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跳加快的风险与预防措施

心跳加快的风险与预防措施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心跳加快并不总是直接导致猝死,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因素。生理性原因,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可以导致心跳加快,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然而,病理性的心跳加快,如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关注心率变化,定期体检,控制血压和血脂,以及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心跳加快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脱水或贫血等。病理性原因可能涉及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脏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颤或室颤,也是心跳加快的常见原因,它们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增加猝死的风险。因此,对于心跳加快的情况,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夏季高温闷热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了!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明显增多,尤其以老年人居多。杭州环城东路老人张某就是其中一位,因天气闷热导致心梗发作,幸亏家人及时送医救治。

    医生指出,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出汗增多,血液浓缩,诱发心肌梗塞。此外,高温还会使人情绪焦躁,心火旺盛,睡眠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这种疾病起病突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据统计,约七成心梗猝死与天气有关,尤其在冬夏季,心梗猝死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预防急性心肌梗塞,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过度劳累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旦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要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夏季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增加营养摄入,保持心态平和。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除了及时就医,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于白领阶层,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关注中国女性白领的健康状况,一场名为“因健康而美丽”的公益调查于6月26日正式启动。

    近年来,忧郁、猝死、疲惫等健康问题在新闻媒体中屡见不鲜,职场女性作为最忙碌的一群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健康。一方面,久坐、缺乏运动、长时间对着电脑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她们身体亚健康;另一方面,工作与家庭的压力也让她们身心俱疲。

    此次调查参考了著名的普鲁斯特生活价值观问卷,通过访问调研百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女企业家、女强人等意见领袖,旨在研究女性白领职场的亚健康状态,并倡导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提醒女性关爱自己。

    调查问题:

    1. 您的职业是什么?

    2. 您每天工作时间是多少?

    3. 每天休息的时间是多少?

    4. 对自己的健康满意吗?(1-10分,6分及格)

    5. 如何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6. 对健康饮食注重吗?

    7. 通过哪些食品调节健康的?

    8. 您身边有身体不健康的朋友吗,有哪些状况?

    9. 您如何建议她们改善?

  • 猝死的发生通常与复杂的心血管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如心律失常和脑部供血不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患者迅速失去意识甚至心跳停止。由于这种情况发展迅速,患者通常无法自救。因此,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包括定期体检和心血管系统的监测,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在极少数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在心脏骤停前感受到一些征兆,但这些通常不足以控制病情的发展。预防猝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及减少压力和过度劳累。

  •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猝死。药物引起的猝死多数是由于使用不当或个体差异导致的。下面列举了一些可能导致猝死的药物,提醒大家在用药时需谨慎。

        1. **抗疟疾药物**:如氯喹,部分病人在治疗量下就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阿斯综合症,抑制心率,造成血压骤降,最终导致猝死。

        2. **磺胺类药物**:如伯氨喹、呋喃类等,对于一些特异体质者,如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人,服用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 **氯化钾**:氯化钾是补充钾离子,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的主要手段。若血钾过高,对心肌起抑制作用,可使心跳骤停;也可使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停止。

        4. **β-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心得宁等,由于能阻断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的β受体,对哮喘体质者即小剂量,亦可发生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窒息而死;若长期用此类药,突然停药可引起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塞而猝死。

        5. **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因用药后动脉血氧张力减低或心动过速引起猝死。

        6. **冬眠灵**:若超剂量使用,致中枢神经过度抑制而猝死;某些病人常规剂量使用发生低血压危象也可猝死。

        7.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洋地黄、地高辛等,使用不当反而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猝死;口服异搏定可引起阿斯综合症致猝死也有报道。

        8. **青霉素**: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猝死大家都不陌生,其发生极为迅速,有时在注射针头未拔出或皮试时发生。除注射外,口服、滴眼、滴鼻、雾化吸入等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而猝死。

        总之,大家在用药时一定要遵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以上提到的这些可能导致猝死的药物,更要谨慎使用。

  • 心律不齐,医学上称为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规则。严重的心律不齐可能导致猝死,这是由于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常见于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情况。

    心律失常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心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其中,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会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并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衰风险。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如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等可以控制心律,而手术治疗则可以修复心脏电传导系统。此外,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并多食用木耳、桂圆等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

    若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一种名为‘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的疾病,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备受关注。

    ‘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并非民间说法,而是指肥胖者由于呼吸道狭窄,导致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这种疾病不仅会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危害患者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的病因

    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的病因主要包括:

