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母亲酗酒对女儿成年后精神健康影响显著,新研究揭示风险

母亲酗酒对女儿成年后精神健康影响显著,新研究揭示风险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研究指出,母亲酗酒对女儿成年后的精神健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通过对大量男女医学资料的分析,发现母亲酗酒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狂躁症、尼古丁上瘾、酒精滥用及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等问题。此外,父母酗酒的孩子,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都会增加,但母女之间的关联更为显著。耶鲁大学的研究强调了父母酗酒对子女精神健康的长期影响,并有助于预测精神病风险,同时为鼓励父母戒酒提供依据。

这项研究对精神病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母亲酗酒对女儿精神健康的危害,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通过对美国全国饮酒与相关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母亲酗酒的女性成年后更容易发生多种精神疾病,这对精神健康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器质性躁狂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那天,阳光正好,我踏入了互联网医院的门槛,心中既期待又紧张。我是一名来自山西晋中市的普通患者,患有轻躁狂症,这是我2022年9月19日在翼城县人民医院线下确诊的。

    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亲切地向我问候,告诉我这里是专为复诊患者服务的。他询问了我是否还有其他需要补充的信息,我简要地回答了几个问题。

    医生***的问题很详细,他不仅询问了我的病情,还询问了我对治疗的看法和感受。他耐心地倾听,没有打断我,这让我感到很温暖。我知道,他已经为我准备好了治疗方案。

    我向医生***提出了续方药品的需求,他询问了我需要的药品名称、厂家、数量等信息。我告诉他,我需要舒必利片,由恩华公司生产,一瓶。医生***很快就为我开具了处方,并告诉我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

    在用药期间,我偶尔会感到一些不适,但医生***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疑惑,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深感敬佩。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我相信,在互联网医疗的助力下,我的病情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 那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忙碌,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亲戚最近出现了精神亢奋、失眠和一直说话的症状。我心头一紧,立刻意识到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我通过网络预约了线上问诊,选择了精神科的一位资深医生。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亲戚的症状,包括兴奋、话多、动作多、自我评价不错、注意力不集中等。当我提到睡眠质量不好,很容易醒时,医生又详细询问了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之前的基础病情。

    经过一番询问,医生初步判断亲戚可能患有躁狂综合征,建议我们带他去医院做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头部CT,以排除器质性问题。同时,医生还提醒我们,如果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可以考虑使用情绪稳定剂。

    我担心药物的安全性,医生解释说,为了保证用药安全,他们只能为经过线下医院明确诊断,并在线下处方用药的患者进行线上处方开药。我理解了医生的建议,并决定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下一步。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虽然只是线上交流,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隐私的尊重让我感到十分安心。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亲戚的病情会得到妥善的治疗。

  • 大学生在面临学习和生活压力时,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并不一定等同于精神病。轻度的心理障碍,如短暂的焦虑或情绪低落,通常不是精神病,而是由于受到负性事件的打击或负面刺激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通过情绪调节通常可以恢复正常。然而,重度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或狂躁症,则可能伴随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情绪烦躁、思维障碍,甚至可能出现攻击性和自杀倾向,这通常被视为精神病。对于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心理疗法和抗焦虑药物治疗进行干预。

  • 狂躁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尽管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在家族中普遍存在,环境因素如生活压力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患者及其家属应重视心理健康,家族史或抑郁症状者应定期咨询心理医生,并维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避免过度刺激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支持,有助于降低病情发作的风险。

  • 精神病通常指的是心理障碍,其中包括狂躁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狂躁症患者会表现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睡眠减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有冲动伤人的行为。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过度担心和紧张不安,可能会伴随肌肉紧张和坐立不安。抑郁症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缺乏,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疗这些精神疾病通常需要医生指导下的药物治疗,例如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盐酸丁螺环酮片、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地西泮片和阿普唑仑片等。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休息,保持积极心态,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狂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多见。当狂躁症儿童咬伤他人时,治疗和管理症状的方法包括镇静药物、心理行为疗法、家庭支持与教育干预、电抽搐治疗以及经颅磁刺激。镇静药物如苯巴比妥可以减轻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心理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构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家庭支持和教育干预对于提供稳定家庭环境至关重要。电抽搐治疗和经颅磁刺激则用于更严重的病例。在处理咬伤情况时,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观察。

  • 狂躁症是一种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言语活动增多、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评价过高和睡眠障碍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冲动行为,言语增多,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评价过高,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下是对狂躁症症状的详细描述:冲动行为是由于情绪高涨和思维奔逸导致的大脑皮层功能高度兴奋,控制力下降;言语活动增多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活跃,神经递质失衡;注意力难以集中是由于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下降;自我评价过高是由于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导致的患者情绪调节受到干扰;睡眠障碍是因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碳酸锂、奥氮平等,以及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

  • 狂躁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精神疾病。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完全控制症状,并在1-2年内停药后不再复发。然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早期诊断和全病程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狂躁症的原因复杂,涉及遗传、体质、生物学和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中若有躁狂症患者,后代患病概率增加。

    体质因素:个体差异导致对刺激的反应和抗压能力不同。

    生物学因素:脑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导致兴奋抑制功能失调。

    社会因素:外界环境和社会压力也可能引发躁狂症状。

  • 躁狂症,也称为狂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其特征是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睡眠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因素有关。躁狂症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康复训练。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

  • 一生气就很暴躁偏激可能是病,可能是由于焦虑症、狂躁症等疾病导致的。

    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暴躁、偏激等症状。患者可服用地西泮、氯硝西泮等药物缓解。

    2、狂躁症:狂躁症是一种精神失常,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思维奔放、活动增多等症状。患者可服用氟哌啶醇、奥氮平等药物缓解。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偏执性人格、抑郁症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