 肝癌
    • 乳腺癌
    • 食管癌
    • 甲状腺癌
    • 宫颈癌
    • 脑肿瘤
    • 胰腺癌

    三、哪些人群需要重点筛查

    以下人群需要重点进行癌症筛查:

    • 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
    • 有家族癌症史的人群
    •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
    •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四、如何进行正确的筛查方法

    进行癌症筛查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筛查方法:

    • 乳腺钼靶检查
    • 胸部CT
    • 胃镜
    • 肠镜
    • 肝脏超声
    • 宫颈癌筛查
    • 甲状腺超声

    五、总结

    癌症筛查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癌症筛查,积极进行早期筛查,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一种名为分波光谱显微技术的创新方法,有望在未来实现癌症的早期预警。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疾病发生的场所。在癌症等破坏性疾病出现之前,细胞内的DNA就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在肿瘤症状出现前几年就已经发生,但传统的医疗技术很难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分波光谱显微技术(PWS)是一种能够揭示光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显微镜。它通过探测细胞内不同密度的结构反射的光,重建细胞内的纳米尺度细节。这种技术能够揭示出在癌症等疾病出现之前,细胞内发生的微小变化。

    美国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的瓦蒂姆·贝克曼教授及其团队利用PWS技术,发现从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和食道癌患者身上提取的表面看似健康的细胞内,存在不寻常的染色质密度。这种变化在健康人群的细胞中并未发现。

    PWS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例如,它可以用于诊断炎症性肠病综合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研究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细胞内部发生的变化。

    分波光谱显微技术的出现,为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这种技术有望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癌症筛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血液筛查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癌症筛查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血液筛查癌症的准确率究竟如何呢?

    血液筛查并非万能,它只能筛查部分癌症,如肝癌、肺癌、胃肠癌、卵巢癌、鼻咽癌等。对于其他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血液筛查的准确率相对较低。

    血液筛查主要依靠检测肿瘤标志物来判断。肿瘤标志物是指人体内一些与肿瘤生长、代谢和分化等过程相关的物质。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EB病毒壳抗原等。

    甲胎蛋白主要针对肝癌,对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癌高危人群,通过甲胎蛋白检测,可以发现70%~80%的早期肝癌。癌胚抗原主要针对肺癌和胃肠癌,抽血检查可发现70%-80%的肺癌和胃肠癌。糖链抗原CA125主要针对早期发现卵巢癌,抽血检查可发现50%-60%的卵巢癌。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和早期抗原EA/IgA抗体主要针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可以早期发现80%的鼻咽癌。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并非癌症的特异性指标,其水平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因此,血液筛查结果阳性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血液筛查,还有许多其他癌症筛查方法,如活检、CT、核磁共振等。完整的癌症筛检法是多种方法的组合,而非只靠一种血液检查即可达成。

    总之,血液筛查癌症具有一定的准确率,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检查方法。对于有癌症家族史或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癌症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糖类抗原偏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提醒我们关注潜在的肿瘤风险。那么,当糖类抗原偏高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明确诊断是关键。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糖类抗原偏高的具体原因。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避免油腻、煎炸等高脂肪食物。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

    除了饮食和作息,适当的运动也是提升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方式。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糖类抗原不仅是肿瘤筛查的重要指标,还与多种疾病相关。除了肿瘤性疾病,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糖类抗原升高。因此,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要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类抗原偏高并非一定是癌症的信号,但患者仍需引起重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运动,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肿瘤风险,维护身体健康。

  • 我最近进行了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scc指标高出标准值3-4倍,这让我感到有些焦虑。经过咨询,我决定在网上寻求医生的建议。在和医生沟通的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了肿瘤标志物增高的可能原因,还为我提供了详细的检查和复查建议。

    医生建议我在一家医院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在半年后复查肿瘤标志物。他还提到了我的银屑病问题,并建议我保持好心情,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已经预约了明天的彩超检查,同时也决定不再进行肠镜检查。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沟通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我相信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会尽快摆脱焦虑,做好身体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肿瘤标志物超标这个词。那么,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超标意味着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血液、尿液、组织或其他体液中,与肿瘤发生和发展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的存在、监测肿瘤的发展、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二、肿瘤标志物超标意味着什么?

    肿瘤标志物超标并不一定意味着患上了癌症。肿瘤标志物超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1. 生理性因素:如怀孕、月经期等。

    2. 非肿瘤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等。

    3. 药物或检查方法的影响:如某些药物、放疗、化疗等。

    4. 其他因素:如饮酒、吸烟等。

    因此,当肿瘤标志物超标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以确定超标的原因。

    三、如何正确看待肿瘤标志物超标?

    1. 不要过度紧张:肿瘤标志物超标并不意味着患上了癌症,需要保持冷静,理性面对。

    2. 及时就医:当肿瘤标志物超标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3. 关注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肿瘤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四、如何正确解读肿瘤标志物报告?

    1. 理解报告内容:肿瘤标志物报告通常包括肿瘤标志物的名称、数值、参考范围等。

    2. 关注数值变化:关注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

    3. 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肿瘤标志物报告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五、如何预防肿瘤?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3. 注意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4. 避免接触致癌因素: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放射性物质、石棉、苯等。

    5. 接种疫苗:接种预防肿瘤的疫苗,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

  • 昨天我在网上找了一个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

    我向医生提供了我的基因检测报告,医生仔细查看后告诉我,我的基因检测结果是阴性的,不适合使用靶向药物。

    虽然我有一个kras基因突变,但目前还没有可以使用的靶向药物。

    医生建议我可以定期复查,并根据进展情况再做进一步治疗。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细心让我感到很放心。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去附近的医院进行体检。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瞬间沉重起来,因为报告显示我的肿瘤标志物偏高。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预约了肿瘤内科的专家。那天,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平台与专家进行了交流。专家医生非常耐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然后告诉我,很多患者体检中会出现某项肿瘤指标轻度升高,建议1个月后再复查。

    在等待复查的一个月里,我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与医生保持联系,询问复查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入微的态度,让我感到无比安心。

    一个月后,我再次来到互联网医院,提交了我的复查结果。医生在仔细分析后告诉我,CT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但他建议我继续定期复查指标。

    我了解到,虽然我的指标有所升高,但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肿瘤,医生也安慰我不要过于担心。他说,患者是最好的老师,疾病是共同的敌人,他愿意成为患者了解疾病的桥梁。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定期复查,并且继续使用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在医疗领域的巨大作用。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让我享受到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