    • 肥胖:肥胖者呼吸道狭窄,容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
    • 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等。
    • 慢性炎症:如鼻炎、鼻窦炎等。
    • 其他因素:如吸烟、饮酒、服用安眠药等。

    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的症状

    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的主要症状包括:

    • 白天嗜睡: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
    • 夜间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打鼾、憋气、夜间觉醒等。
    • 白天情绪波动:表现为易怒、焦虑、抑郁等。
    •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的治疗方法

    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减肥:减轻体重,改善呼吸道狭窄情况。
    • 改善睡眠姿势:采取侧卧位睡眠,避免仰卧位。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 药物治疗:如使用呼吸机、抗过敏药物等。
    • 手术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等。

    总之,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肥胖型无意识瞌睡症,保护我们的健康。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习惯。然而,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运动性猝死是指因运动诱发的突发性死亡,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身上,尤其是运动强度较大、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

    一、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1.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马凡氏综合症、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

    2. 运动不当:如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过大、运动前未进行充分的热身等。

    3. 运动环境因素:如天气炎热、空气污染等。

    4. 运动前未进行体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疾病,而未被发现。

    二、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方法

    1. 运动前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在运动中出现意外。

    2.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3. 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

    4.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果。

    5. 注意运动环境:避免在炎热、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

    6. 学会自我保护:遇到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寻求帮助。

    三、运动性猝死的急救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保持冷静: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保持冷静,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总之,预防运动性猝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 肥厚型心肌病,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它究竟是先天性的吗?这篇文章将为您揭开肥厚型心肌病的神秘面纱。

    肥厚型心肌病,顾名思义,是指心肌肥厚的一种心脏疾病。它并非后天性疾病,而是出生时就存在的。这种疾病具有遗传性,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就是说,如果家族中有患病者,那么后代患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心室非对称性肥厚,根据流出道是否有梗阻,可以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这种疾病在青少年和运动员中较为常见,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通过家族史的询问和相关的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确诊后,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β受体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可以减轻流出道的梗阻。手术治疗则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通过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部分,改善心脏功能。

    肥厚型心肌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此外,对于有肥厚型心肌病风险的人群,应限制参加剧烈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参加轻度体力劳动,避免剧烈屏气和剧烈运动,以避免晕厥或猝死。
    •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 重症患者应及时改变体位,防止褥疮。
    • 家庭成员应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好患者,及时补充衣物,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刺激。
    • 饮食建议,应注重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银耳、玉米等。正确使用含有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力衰竭时,提倡低盐饮食,限制饮水。饮食禁忌,避免辛辣、硬、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产生气体的食物,以免加重患者的不适。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的疾病。了解疾病的知识,做好预防和治疗,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

  • 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却隐藏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风险。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这种血管收缩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案例:近日,某体育场内一名晨练的男子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其为突发心脏病致死。这类突发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心源性猝死“偏爱”秋季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原因:

    1. 心肌梗死

    2. 脑出血

    3. 肺栓塞

    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5. 哮喘

    6. 过敏

    7. 猝死症候群

    8. 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9. 毒品、某些药品过量

    10.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突发猝死 现场如何急救?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需要立即开展急救。以下是一些急救方法:

    1. 胸外心脏挤压

    2. 口对口吹气

    3. 电击除颤

    秋季防猝死

    1. 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2. 注意“魔鬼时间”

    3. 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4. 选择清淡饮食

    5. 戒烟限酒

    6. 保持良好心态

    7. 掌握周边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8.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急救卡

  •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然而,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扫墓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介绍心血管病人在扫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一、心血管病人扫墓需注意的风险

    1. 寒冷刺激:清明时节正值春寒时节,气温较低,心血管功能对温度变化敏感,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 情绪波动:扫墓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3. 疲劳:长时间的扫墓活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加重心脏负担。

    二、心血管病人扫墓应准备的急救药品

    1. 麝香保心丸: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可迅速缓解症状。

    2. 硝酸甘油: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3.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

    三、心血管病人扫墓保健建议

    1. 保持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适当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

    2.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适当休息。

    3. 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以清淡为主。

    4. 遵医嘱用药:坚持服用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等。

    5.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四、心血管病人扫墓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1. 选择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的时间扫墓。

    2. 选择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地点扫墓。

    五、心血管病人扫墓注意事项

    1. 佩戴心脏病标志:在衣物上佩戴心脏病标志,以便他人了解您的病情。

    2. 随身携带急救药品:确保随时可用。

    3. 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避免长时间步行或乘车。

    4. 佩戴保暖衣物:避免受凉。

    5. 陪同人员:尽量有家人或朋友陪同。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