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自闭症症状与治疗

自闭症症状与治疗
发表人:药事通
自闭症患者在社交、语言、非语言交流、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上存在一系列障碍,这些障碍通常与大脑神经发育异常有关。社会交往障碍可能导致患者难以建立和维护眼神接触,语言交流障碍表现为词汇量少和语法错误,非语言交流障碍则影响患者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传达情感。情感迟钝和刻板行为也是自闭症的典型特征。建议通过心理评估、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并采取行为疗法、语言和职业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变化,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自闭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的神经发育障碍。中度自闭症的儿童在20个月大时,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交流问题和局限的兴趣和活动,但通常可以通过专业的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等针对性训练得到康复。针对20个月宝宝的自闭症中度,个体化评估和治疗方案设计至关重要,以充分发挥其发育潜力,并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

  • 大龄男生的孩子自闭症多,主要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脑电图异常等因素导致的。自闭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社交障碍表现为不会与他人进行眼神对视、主动交谈或表达需求。交流障碍则体现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表现为对特定事物的过度关注和重复行为。家长可以通过改变环境、鼓励孩子参与游戏等方式改善症状。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建议家长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治疗。

  • 高功能自闭症在儿童中表现为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尽管患者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方面有优势,但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存在缺陷,可能导致适应学校环境和日常人际交往困难。家长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干预,以促进患儿的社交技能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

  •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交际能力对于个人和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有些人虽然渴望与人交往,却往往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坏习惯而错失良机。以下四个常见的交际坏毛病,可能会影响你的社交效果,不妨仔细看看,是否也存在这些情况。

    1. 过度依赖手机,忽视面对面交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然而,过度依赖手机,忽视面对面交流,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在与他人交流时,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2. 缺乏倾听能力,只顾表达自己

    在交流过程中,倾听对方的话语同样重要。有些人过于关注自己的观点,忽视对方的意见,导致沟通效果不佳。要学会倾听,尊重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彼此的感情。

    3. 沟通时情绪化,缺乏理性

    在与人交往中,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至关重要。情绪化的沟通容易引起误解,甚至伤害到对方。要学会控制情绪,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情况。

    4. 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

    在人际交往中,过分依赖他人会让人感到累赘。要学会独立思考,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就需要克服这些坏毛病,不断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 网络性心理障碍在年轻人中尤为常见,尤其是20至30岁的单身男性。该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容易激动、自我评价降低等。患者往往因上网而感到乐趣,导致上网时间不断延长,记忆力下降,最终形成依赖。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自残或自杀。若发现自己过度依赖网络,同时伴有情绪低落、能力下降等问题,应积极寻求社会活动和心理医生的帮助,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 抽动症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对患儿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短暂性抽动可能不会对身体造成大影响,但如果发展为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则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复杂部分发作可能表现为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抽动症还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社交障碍,如自卑和人际交往受阻。严重情况下,抽动症还可能增加患儿患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通过心理疏导、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药物。

  • 2019年4月2日,第十二届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如约而至。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关注那些生活在自己世界里,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先天发育性疾病。许多人对自闭症存在误解,以下列举五个常见误区,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自闭症:

    误区一:自闭症是心理疾病?

    实际上,自闭症是一种大脑发育障碍,而非心理疾病。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张纪水主任指出,自闭症患儿呈现脑认知功能瘫痪的特点,与脑瘫患儿存在相似之处。

    误区二:不合群就是自闭症?

    自闭症谱系障碍包括一系列状况,其特征是某种程度的社会行为、沟通和语言能力损伤,兴趣和活动范围狭窄并且刻板重复。不合群只是自闭症的一种表现,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标准。

    误区三:得自闭症的都是儿童?

    自闭症谱系障碍始于儿童期,但并非所有自闭症患者都是儿童。许多自闭症患者会延续至青春期和成年期,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误区四:自闭症患儿是“天才”?

    50%的自闭症患儿智力正常,他们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5%-10%的自闭症患儿拥有天才能力,但并非所有自闭症患儿都是“天才”。

    误区五:得了自闭症=终身照顾?

    随着“自闭谱系”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轻型自闭症被诊断,这些孩子的未来并非悲观。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帮助自闭症患儿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让我们关爱自闭症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我是一个焦虑的母亲,我的女儿从小就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行为模式。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这只是她个性的体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行为越来越让我担忧。女儿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对家人也变得冷漠。每次我试图与她沟通,她总是回避或发脾气。她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挑战:不喜欢上学,总是迟到或请假;对食物极其挑剔,学校的饭菜她一口也不吃;对环境的清洁度要求极高,总是说周围有异味。这些问题让我感到无助和沮丧,我开始寻求专业的帮助。

    我带女儿去了一家知名的儿童心理科医院进行评估。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行为模式和家庭背景,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结果显示,女儿可能患有某种精神疾病,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医生建议我们给她服用阿立哌唑,并推荐了心理辅导。听到这个消息,我既感到震惊又有些释然。至少现在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以采取措施来帮助我的女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女儿一起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定期去医院复诊,调整药物剂量,并参加心理辅导。虽然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看到女儿逐渐改变。她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开始愿意与人交流,甚至主动与我分享她的想法和感受。看到这些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和感激。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理解到,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向健康和幸福的道路。

    儿童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常见症状 精神疾病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社交障碍、情绪波动、学习困难等多种形式。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推荐科室 儿童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2.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 4. 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包括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5.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阿立哌唑等。

  • 多动症在1岁宝宝中可能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力缺陷、冲动行为、情绪不稳、社交障碍等症状。这种症状通常由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特定脑区发育异常、大脑额叶皮层发育延迟或功能异常、大脑杏仁核对负向刺激的反应增强等因素引起。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就医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测试,采取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39健康网近期发起的2010年中国网民心理健康状况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网民觉得自己不幸福,近九成人认为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对此,三九脑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张延赤医生表示,社会应该更加关注网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张延赤指出,造成网民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网络成瘾: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心理孤独感增强。

    2. 信息过载: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导致网民产生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

    3. 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事件频发,导致网民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4. 社交焦虑:在网络上,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缺乏自信,害怕与人交往。

    针对这些问题,张延赤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沉迷网络。

    2. 学会筛选网络信息,避免被负面情绪影响。

    3. 学会应对网络暴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培养自信,勇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5. 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